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疫期,一位深圳黃岡籍教師的宅家紀實

來源:一種心情(ID:yizhongxinqing68)


2月20日,湖北武漢、黃岡暫停對外交通的第28天。我妹突然發微信說,她的兩週隔離期已滿,體徵一切正常,又可以上崗了。


我聽了大吃一驚,原來她十幾天前就屬於留觀隔離者,卻一直瞞著家人。


身為黃岡市交通部門的一名普通幹部,防控期間她被安排在城區卡點值守。2月1日,她開車陪同單位書記慰問值守人員,書記坐後排。萬萬沒料到啊,4天后書記被確診感染新冠肺炎住進了醫院……


妹妹屬於較近距離接觸者,必須隔離兩週。她沒有告訴我們實情,只說是調休在家。危險與家人擦身而過,想起來都深深地後怕!


疫期,一位深圳黃岡籍教師的宅家紀實


1

疫期,一位深圳黃岡籍教師的宅家紀實


這個寒假,我們沒打算從深圳回湖北。因為老公剛開了一個進口食品公司,年關需要人手幫忙開車。後來,因新冠肺炎蔓延,所有商家基本停擺。


截至2月24號,湖北已有上千名醫護人員被感染,重症病人還有上萬。人們痛悼殉職醫生,一些名字當永遠銘記:李文亮、劉智明、夏思思、彭銀華、黃文軍……


防控隔離,人在深圳,心繫老家。一切聯絡寄希望於網絡。


每天起床第一件事,是與遠在黃岡的父母視頻。我各種提醒,特別囑咐他們聽從指揮,不要出院門。我還在各家鄉群裡呼籲大家服從安排。


表哥在醫院檢驗科上班,全副武裝,每天發張自拍照,給家人報平安。


大家同時關注著各類信息,看最新感染數據,為上漲數字揪心;看治癒多少,為康復者慶幸;為越來越多、越來越大的救災投入而祈禱。


作為一名普通的中學教師,我只能蒐集與病毒相關的知識,《柳葉刀》的譯文也弄過來啃一啃,再就是找與傳染病相關的視頻,觀影片,調心情,長知識……


宅在家裡,藉助互聯網,我與很多人打過交道:


思玥小姐姐是80後小老闆,她做過電商代運營,認識大量供應商。疫情期間她雖人在深圳,卻與湖北的小夥伴、同為80後的王慧龍對接,組建成一條從深圳到武漢的需求供應鏈,一批批醫用物資在暫停對外交通之後陸續送達捐贈醫院,有武漢的、黃梅的、孝感的……


疫情暴發初期,紅十字會接管後,由王慧龍對接的黃梅縣委辦吳周洋緊跟物流信息,確保物資第一時間送達急需醫院。


就黃岡這塊,我有跟蹤過的,一批進了黃梅縣中心醫院,一批捐到羅田的鄉鎮醫院。這兩位年輕小夥伴,果敢的決斷能力,靈活的運作能力,讓我目睹了網絡科技新生代力量之強大。


因為跟蹤捐贈口罩的進展,我又結識了羅田縣順豐快遞小方的團隊。他們不顧雪花飄飛,天冷路滑,每天工作十多個小時,開著小貨車奔波在大別山區腹地。經歷了暫停對外交通停業、申請開工、全力運送,終於將一批又一批醫療物資送到各鄉鎮醫生手中。


表弟週中華,人在崑山,好不容易從寧波弄到一批醫用面罩。他在網上問我:哪家可以直接快遞捐到家鄉醫院?其時,家鄉已暫停對外交通,通過紅十字會辛苦跟單,終於抵達。面罩定期更換芯片,可減少防護品的損耗。


我在羅田一中時的師兄盧繼軍,身在美國佛州,情繫祖國。他所在的華人同鄉會,緊急發起“中國災難”“武漢危急”捐助行動;還有同在一村的美國強生集團,凝聚全球力量,將百萬口罩、十萬套防護服、十萬副護目鏡緊急運往湖北18家定點醫院。


大別山,燕兒谷,花開花又落,寂寞無人賞。因“谷主”徐志新正忙著“呵護天使行動”,為湖南援助羅田的醫療隊提供美食:軟萩粑、地菜餃子、板栗燉雞,青魚豆腐……


疫期,一位深圳黃岡籍教師的宅家紀實

燕兒谷“呵護天使行動”(圖片來自徐志新)


