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楷書練字是一字練千遍好還是千字練一遍好?

追風少年Lee1213


我不知這觀點怎麼得來的。我哪一個都不贊成。

首先,練字要有方法,要循序漸進,從基礎開始,要有老師指導。寫好以後要進行點評。

其次,要堅持,俗話說:三天不寫手會生疏。不需要寫多久,30分鐘左右。

再有,學會總結,積累,對比,學習。學習自己,學習他人。單個字,整篇文,如何才能寫出最好。


慧繪老師生活日記


這個問題,我贊同一字練千遍,每一個字不是寫一遍就能寫好的,要經過多次臨摹練習,才能掌握字的筆畫搭配與結構特點。


所以說,練習多少個字,每天練多長時間最好,沒有固定答案。有人每天在寫,但進步緩慢。有人幾天不寫,但進步很快。其原因就是練習中是否用心問題,別把寫字當成一個任務,每天寫多少個字了事,臨帖不用心,其餘時間從不想寫字事情,進步就不會大。雖然每天很忙,並且不能每天練習,但心中無時無刻不在想著練習,一有時間就會坐下來認真練幾筆,這就是練字態度與興趣愛好的不同之處,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書法有三要素:筆法、結構、章法。練習書法需要按照筆法、結構、章法順序,由淺到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三者均為學習重點,缺一不可。一字練千遍屬單字關,書法要”寫熟”。只有熟才能生巧。臨帖要求”精準”,在臨字的每一筆畫,要先觀察這個筆畫的位置、角度、長短,做到心中有數,下筆時才能遊刃有餘。

臨完一個字,要與原帖對比,找出不同之處,然後再臨一遍進行修正,再對比找問題,再臨......反覆多次,直到把這個字掌握,與原帖相似為止。



只有如此”逐個擊破”才是真正起到臨帖作用。練好單字關後,才可進行千字練一遍。通篇是練字與字的之間的行距、呼應、氣韻、章法。也是必學之路。


楚都墨客


話說東晉末年天下大亂,進入戰火連綿的南北朝時期。馬上皇帝梁武帝初掌天下卻沒文化,就覺得必須好好教育太子,可具體的教育手段又不明瞭,就簡單粗暴地讓太子練字。

關鍵點來了,是一字千遍還是千字一遍呢?武帝老闆顯然選擇了後者,他命人從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傳世的作品中選了一千個字讓太子來練,這下可苦了太子殿下,這一千個字東拼西湊的也沒個規律,於是以此為藉口想讓老爹開恩不要練了。

不想老爹也是個軸人,要不怎麼能沒文化也得天下呢。閒話少說,最終梁武帝命散騎侍郎、給事中周興嗣將一千個王羲之親筆編撰成文,這就是流傳至今的著名中國傳統兒童入門讀物《千字文》。

不得不說周興嗣大才,將隨機的一千字編撰為: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張。

寒來暑往,秋收冬藏。

閏餘成歲,律呂調陽。

雲騰致雨,露結為霜。

金生麗水,玉出昆岡。

劍號巨闕,珠稱夜光。

果珍李柰,菜重芥姜……

四字一句,對仗工整的傳世佳作啊!且慢,四字一句共一千個字,那豈不是250句?沒錯,北方人現在罵人常用的“二百五”就是說你這人忒幼稚,就配讀讀兒童讀物!

對不起諸位,實在編不下去了。😁


郭競遠


但是,絕對沒有一千字練一遍,或者一字練一千遍的。這種方法根本不可取。

當然,個別字練一千遍,也是有可能的。而一千字練一遍,你可能連你寫了什麼字都沒有弄清楚,何來練字?

練字沒有練一遍的,也不至於練一千遍。


一個人一生要寫幾百萬字的,但是,不等於是練字。

練字要按照字帖來練,所以,就有一個練字方法的問題。

一般練字是從字帖第一個字練到最後一個字。

這種方法,對於熟悉字帖的統一精神有好處,對字帖的氣韻也容易把握。所以,第一次臨帖還是從頭到尾練習一段時間,這樣對字帖的全局和構思精神會有一定的體會和熟悉。


如果是楷書,這個感覺可能不是很明顯,但是,行書草書就非常明顯。所以,練字,一般就從頭到尾練習,這樣學習書法,也符合書法家的書寫時序。

但是,也有挑字練習的。這種方法的好處是,可以利用這個機會,最好把結構大體相同的字,歸類練習,對於比較書法家對結構的藝術處理,有很好的啟發作用。比如土字部首的歸一類,木字邊的歸一類等等,這種方法等於是有目標的研究結字問題。

還有一種方法是,選字先選獨體字練。例如“火”、“工”、“青”、“年”、“水”、“木”、“金”等等,先把這些字練習好。這些獨體字,大部分是漢字部首字,這些字寫好了,對於組合字,就會善於處理了。


學習書法是一個有學問的過程。如果你善於動腦經,也很勤奮,相信學習書法的路不會有多大難處。

如果,純粹沒有什麼想法,慢慢練習吧。學習書法我認為沒有什麼捷徑。

無論你如何學習書法,可能短期目標容易實現。但是,未必能夠達到長期目標。

比如我們剛才說的練字方法。你說選字練習就會比不選子練習快嗎?

