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實地探訪集中醫學隔離觀察點 被稱為抗疫最前沿的地方原來是這樣工作

實地探訪集中醫學隔離觀察點 被稱為抗疫最前沿的地方原來是這樣工作

實地探訪集中醫學隔離觀察點 被稱為抗疫最前沿的地方原來是這樣工作

工作人員24小時駐守現場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趙曉丹 通訊員 楊傳霞

疫情當前,集中醫學隔離觀察點是感染新冠肺炎風險最高的地方之一,是“抗疫”最前沿之一。經過那裡,很多人可能都會繞著走,但還是有一群人,默默地在那裡堅守,充當著維護安全的一道關鍵防線……2月24日,記者來到了歷城區錦江之星集中隔離觀察點,來實地探訪他們一整天的工作。

記者經過測量體溫,得到許可後進入了集中隔離觀察點。各個隔離點劃分為工作區和隔離區,被隔離人員實行單人單間管理,生活起居均可在房間內完成。歷城衛健局局機關、婦計中心、區疾控、區中醫、公安以及其他抽調單位的工作人員24小時駐守現場,提供24小時隔離觀察、生活服務、心理疏導等服務內容。

據介紹,錦江之星集中醫學隔離觀察點一樓為辦公及休息區域;二樓為疑似密切接觸患者居住區;三樓、四樓是密切接觸者居住區,越往上走,危險可能性就增加幾分。

一樓走廊最外面是醫護更衣室,防護鏡正在消毒。據醫護人員介紹,在物資緊張的情況下,他們就將用過的防護鏡用消毒液浸泡過後晾乾,再放到紫外線燈下消毒後,進行反覆使用。

面對14天的隔離觀察,醫護人員準備了醫療急救箱、基本藥物和生活用品,隨時提供給隔離人員的各種所需。

“醫生,我的高血壓藥沒有了,能不能幫忙給我配一下”隔離點傳來張某求助。“好,我馬上給您送過來”

“護士,我懷孕28周了得去產檢”

……

沿路走來,隨處可見的是醫護人員忙碌的身影。

為做好疫情防控相關心理疏導,歷城區衛健局還邀請了專業的心理醫生建了心理諮詢群幫助他們穩定情緒、緩解緊張心理,為他們穿上心理“防護服”。

隨後,跟隨疾控中心的採樣組,記者來到了四樓密接者區域。記者穿上防護服,戴上防護眼鏡不久,霧氣便佈滿了整個防護鏡,眼前什麼都看不清,感覺喘不過氣來。

实地探访集中医学隔离观察点 被称为抗疫最前沿的地方原来是这样工作

誰曾想到此時他們與病毒只有咫尺之隔

注意到記者的緊張,歷城區疾控中心的韓聯宇安慰道:“沒事,我們經常一天跑好幾個地方採樣,做好防護就不用怕了。”

來到四樓隔離病房,韓聯宇與同事張俊超開始採樣,“來,張嘴,啊……”看著他們嫻熟的動作,誰曾想到此時他們與病毒只有咫尺之隔。

24日下午3點到5點,25位滿14天隔離期的人員拿著紅色健康證明陸續離開。

实地探访集中医学隔离观察点 被称为抗疫最前沿的地方原来是这样工作

一張留言條

“感謝你們的無私付出,疫情將去,願你們平安!”被解除醫學觀察的人員給醫護人員的一張留言條,讓馬冬雲感動不已,她告訴記者:“能用自己微小的力量,守護群眾的健康,我覺得很值!”

晚上,工作人員對解除隔離人員使用過的房間進行了集中消毒、清掃,更換床上用品。為了做好常規消毒,他們需要在天亮前揹著40斤的噴霧器從一樓到五樓一層一層的消毒2-3次,把留觀人員的走過的路徑、房間、門把手進行一遍又一遍的消毒。

实地探访集中医学隔离观察点 被称为抗疫最前沿的地方原来是这样工作

他們需要在天亮前揹著40斤的噴霧器消毒

為了從源頭上阻斷病毒,工作人員每天下午還需要從一樓到五樓的各種醫療垃圾消毒後轉運出去,還要做好化糞池的2次的加液體消毒。

由於防護服不透氣,許多工作人員的衣服都已溼透,但沒有人說一句怨言,似乎對此已習以為常。

當天晚上11點,錦江之星集中醫學隔離觀察點接到通知又要迎接11位密接者的到來,醫護人員迅速地投入到各自的工作崗位,又開始了一輪新的戰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