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東漢末年,西晉初年之間有哪些名將?

冰封龍俠千年


您好,這裡是史料小王爺,這個問題我來答!


東漢末年,天下紛爭,三國鼎立,魏國一統,西晉接手,司馬當家!自西漢末年到西晉初年,雖然這當中不足一百年年的時間間隔,但其中故事的精彩紛呈卻不遜於任何一個時代,亂世造就英雄,說其中有哪些名將,更是數都數不過來!

那就按照三個時間節點來分別談一下吧:

1、東漢末年

這些時間節點當中,許許多多的人物在時間段上會有參雜,但如果說東漢末年最具代表性的名將的話,應該當屬段熲!


段熲在年輕的時候很有名,非常勇武,後來被舉為孝廉,治理一方,也算是有為,直到進入軍隊之後,這才開始了他輝煌的一生。戍邊十多年,歷任中郎將、護羌校尉、議郎、幷州刺史、破羌將軍,與羌人作戰高達一百八十多次,斬殺近四萬人,最終平定西羌,並擊滅東羌。段熲與人作戰有一個突出的特點,那就是他從來不留俘虜,尤其對羌人更是毫不留情,以殺止殺,徹底平息了禍害東漢上百年的羌人之亂!

在東漢末年尚且算得上平靜的時代,如果用功績來評定的話,段熲是當之無愧的第一人!

2、三國時期

如果要說三國時期的名將的話,恐怕誰都能說出不止一個人,而且對他們的事蹟也如數家珍,但我今天要強調的這個人叫做鄧艾!


鄧艾是一個文武雙全的人物,文能治國,武能安邦,在魏國集團當中,他絕對是其中的代表!鄧艾並非出身於世家,直到遇到司馬懿才開始了人生的轉折,上書興建水利工程,設計屯田之策,魏國能在三國後期當中始終保持強盛的姿態,與鄧艾的政策有很大的關聯!

在軍事方面的成就更是斐然,不僅數次擊退蜀國大將姜維的北伐行動,獲封關內侯,而且後來以最低的代價滅亡了蜀國,終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這樣的人才,哪怕是在人才濟濟的三國時期也是非常難得的!

3、西晉初期

西晉時期的名將可能有很多人並不是很清楚,但這位作為西晉的開國將軍,能力是毫無質疑的,他就是杜預!


杜預最大的功勞是平定了吳國,率軍奇襲了西陵,離間東吳君臣,使得東吳在大軍壓境的情況下撤換了名將張政,削弱了東吳在西陵這一軍事重鎮的防守力量。後來支持王濬東下,乘勝奪取建業,滅東吳,完成了統一天下的大業。除此之外,他也是明朝之前唯一一位能夠同時進入文廟和武廟的人,可見文治武功絲毫不遜於前人!

這一段歷史的著名人物太多了,文臣武將真是浩如繁星,只能說一些大家不太熟悉的人來回答了!


史料小王爺


導語:

東漢末年以後,西晉初年以前,這一段時間,我們習慣稱之為三國時期。三國時期名人輩出,這是一個亂世,所以英雄也就跟著多了起來。

響噹噹的人物自然是少不了,比如說曹操劉備孫權這三位三國的領袖,自然是最重要的核心人物。此外還有諸葛亮魯肅司馬懿,這些足以問鼎天下的謀士。

三國時期的名將那就更多了,如果非要在三國曆史中挑選三位比較突出的名將,我認為分別是呂布、關羽和陸遜。

01呂布是前三國時期最勇猛的名將,見證了東漢王朝的覆滅。

呂布家時代習武,呂布本人也是武藝高強之人。最初投奔幷州刺史丁原,因為董卓的誘惑,所以殺掉了丁原,果斷投奔董卓。

董卓對呂布那是非常好的,恨不得將呂布當成自己的兒子來看待。可惜呂布是個忘恩負義的人,他為了一己私利,再次選擇投靠司徒王允,殺掉了董卓。

  1. 本以為可以成為大漢王朝的再造之人,結果李傕郭汜大軍殺回長安,呂布一敗塗地。其實此前王允是有的選的,畢竟董卓被殺以後,李傕郭汜是答應投降的,可惜王允認為他們是反賊,表示必須要剿滅。
  2. 王允在戰亂中被殺,呂布則帶兵逃出了長安,從此大漢朝的天下混亂不堪。可以說呂布在東漢朝廷之中的地位是不低的,他幾乎成了東漢朝廷的劊子手。
  3. 從此以後,李傕郭汜禍亂長安,將天子玩弄於鼓掌之中,而天下諸侯再也不聽從漢獻帝的命令,這一切可以說,都是要從呂布殺董卓那天開始。

