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戰“疫”特寫:一家首都國企的社區保衛戰

2020年1月23日,除夕夜前一天,面對席捲而來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湖北武漢作出“封城”決定。

“今天你必須拆掉圍欄,把門打開!”1月27日,大年初三,北京石景山,距離武漢“封城”已經第4天了。幾個年輕保安舉著焊鐵,正在封閉小區北側的人行側門,正巧被孫大爺撞見。現在來看,疫情防控期間對小區實施封閉管理已經成為共識,但一開始並不是所有居民都能理解,尤其是在四通八達的老舊小區。

憤怒的老爺子不會想到,幾天後北京疫情數據刷新,社區疫情防控越來越被重視。再過幾天,孫大爺和其他一些最初防疫意識不強的街坊鄰居,會反過來在心裡感謝這些逆行的年輕人和守夜者。

面對疫情,敬畏之心和風險意識是第一道防線,也是最關鍵和最難建立的一道防線。好在基於平時的信任,經過一番溝通後孫大爺同意把門封上了。未來一段時間,封閉管理、逢人必錄、檢查體溫、定時“消殺”等拉網式的戰“疫”措施,在2020年的暖春到來之前,為小區居民築起一道守護安全健康的防火牆。

一場看不見硝煙的全民戰“疫”已經悄然打響。

堅守戰場:“我已經4年沒回家了”

距離春節還有大半個月,鳳維然早早就搶到了回老家安徽的車票。今年是父親80大壽,在極重儀式感和家風鄉俗的老家,傳統上在這一年兒孫不管走到哪裡,不管以什麼交通方式,哪怕步行,都會在春節前趕回老家,團聚在父母身邊。鳳維然快50歲了,一路從農村打拼到大城市,那種歸鄉心切或許只有自己能夠體會。

數著日子到了1月20日,農曆臘月廿六,各種微信群裡傳出的關於疫情的消息越來越多,鳳維然愈發感到不妙。當天北京首都開發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發來消息,要求各項目負責人保持警惕,提前部署,隨時待命,做好節前安全工作。

回不去了。鳳維然先退了車票,然後再打電話跟老家說了情況,囑咐父母提前多儲備些蔬菜。

战“疫”特写:一家首都国企的社区保卫战
战“疫”特写:一家首都国企的社区保卫战
战“疫”特写:一家首都国企的社区保卫战战“疫”特写:一家首都国企的社区保卫战

“幹物業這一行就是這樣,他們能理解,沒辦法。”鳳維然是一位副團職轉業幹部,目前擔任首開集團房地首華物業公司國誠物業處黨支部書記、經理,他所在的物業處長期擔負著3個機關辦公區、1所知名大學、西城區3個街道26個社區的衚衕街巷、13個住宅小區的物業服務工作,特殊區位,特殊使命。

不打無準備之仗。從這天起,根據公司部署,鳳維然開始調動所有的關係網絡儲備口罩、消毒液等醫療物資。他經常把“幫我一個忙”掛在嘴邊,但他每次開口都是為了方便街坊鄰居們,因此老鳳的人際關係出了名的好。很快,有朋友專門從河北張家口帶來20個消毒藥桶,不久又有合作公司從河南鄭州發來一批防疫物資。

彈藥充足才能打好仗。老鳳平時愛琢磨難題,他總能從解決麻煩中找到樂趣。老鳳行事也保持著雷厲風行、果斷決策的軍人風格,疫情防控期間他跟同事強調兩件事,一是要做好自我防護,只有保護好自己才能保證社區安全運行和居民健康;二是改善伙食,增強免疫力,不能生病,誰都不許掉鏈子。

在物業處儲備物資的同時,首開集團也已經開始部署防疫工作。1月22日,首開旗下物業公司已經打響了社區健康防衛戰,在小區進行消毒殺菌、體溫檢測,次日武漢“封城”,首開集團立即召開防疫工作緊急部署會,成立了由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潘利群為組長的應對重大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對旗下所有社區、酒店、商業等實施周密防控。

但難題也擺在面前。首開集團服務的不僅有大量老舊小區、非經小區,甚至還包括平房物業、街巷物業,不少是零散分佈的獨棟住宅樓,與設施齊備的商品房小區相比,這些物業管理難度大、設施現狀差,面臨很大的防控困難和壓力。於是,加強街道社區屬地合作、成立臨時黨支部等會在疫情防控中發揮作用。

