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哪個朝代最可以代表中國古代的巔峰時期?

化心之化心之化心


中國古代的巔峰時期應該是春秋戰國。唯一的美中不足是當時多數人的溫飽得不到保障。

當時諸國並立,各大諸侯都力爭技壓群雄,一統天下,成為天下共主。

所有的諸侯,對待公民還是比較平等的。嚴苛的不公平的制度會影響有才之士的認可,諸侯儘可能的以平等的關係對待門客。而門客是擁有自己的自由的,可以隨時離開的。

千金市骨,立木為信。諸侯的每一步舉措都力爭吸引更多的有才志士投奔自己。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正是因為這樣平和的環境,使得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

儒家,道家,法家,兵家,墨子,縱橫,各派林立,相互爭雄。

儒家既有開創私人講學,倡導仁義禮智信,有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周遊列國十三年,晚年修訂六經的孔子。也有宣揚“仁政”,倡導“民貴君輕”的孟子。

道家有宣揚無為而治的老子,也有縱橫逍遙的莊子。

法家倡導以法治為核心思想,以富國強兵為己任。有管仲、士匄、子產、李悝、吳起、商鞅、慎到、申不害、樂毅、劇辛等人,其範圍涉及法律、經濟、行政、組織、管理的社會科學,涉及社會改革、法學、經濟學、金融、貨幣、國際貿易、行政管理、組織理論及運籌學等。如非漢朝擺出百家,法家可謂真正的富國強民中流砥柱。

兵家有孫武孫斌吳啟子等等,其中《孫子兵法》淵源流傳,影響深遠。

醫家有神醫扁鵲,望聞問切天下行醫;機關之術有魯班和墨子同道爭鋒,不相上下。

凡此百家,不在一一列舉。而在此之後,儒道爭鋒,其他如醫術,如機關之術,盡皆列入了奇巧淫技之列,可謂是一大悲哀。


夢見乾坤


中國的封建歷史中,前仆後繼的出現過許多優秀的統治者,創造出了許多令人稱讚的盛世,無論是盛唐貞觀之治開元盛世還是明朝洪武之治永樂盛世,究竟哪一朝哪一代才是中國的歷史巔峰?估計每個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史學家業至今爭論不休。但是縱觀整個中國的封建歷史,在兩千多年之中卻有一段最容易被人忽略的時間,仔細分析一番,如果把它看作是封建社會的巔峰,似乎也並不為過,他就是短命不過二代且充滿傳奇色彩的隋朝。隋朝作為一個承上啟下的朝代,首先是結束了動盪不堪長期戰亂的南北朝,之後又是強盛到威震四方的唐朝,短命的隋朝一共就兩任皇帝,第二任隋煬帝楊廣還是個“暴君”,硬生生的把他父親隋文帝楊堅辛辛苦苦創造的基業敗了,所以自然會給人一種錯覺:隋朝比南北朝那種亂世號的多,卻比那些太平盛世差的很多,然而小編覺得真實的情況恰好相反。

首先,偉大的科舉制度創立於隋朝,深深影響著後世。隋文帝是一位標準的英明之主,他對傳統的官員制度進行了改革優化,三公,三師,三省六部都是隋文帝的傑作。憑藉外祖父身份初奪帝位的楊堅並不急於擴大自己的版圖,他採取休養生息的政策,並在這段時間裡改革律法,楊堅同時也進行經濟體制的改革,農民的負擔逐步減輕,北方大地迅速恢復生息,隋朝的國庫也迅速充實起來。

隋文帝揚堅

公元589年,楊廣領兵消滅了盤踞在江南的南陳,隨後琉球群島與突厥紛紛歸降稱臣,戰亂不已的南北朝時代正式結束,進入到隋代的大一統時期,而在這之後的短短二十年裡,在隋文帝的正確領導之下,隋朝的國力爆炸式的發展,僅僅從人口來看,全國人口達到5000萬,而唐朝發展到最鼎盛的唐玄宗開元盛世時,全國人口也不過只有4100萬,隋文帝駕崩之時,全國戶口有890萬戶,而經歷了李世民的貞觀之治後,這一數字不過380萬戶,隋朝開皇九年時耕地有1944萬頃,隋煬帝楊廣執政中期耕地更是超過5500萬頃,而唐朝一直到了唐玄宗中期業才只有1430頃。單單從耕地人口數字上來看,隋唐兩代的國力差距不是一點兩點。

