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管虎新作《八佰》,800名戰士面對30萬日軍,能堅守四天四夜,你認為是抗日神劇嗎?

一抹微光


雖然這有點誇張,但並沒有完全脫離歷史。根據一些真實的記錄和資料,1937年,在上湖戰役中,謝晉元撤退掩護主力,與他的部隊在四行倉庫。一名記者隨後採訪了他,說他帶了多少人,他脫口而出800。這實際上是一個他隨便說的數字,以提高他的士氣,提高我的中國實力。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新作品對30萬人用了800人,並不完全是一種脫離歷史的誇誇其談。至於30萬日本人,這也是一個真實的數字。當時襲擊上海的日本人是30萬。另一方面,其餘的軍隊都在撤退,只有四行倉庫一直在頑強抵抗。因此,這部電影自吹自擂的亮點才是真正的亮點。將這部作品看成是抗戰神劇,還真的是汙衊了它

在這樣的差距中,800名士兵能忍受4天嗎? 其實是有原因的,在人數上有差別,但有些外部條件可以幫助這些士兵。 四行倉庫是用鋼筋混凝土建造的,建造6層建築物的非常堅固的建築物,無論哪一層都是堅固無比的難以攻破的。 再加上他們佔據了高地,從上往下進攻很容易,從下往上進攻並不容易。 因此,四行倉庫是一個非常容易防守但難以進攻的地方。

而且,這個倉庫裡裝載了很多當時先進的武器。 有大炮,炸藥,衝鋒槍,狙擊槍等,如果有這些武器的話,正好在高地佔領陣地,所以打下面的日本人比較輕鬆。 除了武器以外,還儲存了很多糧食,而且他們人數少,糧食消費慢,可以長期維持下去。 相反,從外面的日本人來看,雖然人數多,但糧食消費也快,醫療用品的消費也快。 後面的物資不能補給,前面的倉庫很難進入,這樣的話,雙方花4天時間也是很正常的。


優質剪影


四行倉庫沒聽過?謝晉元聽過沒?八百壯士(實際只有四百多人)死守4天,隔岸就是英美租界,西方各國是直接關注到這場保衛戰的,想造假也沒的造。

電影所謂30萬日軍是指當時淞滬會戰日方投入總兵力,實際參與四行倉庫攻擊戰的只是其中一、兩千,但在當時淞滬會戰中日總投入兵力比例8:2,戰損比高達15:2的大背景下,四行倉庫保衛戰在兵力、武器均遜於對方的情況下,不僅成功守住4天,爭取到了大部隊撤退時間,戰損比也做到了1:20,最後成功撤退,已是當年那個不幸年代中相當提振士氣的一件事了。

當然客觀原因也要說明,四行倉庫因為正好是師部指揮所,裡面各種彈藥補給充足,加上四行倉庫建築本體就比較堅固,緊靠蘇州河邊,地理位置優越,又有隔岸就是英美租界,當時日本還沒和西方撕破臉,所以出於謹慎沒有使用各種炮具,也是四行倉庫保衛戰能夠成功的不可缺少的條件。

電影為了效果,肯定會採用一些略誇張的手法,比如宣傳800人對抗30萬就是誇張的,但要憑這個就說這部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抗日神劇的,那還是先回去好好學學歷史吧。


為什麼起名字要10個字


都知道淞滬會戰,但知道《八佰》這段歷史的人的確是少之又少。以前聽村裡的一個老國軍講過《八佰》的事蹟,至今印象深刻,希望管虎導演能夠拍攝出好的效果吧。至少演員方面我覺得還是挺有戲的,我最喜歡的演員張譯,有張譯在,我覺得這部片子應該不會爛,以管虎導演的口碑,更不至於把一段可歌可泣的歷史拍成抗日神劇吧。

淞滬會戰歷時三月,國軍投入兵力八十餘萬,死傷三十萬,日軍投入兵力二十萬,死傷四萬餘人,國軍與日軍死傷比高達1:7.5,正如馮玉祥所說,淞滬會戰像一個大熔爐。但是淞滬會戰也達到了預設的目的,改變了日軍的作戰策略方向,直接毀滅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野心。淞滬會戰時蔣介石說,把上海的日軍全部趕到黃浦江裡去,真的很提士氣。