在保障安全的重大命題上,首開集團作為首都國企是從來不計成本的。“春節”只是一個名詞,從集團高層到物業項目負責人到一線員工,每個人都在崗位上加速奔跑,不敢有絲毫怠慢。“別人最閒的時候就是我們最忙的時候,乾的就是服務工作。”首華物業老山項目一位保潔員這樣告訴自己。

在石景山,今年又沒能陪家人吃年夜飯的物業項目經理王佳,答應兒子大年初一回家看看。早上9點剛過,首華物業黨委書記、董事長李忠來電,要來給員工們拜年,順便檢查消殺防疫工作。“領導對疫情防控非常重視,細到檢查電梯按鈕有沒有消毒,給了很多指導建議。”不出意外,王佳又一次對兒子失信了。

王佳算了一下,現在欠每個員工至少十幾天假期,不知道什麼時候能還上。

社區是疫情防控的重要戰場,為了堅守住陣地,這些普普通通甚至不善言說的物業服務者們,在每一個夜晚與社區的路燈相望,兒女失信於父母,父母失信於兒女,用小家的分別換來大家的安全團聚。“我已經4年沒回家了,今年是第5年。”在鳳維然心裡,日子是有刻度的,它記錄著這些平凡者的壯舉。

忠勇衛士:“誰不怕染病?但我不能後退”

在這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爭中,敵人是無比狡詐和可怕的新型冠狀病毒。在疫情防控阻擊戰的社區戰場,保安小哥、保潔阿姨、維修師傅、綠化工人——這些平時人們最熟悉的陌生人,都衝在社區防火牆的最外圍,成為“排雷戰士”。

2月7日上午,一場大雪過後,張廣兵跟同事在望京花家地北里清除積雪。張廣兵是首開望京物業康安分公司綠化隊主管,今年54歲,憑藉在抗擊非典時積累的經驗,他成為社區防疫的參謀之一。他患有直腸癌,需要定期化療。春節期間,女兒來喊了幾次都沒把他喊回家。“自己拼就算了,不能把危險帶回家”。

战“疫”特写:一家首都国企的社区保卫战
战“疫”特写:一家首都国企的社区保卫战战“疫”特写:一家首都国企的社区保卫战
战“疫”特写:一家首都国企的社区保卫战战“疫”特写:一家首都国企的社区保卫战

張廣兵的綠化隊有20多人,負責花家地北里和花家地小區的消毒工作。兩個小區有225個單元門,每個單元門6層樓和地下室約87個臺階,這就意味著每天“消殺”兩遍光臺階就要邁將近4萬個。從早到晚,這些綠化師傅要揹著40多斤的噴霧器,一遍遍在兩個小區裡“負重前行”,半天下來肩上就磨出了血痕。

“誰不怕染病?但我不能後退,物業跑了社區安全誰來管?”張廣兵住在附近燕保家園的公租房裡,女兒見喊不回去爸爸,便晚上來送飯。他說話聲音很洪亮,完全看不出是一位癌症患者。“別人化療幾天吃不下飯,我沒感覺,吃嘛嘛香,就是耽誤點時間。”面對家人和同事的擔心,張廣兵總是這樣說。

脫下一身深藍色的物業制服,他們每個人都是父母和兒女,都希望在除夕夜圍著爐子跟家人吃火鍋。大部分人的願望實現了,是因為一小部分人放棄了。不得不說,居民的安全感一定程度上是物業服務人員和保安給的,病毒襲來,他們嚴守社區出入口,排查登記、檢測體溫甚至挨家挨戶送菜、代收快遞,提供很多額外服務。

他們同時也承受著巨大的壓力。1月22日,農曆臘月廿八,距離除夕還有兩天,鳳維然聽說項目上兩個年輕保安不想幹了。“當時著急啊,本來人手就不夠,疫情當前招新人也不敢用。”老鳳急忙找他們談話。兩個小夥子都是22歲,被疫情鬧得壓力很大,心裡害怕,也想家了,想回家過年。