此後呂布輾轉各地,只為了奪取一塊立身之地,這有點像劉備,只不過呂布的起點比劉備高太多了。

可以說呂布的這一段經歷,直接葬送了東漢江山的未來。因為呂布的失誤,使得天下人都覺得漢獻帝是誰都可以放在手裡把玩的。

董卓控制漢獻帝,那是因為他有兵權,也就是說誰有足夠的兵權,誰就能控制漢獻帝,從而控制整個天下。

時允與僕射士孫瑞密謀誅卓,是以告布使為內應。布曰“奈如父子何”允曰“君自姓呂,本非骨肉。今憂死不暇,何謂父子”布遂許之,手刃刺卓。語在卓傳。允以布為奮武將軍,假節,儀比三司,進封溫侯,共秉朝政。布自殺卓後,畏惡涼州人,涼州人皆怨。由是李傕等遂相結還攻長安城。布不能拒,傕等遂入長安。卓死後六旬,布亦敗。將數百騎出武關,欲詣袁術。---《三國志》

當然呂布的下場也很淒涼,在投靠徐州的劉備後,又從劉備手裡搶走了徐州,繼而被曹操擊敗,在下邳城被手下人綁著送到了曹操跟前,被曹操處死。

02關羽是中三國時期威震華夏的名將,也是扭轉三國戰局的關鍵人物。

三國前期的關羽,其實並沒有太多閃亮的時刻,大多數都是演義的作者給關羽添加上去的。因為按照羅老爺子的想法,三國中期如此出色的英雄人物,在前三國時期,沒有理由不發生一些出彩的故事。

關羽一直跟隨劉備創業,劉備在徐州戰敗以後,關羽被曹操俘虜。曹操是非常愛惜關羽這個人才的,為關羽求了個漢壽亭侯的封號,又每天請關羽吃飯喝酒。

二十四年,先主為漢中王,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是歲,羽率眾攻曹仁於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漢水汎溢,禁所督七軍皆沒。禁降羽,羽又斬將軍龐德。梁、郟、陸渾群盜或遙受羽印號,為之支黨,羽威震華夏。曹公議徙許都以避其銳,司馬宣王、蔣濟以為關羽得志,孫權必不願也。---《三國志》

可是關羽一直要回到劉備身邊,查到劉備下落後,關羽便辭別了曹操,帶著兩位嫂嫂去找劉備了,可見關羽對劉備是忠誠不二的。

此後關羽便跟著劉備一起來到了荊州,這裡將是關羽一生都無法忘卻地方。在劉表死後,曹操大軍南下奪取荊州,而此刻的關羽正在夏口訓練水軍,打算跟曹操決一死戰。

赤壁大戰中,顯然關羽也沒有太多露面的機會,所以一直到劉備到了進入四川以後,關羽才逐漸大放異彩。

劉備打不下益州,還損失了軍師龐統。為此他只好請諸葛亮入川幫忙,關羽在這個時候接管了整個荊州的軍務,成為了荊州一把手。

  • 這是非常重要的責任,因為荊州有三股力量存在。分別是東邊的孫權,西邊的關羽以及北邊的曹仁。這裡相當於是一個小三國,關羽的地盤還是最大的一個。
  • 關羽在這裡鎮守六年半的時間,等到劉備拿下漢中以後,關羽覺得自己六七年沒有立功了,心裡非常著急,所以就發動了北伐。
  • 曹仁鎮守的襄陽和樊城根本就頂不住關羽的猛攻,所以曹操必須要派遣救援。結果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于禁被擒拿,龐德被斬殺,曹操嚇得打算要遷都。

這個時候的關羽達到了人生巔峰。然而不久之後呂蒙、陸遜和孫權策劃了一場奪取荊州的戰役,殺掉了關羽,奪取了荊州,改變而了三國格局,劉備集團自此開始走下坡路。

03陸遜是後三國時期出將入相的名將,打造了三國的基本格局。

奪取荊州的計謀當中,陸遜的角色很重要,他需要不斷拍關羽的馬屁,以此使得關羽放鬆警惕。所以拿下荊州不只是呂蒙的功勞,陸遜也做了不小的貢獻。

  1. 此後陸遜接替了呂蒙,成為了東吳的大都督。因為這個時候東吳人心惶惶,劉備的大軍即將殺來,劉備的戰鬥力他們是知道的,絕對不敢小覷。
  2. 陸遜在這種情況下成為了大都督,在夷陵之戰中,徹底擊垮了劉備,使得季漢王朝失去了足以問鼎天下的有生力量。
  3. 可以說陸遜的這一戰,穩定住了三分天下的基本格局,此後四十多年,三國的地盤基本沒有任何波動,都是因為陸遜的這一戰所起到的作用。

