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如何判定血管堵沒堵?

微笑的一生


對人體影響比較大的血管堵塞主要是腦動脈、頸動脈、冠狀動脈、下肢動脈、肺動脈等,可以通過超聲、CTA、DSA、核磁共振等方法確定。



對於一些表淺的動脈,如頸動脈、下肢動脈,一般通過無創的檢查如頸超可直接判定,既簡單方便,對人體也沒有什麼輻射等不良影響。對於冠狀動脈、腦動脈、肺動脈這些較深的動脈,檢查稍麻煩些,無創的可通過CTA檢查,需要介入治療時則進行DSA檢查。

至於“通血管方法”,如果是時間窗內造成的急性堵塞,可通過藥物溶栓(如r-tPA)或急診介入支架治療。如果是慢性的阻塞,如頸動脈等,可行剝脫術或支架手術。對於肺動脈的血管堵塞,可長期抗凝治療。大部分動脈的血管堵塞,都與血脂、血糖、血壓、吸菸等有關,長期預防的話主要是靠他汀類降脂藥控制血脂,降壓藥控制血壓等。一些患者還需抗血小板藥預防血栓的形成,部分患者如房顫等則需長期抗凝預防腦栓塞的發生。

最後,很多朋友很喜歡吃的中藥,所謂的疏通血管只是輔助作用,不要過於迷信。當然,戒菸限酒,鍛鍊身體等生活方式的改善對血管是有很大的幫助。


醫患家


血管堵沒堵,從生活中的一些行為和表現就能看出來啊,一般走兩步就知道了!如果有以下3個現象,說明血管已經堵得“水洩不通”:



1、左右兩隻腳走路步伐不一致

身體健康的人一般兩腿的著重點都差不多,步伐也一致,會顯得特別協調又靈活。但是當血管阻塞的時候,左右兩條腿收到的血液和氧氣會有所不同,一條腿血液供應充足,另一條腿可能會不充足,這樣看上去兩條腿的步伐就不同,走路不一致。

2、腿和腳會有發麻

坐的時間比較長,突然站起來走動就會出現腿腳發麻的現象。但是正常走路的時候,如果還出現腿腳發麻,就需要引起重視了,可能是下肢血管被堵塞了,讓腿部和腳部的血液循環出現問題,血液的流速變慢,下肢的肌肉得不到充足的營養和氧氣,就麻木了。

3、小腿有疼痛感或者痙攣

上面有說過,下肢的血管被堵塞之後,會讓肌肉得不到充分的營養物質和氧氣出現不適的問題,而小腿的肌肉也會受到影響,收縮力受到影響,人的意志力也無法去控制,他會變得比較困難,導致小腿痙攣甚至疼痛。



發現血管堵塞先別慌,這幾件事做好,保護血管健康

一、接受正規檢查,明確病情

血管是不喝無緣無故堵塞的,發生血管堵塞的人,多半的事先就患有高血壓、高血脂或高血糖等血管類疾病,讓“血管垃圾”更容易沉積,才會造成堵塞。所以建議患者最好先到正規醫院進行相關檢查,明確病因,再做應對。

二、管住嘴,戒菸酒,勿貪吃

造成血管“垃圾”過多的一大原因就是各種高油高熱的食物。因此,要想血管暢通,血液乾淨,一定要少吃這些油膩、油炸和高糖的食物。還有最傷血管的菸酒,一定要戒掉,否則別怪動脈硬化和心梗腦梗找上門。

在吃的方面,可以多吃一些有助於養血管的蘆筍、大豆、洋蔥、西藍花、瘦肉、雞蛋、牛奶、、姬松茸、海帶、紫菜等食物,這些食物含有對血管有益的高蛋白和不飽和脂肪酸、亞油酸等,對於清除血管脂質有著不小的意義。尤其是蘆筍和姬松茸搭配製成的蘆筍複合代謝液,在清血脂、養血管方面,更是功效顯著。



三、勤運動,多鍛鍊

運動可以提高血管運輸血液的能力,加速血液循環,有效預防動脈硬化、心肌梗塞等疾病。每天堅持運動30分鐘以上,慢跑、散步、打太極等都是不錯的運動項目,不要猛烈運動。


一個愛養生的小魔女吖


當你出現下肢疼痛、腿腳麻木等症狀的時候,一定要警惕是不是下肢血管病!長時間的血管堵塞就有可能導致下肢靜脈血栓、肢體潰爛,嚴重的還會危及生命。靜脈血栓被稱為“隱性殺手”,最可怕的還是絕大多數靜脈血栓沒有任何的症狀,這就需要平時多注意觀察身體啦!