隋煬帝揚廣

隋朝國力太過強盛,糧食出產的太多,因為吃不掉屯糧實在太多,隋朝不得不將各地的糧倉擴建甚至是新修大糧倉,以至於到了李世民登基後十多年,唐朝所用的糧食和布帛材料竟然還是隋朝囤積的,在1969年考古出土的含嘉倉遺址中,考古工作人員探出259個糧窖,共佔地達45萬平方米,其中一個糧窖中仍存儲有穀子50萬斤,不過已經碳化了。據專家估計,隋朝鼎盛時期的糧食存量可以支撐隋朝免除農民賦稅長達50年餘年。

隋煬帝楊廣徵伐高句麗。從戰略上看並沒有錯,不僅僅是楊廣,上至漢朝,下至唐朝都幹過討伐高句麗的事。而隋朝的失敗決定因素就在楊廣急功近利的性格上,例如開鑿京杭大運河這種事,明明是一項可以稱得上世紀偉大工程,它也確實利國惠民,是為百姓謀福利的好事,但是楊廣一旦做出了開鑿的決定,什麼民意都不顧了,急性子急得不得了,後面舉兵百萬遠征高句麗業是一樣,只能說楊廣是操之過急,不懂得循序漸進,如果性格能柔和一點,把這些大事妥善安排,有計劃步驟的按部就班來執行,楊廣必然成為一位明君,可惜走了秦始皇的老路。

京杭大運河

即便如此,隋朝滅亡也並不是因為窮兵黷武開鑿運河把國庫搬空了,隋朝並不是亡與外患,而是毀於內憂。也許有人會說隋朝好似秦朝的翻版,無法與橫亙幾個世紀的唐宋明清幾大朝代相提並論。但是事物出於不斷的發展之中,很多事情難以做縱向的對比,承上啟下的隋朝作為中國封建歷史的一個巔峰,其實還是有跡可循的。


匹諾曹jun


唐朝

①唐朝政治:唐朝開啟了皇帝官僚政治體制,中央集權達到了相當高度,為以後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提供了保障;唐朝在繼承隋代的基礎上完善三省六部制,決策與行政分離並相當成熟,為提高行政效率做了相當大貢獻。後來三省六部製為後世所沿用;唐朝科舉制發展成熟,為朝廷招攬人才提供了官方渠道,擴大了招攬範圍,有利於多樣人才的選拔。

②唐朝經濟:唐朝實行租庸調製和兩稅法,並在後期實行鹽鐵官賣制度,不僅緩解了社會矛盾,更保證了國家財政收入;唐朝發明了曲轅犁和筒車,很好的解決了農耕問題和水利灌溉問題,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人民生活相對富足;唐朝以長安為中心的陸路交通遍佈全國,以洛陽為中心的水路交通橫貫南北,坊市分開的制度被打破,還產生了夜市。出現了以長安、洛陽為首的商業經濟發達區,其中還包括蘇州、揚州、成都、廣州等地域經濟發達區。絲織業、陶瓷業都獲得長足發展;唐朝出現了櫃坊和飛錢,貨幣業為經濟發展注入了動力。

③唐朝外交:唐代海外貿易興盛,海上絲綢之路開通,官船遠達地中海地區,連接了當時的大部分國家。東南沿海湧現了很多對外貿易港口,是歷史上空前絕後的壯舉;唐朝與其他國家民族的交流還深刻影響到唐代文化發展,其中絲織品圖案就明顯具有西域胡風。

④唐朝文化:唐三彩的地位在中國製瓷業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它是唐文化輝煌燦爛的產物,表現了當時對施釉技術的熟練掌握;唐朝中期,南方手工業大幅進步,特別是絲織業、造紙業和造船業。民間普及飼養桑蠶,開闢用竹造紙,製造人力腳踏輪船。越州越窯燒製出的秘色瓷成為唐朝後期南方陶瓷業的傑出代表。