至於你說的八百人對戰三十萬人撐了三個月,這個疑問我覺得是不成立的。淞滬會戰歷時三個多月,四行倉庫是最後一個陣地,《八佰》也只是淞滬會戰的尾聲,並不是歷時整個淞滬會戰的。《八佰》並不是真的有八百人,只是為了壯聲勢宣稱有八百人迷惑敵人,實際只有四百二十人,而日軍的三十萬人是整個淞滬戰場的總兵力,並不是三十萬人都派去打四行倉庫,不是三十萬人對戰《八佰》裡守衛四行倉庫的四百二十人。

所以,八百人對抗三十萬人撐了三個月,這個問題是根本不成立的。

現在《八佰》預告片已經出來了,也看過了,感覺挺有看頭的,應該不會是神劇。







散人丫


四行倉庫背靠英國租界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當時二戰沒開始,窮兇極惡的日本尚要顧及老牌帝國英國的態度。所以沒有使用一些火力兇猛的重武器。當然我們的四百壯士的英勇更是可歌可泣。這一切放在自己家裡被人狂毆的背景下,你還覺得它是神劇嗎?這是建立在一種刻骨銘心恥辱下的不屈!


HUIxinlin


看了一下《八佰》電影的介紹,確實寫著八百壯士在四行倉庫抵抗三十萬日軍。這分明就是不尊重歷史,往抗日神劇方面靠攏啊。

先說一下日軍在上海的兵力問題,首先八一三淞滬會戰,當時最開始在上海的是日軍海軍陸戰隊,截止8月20日共有8800餘名海軍陸戰隊人員。8月23日,新組建的上海派遣軍(司令官松井石根大將)在40艘軍艦支援下從上海川沙口,吳淞口一帶登陸。兵力為:第3師團第68聯隊,第6聯隊,野戰炮兵第3聯隊一部,第11師團第43聯隊,第44聯隊,山炮兵第11聯隊一部約1.2-1.5萬人。

第二批是9月上旬,第11師團第12聯隊,第22聯隊,第3師團第18聯隊,第34聯隊以及全部炮兵部隊及直屬隊,派遣軍直屬部隊(重炮兵,戰車,裝甲,工兵,迫擊炮,高炮,化學部隊等),算第一批登陸部隊在上海的日本陸軍約6-7萬

第三批是9月中旬,華北方面軍後備步兵十個大隊,炮兵2箇中隊,重藤支隊(臺1,2聯隊)共計1.5~1.7萬

第四批是9月下旬,第9師團,第13師團,第101師團,獨立攻城重炮兵第1大隊,獨立攻城重炮兵第2大隊,獨立攻城重炮兵第5大隊,獨立野戰重炮兵第15聯隊等一批直屬部隊,算上之前的共計19萬人。

也就是說,日軍進攻上海兵力只有19萬而非30萬。至於30萬人的說法怎麼來的呢?是因為11月5日日軍第十軍(12萬人)從杭州灣登陸,華北方面軍的第16師團(2.5萬)調給了上海派遣軍(11月13日登陸上海),此時進攻華中的日軍超過30萬人,但這時候四行倉庫戰鬥早已結束。

接下來說一下當時進攻四行倉庫的日軍,1937年10月26日,日軍主力第3,9,101三個師團佔領大場鎮後直逼蘇州河南岸。日軍以海軍陸戰隊進攻四行倉庫,第3,9兩個師團進攻蘇州河南岸,第101師團,13師團,11師團,重藤支隊進攻其餘方向。所以當時四行倉庫守軍對面的日軍只有海軍陸戰隊(約千餘人)。

從戰鬥慘烈程度來看,蘇州河南岸戰鬥如地獄一般。日軍2個師團在200門大炮支援下,首輪進攻以慘敗撤退,《步兵第六十八聯隊第一大隊蘇州河南岸戰鬥詳報》記載,當時第一批部隊被國軍打了埋伏,損失慘重,第4中隊由於撤不出來直接躲在工廠的地下室裡。11月2日,日軍發起第二輪進攻,在日軍強大的炮火下,中國軍傷亡慘重。最後日軍以死傷5000人的代價佔領了蘇州河南岸(11月9日結束)。

《八佰》電影介紹說,800壯士抵抗三十萬日軍。嚴重歪曲歷史,同時不尊重10月31日~11月9日,在蘇州河南岸犧牲的數萬中國軍人!!






