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陰霾之下,堅信光明:記光明乳業武漢“戰疫”

在這一場城市與病毒的遭遇戰中,每個人都在為健康奮戰。城市封鎖,但市民的營養供應不能斷。在抗擊新冠疫情的主戰場武漢,光明乳業是擁有市內最大規模奶牛牧場、最強巴氏奶和低溫酸奶生產能力、最全冷藏物流和送奶上門服務的完整乳製品產業鏈的企業。光明乳業作為武漢市內唯一一家正常生產銷售鮮奶的保障企業,湧現了眾多挺身而出、衝鋒在前的光明先鋒!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確保在武漢全產業鏈的正常運營,擔當武漢新鮮乳製品市場的主要供應,承擔了上海援鄂醫療隊的相關保障。以實際行動踐行使命,守護光明陣地!

疫情不阻工廠運轉,確保供應決心堅定

1月19日,新冠肺炎能否“人傳人”的信息還未得到官方確認。

光明乳業武漢工廠召開了一場聚集了各業務部門負責人的緊急會議之後,這個華中地區最大單體乳品工廠決定在內部拉響警報,開始進入緊急管理狀態。光明乳業武漢工廠廠長周本桂表示。“在結合疫情披露的信息後,覺得新冠肺炎的傳染性可能比較大,所以決定從20日開始,啟動SARS時期的管理模式,管控整個工廠。

周本桂是武漢人,有著20多年乳製品從業經驗。2003年SARS時期,他是廠裡生產部門的負責人,對當時工廠的運轉流程十分清楚,而SARS時期的每一個細節都讓他印象深刻。

如今疫情發生在武漢,這讓他更加警惕。儘管團隊也預判過,如果這個決定最終被認為是錯誤的,啟動緊急管理模式會對工廠造成什麼樣的後果和影響。但臨近春節放假,光明武漢工廠希望讓工人平平安安過年。

由於身處疫情中心,光明武漢工廠能否正常運轉面臨著全方位的考驗。

1月20日,光明武漢工廠開始關閉工廠出入口,只留一個門口進出,且在門口鋪上浸過消毒水的麻袋,對進廠門的貨車車輪進行消毒,然後再用酒精對車廂消毒。上下班時間,每一個進工廠員工都要進出測量體溫。“只要體溫超37.2℃就不能再進入工廠。”同時,對廠區的辦公樓、食堂、樓梯等每個角落都進行了清潔和消毒,關閉空調系統。

緊急採購口罩也在同步進行,工廠同時開始在工作群中培訓員工如何做好防護工作,強調員工要勤洗手、戴口罩、講衛生、少出門等;同時及時瞭解並掌握每一位員工及家屬的身體情況,以便應對。

光明武漢工廠廠長周本桂說:啟動非典時期應對機制的決定下發之後,員工都很支持和配合,大家都很重視,這也是這套機制得以迅速運轉起來的原因。

除了在內部做好防範工作,工廠也逐步調整產量和生產節奏。

從1月21日開始,原來每天都生產的工作節奏,調整成兩天生產一次,並對產品品種進行縮減,以減少人員的流動,“封城”之後的產量降了一半。錯峰上班、錯峰吃飯,這些已經成為疫情期間的管理機制。

隨著疫情形勢逐漸升級,光明武漢工廠在保供應上也面臨著不少挑戰。周本桂坦言,現在面臨的問題主要是員工心理上的問題,大家看著疫情發展,心理還是有壓力、有點恐慌,“但我們的工作性質還是要保證供應,光明武漢工廠也一直在做員工的心理疏導工作,同時也對來上班的員工進行相應的獎勵”。

陰霾之下,堅信光明:記光明乳業武漢“戰疫”