孫權登基以後,陸遜也得到了重用,不久之後被提拔為東吳帝國的丞相,真正做到了出將入相,絕對是三國之中獨一份。

黃龍元年,拜上大將軍、右都護。是歲,權東巡建業,留太子、皇子及尚書九官,徵遜輔太子,並掌荊州及豫章三郡事,董督軍國。時建昌侯慮於堂前作鬥鴨欄,頗施小巧,遜正色曰“君侯宜勤覽經典以自新益,用此何為”慮即時毀徹之。射聲校尉松於公子中最親,戲兵不整,遜對之髡其職吏。---《三國志》

很可惜的是,陸遜是江東大族,又摻和了孫權選拔繼承人的事情,結果被孫權各種斥責,活活被氣死了。

總結:所謂真正的名將,一定是可以扭轉乾坤的那種人。

為什麼選擇呂布、關羽和陸遜這三個人呢?三國時期的名將實在是太多了,要是選下去,一百個都不夠。所以選這三個是比較具有代表性的。

呂布在前三國時期,成為了東漢滅亡的重要推手,關羽在中三國時期,成為了扭轉三國局勢的重要人物,而陸遜則在後三國時期,成為了打造三國基本格局的重要人物。

這三個人都具備非常鮮明的時代意義,他們的能力未必就是三國最強的,但是在他們身上,一定發生了改變三國曆史的大事件。


江湖小曉生


大傢伙,這裡是南嶺說史,以下是我的答案:

從東漢末年繼而三國到西晉一統天下,這期間可謂是中國歷史上名將輩出的英雄時代。

那麼這期間有哪些流芳後世的名將呢?南嶺說史為您解答。

主要有以下名將:

1、河北四州袁紹

名將主要有顏良、文丑、嚴敬、張郃(後投降曹操)、高覽(投降曹操)、韓猛、呂布(曾為袁紹客將、後出逃)、朱靈(投降曹操)、淳于瓊等;

2、幽州公孫瓚

趙雲(後投奔劉備)、嚴綱、田楷、鄒丹等;

3、曹魏

曹操手下的名將那可就多了,如五子良將: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八虎騎:夏侯淵、夏侯惇、曹仁、曹洪、曹純、曹休、曹真、夏侯尚;

除此之海還有:曹彰、龐德、許褚、文聘、滿寵、臧霸、李典、郭淮、典韋等;

4、呂布

高順、張遼(投降曹操)、郝萌、魏續、侯成、張弘等。

5、孔融

太史慈(後投降孫策)

6、孫吳

程普、黃蓋、韓當、朱治、祖茂、徐琨、吳景、孫靜、周瑜、呂蒙、甘寧、陸遜、諸葛瑾、徐盛、潘璋、周泰、太史慈、淩統、丁奉、朱然、朱桓等;

7、袁術

紀靈、張勳等;

8、劉表

文聘(投降曹操)、李嚴(後歸蜀漢),向郎、蔡瑁等;

9、蜀漢

首先是五虎上將: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姜維、魏延、馬岱、廖化、孟獲、張翼、周倉、馬忠、王平、張嶷、嚴顏、劉封等

10、董卓

華雄、樊稠、牛輔等;

11、晉初

羊祜、杜預、王濬、王渾、馬隆、文鴦、衛瓘、陳騫、胡奮、石苞等。


以上就是我的答案,希望有所幫助。


南嶺說史


西晉的十大名將

第十、石苞

石苞,字仲容,渤海南皮(今河北南皮東北)人,儒雅豁達,明智有器量,儀容很美,不計小節,時人說:石仲容,姣無雙。 西晉開國功臣,三國時曹魏至西晉重要將領,官至司徒。

主要戰績:東吳太傅諸葛恪發動東興之戰的時候,曹魏各部隊都潰敗,不少人因踐踏和遇溺而死,唯石苞所領的部隊卻能全身而退。諸葛誕在壽春叛亂,曾大破東吳朱異,阻擋了孫吳援軍。

第九、胡奮

胡奮,字玄威,安定臨涇(今甘肅鎮原南)人,曹魏車騎將軍、陰密侯胡遵之子 。胡奮性開朗,有謀略,少好武事。

主要戰績:早年隨司馬懿討伐遼東公孫淵;諸葛誕叛亂,最後被胡奮手下士兵殺死。匈奴中部統帥劉猛叛亂,胡奮率軍出征,不久晉軍擊敗劉猛。咸寧五年,時任平南將軍的胡奮奉命伐吳,胡奮攻克吳國的江安。

第八、陳騫

陳騫,字休淵。臨淮東陽(今安徽天長)[1] 人。曹魏司徒陳矯之子,西晉開國功臣。自幼為人樸實穩重,頗有智謀。西晉一代儒將!