江紫辰


800戰士對30萬日軍?


你當你是美國隊長?還是鋼鐵俠?


你800人就能頂住30萬瘋狂的鬼子四天,那其他數十萬上百萬為國壯烈犧牲的好兒男是什麼,扶不上牆的爛泥?


你誇獎800壯士的時候,能不能手下留情?是的,他們很了不起,但再了不起,也不是直面30萬日軍,好不好?


宣傳也好,幹什麼也好,不要太誇張。


否則就是抗日神劇了。


拾字接頭


菸酒閣大學士文章:獻給逝去的英雄,死守四行倉庫的謝晉元團長和八百壯士。

謝晉元遺言:我們是中華民族的子孫,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生以成仁,我們存在一天決與倭寇拼命到底!

蔣百里,民國偉大的軍事家,被稱為二次打敗日本陸軍的中國人。他畢業於日本士官學校,以優異成績擊敗所有日本軍官。後來擔任保定軍校校長,培養無數軍事將領。

他撰寫《國防論》,預測中日戰爭走向,成為國軍的戰略指導方針:總則是避開日軍機械化優勢,將其引入長江流域作戰,湖南將成為中日決戰之地。

一二八事件之後,國軍參謀本部每年制定對日作戰方案,核心依據是蔣百里的戰略思想。1937年7月7日,日軍發動盧溝橋事變,蔣介石見中日戰爭不可避免,下令國軍在上海開戰:

戰端一開,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戰之責。

國軍隨即在上海主動出擊,第9集團軍總司令張治率最精銳的三個德械師為攻擊主力:孫元良第88師攻入墳山陣地,宋希濂36師攻入匯山碼頭,打的部分日軍逃入租界,向英軍投降。

被激怒的日軍大本營認為皇軍顏面受損,迅速組建上海派遣軍。在航母艦隊掩護下增兵上海,於楊樹浦附近登陸。張治中部側翼受到威脅,逐進入防守態勢。

八百壯士原型人物副團長謝晉元。

孫元良第88師在上海作戰十分英勇,其部退往南京繼續作戰,因損失重大,三個德械師合併。

蔣介石調動全國軍隊向上海集結,國軍從各地奔赴戰場。川軍領袖劉湘在誓師大會上說:以前打內戰,感覺對不住父老鄉親,這次出川抗戰,日軍一日不退出國境,川軍誓不還鄉。

中日雙方預先都沒有在上海決戰的軍事計劃(國軍計劃是南京作戰),都是邊打邊看。雖然日軍有海空優勢,但對於源源不斷投入戰場的國軍,沒有勝利把握。

9月,日大本營秘密抽調華北部隊新建第10軍,在杭州灣登陸,與上海派遣軍組成上海方面軍,南北夾擊國軍。上海國軍頓時有被切斷退路、全軍覆沒的危險。

軍委會下令國軍撤出上海,蔣介石考慮到國際影響,想讓第88師留在上海繼續抵抗,徵求意見時,孫元良答覆作無謂犧牲沒有必要,逐下令第524團副團長謝晉元帶1營在四行倉庫掩護主力撤退。