截至目前,整個光明武漢工廠有400人可以上班,每次安排200人錯峰上班。

疫情期間,周本桂和其他管理人員都會到廠裡來。周本桂作為光明武漢工廠的廠長,首先要把疫情防禦工作落實好,其次也要給員工做表率,讓員工有主心骨,管理層和員工都是站在一起,讓員工心理上感到安慰。“這個時候,管理人員都不在,員工們心裡也不踏實。”周本桂對此很篤定。

事實上,作為光明乳業武漢工廠的掌舵者,周本桂內心並不是不害怕,每天下班重新回到家庭之後,恐懼會慢慢地浮現出來,第一件事就是馬上消毒、洗澡。周本桂坦言:“每個員工背後都是一個家庭,也要為家庭考慮。但我不能在員工和家人面前表現出來,這是兩難的事情。”

疫情給行業帶來直接衝擊,同時也是各大乳企在低溫乳製品市場的又一次交鋒。

華中地區歷來是乳企必爭之地,也是光明乳業全國佈局中重點拓展市場。光明乳業很早便進入華中市場,1999年成立武漢光明乳業公司,其後又經過多次擴建。目前,光明乳業的低溫乳製品位列湖北市場第一,市場份額在40%以上。根據光明乳業提供的最新數據顯示,華中地區2019年銷售收入比2018年增長8%。

2015年,總投資12億元的光明乳業華中中心工廠落戶武漢,待建成之後將成為華中地區乳品企業中規模最大的新鮮乳製品加工廠。自疫情發生以來,雖然光明武漢工廠只供應湖北省,但銷量也呈現上漲趨勢,從最初每天10多噸,逐漸回升到100多噸,市場需求還在增加。

即便如此,在疫情中提前拉響警報的光明武漢工廠還遠未到放鬆的時候。周本桂已經開始在思考,如何在“嚴防死守”的同時,提升整個工廠自動化水平,加快工廠智能化、網絡化辦公。

光明乳業武漢工廠廠長周本桂強調:“當別人都不供應的時候,光明一定要供應。”。

身處風暴中心,更要做好該做的事

“我住的這個區域的的確確是算一個風暴中心,但你也可以看到好的地方。原來我們這邊車水馬龍,聽不到鳥叫,現在還可以聽聽鳥叫,也算是苦中作樂吧。” 光明乳業華中大區總經理楊敬這樣說道。

楊敬是武漢本地人,家住華南海鮮市場旁邊。在光明乳業工作了十幾年的楊敬,負責整個華中五省的經營事宜。1月20號左右,遇上出差的楊敬並不在武漢。他說,一直到回來後,他才感覺到了疫情來臨後的變化。過去的一個多月,他和眾多武漢市民一樣,親眼看到了疫情下整個城市的鉅變,有過害怕,有過心痛。但他說,現在事情正在往好的方向發展。

“大家對這個事情重視了,然後說口罩一定要戴了。後面封城後,看著每天確診的人數以及死亡人數增長,說實話,心裡不害怕那是假的。”楊敬坦言。在逐漸迴歸平靜後,他也意識到,做好防護的前提下,有些事情總要有人站出來。“大家吃的喝的怎麼辦,總得有人出來。所以害怕沒用,還是要做一些事情。”

從銷售、物流、工廠人員到超市導購,楊敬帶領的員工共有近千人。身處特殊時期,楊敬除了在盡力保證武漢乃至整個華中地區的乳製品供應,也在執行部分醫療隊伍在武漢的後勤保障工作。

很快,楊敬迎來了一項重要任務。

1月28日,光明乳業武漢團隊為第一批上海援鄂醫療隊送去了乳製品補給物資,拿到了乳製品的醫療隊員們,既高興但又面露難色。他們告訴楊敬,現在正面臨著生活物資的缺口,楊敬當即便問“缺什麼?”,“軍大衣、暖寶寶、衛生巾……”。雖然難,但楊敬沒有猶豫“我們來想辦法”,立即接下了這個任務。為了能讓白衣戰士們心無旁貸的搶救患者,當天中午12點,楊敬和他的團隊們拿著一份援鄂334位白衣戰士的急需物資清單:軍大衣、暖寶寶、衛生巾……。情況緊急,所有這些物資必須次日送達。但當時的武漢由於封城,很多賣場歇業,許多道路封閉,營業中的賣場的生活物資也被搶購,物資嚴重匱乏。