平時大家可以自測下自己的血管是否堵塞。平躺在床上,然後把腳太高45度左右,時間為30秒左右,然後觀察自己的兩條腿。如果有一條腿蒼白,甚至蠟黃,感覺皮膚有點透明狀,把腳放下來恢復坐姿時,這條腿通常會發生潮紅,那就說明這條腿已經出現血管堵塞了。


給大家介紹一個方法三個動作,平時也可以在家裡面做,讓自己的血液流動起來。

首先,在原地跑步或者踏步,持續1分鐘。增加小腿肌肉收縮,促進靜脈血液迴流,預防靜脈血栓。

第二,蹬腳,持續1分鐘。坐著時,兩腳腳尖輪流抬起、放下。

第三,空蹬自行車,持續1分鐘。在躺著或者是坐著的時候,兩隻腳做空蹬自行車的動作。

經常做這種腿部的屈伸動作,可以幫助促進血液循環,防止血液淤積而形成血栓。


每日小養生


血管堵塞通俗的說,就是血流的速度緩慢了,血粘度增加後形成了血栓,導致血管閉塞,常見的血管堵塞為心腦血管、糖尿病、高血壓等。形成血管堵塞的病因一種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新陳代謝在緩慢,血液垃圾過多等因素。


下面4個信號和腦血管疾病密切相關,值得重視!


1、腿不知不覺的麻木並感覺走路無力。

2、無緣無故的頭暈、發睏、記不住事情。

3、說話時失語的狀態,口齒不清楚。

4、一側的手腳沒力,走路一瘸一拐,拿東西拿不住。


危險的誘因:

1、高血脂和動脈粥樣硬化:血液中的脂質沉著在動脈內膜上,形成一些像粥樣的脂類物的白色斑塊,隨著斑塊的增多,動脈狹窄,心臟缺血,血流受阻,導致心臟血管堵塞。

2、高血壓:血壓高引起血管壁的損傷,血管壁壓力升高,血管破裂的風險增大。

3、糖尿病:高血糖同時會緩慢的引起血管壁的破壞,這個變化過程常常讓人不知不覺。



如何拯救你的腦血管?

1、飲食清淡,口味不過鹹,少鹽攝入。

2、減少動物脂肪的攝入,比如動物肝臟,因為動物肝臟的膽固醇含量較高,使動脈硬化加速。

3、蔬菜水果多攝入,不要吃糖水果,多選擇蘋果、番茄等水果。

4、遠離煙、酒,不用多說了,這已經是明確的導致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


自測一下你和家人有沒有血管堵塞的高危因素呢?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醫學江湖】!


DrX健康科普


作為心血管醫生,判斷心血管是否堵塞就是基本功。

當然我們也不敢誇下海口說百分百能夠判斷準確,但幾乎所有的心血管堵塞都能夠檢查出來,除了症狀不典型,檢查不敏感,不願意進一步檢查的。

第一,王醫生簡單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是怎麼判斷心血管堵塞的:

