02.24 廣東省考申論熱點:防災減災教育常態化

背景鏈接

2018年3月,全國政協委員、防災科技學院副院長劉春平做客新華網2018全國兩會特別訪談,與網友在線交流。劉春平表示,我們培養防災減災救災人才,也面向社會開展防災減災教育。

廣東省考申論熱點:防災減災教育常態化

公考角度中公解讀

提高防災減災救災能力既是我們國家國情所決定的,也是人民的期待和黨和政府的要求。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老百姓對自身生命財產安全的關注度越來越高,期望值越來越高,對災害的知情意識越來越強。

目前中小學防災減災教育的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防災減災示範學校開展多些,其他學校開展少些;大災後一段時間開展多些,其他時間開展就少些。

[原因分析]

首先,是認識不到位。防災教育涉及到孩子的生命財產安全,涉及到孩子對自身生存環境的認知。我們自己生活在什麼樣的環境,這個環境有沒有風險,會不會傷害到我,這應該是孩子起碼的常識,應該教給孩子們。讓孩子們認識自身所處的環境,特別要認識到環境可能產生的危害,實際上也是一種知識。

二是教學方法問題。防災減災救災教育,完全可以是一種開放的、情景式的教育模式,實現學生的愉悅學習,並取得好的學習效果。

三是合適的師資缺乏。如果學校開設了防災減災教育課程,一般都是請地理老師來教課。但是,中小學老師最大的問題是缺乏對災害環境的體驗,在災害環境下和在一般環境下完全不一樣。所以,

[對策措施]

一是加強師資培養,開展暑期社會實踐的宣傳防災減災救災知識。

二是教育方式需要改變。要注意教育方法,不是灌輸式的或者考試型的,選擇開放的、情景式的教育模式。

三是防災減災救災在學校要常態化。

新華網:劉春平:加強中小學生防災減災救災教育和人才培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