為了儘量減少其他人受感染的機會,楊敬決定帶著司機迅速組織出門採購。但特殊時期,物資短缺,楊敬發動所有資源,動員員工拿出手機,電話溝通、微信求助、建群共籌,眾多企業老總當知道是為上海援鄂醫療隊籌備物資時,紛紛施以援手,不計成本給予供應,終於在29日凌晨1點,50個取暖器、334件長款羽絨服、472包衛生巾等等物資全部籌備完畢。

陰霾之下,堅信光明:記光明乳業武漢“戰疫”

清單上的物資送達上海援鄂醫療隊

顧不上休息的光明員工們,分頭落實凌晨配貨任務,由於物資太多,楊敬向光明乳業領鮮物流請求貨車支援,馬不停蹄的投入到物資的拉貨和配送中,終於在29日13:00,將所有物資配送到醫療隊入住的江漢區卓爾萬豪酒店。

和所有為武漢保供應的人士一樣,楊敬在這場和疫情大戰的緊張狀態下已經奮戰近一個月。自武漢封城以來,光明位於當地的工廠並未停業。但不得不說的是,在疫情當前,對每家企業來說,保供應並非那麼簡單,比如人員上崗不足就是個大問題。據楊敬透露,過去,其武漢工廠日常要生產的單品能達80多個,現在,在綜合考慮生產端人手不足以及消費端需求變化等多方面因素後,其已將生產的單品數量調整為20餘個。

在貨品供應上,楊敬幾乎每天都會遇到各種狀況。比如,目前武漢工廠的包材儲備量也不是很多,眼前還在咬牙堅持。再比如,原本長沙的乳製品由武漢工廠配送,但因為交通受阻,最後只能選擇湖南和鄭州的工廠發揮效力。

但並不是所有的事情都不順利,全力保供應仍然有成果顯現。“可以這麼說,武漢市只要開門、在營業的商超,基本上都是國有大中型企業的商場,我們都在供應。”聊及此處,楊敬頗為興奮。

談及在疫情期間為保障供應有什麼感想時,楊敬表示:“這段時間聽到最多的就是很多朋友的家人走了,所以心裡也不是個滋味。現在情況逐步好轉了,我還是希望接下來我自己的團隊成員和家屬能夠健康活著。完了以後,盡我們所能,滿足一些供應。其他沒有想太多。”

與時間賽跑,讓營養到家

50歲的張萍珍是一名普通的武漢光明隨心訂送奶員,主要負責江岸區大智街道幾個社區100多戶人家的牛奶配送。疫情發生之後,還有60多位客戶沒有暫停配送訂單,其中大部分是不便出門的老人,這也是張萍珍在疫情下選擇“逆行”,堅持每天出門送奶的重要原因。

2月15日,凌晨4點半,這座處於疫情風暴眼的城市空蕩又蕭瑟。穿上羽絨服、雨衣,戴上口罩、手套和帽子,帶上通行證明,張萍珍全副武裝,騎著電動車從家裡出發,開始了又一天的送奶工作。

當前,疫情形勢依舊嚴峻複雜,管控措施亦步步趨嚴。2月14日晚,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布通知,住宅小區的封閉管理舉措更嚴,除就醫以及防疫情、保運行等崗位人員外,其他居民一律不得外出。

張萍珍屬於武漢諸多“保運行”崗位中的一員,即便如此,她的上班時間也有著極其嚴格的規定——每天凌晨4點半到早上7點半,也就是說在7點半之前必須回到住宅小區。而其他小區在7點半後也基本不會再讓外人進入。