1、患者有持續不緩解的心絞痛症狀,胸痛、心前區疼痛、後背疼痛、咽部緊縮感、腹痛等等,持續不緩解,或伴大汗、頻死感等等。

2、心電圖提示ST段弓背樣抬高,這個時候,我們基本可以確診血管堵塞了,並且需要當機立斷,是否溶栓或支架等再灌注治療。

3、如果溶栓治療,根據心電圖變化、心肌酶變化、症狀情況來判斷血管是否打通;如果造影相對比較直觀。

4、如心電圖不典型,只是缺血或症狀不典型,我們還需要心肌酶的支持,心肌酶成倍數的升高,有利於我們判斷血管是否堵塞。

5、臨床上還有部分慢性比閉塞血管,只能通過造影發現。

所以對於心血管是否堵塞的判斷是根據症狀、心電圖、心肌酶、造影等來判斷的。

第二、我們有必要說一說腦血管堵塞,也就是腦梗死。


1、症狀,頭暈、頭痛、半身不遂、偏癱、失語、走路偏斜、四肢無力等等情況。

2、需要行腦CT來判斷,但對於24小時內的部分腦梗死,CT不容易發現,我們需要結合症狀和CT排除出血,就積極的溶栓、抗凝、手術等治療。

3、排除出血後,還需要行頭顱核磁進一步確診。

4、部分輕度的腦梗死患者也可以沒有症狀,大都通過CT或核磁發現。

第三,我們再說說肺血管堵塞,也就是肺栓塞


1、症狀,突發胸悶、或胸痛,呼吸困難,低血壓,心率快,血氧偏低。

2、我們需要感覺心電圖右心負荷增重表現,還有就是典型心電S1Q3T3表現。抽血D2 聚體表現。

3、肺部增強CT有助於確診肺血管堵塞。

總之,所有的血管理論上都會堵塞,需要根據不同的症狀及線索,採取不同的診斷措施,為治療正爭取時間,因為血管堵塞後供血區域可能壞死,一定要早診斷,早治療。


心血管王醫生


最簡單可查檢驗血管是否堵塞的方法是血壓檢測。

120—80/mmhg血壓值是正常血管沒有堵塞物的健康值,在中國人群中,這個血壓正常值是比較穩定的,一般認為正常值範圍為:115—125/75—85/mmhg。

血管堵塞後,由於血管管徑縮小,血管的通透性、彈性、韌性、潤性會發生改變,導致血液流動時的壓力發生改變,血壓就會增加或降低。

血管內淤堵物較多,但堵塞物的質地較軟,彈性較大時,血液流動的壓力可以擴張臨近的血管時,血液可以流通,這時體外檢測血壓值表現升高。多見於心腦血管病的患者。

當血管內的堵塞物存留時間較長,質地較硬,堵塞了血管,血液不能流通或很少血液可以流通此處時,血液流通的壓力會降低,體外檢測時出現低血壓的情況。多見於癌症患者。

所以,人體血管內是否有堵塞物,血壓可以作為簡單有效的檢查方法。

參見:《肖伯謙整體養生理論》2012年版權


用戶63338294359


您好,我是王藥師,很高興為您解答這個問題。人一旦上了年紀,就很容易患上一些老年病,如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等,另外加上抽菸喝酒、不良的飲食習慣、不運動等危險因素的共同作用,會使得血管越來越堵。如果堵塞不是很嚴重的話,自己很難察覺出來。所以,王藥師教給大家三個檢測血管堵塞的方法。



第一個:把足背動脈


在足背的最高點,可以感受到脈搏的跳動,中醫稱之為跌陽脈,現代醫學叫做足背動脈。健康的足背動脈像心臟一樣,跳動有力。如果血管發生堵塞,脈搏跳動便會減弱,血管堵塞程度越嚴重,脈搏跳動越弱。如果足背動脈跳動減弱,或者走路後觸摸不到脈搏,一定要提高警惕,可能是血管堵了。


第二個:平躺抬高雙腿



身體放鬆平躺在床上,把雙腿微微抬高,與床面呈45度夾角,堅持30秒鐘,然後仔細觀察雙腿的顏色。如果腿部顏色變得蠟白,恢復到正常姿勢再觀察腿部顏色,腿部又出現潮紅的現象,可能預示著血管已經發生堵塞。


第三個:握拳30秒觀察血液迴流


拳頭緊握持續30秒的時間,然後鬆開手掌,觀察血液的迴流現象。如果手掌顏色在3~5秒之內迅速恢復原樣,說明你的血管比較健康、彈性好,血液流暢。如果手掌顏色需要5秒鐘以上的時間才能逐漸恢復原樣,血液可能不流暢,血管彈性不佳,要小心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血管堵塞。