所以個人以為,唐朝可以代表中國古代的巔峰時期。


史載雜項


你的這個問題真是太模糊了,沒有想清楚自己想要答案。

誠如上面一家的回覆,說難道不是發展的越來越進步嗎。文化上我感覺有兩個高峰,一是先秦文化,那時百家爭鳴,各領風騷,爭奇鬥豔,成為了我國思想的第一座高峰;文化發展一直到了唐代,形成了第二座高峰--唐詩,之後在詩的方面再無出其右者,但是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同樣是一座座高峰。

軍事、政治同理,但是在經濟方面人們也說了,宋神宗時期,我國經濟總量在全世界佔比達到了驚人的百分之六十六,就是西方國家在其最輝煌時也未曾達到,這是我們的經濟領域巔峰。


在家言家


強在唐,盛在宋。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經濟與文化教育最繁榮的時代(沒有之一),雖然很多人不喜歡宋朝說他軟弱,但這是事實。宋代儒家復興,社會上瀰漫尊師重教之風氣,科技發展亦突飛猛進,政治也較開明廉潔,兵變、民亂次數與規模在中國歷史上也相對較少。

借用著名史學家陳寅恪先生的話:“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


大私享者


我認為是唐朝,唐朝不管國內還是國外政局是最穩定的,唐朝的貞觀之治達到歷史巔峰,國家強盛到無人犯罪,路不拾遺,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再說對外影響,那些世界其他小國無不朝貢,前來學習,日本把中國的茶藝和圍棋,學習到他們國家後竟然說這是他們發明的。日本的武士,他們使用的刀就是從唐刀演變過來的,美國這個目前稱霸世界的大佬,也有一個世界著名的地方,唐人街。


生活的左和右


中華歷史上下五千年,出現過許多的朝代,不算那些短暫不起眼的國家,中華歷史上也有十幾個非常出名的朝代,每個朝代都有自己所獨特的歷史文化,都閃耀出只屬於自己的光芒。古代的發展是不斷進步的,哪怕很慢,也是有所上升的,但要比較哪個朝代才是最為鼎盛巔峰的呢?讓我們來具體分析一下吧!

在古代,外交上最好的應該是唐朝,當年大明宮外,萬國來朝,上陽宮殿下所跪的全是屬國使者,巍峨帝國,當初唐朝。現在各個國家都有華人專門居住的地方唐人街,就足夠說明唐朝在外交上卓越的地方。這個得益於兩點,一個是唐朝對外政策比較好,歡迎各個國家來中國學習交流技術文化。另外就是唐朝的國力比較強盛,征戰突厥,讓各個國家知道了中國的強大,尤其是西域國家,上書給唐朝皇帝,無不自稱為臣。

在古代,軍事上最好的要屬漢朝了,漢朝是農耕國家,百姓戰鬥力自然比不上那些在馬背上長大的匈奴人,更何況匈奴人所生存的方式就是搶奪,所以武力上自然是非常厲害。當年的漢高祖劉邦是何等的威武,連不可一世的楚霸王項羽都輸給了他,可他還是被匈奴人所圍困,連呂后都要對匈奴單于一再的忍讓。到了漢武帝時期,可就大不一樣,衛青霍去病北誅千里,殺了無數匈奴侵略者,殺的匈奴人只要聽見漢朝軍隊的名字,便嚇得望風而逃,自此不敢來中原,到了後期,匈奴人還要通過和親來向漢朝換取和平。我們現在所使用的漢族就是取自漢朝,這就足夠看出漢朝在軍事上的強大。

在古代,經濟上最強大的應該是宋朝,宋朝的商業達到了頂峰時期,甚至宋朝所積攢下的白銀量比現在的還要多,宋朝百姓的物質生活也是非常豐富。宋朝是一個對外比較軟弱的國家,所以唯一可以稱讚的就是宋朝的經濟了。

皇權最鼎盛的自然是清朝,清朝統治者的權力幾乎再無制約,這也就導致很多政策方針出現錯誤,導致中國後期落後於西方。

這就是歷史上最厲害的四大王朝!唐 漢 宋 清!