我認為快不了多少,但是,短期還是會顯示出快的感覺的。


比如我們集中精力學100個字,那麼,就會在短期把這100個字學好。

從這100個字中選字組成話句或者詩句,就可以創作作品了。

但是,學會100個字,不等於寫書法作品,可以信筆而揮。因為漢字每一個字都有自己的神采和特色。不是每一個字都可以拼出的。

我們分析一下大師的書法作品。沒有一個字是可以任意拼出來的。即使勉強拼出來,那也不是有神采的字。


因此,初學書法不要求寫多好,也不要求寫很多字。但是,有一定的書法基礎以後,必須有寫大作品的能力,就是一篇書法作品,應該有一百字甚至幾千字的能力。通過這樣訓練,才能把書法練好。

所以,一個字練一千遍,或者一千字練一遍,純粹非常離譜。

練字是為了獲得書法的駕馭能力。如果我們就會寫“同意”、“胡不字”,那是終究會被人笑話的。


八十年代有一個單口相聲,說,有一個領導叫胡不字,喜歡書法,但是,就喜歡把“同意”和簽名“胡不字”五個字練好,結果,這五個字練得真好,居然被書法家協會發展為會員。

有一次,應邀出席一個書法筆談,胡不字被邀請題字,這下可難死胡不字了。因為,他就會寫五個字算是書法的字。其他字一個不敢亂寫啊。

無奈之下,只好硬著頭皮,他就寫了一個條幅:“字,字字不同,胡不同?意同字不同,字同意不同”。大家一看確實幽默,書法又好,就推選他做會長了。

我希望我們不要去做胡不字這樣的“書法家”。學習書法,需要大量練字,也需要學習很多字,起碼要學習兩千字。


千千千里馬


第一種還有商量餘地,第二種可以不用商量地否掉。

楷書的針對性練習的目的或叫目標有兩個,一是熟悉和記憶,二是實現手上功夫的積澱。


通過對筆畫規範化的學習瞭解和對間架結構的學習認知,接下來就是練習。第一個目標好理解,學會了要進一步熟悉,舉一反三融匯貫通,要深刻記憶。第二個目標則相信有些人未必有體會。寫字是個手上功夫,手眼腦的配合默契是需要一個過程的。就象賣油翁一樣達到手熟就是一種功夫。

至於為什麼說第一種練法可商量,是因為單字重複是需要,但也要有意識有專注力。一個字寫一千遍心還不知飛到哪國了。千字練一遍應該是專門的自我檢驗時候的方法,剛開始還是單字N遍合適,根據自己專注力水平決定到底多少遍合適。



老陳聊書法


兩種方法在不同的情況下有不同的作用。一字練一千遍,是初學書法時的做法。為了寫好一個字,往往需要千錘百煉,甚至數十年的反覆臨摹練習。才能真正意義說嫻熟掌握一個字,達到隨心所欲的書寫而不越法度,甚至自由的生出不同的變化。和運用多種書法技法融入其中,而能夠創造一個美觀的完全屬於自己的字。


一千個字練一遍,是在進行章法練習時的做法,也就是嘗試作品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採取這個辦法。

我們知道,臨摹學習書法有一個少而精,由約到博,由博到約到過程。

一字千遍,就是追求少而精階段的做法,雖然可能或帶來一些疲勞度,但能夠精準寫好一個字的突破可能會帶來遍地開花的效果。少而精,就像我們做飯前的備料,每一一樣都要被精備細,質量和數量足夠,然後在烹飪時才能做到,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一千個字練一遍,就把那些精料做出一到美味可口的菜。在書法中就是組合成一幅字字精美的完整的書法作品。

所以說 不同的方法是和不同的階段的需要相適配的。


翰墨書道


一定要二選一的話,肯定是一字練千遍了。千字練一遍那是在抄書,一點意義都沒有。

好書法是勤學苦練出來的,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這話沒錯。但是書法要講究方法,練一千遍的基礎是方法正確。如果錯誤的方法練一千遍,這就是重複錯誤,這問題就大了!!