為搶時間,張萍珍不得不加大馬力。在前往光明大智17站分奶點的20分鐘路程中,寒風吹得臉頰生疼,封城下的街道鮮有車輛和行人,只偶爾遇到環衛工人。

清點和領取了當天的牛奶後,張萍珍開始挨家挨戶配送。還未暫停配送訂單的家庭以老年人為主,飲用牛奶有助於增強抵抗力。有一對70歲左右的夫妻,每次都會在張萍珍將牛奶送到時,打開一條門縫,在門後說一聲:“謝謝你,這麼早又給我們送來牛奶,要注意安全。”

這幾乎是張萍珍在每天的配送中聽到的唯一一句話。但2月4日,這對退休教師夫妻專門寫了一封感謝信給張萍珍,信中囑咐:“請你保護好自己和家人!”這更讓她覺得暖心。

陰霾之下,堅信光明:記光明乳業武漢“戰疫”

有時客戶也會叮囑張萍珍要注意做好防護,也有客戶說就算不送也沒關係。作為光明武漢隨心訂送奶員張萍珍卻說:“只要客戶沒有取消,還是要送”。

一天的工作被濃縮至3個小時。在這看似緊張又很漫長的3個小時裡,張萍珍的心裡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早點送完,早點回家。只有回到家才讓她感到心安。

“現在每天都提心吊膽的,希望疫情早點過去,大家把心放開一點,過上平常的日子。”張萍珍坦言。

在武漢,每天奔赴於大街小巷,像張萍珍這樣的送奶員,光明乳業武漢隨心訂一共有400多名。

“我們的產品在每個超市都可以看得到,這是我們的榮譽。”

陰霾之下,堅信光明:記光明乳業武漢“戰疫”

光明乳業旗下領鮮物流華中區部長潘協華也是一名武漢人。近日來,潘協華每天從早上7點開始就一直保持電話連線中,一天幾百個電話已成為常態。

在光明乳業武漢乃至整個華中區域乳製品的物流配送上,潘協華帶領的團隊過去承擔著所有的事宜。當前全民抗疫需要物資保障的背景下,這個團隊的“關鍵性”似乎更為突出了。

他說,飲用乳製品可以提升免疫力,但很多低溫產品的保質期並不長。現在,他和他的團隊要憑藉默契的配合和堅守崗位的精神,把最新鮮的產品送到需求者手上。“我們應該做的一定要做到位,是我能力範圍內的一定要做好。我們會繼續奮鬥。”

陰霾之下,堅信光明:記光明乳業武漢“戰疫”

記者採訪潘協華的那天下午,他剛好在光明乳業武漢的工廠內。

“有口罩快遞過來,剛剛收到50個。”潘協華用欣慰的語氣告訴記者,這是公司給到的。“昨天跟工廠進行了溝通,當天中午工廠就給到我們150個口罩。昨天晚上又跟我們的銷售總監進行了溝通,他給到我們200個口罩,而且是連夜送到我家裡來的。”

潘協華說,他將把這些口罩中的大部分給到領鮮物流的承運商。“我們夠用就可以了,他們戰鬥在最前沿,更需要。這些員工配送真的非常辛苦,比我接觸的人要多,所以應該讓他們把自己保護好,我們的產品才能夠送出去。”

和所有人一樣,在疫情爆發最初,身邊的朋友、小區住戶中陸續出現確診患者甚至被奪去生命,潘協華有過害怕。但有壓力就有動力,他坦言每天看到那些奔波忙碌的配送員、司機、倉庫保管員,都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堅守著,感觸非常大。“事情已然發生,我們能做的就是把自己的工作高質量完成。我們的牛奶可以提高免疫力,不管鮮奶還是酸奶。”

潘協華表示,在武漢市加強管控後,公司相應領導即給出指令,在疫情期間做好自我防護的同時,必須堅守崗位。“到目前為止,光明領鮮物流每天都在進行配送,特別是市內。我們的產品在每個超市都可以看得到,這是我們的榮譽。”