主要戰績:蜀漢的軍隊多次從隴右進軍,陳騫便以尚書的身份代理徵蜀將軍,成功破蜀而還。甘露二年(257年),諸葛誕於壽春發動叛亂,陳騫再以尚書身份擔任安東將軍。甘露三年(258年),司馬昭討滅諸葛誕後,先拜持節、都督淮北諸軍事,正式受拜為安東將軍,進爵廣陵侯。甘露四年(259年),轉任都督豫州諸軍事、豫州刺史。繼而先後轉都督江南諸軍事及荊州諸軍事、任徵南大將軍,獲封郯侯。司馬炎受魏帝曹奐禪讓後建立西晉,陳騫以佐命之臣的身份拜車騎將軍、封高平郡公,又遷任侍中、大將軍,出任都督揚州諸軍事、假黃鉞。後來奪取了東吳的枳裡城,又打敗在塗中屯兵的吳軍。

第七、衛瓘

衛瓘,字伯玉。河東安邑(今山西夏縣北)人。衛瓘出身官宦世家,年輕時於魏國仕官,歷尚書郎、散騎常侍、侍中、廷尉等職。西晉時重臣。

主要戰績:以鎮西軍司、監軍身份參與伐蜀戰爭。蜀漢亡後,與鍾會一道逮捕鄧艾,鍾會謀反時,又成功平息叛亂,命田續殺鄧艾父子。回師後轉任督徐州諸軍事、鎮東將軍,封菑陽侯。西晉建立後,歷任青州、幽州刺史、徵東大將軍等職,成功化解北方邊境威脅,因功進爵菑陽公。後入朝為尚書令、侍中,又升任司空,領太子少傅。

第六、文鴦

文鴦,字次騫,譙郡人。魏末晉初名將。文鴦早年於曹魏為官。正元二年(256年),隨父文欽與毌丘儉在淮南起兵,討伐執政的司馬師。文欽兵敗後,隨父南奔吳國。諸葛誕在淮南叛魏時,吳國遣文欽父子馳援諸葛誕,由於內訌,諸葛誕手刃文欽,文鴦於是出降司馬昭。

主要戰績:西晉建立後,文鴦仍仕晉朝,任平虜護軍。泰始六年(270年),禿髮鮮卑首領禿髮樹機能在河西舉兵反晉,先後擊殺胡烈、蘇愉、牽弘、楊欣等封疆大吏,晉武帝司馬炎為此寢食難安。咸寧三年(277年),文鴦都督涼、秦、雍州三州軍力,大破鮮卑首領禿髮樹機能,胡人部落有二十萬人歸降,名聞天下。官至東夷校尉、假節,封關內侯。

第五、馬隆

馬隆,字孝興,東平平陸(今山東汶上)人 ,西晉名將,兵器革新家,官至東羌校尉,封奉高縣侯。

主要戰績:咸寧五年(279)正月,河西鮮卑人禿髮樹機能率眾反晉,攻佔涼州(治今甘肅武威),晉廷大震。馬隆則自薦能夠討伐,並要求招募三千勇士與他西進;司馬炎於是命馬隆為討虜護軍,武威太守,經大戰,斬禿髮樹機能,克涼州。

太康初年,晉廷因西平(治今西寧)荒毀,任馬隆為平虜護軍、西平太守,率兵南下將其興復。馬隆戍邊十餘年,戰守盡力,聲威大震。後死於任上。

第四、王渾

王渾,字玄衝,太原晉陽(今山西太原)人。東漢代郡太守王澤之孫,司空王昶之子。三國曹魏後期至西晉初年名臣、將領。王渾早年為大將軍曹爽帳下掾吏,高平陵政變之後被免官。

主要戰績:曹魏滅亡。王渾改任揚烈將軍,之後又擔任東中郎將、徵虜將軍等職務。並在豫州任職時積極籌劃伐吳的方略。司馬炎決定發動滅吳戰爭,王渾亦領兵從橫江出擊,又派部下進攻東吳各城,都一一擊破,東吳厲武將軍陳代和平虜將軍朱明見此更前來投降西晉。王渾斬殺東吳最後一任宰相張悌,震驚東吳。

