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紙張對書法作品有什麼影響?

回弦雨


書法用紙張對書法作品影響很大。

最佳書法用紙為宣紙,即安徽涇縣所產的高檔書畫用紙。宣紙的材料主要由檀皮和龍鬚草製造,工藝複雜,所製紙張柔韌性好,表現力強,適合書畫,耐保存,有紙壽千年之稱。從材料上分為特種淨皮,淨皮和棉料,特種淨皮的檀皮含量一般在80%以上,一般用於寫意的國畫,書法用紙選用淨皮和棉料即可。從性能上,分為生宣、熟宣和半生熟宣。生宣的特點是墨著紙洇開,水墨交融,翰墨淋漓,有利於增強作品的表現力。熟宣的特點是適合表現細節,可用於小楷和小字行書,生宣更加適合寫大字,不適合寫小楷,除非高手,一般初學者很難駕馭。

鑑於宣紙價格昂貴,初學者一般選用元書紙和毛邊紙等竹製紙。

元書紙是竹紙的一種,古代又稱之赤亭紙。是以當年生的嫩毛竹作原料,靠手工操造而成的毛筆書寫用紙。元書紙古代主要用於書畫、寫公文、制簿冊等,現仍為書畫家和書畫愛好者喜好的書畫用紙,此外,還可作裱裝畫軸及上等包裝紙等。

相比元書紙,毛邊紙的歷史則要晚許多年,毛邊紙同樣是也用竹纖維製成的淡黃紙。“既適於寫字,又可用於印製古籍。”因為明代大藏書家毛晉嗜書如命,好用竹紙印刷書籍,曾到江西大量訂購稍厚實的竹紙,並在紙邊上蓋一個篆書“毛”字印章,所以人們習慣稱這種紙為毛邊紙,並沿用至今。

可以這樣說,紙張和筆墨以及優秀的書法作品,就是好馬配好鞍再遇良將的關係。





瀚霖八字


曾經帶著你這個問題,我專門買了一本關於紙的書,就叫《紙》,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陳和夑君主編的。

紙的種類太多太多’,說紙對作品的影響,固然說的就縣紙韻!自造紙術問世至今,紙的品類和質量也是發生著不斷的改變,在一般的書法作品中我們常用的便是宣紙,宣紙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生宣和熟宣的分類啦,按紙面洇墨程度分類:宣紙分為生宣、半熟宣、熟宣。簡單區分生宣和熟宣的方法就是用水接觸紙面,水分立即散開的即為生宣;凝聚基本無變化的,即為熟宣;散開的速度較慢的為半熟宣。

生宣是用來畫寫意和寫字的;熟宣用來畫工筆畫,區別就在於他們的滲透率不一樣。

除此以外,宣紙的分類還有很多不同:

1.按原料分類

可分為棉料、淨皮、特淨三大類。棉料是指原材料檀皮含量在40%左右的紙,較薄、較輕;淨皮是指檀皮含量達到60%以上的;特淨皮原材料檀皮的含量達到80%以上。

2.按規格分類

可分為三尺、四尺、五尺、六尺、八尺、丈二、丈六多種。

3.按厚薄分類

可分為扎花、綿連、單宣、重單、夾宣、二層、多層等。

4.按紙紋分類

可分為單絲路、雙絲路、羅紋、龜紋、特製等。

宣紙主要有以下特點:

1.書法時墨跡留在宣紙上會滲入到筆跡之外,有蒼勁之感,這是普通白紙做不到的。

2.由於宣紙的吸水和滲入性,中國畫才能體現出層次感。

3.宣紙可以裝裱。

4.宣紙的抗破壞性比人民幣好的多,上等的宣紙可以在空氣中保存上百年,所以我們今天才有幸看到古人的墨寶。







藝術小講堂


  • 現在,我們經常見到,每個書法家家裡都有很多宣紙,玩的狠的家裡會有專門一個屋子放宣紙,據說宣紙放的年代越久越好用,是這樣的,新的宣紙有火氣,不好用。所謂放的時間長了,就是讓宣紙鬆軟一些,類似發酵。
  • 不過用什麼樣的宣紙寫字好,這個對於書法家來說挺重要的,就跟你買了一臺法拉利跑車,到底這車是該在山上跑,還是在農村溜達還是在北京的街上飈一下車,這是有點名堂的。

1、生宣(紙),很洇墨。

2、熟宣(紙),不洇墨。

3、半生熟(紙),不太洇墨。

生宣作為書法創作最為重要的書寫載體,已經不可逆轉的成為大家常用的材料,而且很多當代所謂一些名家也用生宣創作了大量的“經典”作品,這也是當代書法的創舉和巨大“開拓”。