東生隨行


你知道中國最繁華的是哪一個朝代嗎?不不不,不是唐朝,所謂大唐盛世,但是並不代表它就是歷史上最繁華的朝代,中國真正最繁華的一個朝代,其實是宋朝。

“強唐弱宋”,北宋滅亡時兩個皇帝被金人俘虜,南宋最後一個皇帝被新崛起的蒙古鐵騎逼得跳海。宋朝在歷史上給後人留下“積貧積弱”窩囊的背影。這個被人戲稱為“史上最不爭氣”的朝代,卻是中國歷史上政治最清明、經濟最繁榮、科技最發達、文化最昌盛、藝術水平最高、人民生活最富裕的朝代,是當時世界上發明創造最多的國家,也是中國為世界貢獻最大的時期,據說宋代的GDP是佔當時全球的50%。英國著名漢學家李約瑟博士在談到宋代時感嘆:“談到十一世紀,我們猶如來到最偉大的時期”,學者餘秋雨也說“我最嚮往的朝代是宋朝”。宋代確實有許多“發光點”為歷朝歷代所不及。

這是一個寬容文明的王朝——宋代的皇帝非常仁慈和開明。宋太祖趙匡胤為了解除開國大臣對朝廷的威脅,採取的是“杯酒釋兵權”的溫柔手段。不僅沒有殺害有功大臣。甚至將不殺議臣的祖訓刻在祖廟,每一個繼位的皇帝在上臺前都要熟背,牢記於心。宋太祖傳下“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子孫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的“誓牌”,還用法律形式規定以後皇帝不能在朝廷上鞭打大臣。不準對公卿辱罵,臣下除了謀反和叛逆外不得殺戮。三百多年來歷代皇帝都嚴格了執行這一祖訓,殺大臣的事例少之又少。即使是因戰亂得位的殺害岳飛的宋高宗趙構,也只開三回殺戒;即使是盧多遜和丁謂圖謀皇位這樣的重大犯罪,也只是流放了事。宋代的皇帝的仁慈和開明在歷朝歷代中是絕無僅有。

這是一個文化科技發達的王朝——宋代還是中國傳統文化發展的巔峰時代。哲學、倫理、教育、科學、文學、藝術、醫學、工藝等都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宋代學校教育發達,京師設有國子學,太學等等,另外有專業性很強的武學、律學、算學、畫學、書學、醫學。宋仁宗以後,鼓勵各州縣興辦學校,至宋徽宗時期,全國由官府負擔食宿的州縣學生人數達到十五、六萬人,這種情況在當時世界上恐怕是絕無僅有的。除了官辦學校而外,私人講學授徒亦蔚然成風,其中以書院的興盛最為引人注目,聞名全國的有所謂四大書院,即石鼓、嶽麓、白鹿洞、應天書院,等等。

宋代無論在科學技術、哲學思想、教育、文學、藝術、史學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宋代可謂是中國有史以來科學技術最強盛的朝代。中國“四大發明”中的三項:印刷術、指南針、火藥是都是在宋代出現並得到大規模的實際應用,整個封建社會中的重要發明,一半以上出現在宋朝。

這是一個經濟發達富裕安逸的王朝——宋代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不抑商”的朝代,北宋時就出現了世界歷史上最早的製造工廠和加工工廠。如造船廠、火器廠、造紙廠、印刷工廠、織布廠、各地的官窯等。南宋時的軍器所工匠竟達七八千人。有徒工一千二百餘人。綾錦院織工達到四百餘人。除國辦的工廠外,一些私辦的工廠也相繼大量的出現與繁榮。因為經濟的空前繁榮,宋錢幣鑄造量非常大,如宋神宗時全國年鑄幣506萬貫。而唐朝最盛的“開元盛世”年鑄幣也只是32萬貫。北宋中期一般年份的國民生產總值,是清朝“康乾盛世”的兩倍多,而疆域、人口卻比清朝小得多。

宋代首次出現了主要以商業為中心的大城市。宋朝人口如泉州一樣的城市,超過二十萬的有六個。

可以說宋代是市民階層最強大、最富裕、最幸福的時期。這在歷朝歷代中絕無僅有。

這是一個超前的王朝——宋代是中國歷史上唯一堅持募兵制的王朝。世界上第一支僱傭軍是宋軍。宋之前、之後,一直到現在的中國都還實行的是強制性徵兵政策。宋代官兵經濟待遇優厚,從《水滸傳》中我們可看到,中級軍官林沖就可以拿出一千貫錢去買一把寶刀。由於待遇豐厚,國家為此所付的軍費是驚人的。政府龐大的財政收入有時也會陷入入不敷出的問題,公元1065年(治平二年)國家收入為一億一千六百一十三萬八千四百零五緡,支出為一億二千零三十四萬三千一百七十緡,財政赤字為四百二十萬緡。此舉被現代一些學者稱為“冗兵”、“積貧”。但無論如何,宋代的募兵制政策,卻體現了宋代政策的文明和超前,這在歷朝歷代中絕無僅有。

