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上海戰疫 上海加油】國際政商學界大咖看好中國經濟“戰疫”,發改委:他們說的對

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運行帶來較大沖擊,近來高層頻頻釋放信號,在政策措施的有效對沖下,有信心、有能力、也有條件將疫情的影響降到最低,保持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

“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疫情的衝擊是短期的、總體上是可控的。”這是23日召開的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做出的最新定調。

國際社會也看好中國經濟發展前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新聞發言人蓋裡·萊斯表示,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具有極強的韌性和潛力,中國政府擁有足夠的政策空間和迴旋餘地來提振經濟。

今年各項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可以實現

國家發改委秘書長叢亮24日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表示,疫情改變不了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趨勢。雖然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運行帶來了衝擊,但完成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的各項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還是有很多有利條件的。

去年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圓滿收官,已經明確今年經濟社會發展要實現的目標任務,並從貫徹新發展理念、打好三大攻堅戰、保障和改善民生、財政和貨幣政策取向、推動高質量發展、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等方面進行了全面部署。

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對第一財經表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今年的經濟工作安排方面的確表現出較高的前瞻性,去年底財政部提前下達1萬億的地方政府專項債並在1月份集中發行,同時央行早在1月1號下調存款準備金率來積極配合地方政府專項債的發行。預防性舉措的前置推出很大程度上會為上半年中國經濟起到託底的作用。伴隨著企業生產復工的緩步推進,疫情對經濟的衝擊將有效降低。

疫情對中國經濟的衝擊是暫時的、短期的。叢亮表示,很多消費並不是消失了、只是延期了,待疫情結束後自然會釋放。這次疫情期間,一些行業逆勢增長,網絡購物、線上課堂、遠程辦公、在線娛樂和智能製造等加快成長。這些都體現出中國經濟的巨大韌性和潛力。

與此同時,發展潛力和政策儲備仍然充裕。叢亮認為,這次疫情防控暴露出我們在社會治理、公共衛生設施、應急能力建設、物資儲備體系等領域還存在一些短板弱項。國家將以更大力度、更加精準地補短板、強弱項,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

當前企業復工復產已取得積極進展,大型企業相對中小企業復工復產進度快,上游行業和資本技術密集型企業相對下游行業和勞動密集型企業進度快。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率逐步提高,其中浙江已超過90%,江蘇、山東、福建、遼寧、廣東、江西已超過70%。

從重點行業看,鋼鐵企業復工率為67.4%,有色金屬企業復工率為86.3%。特別是關係國計民生的重點領域企業正在加快復工復產,相關企業正在加班加點、開足馬力生產,口罩企業產能利用率已達到110%,全國糧食應急加工能力復產率已超過70%,煤礦產能恢復率達到76%,鐵路裝車數已恢復到節前正常水平的95%左右,民航、港口、水運均正常運營。

有序復工確保全球產業鏈穩定

作為“世界工廠”和“世界市場”,中國有序推動工業生產和商業活動重回正軌,不僅增強世界對中國經濟健康發展的信心,也為全球經濟注入希望和動力。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默頓日前表示,中國經濟具備戰勝風險和挑戰的良好條件,長期向好的趨勢不會改變。我們對中國經濟未來增長保持樂觀,並相信經歷此次疫情後,中國經濟未來發展將變得更加健康。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日前在沙特阿拉伯利雅得召開的二十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期間表示,中國政府正通過危機應對措施、流動性供應、財政政策和金融支持,努力減輕疫情對經濟的負面影響。在上述政策和措施有效防控疫情的情況下,中國經濟將在第二季度恢復正常,未來全球經濟受影響的程度可能較小,持續時間可能較短。

在華外資企業陸續復工。商務部部長助理任鴻斌24日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介紹,部分境外投資者的觀望心態有所加重,預計疫情對今年一季度吸收外資的影響將較為明顯,但影響是階段性的,是可控的。從長遠看,中國吸收外資的綜合競爭優勢沒有改變,大多數跨國公司投資中國的信心和戰略沒有改變,中國仍將是全球企業投資的熱土。

近期,上海、山東、湖南等地重點外資企業復工率已經超過80%,山東32家韓資汽車配件企業已於2月15日前全部復工,穩定了全球汽車供應鏈。商務部會將推動更多外資企業有序復工復產,優先保障外資龍頭企業恢復生產供應,維護全球供應鏈穩定。

中國企業在全球產業鏈上佔據重要位置。目前相關企業全力推進復工復產,穩定外需,加強國際產能合作,加快海外重點工程建設,促進全球產業鏈穩定、供應鏈暢通。

中國電子相關負責人對第一財經表示,中國電子旗下深科技是金士頓、希捷、西部數據等行業巨頭的重要供應商,為金士頓在中國大陸提供動態存儲芯片封裝和測試服務,是金士頓DDR4產品的主力封測服務商,為希捷獨家供應硬盤磁頭,為西部數據供應50%左右的盤片,還為國家存儲器項目提供國產化替代芯片封測業務。由於該業務行業的特殊性,一旦停產將會對全球行業市場產生重大影響。為全力支持客戶,深科技最大限度保持生產經營不間斷。

中鐵二十局相關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中鐵二十局所屬境外國別公司、辦事處、工程項目,提前統籌謀劃,在加強自我防控的同時,確保海外生產經營工作“不掉線”。

疫情對中企承建的海外重大工程確實產生了一定影響。上述負責人介紹,利用河流枯水期快速完成土方施工,是保證烏茲別克斯坦渠道修復工程工期的關鍵環節。面對14名技術人員隔離觀察的現狀,該項目部集中人力、物力,8個土方工班迅速組建、100餘臺土方設備整裝上陣、150餘名當地員工培訓考核後火速上崗,確保今年雨季來臨前的施工任務順利完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