所以學習書法要掌握正確的方法。正確的方法從哪裡來?

這個要循序漸進,一點一點的掌握,比如先從掌握一個點開始,然後一橫一豎,一撇一捺;掌握了筆畫再掌握部首,掌握了部首再到一個字,然後行、篇。如此類推積累,多練幾遍甚至千遍,最後達到應用自如。

練習越多,手底功夫越牢固,練得越多越精熟,熟能生巧,巧則生變。學習書法要求變,變了才是自己的東西。

好多人練字貪圖一時之快,進入抄書模式,就是題主說的千字一遍。以顏二多年的經驗,這種方法是水流鴨背,沒有益處。還是要靜下心來,點滴積累,逐字練習。

我是學習書法的顏二,歡迎討論交流,謝謝!


書法顏二


楷書也稱正書,一般認為它是書法的基礎,所以作為書法的初學者,如我們中小學生就是從唐楷入手的。所以就練習楷書的初學者來說,一字練千遍比千字練一遍好!俗話說得好,千字一遍不如一字千遍。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千字文,四字一句,一共250句,全文剛好1000字,而且字不重複,每天叫初學者用楷書速度練習一遍千字文,非但效果不好,我想人也累趴了。但是,「天地玄黃,宇宙......」天字如果寫1000遍,可能容易堅持寫完,而且對它基本筆畫橫、撇、捺以及結構都有自己一點想法了。我也知道題中「千」字並非實指的數字,但是道理是一樣的。如果初學者練習楷書,只求量,悶著頭寫,得到一定會是反效果的。

大書家啟功說,有人誤解「功夫」兩字,以為時間越久,數量越多就叫做「功夫」。事實上「功夫」是「準確」的累積,熟練之下,下筆即能準確,便是「功夫」的成效。譬如用槍打靶,每天盲目地放百顆子彈,不如精心用意手眼俱準地打一槍。你看,大書家就是大書家,這不就很形象地說明我的觀點了。

那麼再上點層次談點哲學的話,一字千遍,符合人們認識事物的規律,人類認識事物的根本方法,就是從特殊到一般,又由一般到特珠。古人幫我們總結了學習書法的永字八法,一般字都是由側(點)、勒(短橫)、啄(短撇)、策(斜上小橫)、掠(長撇)、努(竪)、磔(捺)、趯(鈎)基本八種筆畫組成的,所以先從特殊一個字,多遍練習,掌握各種筆畫的寫法,熟悉以後才能舉一反三,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掌握更多字的寫法。到了一定程度以後,才能進到一般到特殊認識過程,做到千字一遍,這樣,一字千遍到千字一遍,再由千字一遍到一字千遍,其實它是辯證統一的,不能分割開來看。但是先後次序弄清楚那是對的。





臺灣那些事


一字練千遍和千字練一遍,其目的在最短的時間內把書法:一是描好,二是臨好,三是出帖寫好,四是創作好書法作品,最終是把書法作品寫到“既有法,而又無法"的書法境界。一字練千遍萬遍,就是為了尋求書法的法,得到書法遵循的規律;千字練一遍兩遍三遍,也是為了得其法,得其規律。二者從實效性上相比講,對於初學者一字千遍好,對於有一定基礎,並書寫到一定水平者,千字臨寫練一到三遍或更多好。筆者的觀點,還是先從書法的筆法,即“五個點"的運轉規律和《64句楷書結構歌》開始學習練習為佳,不走彎路,時效性強,一學就會,入碑帖快,出碑帖更快,創寫作品有書法的法可依,有書法遵循的規律可循,是人們學習書法創作書法作品的金鑰匙,用好這把金鑰匙,歐顏柳趙,蘇黃米蔡,真草隸纂,包括二王書法,一打就開,一學就通,一練就會,特別好用,特別靈活方便,因為是書法的法和書法的規律。未來的書法普及和推廣都離不開它,也少不了它。


李行子


關鍵不在於練習的數量,而在於學習方法。

如果是錯的書寫動作,越重複書寫,錯得越厲害。

一般來說,從學習方法,有摹、臨兩種,結合讀帖。

摹與臨結合,追摹從形似到神似。

不輕易寫,下筆儘量求準確。

可以先根據點畫及結構作為劃分依據,將字帖的不同單字挑出來對比分析,方便理解。比如掌握不同點、橫、撇、捺、鉤的形態變化,對於豐富技巧大有好處。

所以,學不一定是苦學,更應聰明地學,去悟。

比如下圖,章炳麟先生的對聯,學顏而不拘於顏,化為己意。這就是善學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