2

疫期,一位深圳黃岡籍教師的宅家紀實


深圳民間醫生文榆林,平時在寶安一帶行醫,春節期間治癒了一些發熱病人。她很自信,報名醫療志願者團隊。志願者真不少,被分成幾個梯隊待命。她從朋友處得知我是黃岡人,多次央求我私下幫她聯繫黃岡的接收醫院,想馬上奔赴一線,用她的中醫知識儘快參與抗疫救災。


不得不承認,對民間醫生,我們還有很多的限制。我幾經詢問,確實幫不上忙,只得把家鄉防控指揮部的電話發給她。現得知,已有志願團隊拿到通行證,部分人在南昌集結,即將奔赴武漢。


《中國青年》雜誌社編輯小陳,希望能採訪到戰鬥在疫區一線的醫療人員。我託武漢的老同學,聯繫上極具代表性的青年醫生文峰。小文用難得的休息時間,微信接受了採訪。不久,《軍醫文峰》在《中國青年》刊發,醒目的主題照片,弘揚著武漢人民不屈的抗災精神。


疫期,一位深圳黃岡籍教師的宅家紀實


山東電視臺記者小張,受山東菜農之託,要捐運200噸新鮮蔬菜到黃岡,緊急需要聯繫到接手的組織;朋友圈裡,海王集團高總髮信息《海王集團捐贈8000萬元醫療物資及藥品,馳援抗疫第一線》……各種力量在匯聚!越來越強大!



深圳黃岡商會早就行動起來,傾力發起對家鄉的募捐,專車送達。截至2月21日,深圳黃岡商會及各縣市區商會共計捐款捐物1844.41萬元。周達理事長愛心基金100萬;羅田劉俊國老會長是華大共贏合夥人,捐贈價值155萬元的核酸檢測試劑和專業儀器兩臺……


3

疫期,一位深圳黃岡籍教師的宅家紀實

我經常在作文課上與學生討論:這個世界,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終極答案几乎都歸結到:人!人心!


詩人說過: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可以自全,每個人都是大陸的一片。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損失,因為我是人類的一員!


也有詩人說:我當然是島嶼,這我早已知道,而且我也知道,在水的下面,看不見的地方,我仍然連著某塊巨大的陸地……


是的,我們都是社會人,即便身居斗室,彼此隔離,也依然能感受到來自各方的人們所散發出的人性光輝。正是這許許多多同理共情的光芒,形成了飽含暖意的社會共同體、人類共同體。大家彼此支撐,帶給更多的人以希望和力量。


每個個體的人,都自帶光束,都可以發出一分光一分熱,無懼微弱。


4

疫期,一位深圳黃岡籍教師的宅家紀實


回到我們教師的本職工作。假期將會延長,在網絡發達的今天,課堂也當延伸到校園之外。


我們的閱讀課有開網課條件。放假前,我們統一給學生髮過人民文學出版社《紅樓夢》通行本。這本長篇經典名著,高中學生閱讀有難度。


我從正月初三開始行動,以“肖老師聊紅樓”這種輕鬆話家常形式,隔天解讀一個片段,錄成MP3文件,每堂控制在50分鐘左右。其優點是能集中較深入地進入文本,缺點也明顯——無法互動。


我把文件先放在學伴平臺上,通過QQ轉給我校學生閱讀群,鼓勵學生捧起名著,隨老師一起逐段逐句讀經典。


記得2月4號深夜,我獨在桌前錄音,窗外黑夜沉沉,講的是第四回《葫蘆僧亂斷葫蘆案》,我先提到當天的抗疫實情,然後適時地跟中學生講了一個詞——“社會共同體”。


一個社會,如果缺乏健康的運作,人的命運就有可能如同《紅樓夢》裡的小英蓮一樣,求告無門,悲劇沒有盡頭;也如同門子,即便知情,只能圍觀,卻無力救助;更有甚者如賈雨村類,一旦權力在握,便被異化……


無疑,這種解讀不屬於考證研究型的閱讀範疇,而是加進了今天現代文明的判斷。但是我想,教育的目的不只是為了獲取某個時段的靜態知識,所有教育都是面向未來、幫助下一代成長為健全現代公民的動態過程。即便是歷史名著,也應將它納入發展的歷史長河中看待。