在和這名光明乳業老員工的交流中,記者瞭解到,在保證乳製品供應的背後,工作鏈條上的每一位員工都在努力。

潘協華告訴記者,拿到訂單後,其日常的配送從當天凌晨1:30即開始,首先是市內商超。7:30後,他會著手配送湖北省內、武漢市外的商超。一旦有些城市進不了,他就必須跟經銷商進行一個對接協調,由後者在高速上進行對接轉運。“在湖北省內、武漢之外,每個商超也有我們的產品”。

採訪那天,潘協華告訴記者,他們當天出去了35臺車,而過去正常情況下,其出去配送的車輛將近90輛。不過,令他備受鼓舞的是,儘管疫情開始時,其倉庫出貨量每日僅有幾噸,但現在每日的出貨量已經能達到100噸。在他看來,這是情況在慢慢向好的方向轉變。

提及下屬的幾個員工,潘協華格外激動,接連報出了好幾個人的名字。“我們有個女同事,家裡有兩個小孩,一個小孩剛剛滿週歲。現在這一關鍵時期,除了在家應付工作和孩子外,有些時候她還必須到工廠來,經常是她愛人車接車送。大家都是頂著壓力在做事情,但在工作中,又都非常認真”。

疫情發生以來,各企業均在積極向武漢捐贈物資,光明乳業也不例外。配合公司統一指令,武漢當地的物資配送事宜,潘協華帶領的領鮮物流團隊自然要參與。“春節期間,我們在醫院、公安、火車站、辦事處,進行了捐贈活動,包括我們所有的管理人員,全部上崗。”

1月24日大年夜,上海136名醫務人員組成的醫療隊踏上緊急馳援武漢之路,全力支援武漢開展醫療救治。1月27日下午,光明乳製品補給已通過光明乳業領鮮物流送達上海出征的136名醫療隊員手中。

陰霾之下,堅信光明:記光明乳業武漢“戰疫”

1月27日向火神山、雷神山醫院送去物資一事最令潘協華難忘。當天,恰好光明乳業第二批捐贈物資到達武漢市漢口醫院,這天晚上,光明乳業即向火神山、雷神山醫院送去乳製品物資,希望為現場2000多名爭分奪秒的建設者們加油鼓勁,提供營養保證。

“我們配送的一共是4300件產品,分三部車過去,次日凌晨1點半才返回。兩個工地非常大,把產品放那的時候,對方接收人員還表揚了我們,感謝我們在這種情況下還送過去。我回答道‘你們比我們更辛苦’。”

他表示,接下去其管理的領鮮物流團隊將繼續根據總部的要求進行配送工作。“總部要求我們送到哪裡,就把產品帶到哪裡”。

採訪接近尾聲之時,記者詢問潘協華有沒有特別想和家人、同事乃至整個武漢說的話。潘協華略微沉思了一小會兒,最後千言萬語都濃縮在了感謝中。“真的感謝國家,武漢疫情發生之後,方方面面都在支援我們。另外,作為光明一員,在這裡要感謝我們的領導、同事,時時刻刻在關心著我們。同時,我也要感謝我的家人,在有疫情的情況下,每天要去上班,我家人沒有質疑不理解,反而鼓勵我。他們說,把自己保護好就可以了。”

守護奶源,更要守護員工安全

從乳製品鋪貨和配送往前“追溯”即是“奶源”,為了保證奶源供應,一個個牧場裡的員工們也在堅守奮鬥。

光明乳業武漢牧場場長吳海龍不是武漢本地人,2018年底他從江蘇被派遣去武漢負責牧場工作。為了保證奶源的供應,在大年初一,他做了一個艱難的決定:包吃包住,將員工留在牧場內,最大程度減少人員流動。