上海市民自發組織慰問第88師官兵。

謝晉元率四百官兵堅守四行倉庫四天四夜,打出了中國軍人的尊嚴。

四行倉庫位於上海市中心黃埔區蘇州河北岸,背靠租界。是由四家銀行共同出資建造的大型倉庫、堅固無比。淞滬戰爭期間,這裡是第88師師部所在地,彈藥充足。

10月26日夜,堅守在上海北站的524團1營接到師部撤退命令,營長楊瑞符一時難以接受,但聽到是去堅守四行倉庫時,立即接受命令,率全營進入四行倉庫。

謝晉元手裡的兵力就是1營及孫元良留下的特種部隊,共四百餘人,對外宣傳八百人。謝晉元下令將一樓門窗全部封死,二樓窗戶封閉一半,倉庫前後築起沙袋,由敢死隊防守。

27日晨,日軍在坦克掩護下開始攻擊國軍陣地。由於蘇州河對岸就是租界,日軍沒有動用空軍和重型火炮,攻擊持續兩小時後日軍無功而返。

下午兩點,大批日軍再度發起攻擊,在距離四行倉庫4、50米時,謝晉元下令開火。敢死隊與大樓內守軍以機槍、集束手榴彈形成交叉火力,立即擊斃日軍幾十人。

第一天戰鬥,日軍共死傷200多人,守軍只有幾個輕傷無一陣亡。第二天日軍調整了進攻戰術,準備在大樓射擊死角處炸開牆體。

10幾個日軍頂著鋼板衝到牆邊,安裝烈性炸藥。敢死隊員陳樹生髮現後,拉響集束手榴彈導火索,毅然從六樓跳入這群日軍當中,與敵同歸於盡。

四行倉庫八百壯士的英勇事蹟,吸引大量中國人在蘇州河對岸圍觀,並用黑板上寫下日軍攻擊方向。28日夜,14歲的上海女童子軍楊慧敏冒死遊過蘇州河,將一面國旗送到謝晉元手中。

29日晨,謝晉元帶領20多名官兵到樓頂舉行升旗儀式,當時四周樓頂都是日本國旗,四行倉庫樓頂升旗中國國旗,引起觀戰市民一片歡呼。

11月1日,蔣介石通過宋子文向謝晉元下達撤退命令,謝晉元率部在英軍火力掩護下,通過垃圾橋撤往租界,並向英軍交出武器。

國民政府下令嘉獎四行倉庫守軍官兵,全體晉升一級,給謝晉元頒發一枚青天白日勳章。謝晉元和部下被關押在戰俘營,後被叛徒刺殺身亡。

1938年,黑白影片《八百壯士》上映;1973年臺灣翻拍同名電影,由林青霞出演童子軍楊慧敏。解放後四行倉庫路段被命名為晉元路,邊上學校命名為晉元中學。

抗戰是中國影視恆久的題材,用來懷念民族英雄。

好萊塢每年都要拍一部二戰大片:細細的紅線、拯救大兵雷恩、珍珠港、U571、兵臨城下、硫磺島來信、狂怒、敦刻爾克等等,十分震撼,讓人無法忘卻。

受到製片水平、資金的限制,中國也拍過很多抗日題材的影視劇,大多粗製濫造,甚至編造成神劇。留下印象的只有:血戰臺兒莊,八百壯士、血戰崑崙關、太行山上、南京南京、喋血孤城等。

紀念抗日英雄是全中國人的事,無關公司與個人。只要拍出好作品、良心作品,就值得點贊。

華誼兄弟近年緋聞不斷,公司形象與估值大打折扣。這次籌集巨資拍攝抗日大片,無論出發點與背後動機是什麼,只要能真實反映那段歷史、塑造民族英雄,都是值得稱道的。


菸酒閣大學士


1937年8月13日,抗戰史上最慘烈、規模最大的“淞滬會戰”爆發了,戰役進行到10月26日,中國軍隊損失慘重,隨著日軍的緊逼,中央軍被迫撤退至蘇州河南岸,為了掩護部隊撤退,提高部隊士氣,展現中國軍隊的抗日決心,引起國際上的關注,國軍留下了德械師88師524團的四百餘人堅守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而管虎這部新作,就是從這改編的。