“現在回去路上也很危險,國家有需要,不管是保安還是經理,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做貢獻。以後你可以跟別人說,新冠肺炎的時候我在北京做安保,站好了最後一班崗,多神氣。”老鳳給他們做了兩次思想工作,就是聊家常。“我自己的孩子比他們小2歲,聊起來也不生分,就當自己家的孩子談談心。”

原來,兩人手頭都沒存到錢,過年了想給家裡寄點。沒錢,人得回去吧,心裡舒服些。聽到這裡,老鳳二話沒說,先借給他們每人1000塊錢現金,又轉了1000塊錢微信紅包。“過年加班有加班費的,你們好好幹。”兩人非常感動,留下了,幹勁十足。

很多時候,這些普通的物業人只是需要被理解。人心齊,泰山移。

首開集團服務著首都1500多個社區逾百萬家庭。疫情發生以來,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潘利群和總經理李巖等管理層靠前指揮,多次到一線社區指導調研。“集團特別重視社區防疫,潘總2月17號來我們這裡,檢查了社區街道邊邊角角的防疫情況,他問了很多細節問題,能不能買到新鮮蔬菜、居民還有哪些訴求、員工健康情況如何……我能感受到壓力和鼓舞,更感受到沉甸甸的責任。”鳳維然說。

共同戰“疫”:“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

全國新冠肺炎患者數量在一段時間內不斷刷新,噴灑消毒液、檢測體溫、發放出入證封閉管理等繁瑣的防疫措施,越來越得到社區居民的理解。

沒有一個冬天不會過去,也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在這場北京社區保衛戰中,所有人心中都有一個必勝的信念,從街道、社區、物業服務企業到居民,每個人都在互相配合中參與共同戰“疫”。衝在社區防疫第一線的物業服務者,冒著被傳染的危險,扮演著逆行者的角色,守護社區安全。普通人正在照亮普通人。

在望京街道,以社區為作戰單位,“社區疫情防控戰時臨時黨支部”紛紛成立,首開集團望京物業所轄的7個項目單位加入其中,成為臨時黨支部一員。“社區防疫單靠物業公司肯定不行,我們跟街道社區緊密合作,臨時黨支部負責指揮,我們物業人員配合執行,減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矛盾。”張廣兵說。

人手不夠,不得不咬緊牙關加班加點,鳳維然卻想法子補充了隊伍力量。“附近賓館都不開張,閒著也是閒著,我就跟他們借了6個人來幫忙,我們付勞務費。”老鳳對此頗為得意。他給一位已經8個月身孕的同事下了命令,近期不準再來了。“非常擔心,萬一路上滑倒或者感染了怎麼跟她家人交代,我替她去崗位上都行。”

战“疫”特写:一家首都国企的社区保卫战战“疫”特写:一家首都国企的社区保卫战
战“疫”特写:一家首都国企的社区保卫战战“疫”特写:一家首都国企的社区保卫战
战“疫”特写:一家首都国企的社区保卫战

大年三十,王佳跟留守項目的物業員工在辦公室一起包了餃子。

“不能回家,也得有點過年的氣氛吧,我們十來個人,還有幾個保安、保潔,一共包了五六百個餃子,準備了花生、瓜子、糖,一起看了春晚。”晚上9點40分,王佳跟家人打完電話,裹上厚棉襖,騎著電動車,又跟同事去小區安全巡查了。

這天晚上,看著萬家燈火,王佳心裡覺得愧疚,臘月廿六是兒子的6歲生日,本來訂好飯店要給兒子慶生,被臨時搶修耽誤了。“回去快凌晨了,臭小子睡了,我把白天買好的玩具槍裝好電池,放在他床頭。突然一想,竟然記不起兒子兩三歲長什麼樣……”第二天7點王佳走的時候,孩子還沒醒,父子又一次擦肩而過。

這是一個普通人守望普通人的時代,面對危難,互相取暖,彼此守護。首開集團的防疫工作是北京社區保衛戰的一個縮影,在這場不見硝煙的共同戰“疫”中,在鳳維然、王佳、張廣兵等人背後,站著無數堅守社區一線的普通物業人。

那些日夜守著崗亭、在小區巡查的保安小哥,那些穿著黃馬甲追著垃圾桶走的保潔阿姨,那些提著工具包敲打水管的維修師傅,那些活動在社區各個角落、不被人們所注意的守夜人和逆行者,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守護著這座城,守望著春天的到來。(張忠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