當然,也不排除是皮下長異物,壓迫血管所致。建議到醫院做一個全面的檢查,以便於及早發現血管異常,儘早治療,儘快獲益。


血管疾病可防可控,好的生活習慣非常重要。在日常生活中,提倡清淡飲食,均衡營養;堅持運動;戒菸戒酒;保持理想體重;規律作息,避免熬夜;保持心情愉悅。另外,還要將血壓、血脂、血糖等指標控制在理想水平。


王藥師心血管講堂


血管堵沒堵,自已有感覺或者皮膚有變化。就像家中的自來水,管道有無堵塞狹窄,一放水就知道。人體也一樣。通暢不通暢,自已最知道。有一點不通,身上也會有感覺。可自愈和治癒的不怕,必須注意的是,久治不愈的症狀.反反覆覆的症狀.不痛不癢的皮膚變化,等等。這才是真正的疾病前兆,最早信號。如,常期不舒服,檢查沒有病。常期反反覆覆口腔潰瘍.便秘.鼻炎等。皮膚斑.疣等。筋脈擴張等。即使以後發展到實質性病變,經治療,如沒有消除不適感和皮膚斑疣等,說明沒有消除病變,沒有打通血管。乾乾淨淨的皮膚是血管通暢的標誌。舒舒服服是身體健康的條件。


用戶102416088021


上了年紀的中老年人,如果長期高脂肪飲食,不運動,不僅血液粘稠度會升高,血管內壁也會堆積膽固醇,形成“斑塊”,就很容易出現動脈狹窄,特別是在血管的分岔口,血流不過去,就容易發生“堵車”。

血管堵塞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那麼,一開始動脈阻塞缺血的症狀是什麼?

有一個比較明確的信號可以驗證:摸足部脈搏。

我們知道,人的手腕上可以摸到脈搏,事實上,人的足部也有一個可以明顯摸到的脈搏,位置就在足背正中的最高點,輕輕摸就可以感受到脈動。

如果是出現了輕度下肢動脈堵塞的人,平時可以摸到足部脈搏,這說明我們的動脈血一直順利到達足背部。而當走一段距離之後,再摸,這個脈搏會消失,此時就可能發生了動脈血管堵塞。


39健康網


老年人隨著血管和器官功能衰退,會導致血液中脂肪、膽固醇等含量升高,會導致血管內垃圾和雜質沉積,以及血管粥樣硬化形成血管堵塞。那日常生活中,我們該如何判斷血管堵沒堵呢?

1.如果平時經常出現胸悶氣緊,頭暈,心慌等情況的話,就需要考慮是冠狀動脈堵塞,因為冠狀動脈是給心臟供血的血管,如果發生了堵塞、狹窄,心臟供血就會受到限制,缺血嚴重便會產生胸痛,胸悶心慌心悸等症狀。

2.如果經常出現肢體無力,要考慮是腦動脈或頸動脈發生了堵塞。還可能會出現手腳發麻,還會伴有無法動彈、說話不清晰、眼歪、視力模糊等症狀,就需要考慮是腦血栓等疾病的。出現這些症狀的時候一定要引起重視,需要及時就診。

3.下肢麻,腿疼,活動受限等症狀。下肢血管堵塞,缺血時,行走時可能腿部疼痛,甚至跛行症狀。病情進一步進展,有可能導致下肢嚴重缺血,皮膚溫度下降,足背及脛後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不行走時也會下肢疼痛。進一步發展可出現肢體破潰,傷口不能癒合,甚至壞疽症狀。

若懷疑自己血管堵塞,一定要及時去醫院血管外科詳細的檢查,及時的接受醫院治療。平時注意合理調整平時的飲食習慣,經常用蜂蜜泡水來喝有助於預防血管硬化,軟化、擴張血管,提高血液循環,多吃蔬菜水果類食物,避免高膽固醇高脂肪的肉食,不喝酒吸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