524團副團長謝晉元率部堅守倉庫,為了迷惑日軍,他對外號稱有800人,而當時日軍在上海地區的部隊已經達20多萬,但進攻四行倉庫的日軍不可能有那麼多,之所以說成800將士對抗30萬日軍,只不過是為了給電影做宣傳罷了。

四行倉庫坐落在蘇州河西岸,它以前是四家銀行的金庫,自然堅固無比,它屬於鋼筋混凝土建築,一共六層,牆壁有一米多厚,沒有重型火炮是不可能轟開的,就連坦克都衝不過去,再加上中國守軍在戰前做好了充分的準備,還在外圍加固了工事,而日軍雖然人多,但是在進攻時施展不開,只能採取“添油戰法”。

除此之外,四行倉庫的南、東方向都是外國租借,日軍為了避免誤傷,引起國際爭端,並不敢使用重武器對倉庫進行攻擊,而迫擊炮等輕型火炮對倉庫根本造不成威脅。守軍憑藉著一腔熱血拼死堅守,打退了日軍的多次進攻,再加上上海市民在河對岸吶喊助威,極大地鼓舞了中國守軍,特別是當一名14歲的小姑娘給守軍送來中國國旗,更加激勵了守軍,當國旗在四行倉庫升起時,讓所有人知道了中國是不會輕易被征服的。

直到11月1日,中國守軍才接到撤退的號令,此戰作為淞滬之戰的收尾戰,打出了中國軍隊的抗日決心。至於這部電影,還沒有上映我們也不好對它進行評價,電影是可以進行藝術加工的,不過“八百壯士”血戰四行倉庫是事實,我們不能質疑。


兵說


管虎新作《八佰》的故事原型是1937年謝晉元率領524團一營斷後,為掩護十萬大軍後撤,堅守四行倉庫四晝夜的真實戰鬥經歷。

那麼800戰士對抗30萬日軍是怎麼來的呢?讓我細細道來!

盧溝橋事變22天后,日本參謀本部制定了《對華作戰計劃》,日本陸相杉山元預言“三個月粉碎中國人,他們就會求和”,當天皇詢問戰爭所需時間時,杉山元甚至說“一兩個月足夠了!”

與狂妄的日軍相比,中國的有識之士早就看到對日作戰是持久戰役,20世紀20年代,軍事家蔣百里就率先提出對付日本侵略要實行持久抵抗的戰略方針,這是持久戰略的先導,1937年8月,國民黨國防會議上,中國和各方代表決議採取持久戰略,以空間換取時間,逐次消耗敵人,以轉變優劣形勢,蔣緯國在《中日戰爭之戰略評析》中說“中國戰力較弱,但具有廣大之面積與眾多之人口,故須採取戰略持久,以空間換取時間”,1938年,毛澤東的《論持久戰》一書發表,提出了持久抗戰的三階段論。

持久戰略正式形成不久,淞滬會戰就爆發了。

1937年7月,日軍佔領北平、天津後,擴大華北作戰,向上海增派軍隊,蔣介石為了把日軍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導改變為由東向西,以利於長期作戰,決定在上海出去主動反擊戰役。

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正式爆發,中日雙方共100萬軍隊參加戰鬥,日軍投入8個師團和2個旅團共20多萬人宣佈死傷4萬人,中國軍隊投入148個師和62個旅共80萬人,統計死傷30萬人。

淞滬會戰有多慘烈?

川軍5個師打的剩下1個師,東北軍67軍從中將軍長吳克仁到下層官兵全部陣亡,桂軍6萬人全部犧牲,整個淞滬會戰,犧牲將軍15名,最激烈的時候,基本一天打光一個師,川軍楊森的一個少校營長進入戰場3個小時升為少將師長。

據參戰老兵回憶,用戰友的屍體搭建防禦工事,一個師剛上去,下一步的作戰計劃還沒有出來,人就打光了,有的新兵連立正捎息都不會,就教一教怎麼瞄準開槍和最基本的作戰紀律就上去了,幾個月的新兵訓練時間幾個小時就完成了,上前線幾分鐘就犧牲了,很多連敵人在哪裡都沒看見。

