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鬼谷子先生同样以一个纵横家的视角,阐明过“反以观往,覆以验来;反以知古,覆以知今;反以知彼,覆以知己”的方法论。

有一则寓言,狮子、驴子和狐狸决定共同去打猎,它们收获很丰厚。狮子要求驴子分配猎物,驴子把猎物平均分成3份,请狮子自己挑选一份。狮子恼怒了,它觉得自己得到的太少了。于是,它突然扑过去把驴子吃掉了。这回,狮子又让狐狸来分配猎物。狐狸把大部分的猎物放在一起,请狮子来拿,自己仅留下很少的一点点。狮子问狐狸,是谁教它这样分配的。狐狸回答:“是驴子的不幸。”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他人的实践经验可以成为自己的借鉴。生命有涯而知无涯,有限的生命不可能体验所有的事物。直接经验是宝贵的,但却是有限的。人的伟大之处,就在于能借助别人的思维从间接经验中获得智慧。借鉴别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是自己获得智慧的路径之一。

秦末农民起义中,刘邦领兵攻破武关以后,长驱直入,歼灭了秦朝的主要兵力。秦王子婴迫不得已,只好捧着传国玉玺,开城门投降。刘邦直入咸阳城,进了秦宫,见宫室帷帐富丽堂皇,美女珍宝不计其数,顿起羡慕之意,想全部留下自己享受。武将樊哙极力劝阻,使刘邦很不高兴。谋臣张良对他说:“只因秦王残暴,不得人心,您才能得到今天的胜利。我们既然为天下除去暴君,就该改变奢侈淫逸之风,提倡简朴风气。现在您刚入秦宫,就像秦王一样享乐,岂不等于‘助纣为虐’?樊哙将军的话虽然说得有一点激烈,但是他却是为了您着想,所以还是希望您能够接受樊哙将军的建议。”刘邦认为张良的话很有道理,于是撤出咸阳,把军队驻扎在灞上。张良劝说刘邦,巧妙地点出了秦朝奢侈淫逸导致灭亡的教训,使刘邦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一般情况下,借用历史人物和事件去劝说别人,更能令对方肃然警醒,收到良好的说服效果。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借用自己或别人过往的经验,方能以更稳健的步子走过今天,迈向未来。“老马识途”的故事,就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春秋时代,齐桓公亲率大军进攻山戎,将其击溃。当齐军要返回齐国时,却在深山中迷了路。当时已是冬天,白雪皑皑,山路弯曲多变,走着走着就辨不清方向了。这时,管仲说:“不要紧,老马可以作我们的向导,它们认得路。”于是齐桓公立刻让人挑选了几匹老马,放开缰绳,让它们在前面随意地走,军队跟在马的后面。没多久,在几匹老马的带领下,齐军果然走出了山谷,找到了回齐国的路。

管仲知道老马识途的道理,得益于他早年的经历。年轻的时候,管仲家里很穷,经常和鲍叔牙一起做生意,两人乘骑的都是宝马。一次,两人住在一家客店,遭遇盗贼,两匹马都被偷了。两人报了官,然而等了两天,毫无音讯。到了第三天,管仲、鲍叔牙正闷坐店中,忽然听见附近有“咴咴”的马叫声,两人出门一看,竟是被盗的马自己回来了。管仲、鲍叔牙回到家中,就把宝马失而复得的事告诉了鲍父,并问是何原因。老人见多识广,对他俩说:“这有什么奇怪的,俗话说,‘猫记千,狗记万,老母鸡还记二里半’,何况是宝马良驹。”

齐桓公是幸运的,因为他有了管仲。管仲也是幸运的,因为他有一段坎坷的人生经历,成为他那无穷智慧的源泉。老马识途,短短四个字便道出了经验的重要性。在实际的摸爬滚打中所学到的东西有时要比单纯从书本上学到的东西更具现实的指导意义。赵括“纸上谈兵”就是很好的例子。人们经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并不一定是坏事,从失败中我们能积累经验和教训,这就是失败的好处。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活学活用:从竞争对手身上得到的启示

台湾天仁名茶创办人李瑞河,不但给茶叶冠上“天仁”的品牌,而且还创办了茶行连锁经营的模式。

今天的李瑞河已拥有了上百家连锁店,可他27岁时,为选择第一家店的地点,曾伤透了脑筋。当时,有人建议他到台南市开业,但那里已有许多茶行,竞争激烈;也有人建议他到台南的佳里镇或麻豆镇开业,理由是这一带尚无茶庄,无竞争对手,比较容易成功。李瑞河由于年轻,见识少,一时间犹豫不决,不知如何是好。

有一天,他又到佳里、麻豆一带去调查市场,黄昏时刻回到台南市。跑了一天觉得很累,正好路过天仁儿童乐园,于是便走进去休息。他想到开业地点尚未决定,内心很烦。

突然,他看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在儿童乐园的旁边,有大小不同的两个钓鱼池,小鱼池热闹非凡,挤满了人;大鱼池则冷冷清清,只有两三个人。

经过打探,李瑞河才明白,原来小池鱼多,不断有人钓到鱼;大池鱼少,很少有人钓到鱼。所以大家都拼命往小鱼池挤。

就在一瞬间,李瑞河想通了。大池就好比佳里与麻豆,虽无竞争对手,但喝茶人口稀少,所以“钓”不到顾客。

在钓鱼池的启示下,他丢开了犹豫,立刻决定在台南市开业,终于获得了成功。

李瑞河从竞争对手的选址中看到了商机,从而选择了有利的经营地点,这同样也是对“反彼知己”的灵活应用。

结语:古代以大道教化众生的圣人,所以能与无形共生共存,是自然物化的规律。反顾而回溯以往,再回首查验未来,既可以知古,也可以知今。既可以了解到对方,又可以知道自己。依动、静、虚、实的运动原理,如果在未来及现在得不到实践,就可以反思历史去研求前人的经验。有些事要反复考察探索才能把握。这是圣人的见解,不可不认真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