那麼,就宣紙而言,因為二王書風的泛濫,導致大量的“書法家”開始尋求一種適合寫精緻筆畫和小行草的載體。於是,我們就得以見到很多高手經常用的紙張了。

  • 這種紙大概清代有點,好像民國的時候使用稍微多一些。當代很多書家卻開始廣泛運用。這種材質,類似熟紙,不洇墨,而且書寫有一點摩擦力,比較好寫。只是現在的粗製濫造(當代人的特點),導致很多泥金、泥銀宣紙質量不佳,時間長了表面塗層會氧化變黑。而且這種宣紙比較“脆”,摺疊幾次容易斷裂。
  • 這個民國的時候就有,好像清代也有使用過。比如,我們看到現在很多清代和民國的老作品,對聯啥的,都有皴裂,感覺紙張很厚,墨色濃黑,基本就是這種紙張,是表面有“粉狀”圖層的一種宣紙,和傳真熱敏紙有異曲同工之妙。一些書法家在書寫前,都是用乾毛巾在表面蹭幾下,讓粉狀物更加密實一些,這樣才好寫,不然很難著墨。
  • 這基本屬於練習紙,成本和售價都很低廉,因為具有特殊的書寫效果,往往被眾多書家所青睞。
  • 這種宣紙近幾年才被大家逐漸重視起來。這是一種採用陝西、甘肅等地特有枸樹皮做成的紙張,有傳聞說魏晉時期的書法就是寫在這種宣紙上的,因為沒有可靠的依據,我不敢這麼說。但是這種宣紙因為是純手工製作,基本保持了古老紙張的製作工藝和紙張本身所具有的特點,這種紙近似半生不熟,書寫的時候既能有漲墨,又能“見筆”(筆畫的細節),書寫感很不錯,去年各類國展有很多作者都在使用。

對於書法家而言,對古代墨跡本書法中紙張的研究,是一個經常被忽略而又十分必要的環節,沒有對這個進行研究,我敢說,你的字恐怕永遠也寫不太好。

線條,其實都是動作形成的。所謂的筆法,就是寫字的動作。可是,如果你用同樣的動作,但紙張不一樣了,表現出來的線條形狀也是不一樣的,這裡面就需要你根據紙張的生熟程度來調整速度。那麼說,即使你弄明白了筆法,可是你沒有弄明白書寫載體,你依然很難做到和古人那樣精彩的線條。

  • 所以,我們在學習書法的過程中,經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只注意了線條、結構、章法,而忽略了古人的書寫材料(毛筆、宣紙或者還有墨)。除了要研究古人的技法,書寫材料的研究也非常重要。

悠遊老爹






金星753


中國書法繪畫作品講究用紙。首選是“宣紙”。

宣紙因產於安微宣州,作為貢品奉獻給朝廷,因地而得名。是中國歷史上獨特的手工藝品,其製作技藝被譽為世界手工造紙技藝的“活化石”,享有“紙中之王、千年壽紙”的譽稱。在我國書畫界被稱為“國寶”。

宣紙,根據其加工工藝不同,可分為生宣、熟宣和半生不熟宣。生宣紙又叫生紙,生產後直接使用,吸水性,潤墨性強,強用於潑墨畫,寫意畫。筆觸層次清晰,幹、溼、濃、淡,變幻多端。熟宣紙是以生宣紙經過礬水浸製稱作熟宣或磯宣。作書畫不易走墨暈染,適宜於工筆畫和寫楷隸書。半生不熟宣即半熟宣,是用生宣浸以各種植物汁液而成。用以寫字或作畫,墨色洇散較慢,適用於書寫小幅屏條,冊頁或用作兼工帶寫的繪畫。

宣紙具有耐久耐老性強,透而彌光,光而不滑、潔白稠密、紋理純淨、色澤不變,百折不損,防蟲防蛀等特點。有獨特的滲透、潤滑性能。寫字、作畫“墨分五色”,即;一筆落成,層次分明,深淺濃淡,紋理可見,墨韻清晰。中國古代流傳至今的文獻、書法、繪畫作品多用宣紙。所以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代書畫創作大都選擇宣紙作為創作材料。


用戶言午澤群


舉例子,現在有很多人喜歡用報紙、水寫布、毛邊紙,認為節約方便,確不知道紙張對於學習書法是的重要性:

1、幹後留不下痕跡。學習是要對比和回顧的,沒有痕跡就無法看到自己的問題所在。

2、書法的靈魂是墨和水。水大則無骨,水少又太乾枯。你不會體會感受到墨的效果和變化。

所以,我們要多去練習,以掌握紙性、水性、墨性,最重要的還是控制和操作他們的基本功能力。

宣紙的紙性與水寫布、報紙、毛邊紙都不同,所以才會出現一種很常見的情況,很多人在其他紙上寫的很滿意,可一用宣紙就不行了,完全不行。這裡邊的原因就在於你到底想學書法還是想練寫字。如果是學書法,肯定是要筆墨紙都規規矩矩,哪怕是初學,因為這樣才能練基本功。如果練字,那就沒必要,怎麼簡單怎麼來。


紙上散兵


有很多人認為水寫布方便乾淨、省地方等等,選擇使用水寫布練習。除了水寫布,很對人還會選擇用報紙、毛邊紙做練習。大家都認為剛開始學習就這樣,等我練好了再用宣紙寫也一樣。其實對於學習書法是不好的:

1、幹後留不下痕跡。學習是要對比和回顧的,沒有痕跡就無法看到自己的問題所在。

2、書法的靈魂是墨和水。水大則無骨,水少又太乾枯。你不會體會感受到墨的效果和變化。

所以,我們要多去練習,以掌握紙性、水性、墨性,最重要的還是控制和操作他們的基本功能力。

宣紙的紙性與水寫布、報紙、毛邊紙都不同,所以才會出現一種很常見的情況,很多人在其他紙上寫的很滿意,可一用宣紙就不行了,完全不行。這裡邊的原因就在於你到底想學書法還是想練寫字。如果是學書法,肯定是要筆墨紙都規規矩矩,哪怕是初學,因為這樣才能練基本功。如果練字,那就沒必要,怎麼簡單怎麼來。


睿雯雯


紙張不同,紙的特性會有所不同。

A 從吸水發墨的成度來說,宣紙存在生宣,半熟宣,熟宣三大類,紙性越熟,對墨的發散就越差,但筆畫的精細控制就能表現的越好。

但對於書法家來說,他應該能適應各種不同的紙張,或者根據紙張選擇書體,來穩定發揮自己的技術水平,從而較好的表意抒情。從這個角度來看,紙張不會對作品有影響。

從紙張本身來說,由於書法的水墨特性,會有對墨水吸收發散的不同表現。那麼就需要根據紙的特性來選擇適宜的書體進行創作,比如,行筆可以較快,字幅較大者書寫時可以使用的紙張範圍較寬泛,生宣、半熟宣,甚至熟宣,都可以。而筆畫精細,字形較小,對細節表現要求高的,如小楷,小行草等,就應該選擇不大吸水的紙,八分熟或者熟宣。

B,從造紙原料來說,目前最常見的是皮紙,竹紙,麻紙也在慢慢恢復相對用得少。

所謂皮紙,就是用樹皮(或為主料)纖維製成的紙,如桑皮紙,楮皮紙,構皮紙,檀皮紙(也就是我們說的宣紙——但是指含檀皮在85%以上的特淨皮),皮紙歷史悠久但直到唐後才成為主要書寫材料,而宣紙成名則是在宣德年間(仿製宣德紙)。竹紙,是指用竹纖維製成的紙張,從南宋-元朝期間才興盛起來,便宜,質量也可以。麻紙,用苧麻,黃、白麻為原料,是使用歷史最長的紙張,從東漢到宋元,都是主要書寫材料,清末才絕跡。近幾年又開始復興。

不同原理的紙效果也略有不同,但只要是手工製作、用料考究,都是非常好的書畫用紙。絕非現在市場上哪些稻草或者稻草+樹皮的所謂書畫宣所能比擬的,當然,這一點比較一下價格就知道了。好紙絕不便宜。


雷水初六


以前聽別人說,“高手不擇筆,不擇紙。”聽起來有些誇張,可能是對高手的一種讚譽。但有句俗話說的好“好馬配好鞍”。書法也一樣,用好的筆墨紙硯,更能提高作品的質量。這裡說到紙張,說幾點紙張的作用。

書法主要寫在宣紙上,宣紙根據製作工藝的不同,有生宣,熟宣,和半生半熟幾種分類。 寫不同作品,要選擇不同的紙張,比如你想寫小楷作品,肯定要選擇熟宣紙,寫中楷,隸書什麼的可以選擇半生半熟的宣紙,如果想寫意,帶有漲墨感覺的書法,可以用生宣紙。

總之,用好了紙張,能讓書法作品更高好的展現出來,反之,則影響書寫發揮。




仕華書法


這要看從哪個角度來說。從創作過程的角度來說,他對於創作作者的影響主要是順手和不順手的問題。就是創作的作者如何適應這種紙張特性的。這個問題就好比說賽車手和賽車之間必須要有一種適應,要有一種默契一樣。從創作結果上來看,主要表現在紙的顏色,紙張的背景圖案,大小,橫豎等 和 所書寫作品的內容,形式等等相互匹配的問題。就好比一個美女,穿上時尚的時裝走上t臺就會非常和諧,但是同樣這個美女這樣的服飾放在農家院,這個感覺就不協調。

從製作的材料上,桑、麻、構、椏、雁、檀、藤、稻、竹等等,由於纖維的長短、粗細不同,製作的紙張的親墨性不同,表現的層次、色澤就會有很大差異,選材不得法的紙會導致發灰,木質素去除不乾淨的紙會發粗;從紙的生熟度上,同種類不同生熟度的紙,對於墨色暈染效果截然不同,適合不同的字體和風格;從基本製作工藝上,入加礬、膠、豆漿製作出同等熟度的紙,對於墨色的表現依然是不同的。撈紙中不同的厚薄,對於墨色的表現,也會產生巨大的差異;從深入後續工藝上,蠟染、撒金、砑蠟、暗紋等等,不同工藝深加工出的紙,對於受墨、暈染也差異巨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