淞滬會戰雖然中國軍隊損失慘重,但是表明了中國“縱使戰到一兵一槍,亦絕不終止抗戰”的決心,粉碎了日軍“三個月滅亡中國”的野心,贏得了戰略時間。

謝晉元

800將士守四行

最終,中國軍隊被迫撤出上海,為掩護大部隊撤離,謝晉元率領524團一營在四行倉庫擔負斷後任務,成為守衛上海的最後一支中國軍隊。

四行孤軍以一營之兵力對抗日軍重重包圍,浴血奮戰4天4夜,始終堅守四行倉庫陣地,給日軍造成較大傷亡,堅守過程中出現了戰士身綁手榴彈跳入敵軍同歸於盡、上海市民隔江助威、女童子軍孤身送國旗、四行倉庫升國旗等諸多感人故事。

後來,很多關於四行孤軍的回憶文章逐漸面世,有時任88師師長孫元良的《謝晉元與八百壯士》、524團1營營長楊瑞符的《孤軍奮鬥四日記》、《八百好漢死守閘北》、1營士兵陳德松的《殊死報國的四行孤軍》、還有勇赴四行倉庫獻國旗的童子軍戰士楊惠敏的《八百壯士與我》等書籍和文章。

“八百壯士”的名號從何而來,參與四行倉庫保衛戰的孤軍人數究竟有多少?

10月28日晚將傷員運出四行倉庫時,1營營長楊瑞符有這樣的描述“我當時囑咐出外就醫的士兵說,你們出去,有人問四行倉庫究竟有多少人,你們就說有八百人,決不可說只有一營人,以免敵人知道我們的人數少而更加兇橫,後來轟傳全世界的八百孤軍的數目,就是這樣來的”。28日的《申報》《新聞報》《大公報》《中央日報》都採用中央社的報道,“蓋我八十八師一營以上之忠勇將士八百餘人,由團長謝晉元營長楊瑞符率領,尚在烈焰籠罩敵軍四圍中,以其最有一滴血,與最後一顆彈,向敵軍索取應付之代價。”

楊惠敏冒死送的旗子在四行倉庫升起

其實,真正的“八百壯士”只有420人,撤退時剩下377人,其他人均犧牲。

而日軍也不可能是30萬人,在四行倉庫周邊這麼小的地域內,怎麼可能塞滿30萬日軍呢?

這部電影,用800人對戰30萬人,並非完全脫離現實的瞎吹,30萬日軍是參與淞滬會戰的日軍總數,而四行倉庫成為中國軍隊抵抗強大日軍的最後一個戰場,這種以少勝多,不怕犧牲的精神才是電影想要表達的思想,如果你要是把這部作品看成是抗日神劇,真的是汙衊他了。

420人之所以能抵抗數倍日軍4晝夜,主要得益於四行倉庫是一個鋼筋混凝土結構的6層大廈,居高臨下,易守難攻,而且緊鄰租界區,日軍不敢使用火炮強攻,倉庫內儲存了大量的武器彈藥和糧食,1營營長楊瑞符接到撤退命令時,還認為“本營尚有輕重機關槍彈藥四萬餘發,有手榴彈、迫擊炮彈四百餘顆,且已完成最堅固之工事,如果命令撤退,決可為我閘北領土流最後一滴血,至若干周以後。”,按照楊瑞符預計,可以堅守幾周,所以雙方打了四晝夜,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葛大小姐


《八佰》肯定不是一部抗日神劇。

為什麼?

什麼是抗日神劇

隨著近些年觀眾們的觀影水平不斷提高,以往那些霸佔熒幕的抗日神劇得以越來越少。但抗日神劇帶來的後遺症依然存在,以至於很多人一看到抗日題材的影視作品,腦海中第一印象便是抗日神劇,可見抗日神劇對中國影視界的“毒害”之深。

那麼什麼樣的影視作品算是抗日神劇呢?