萬家團聚的日子要“封”在牧場內,員工接受嗎?吳海龍說,當時他召開了一個會議,把工廠裡面主要的員工都召集起來講了一下封場的事情。“因為春節期間嘛,當時也有個別人是持反對態度的,但絕大多數的人還是持一個比較肯定態度的。”最後,大家接受了這樣一個處理辦法。

“雖然我們現在限制在牧場裡,但我也真正有了作為一個大家庭的家長操心的那種感覺。” 當前的情況下,吳海龍每天考慮的很簡單,在保證奶源供應給下游生產加工的同時,他更要讓九十多個員工吃飽穿暖。

吳海龍管理的光明乳業武漢牧場是武漢唯一一個規模化牧場。在這個遠離市區靠近村莊的牧場中,吳海龍和他81名員工已經二十多天沒出去過。他說,牧場原本有94名員工,年前有13名回了家,但在他看來,過去的這些天,每位員工都是一份子,他是和94名員工一起在戰鬥。

陰霾之下,堅信光明:記光明乳業武漢“戰疫”

為保障員工的安全,在日常防護上,牧場內的食堂、宿舍以及辦公樓等每日至少消毒兩次以上。“食堂或者這種放蔬菜的倉庫裡,還有我們門衛室這邊都設置了紫外燈室,所有人、物品只要想進工廠,就必須要在紫外燈室這邊消毒15-30分鐘,這樣才能讓他進工廠。飼料之類可能無法完全消毒,但是也會用消毒槍消毒。員工日常除了吃飯睡覺的時候可以把口罩、手套以及帽子摘下來,其餘的時候,必須全部戴起來。”

在疫情爆發,很多工廠還沒警惕起來的時候,光明乳業總部即迅速為牧場單獨採購了數千個口罩,這給這座武漢牧場的防疫工作帶來了很大的保障。

20多天在牧場內吃住工作的員工也會有一些個人無法消化的情緒。吳海龍說,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很多員工會在內部交流微信群中說出來,一些也會第一時間去找主管溝通,如果主管解決不了,會報送至吳海龍,由他來想辦法解決。“如果確實牧場沒有能力解決了,我也會上報給社區或者街道里面相關疫情指導部門幫忙協調。”

在剛剛封場的幾天,奶牛的飼料遇到了供應不及時的麻煩,同時物流受阻,原奶也出不去,最初幾天吳海龍一直在協調車輛。“差不多除夕的時候,將近有三天兩夜,我們基本上都沒睡覺,一直想辦法聯繫車子到牧場裡面來,很多技術崗位的兄弟們都是站在我旁邊一起幫我協調,沒有讓我一個人衝在前面,這個事情也是今年對我觸動非常大非常深的一件事情。”

終端消費者需要飲用奶製品保證自身免疫力,奶源成了整個鏈條中最關鍵的一點。吳海龍守住了牧場,也一定程度上守住了武漢市民的免疫力保障。據瞭解,疫情發生後,吳海龍針對牧場內奶牛的產奶量進行了一些調整,現在每兩天會有82噸的原奶運送出去,最後,這些原奶會被製作成鮮奶等乳製品送到終端銷售點。

吳海龍說,原奶供應守住了,他接下去要繼續守住每位員工的安全健康。在疫情發生前,這位牧業人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生產事務以及和多方的關係維護上,但現在,他把自己看作一個大家庭的“家長”,除了力保供應,還要保障牧場每一個“家庭成員”的安全與心理健康。

這一個又一個的“光明故事”背後,是每一個光明人心連心手拉手築起的愛的城牆,給所有為對抗疫情在努力的人們圍起港灣。在此危難時刻,光明乳業上下一心,傾盡全力確保供應,想要維護的不僅是武漢市民的營養供給,更是對生活的希望、對生命的熱愛。光明乳業相信,每一份溫暖關懷裡,都有照亮生命的希望,願攜起每一個人的手,共同迎接光明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