第三、王濬

王濬,字士治,小字阿童,弘農郡湖縣(今河南靈寶西)人,西晉時期名將。王濬出身於世代二千石的官吏之家,博學多聞,美姿貌。早年不謹細行,後來變得豁達有大志,徐邈遂將女兒嫁給王濬。最初擔任河東從事。泰始八年(272年),轉任廣漢太守,羊祜再上表推薦其為益州刺史,受詔造艦。

主要戰績:咸寧五年(279年),上書請求伐吳,被拜為龍驤將軍。他發兵自成都,一路上破鐵鎖,除鐵錐,連克西陵、夏口、武昌,不久直抵建業。孫皓出降。

第二、杜預

杜預,字元凱,京兆杜陵(今陝西西安東南)人,西晉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學者,滅吳統 一戰爭的統帥之一。歷官曹魏尚書郎、河南尹、度支尚書、鎮南大將軍、當陽縣侯,官至司隸校 尉。功成之後,耽思經籍,博學多通,多有建樹,被譽為杜武庫。

主要戰績:他率軍奇襲西陵,離間東吳君臣,使東吳在大軍壓境之際撤換名將張政而代之於平庸將領,削弱了東吳在西陵這一重要軍鎮的防守力量。他支持王濬東下,乘勝奪取建業,滅東吳,完成了統一天下的大業。

第一、羊祜

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西晉初期的一代名將和名臣!是一位卓有謀略的軍事家!

主要戰績:晉代魏後司馬炎有吞吳之心,乃命羊祜坐鎮襄陽,都督荊州諸軍事。在之後的十年裡,羊祜屯田興學,以德懷柔,深得軍民之心;一方面繕甲訓卒,廣為戎備,做好了伐吳的軍事和物質準備,並在吳將陸抗去世後上表奏請伐吳,卻遭到眾大臣的反對。咸寧四年(278),羊祜抱病回洛陽,同年十一月病故,並在臨終前舉薦杜預自代。羊祜死後,舉天皆哀。司馬炎親著喪服痛哭,時值寒冬,司馬炎的淚水流到鬢須上都結成了冰,追贈羊祜為侍中、太傅,持節如故。


御前帶刀侍衛


呂布 、趙雲 、馬超、 張飛 、典韋、 關羽、 孫策、 黃忠、 太史慈 、許褚、 甘寧、 文丑、 顏良、 華雄 、夏侯惇、 夏侯淵 、張遼、 周泰、 張頜、 魏延 、文鴦、 關平、 張苞 、關興 、孟獲 、廖化、 王平 、姜維、 鄧艾、 鍾會。程普、馬岱、周倉、公孫贊 關鳳、祝融、孫尚香、徐穎,牛金、呂蒙、劉備、丁奉、沙摩河 ,曹洪、鄧忠、孟獲、韓德、管亥,孫權、張衛、于禁、徐盛,周瑜、陸遜、赤昭、曹操,武安國、邪開榮、淳于導、淳于涼,王平、蔡冒、宋憲, 張翼、廖化、魏續、劉封、張武、蔡陽,潘璋,吳蘭、郝陰、曹性、吳姿,晏明、馬鐵、陳蘭、雷薄、薛蘭、李豐、侯成、晏騰、張角,淳于安、淳于普。


滿山紅遍


你直接問三國期間有多少名將多好。這期間中華大地動盪不安,群雄逐鹿。有道是亂世出英雄,你方唱罷我登場。細數起來會是一個長長的名單的。當然,這個名單會和《三國演義》裡的不盡相同的。


九日共由


東漢未西晉初寫出十大名將如下:祖逖、文鴦,王浚,劉裕,劉牢之,王鎮惡,沈田子,溫嶠,朱序,陶侃。


小龍女5505


曹操,劉備,周瑜,關羽,張飛,張郃,曹真,魏延,太史慈,呂布,曹休,夏侯尚,郭淮,司馬懿,田豫,牽招,陸遜,賀齊,文鴛,馬隆,鄧艾。


不是好餅是好餅


這個時間跨度比較大,三國的那些名將也都在裡面了。

呂布

蜀漢的有:

關羽

張飛

馬超

趙雲

曹操手下名將雲集......


鵬學天下


按唐武廟裡面是:張遼、鄧艾、諸葛亮、關羽、張飛、周瑜、呂蒙、陸遜、陸抗、羊祜、杜預、王濬十二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