無論是在科技還是思想方面,人民的生活水平還是國家的發達程度,與宋代而言,它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在歷朝歷代中都是前所未有,空前絕後的。宋朝是中國史上最發達,也是人民最幸福的一個時代。


御前帶刀侍衛


無論是學術界還是歷史界,都同意中國最強盛的時期就是在唐朝。

唐朝全盛時在文化、政治、經濟、外交等方面都達到了很高的成就,是中國歷史上的黃金時代,也是當時世界的強國之一。那時的新羅、高句麗、百濟、渤海國和日本等周邊屬國在其政治體制與文化等方面都受到唐朝的很大影響 。

在唐朝的前半葉,社會經濟處於上升階段,文化先進,是歷史上中國向周邊國家文化與技術的大輸出時期,兼容幷蓄的社會風氣,也給五胡十六國以來進居塞內的各個民族提供一個空前的交流融合環境,在過程中亦從外族文明汲取諸多。唐朝的後半葉,處於中國歷史的轉型期,土地、鹽鐵、賦稅制度的改革標誌著社會的變化,自中期以下的繁榮,主要表現在工商業的興盛上。

唐代開創了中國政區史上道和府的建制。貞觀元年(627年),太宗分天下為10道:關內、河南、河東、河北、山南、隴右、淮南、江南、劍南、嶺南等十道,不過這些道沒實際權力,唐代城市等級主要是總管府、都督府、節度使等,府以下為州、縣。貞觀十四年(640年),全國共設360州(府),下轄1557縣。開元年間又將山南、江南各分東西,並增置京畿、都畿、黔中道,形成十五道的格局。道下設州、府,州、府下再設縣,開元末年,全國共有州、府三百二十八座,縣一千五百七十三座。

唐朝超脫於眾多朝代之外,成為我們華夏子民甚至外國友人眼中的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王朝。

唐朝是一箇中央集權制的大一統王朝,政治上的高度統一使皇帝大權在握,沿襲隋代的三省六部制度更使官員之間各司其職,相互牽制。為君為首者,其最要關注的,便是這牽制之道。劉備正是因自己的知人善任才在謀略不及曹操的情況下建立蜀漢,成就帝業。而大唐君王,無不深諳於此,以開明大度應對萬方來朝,不斷包容吸收外來文化,傳播自己的本土文化,從而使國力強盛,人民富庶。

唐朝統治時期是中國由上古經濟逐漸轉變為中世經濟的關鍵時期。經濟繁榮發展,所謂想要富,先修路,唐朝的國內交通在世界上數一數二,陸路交通四通發達,水路交通也十分便利。農業發展蒸蒸日上,曲轅犁,水車,筒車的出現,大大提高了農作物的成活率,糧食產量不斷提高,更造成人們了以胖為美的審美觀念的改變。

唐朝兼收幷蓄的社會風氣,給各個民族的相互融合提供了良好的社會環境。詩壇人才輩出,湧現了大量如李白,杜甫,白居易這樣的大詩人。詩作的浪漫瑰麗,雄渾灑脫更是為巍巍大唐添上了輝煌壯闊,神秘朦朧的氣勢。不僅如此,唐朝在繪畫方面也取得了極高的成就。閻立本,吳道子,張萱,周昉便是唐朝赫赫有名的大畫家,他們推動了人物畫的進一步發展。而在壁畫方面,莫高窟,龍門石窟,四川樂山大佛等都堪稱鬼斧神工,其技藝之精湛讓人歎為觀止。

只有凝聚力強,國才能結為果,家才能稱為加,才能以千千萬人民之力鑄就最強盛的帝國——大唐。


戰艦百科


秦漢並稱,同塑中華。“百代都行秦政制”,這是硬件建設,“China”也源自西方最早對秦的認識。“犯強漢者犯,雖遠必誅!”血性民族才能歷經磨難而不衰不滅,“漢”由此而來,漢人、漢族,成就中華主體,核心價值和傳統文化不移不變,我們才能海納百川,融合共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