收到部分家長和學生的反饋後,我也靜下心,進入狀態,與家長學生互相切磋一些細節的解讀。這樣,多少能彌補一些互動環節。令我欣慰的是,有學生已經讀到第60回,極具思辨能力。我們用QQ語音長聊,找到了一種朋友型師生關係。


另有一批紅學愛好者,通過微信,也在悄悄收聽我的網課。這樣小打小鬧,上了十來節課。全校幾千學生上正規網課,是2月10號拉開的序幕。


疫期,一位深圳黃岡籍教師的宅家紀實


語文第一課《林黛玉進賈府》由我來講,上千人的大課,估計還有教師及家長旁聽。結束後,回放的視頻文件,我選擇了公開。


因為疫情關係,有一批身在武漢和黃岡的老同學,他們也同為高中語文教師,事先囑咐過我,如有課程,希望轉發給他們的學生一起共享,以解燃眉之急。這也是網課的優勢吧,兩天下來,微信學伴的收聽量再次過千。


給學生留作業,讓他們行動起來;當一回主播,把過去用文字寫的東西錄播出來,做成MP4文件上交……網絡時代,需要鍛鍊學生更多的能力,有些家長也參與進來了。


一週下來,我們教師開始適應,並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網課之中,上課、佈置作業、收作業、評講作業。學生的問題也多起來了,師生們找到且進入了一種“停課不停學”的狀態。


疫期,一位深圳黃岡籍教師的宅家紀實

楊微老師朋友圈的圖片


5

疫期,一位深圳黃岡籍教師的宅家紀實


某天刷朋友圈時,看到楊微老師發的帖,突然有些淚目。


場景是我熟悉的湖北山村農家樓群,背景中有冬日的樹杈,有拉得七七八八的電線,一縷陽光斜照樓頂平臺,一旁還晾曬著農家特有的蘿蔔絲。而她穿著厚厚的棉襖,伏在“桌”前點著手機,上直播課!那辦公桌,我一眼就認出是老式縫紉機臺面。


這樣幾張圖片,只有我這種老湖北鄉下人,才能捕捉到其間的村莊氣息,再看她的說明:只有3G信號……


這個特別“土氣”的網課直播場面,我一時很難跟她聯繫在一起。在我印象中,南山外國語學校的青年教師楊微,是一位英文過六級非常“洋氣”的語文老師。


我們同是南山“閱讀點燈人”,上一次見面還是在“偉大原著”閱讀培訓課上,老外教授的全英文授課,我表示聽不下去,而她卻相當從容地做筆記,純英文的自如交流。


記得她是荊州天門人,一問,原來她在黃岡紅安縣的鄉村,這裡是她婆家。春節前回的,現因暫停對外交通,單位不開接收函,老家辦不了通行證,無法返深圳。


她和兒子只帶一套棉衣棉褲,換換洗洗穿了一個月。現在開春了,穿著熱,脫了冷;路口封堵,店鋪關門,豈止是隔離,相當於隔絕。


當然,這時她仍然在用只有3G信號的手機,在上網課,還不忘發鄉村主播貼:萬物皆有裂縫,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當我敲著這些文字的時候,又收到福田區英語教師聞亞華髮來的三篇文章。她也被困在湖北老家——大別山腹地一個叫蛇家山的地方。她沒帶電腦回家,她用手機備忘錄,開始寫家史!


她問我,有沒有注意到最近一位湖北籍作家文章裡的方言詞,特別有味:得幸!


疫期,一位深圳黃岡籍教師的宅家紀實


6

疫期,一位深圳黃岡籍教師的宅家紀實

我也不知用什麼詞語來形容教師團隊合適,昨天上午聽了微博榜單排第四位的“武漢嫂子漢罵”,晚上從我老同學處得知:漢罵嫂子也是中學教師,武漢某校的數學老師兼年級主任。她的漢罵,被秒贊32萬次。


也許,中學教師身上真有些相通的東西,比如,零距離地直面現實、正視問題敢講真話、能踹能打能幹實事。這種勇氣和力量,在今天的中國,仍然是難得的。再用那位作家的湖北詞語表達:得幸!


災難面前,得幸有人!只有千千萬萬個個體的人挺住,中國才能挺住!

2020年2月24 於深圳南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