嚴重歪曲歷史的抗日題材影視作品,就是抗日神劇。

歷史上中國人民的抗日曆程是十分艱苦的,但是某些電視劇偏偏不這麼拍,在他們的表演中,中國人民幾乎是無敵的存在,從人手一架重機槍,到功夫無敵撕鬼子,從現代化裝備隨便用,到雷人劇情各種編,總之這些電視劇從來沒有站在歷史的角度去看待那場戰爭,而是導演想怎麼拍就怎麼拍,怎麼博人眼球怎麼拍,把整個抗日戰爭拍成了輕鬆搞笑加愉快的戰爭喜劇。

脫離了真正的歷史,只是在那裡瞎編亂造,這樣的抗日影視劇就是真正的抗日神劇。

就是這樣的作品,讓現在的觀眾只要一提到抗日作品,就不由自主的聯繫到了抗日神劇。

那麼,以上面的標準,《八佰》這部以800人抵擋30萬鬼子的電影看樣子也是一部抗日神劇了?

但是,我可以負責任的告訴你,這部《八佰》真的不是抗日神劇。

為什麼《八佰》不是抗日神劇

歷史上,確實有著國中國守軍小股部隊抵擋日軍大部隊的戰鬥事蹟,與抗日神劇不同,《八佰》的戰鬥是真正發生過的戰鬥事蹟。

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打響,作為侵吞中國野心的南方組成部分,日軍投入了20餘萬人,而中國軍隊更是投入了80餘萬人,雙方在上海投入了共計約100多萬人的軍隊展開了殊死較量。

最終,歷時三個月的淞滬會戰打破了日軍“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妄之言,而通過這次會戰,全中國真正進入了全國抗戰的時期。

《八佰》的故事就是發生在淞滬會戰即將結束的時候。

淞滬會戰後期,由於戰略需要,各參戰部隊開始陸續撤出上海,而撤退必然就要有人掩護,於是守衛四行倉庫謝晉元帶領他的團擔起了掩護部隊撤退的任務。

與《八佰》不同的是,當時守衛四行倉庫的戰士只有410人,為了迷惑敵人,謝晉元告訴記者自己有800人。

而為什麼410人能抵擋那麼多日軍的進攻呢?

答案是,日軍不敢鋪開打。


眾所周知,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上海是一個租界遍佈的地方,裡面就不乏英美法等西方大國的租界,而租界又象徵著一國的領土,對租界的任何冒犯都象徵著對其宗主國的不敬。

日本在1937年淞滬會戰的時候尚未與這些西方列強開戰,甚至日本戰爭需要的許多戰略物資都需要從這些列強手中購買。因此,日本在進攻四行倉庫的時候就不得不小心謹慎的進行,甚至連近在咫尺的海軍艦炮也不敢輕易使用,怕的就是萬一炮彈不長眼,落到了哪個列強的租界,抗議是小,斷絕往來甚至宣戰是大。

反觀中國守軍就沒有這個顧慮了,本身重武器不多的的他們,只能依靠輕型武器抗擊日軍,在其後方又是外國租界,日本礙於列強的威懾又不敢從背後偷襲也不能大規模使用火炮,只能硬著頭皮用人堆。而上海市民又源源不斷的送來彈藥、糧食、藥品等補給,這就使得這群中國軍人創造了以百人之眾抵抗日軍大部隊的英勇戰跡。

看似《八佰》以一敵百與那些“抗日神劇”類似,但實際上《八佰》中的戰鬥事蹟都是真正發生過的,雖然有一定的藝術加工,但比起瞎編亂造的“抗日神劇”,《八佰》更加真實的反應了淞滬會戰那段抗日曆史。

所以,《八佰》是一部真正的抗日題材優秀的影視作品,而不是什麼所謂的“抗日神劇”。

希望通過《八佰》能有有更多人知道那段艱難的戰鬥歲月,而更希望人們通過《八佰》感恩我們的先輩用熱血為我們帶來的和平!

(愛生活、愛電影,我是黑白貓,獨立影視製作評論人。如果你喜歡我的評論,請點擊右上角關注。在這裡,黑白貓祝所有頭條讀者們生活愉快!)

<stro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