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什麼是書法藝術?書法作為一門獨立的藝術形式是從何時開始的?

塞上野馬


目前大都是從甲骨文說起,也有從遠古刻劃符號開始的,但刻劃符號不是漢字

中國的文字最先是象形性的,

然後逐漸開始抽象化,

這就是我們講的甲骨文、金文。

當楚國人最先開始

用毛筆在在竹簡上寫字時。

由於筆軟,就出現了一些

意想不到的筆畫性的東西。

在幾十年幾百年間,

用毛筆書寫了大量的文字,

它就是中國書法的源頭。

楚國的那些先賢們,

把他們叫書法家也好,寫手也好。

他們當時怎麼寫字,席地而坐,

沒有像我們現在高桌子低板凳。

他們寫字的時候

簡拿在左手,

兩隻手手腕的底部靠著,

然後這樣來寫。

包山楚簡

而且它的載體是簡或者帛。

帛很少很貴,

在帛上面寫不可能寫很大。

大量的都是用簡或者牘,

就是竹片或者木片。

而且他們也有對當時審美的追求。

所以在一篇論文裡面特別講到,

楚簡是隸書的源頭,楚有隸書。

為什麼是楚有隸書?

這裡面就牽涉到,

隸書的本質特徵是什麼。

信陽楚簡

隸書的本質特徵,

不是它的外部表現形式,

不是什麼蠶頭燕尾,

不是什麼方折,

也不是它的外形的扁平。

它的本質特徵是筆畫。

《張遷碑》

中國的文字最先是象形性的,

一個太陽就畫一個圓,

打一點表示有光線出來。

月亮就畫一個半圓形,一個月缺的形象。

木就畫成一個,

上面枝條伸開,下面根部發達的形象。

這是圖畫畫的一個階段,

然後逐漸就開始抽象化。

這時候文字進入了第二個階段,

線條化的階段。

這就是我們講的甲骨文、金文。

儘管在金文和甲骨文裡面,

還保留了一些圖像化的文字,

但是基本上都抽象化,成為了線條。

甲骨文是直線條,金文是曲線條。

那麼隸書和它們最大的區別,

就在於隸書已經形成了筆畫性。

筆畫化的形成,

才使得中國的文字最終定型。

中國文字所具備的

結構美也好,音樂美也好,

就是指筆畫化的一個文字形態。

而筆畫化的文字形態是怎麼形成的?

隸書是怎麼來的?

有人曾經講,隸書是由秦隸的基礎上,

筆畫簡化而成的。

其實秦隸才有幾片,我們才看到多少。

這種觀念是發表的時候,

是因為楚簡還沒有大量的出現。

由於歷史,由於見聞,才有了這種觀念。

石鼓文

楚簡卻是楚國人幾百年間,

不斷地積累,不斷地發展。

當楚國人最先用毛筆

在竹簡上寫字的時候,

由於筆軟筆畫就出現了粗細的變化。

由於快慢,筆畫可能就出現了。

停頓斷筆,這時候

就出現了一些意想不到的,

一些筆畫性的東西。

而這些可能對於那些書寫者來講,

覺得美、好看或者覺得實用。

從無意識的創造,到有意識的保留,

到有意識的鞏固,再到有意識的發展。

中國文字的筆畫,點橫撇豎捺

在幾十年幾百年間,

自然而然的就形成了。

仰天湖楚簡

所以說中國文字的源頭,就是楚文字。

就是簡帛上面,

用毛筆書寫的大量文字。

它就是咱們中國書法的源頭。

當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認知,有不同意見的我們可以互相探討。


翁子涵


書法藝術是漢字的書寫藝術。它不僅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而且在世界文化藝術寶庫中獨放異采。漢字在漫長的演變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一方面起著思想交流、文化繼承等重要的社會作用, 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造型藝術。

中國的書法藝術興始於漢字的產生階段,“聲不能傳於異地,留於異時,於是乎文字生。文字者,所以為意與聲之跡。”因此,產生了文字。經過近代考證,關於中國文字起源,一般認為在距今約5000、6000年左右中國黃河中游的"仰韶文化時期",已經創造了文字。

書法藝術的第一批作品不是文字,而是一些刻畫符號——象形文字或圖畫文字。漢字的刻畫符號,首先出現在陶器上。最初的刻畫符號只表示一個大概的混沌的概念,沒有確切的含義。

漢字書法為中國文化的獨特表現藝術,被譽為:無言的詩,無形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











天其書法


漢代蔡邕《筆論》:“為書之體,須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飛若動,若往若來,若臥若起,若愁若喜,若蟲食木葉,若利劍長戈,若強弓硬矢,若水火,若雲霧,若日月,縱橫有可象者,方得謂之書矣。”書法就是書寫漢字,把漢字書寫出美的效果,讓觀者能夠欣賞、併產生共鳴和愉悅,這就是書法藝術。

書法藝術作為一門獨立的藝術形式,一般的書法史專家都認為書法藝術起源於殷墟甲骨文。所謂殷墟甲骨文指殷代王室刻在龜、獸骨上的占卜記錄,由於書寫材料的緣故,甲骨文大部分都是刻的。但是,也有少數用墨或漆寫的,還有刻好後填上硃砂。從書法藝術角度看,它已經具備漢字點畫結構的均衡、對稱、穩定等帶有規律性的特點。所以,一塊刻有卜辭的甲骨,也可以認為就是一件精美的藝術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