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打孩子能教育出好孩子嗎?

創業者的打工者


聰明有智慧的人不打孩子,道理很簡單,傷財傷丁,對不聽話的孩子應該是智商有問題,因為他不理解你的意圖,再則還有可能造成父子關係惡化,也就是由於教育方法不對而導致孩子被人引向邪路,走向犯罪,作為人之父母千萬不能任性而為之,個人意志不代表他人意志,只有處理好勾通方法才能教育好孩子。


丘海洋


唉!家庭教育一百個家庭有一百個教育方法。下面說說我對孩子的教育過程,對與錯只能說是捫心自問——我希望自己是一個稱職的家長。

我父母早逝,所以買房、結婚、生子都是我一人操持。孩子剛生下來兩個多月為了生活,就把她送到保姆家去養,那會出差每天想的都是孩子。因為思念和憐愛那幾年不管在怎麼也沒打過孩子。

後來上小學了,孩子有馬虎不認真的毛病,真的苦口婆心的說了無數次,孩子也沒沒改過來。二年級的一次考試還是因為馬虎考了90多分,我動手打了孩子的屁股,應該是挺疼的。也是知道了疼期末考試沒有馬虎都考了100分。

現在孩子大了上了初中,不可能在動手打孩子了,不過小時候的疼痛可能一直沒有忘記,孩子的成績一直都是優秀,在學校表現的也很棒。

其實每個父母也不想打自己的孩子。打在他們身上真正疼得是父母的心!





奶爸問天


我嫂懷孕的時候喝酒了,然後我侄女兒可能就受酒精的影響,智商稍微有點低,學習不好,注意力也不集中,然後我嫂脾氣暴躁,就經常打她,她現在一學習就很害怕,恐懼,然後導致她特別不愛學習,從小就不愛學習,現在上二年級了還是很討厭學習,如果你繼續打下去,孩子只會更討厭學習。

打孩子一定教育不出來,好孩子你會教育出一個愛打架,然後長大了會脾氣暴躁,會叛逆,再大一點會打你的孩子。

想要教育好孩子,一定要從孩子的意願出發,讓孩子感受到,你們不論怎麼樣都愛他,多看到他的努力,而不是看到他笨嫌棄他越嫌棄越笨。



書悅在成長


看在什麼樣情況打,我教育孩子時,不是經常打,我一般都會開始口頭警告,我說事不過三,如果下次還發生同樣的錯誤時,你可能就會捱打,而且我會狠狠地揍一頓,這樣以後他就記住了。而且我以前提醒過你,不給再犯這樣的錯誤。



方家昊


您好,我想以一個大孩子(我大三了)的角度和您分享我的觀點:

我出生在一個小鄉鎮,打罵是我們這裡一個很普遍的家庭教育手段。絕大多數的孩子都在長輩的打罵聲中長大。我一直在想,這打罵,真的可以教育好孩子嗎?

你們家長總在埋怨我們不聽話、學習不好,甚至叛逆。我不知道你們有沒有想過我們這麼就變成這樣子了,我們也乖過的。你們答案是什麼,我不知道,但是我沒有看見你們主動去了解我們內心想法,而是一而再的反對。甚至當你們的打罵聲是那麼無理時,你們始終堅信,自己的都是對的,哪怕過後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之後也不會向我們道歉。也就是你們的這種行為讓我們越來越想遠離你們,也就是你們所謂的“叛逆期”。其實我們也沒有那麼叛逆,只是那時候有很多奇思妙想與你們格格不入罷了。

正所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你們的言行舉止,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一般都是你們怎樣我們怎樣看到什麼就學什麼。

所以我想說的是:你們能不能再耐心一點,我們也會耐心一點。


是小小明i


這個問題問得很大,很複雜的,其實我也有類似的疑問,我個人覺得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很多種,不得以不要選擇打孩子,但有些熊孩子真的是沒辦法,不打打不得以樹立家長的威信,打孩子也是有方法的,最好拿小樹枝打孩子的屁股,打疼為止,打完之後等孩子情緒平靜下來之後要繼續教育孩子,起到樹立家長威信,讓孩子明白事理為目的。有些孩子打不一定有效果的,我家的熊孩子被我也打過好幾次,但感覺不起作用,有時候還有我對著幹了,真是很無助。希望我的回家能幫到你,大家一起成長。


小豬夢想


現在的老師,在教育孩子時,無情什麼情況,一般是不會打孩子的,因為有法規禁令,不能打。

但是做為家長,在教育孩子時,遇到某些特殊情況,適當敲打一下孩子,在孩子心裡樹立父母的威信,而不被孩子的任性所左右,還是很有必要的。

前兩天,我們與一親戚全家4口一起在另一位親戚家共餐。年輕夫婦帶著他們7歲上小一的兒子,還有孩子的奶奶。聽說小孩學習不錯,期考雙百分,班級第一名。奶奶和爸爸特別嬌龐他,媽媽稍嚴厲些。

當天晚餐的菜是魚和鴨。小孩不愛吃。他說他就要吃煎雞蛋。但主家沒備有雞蛋。於是大吵大鬧,哭著要回家吃。我們全屋子的人都在哄他,根本沒用,越哄,他鬧勁越足,還胡亂摔東西。

於是,他奶奶心疼了,說著就要揹著他回家。當時天色已黑,離家有2公里遠,因此,我們都勸奶奶別走,不安全,這樣慣著孩子也不好。

當時,“三味“心裡就這樣想:如果他是我的孩子,一頓揍,這問題就解決了!

在孩子要求過份,又不聽教育,還無理取鬧時,父母適當給孩子一點顏色,讓他明白,這世界不僅僅是他一個人的,是有必要的。

雖然,教育專家極力反對打孩子,認為打孩子會壓抑孩子的個性發展。或許專家說的有道理。但“三味“認為,這往往是一種理想主義。因為現實中的家長,又有幾個有專家的素質?

當然,打孩子,一定要分清什麼情況。特別地有些問題並非孩子的錯導致,就不能不問青紅皂白,給孩子一頓揍。比如:題主所講的,孩子太笨了,揍孩子,就不應該!而應好好開導孩子,鼓勵孩子。

你覺得呢?

我是頭條號“三味聊教育",力求用時代的眼光、理智的頭腦、友善的言語,與您一起聊教育那些事。感謝您的閱讀、點贊和關注,並期待與您共同探討本問題。

三味聊教育


打孩子能教育出好孩子嗎?這個問題我打算從這幾個方面來回答:

第一個方面,打孩子的原因!我們要搞清楚,打孩子的原因是什麼?說之前我們先說一下,打這個事情,我們依照管理心理學的邏輯來講,是激勵手段之中的負強化!意思是指,當不良行為產生了以後,我們通過懲罰性措施,讓他知道,只要有不良行為,就會被懲罰,從而降低不良行為發生的意願,以此來減少不良行為的發生!這個搞清楚了以後,我們再回到打孩子的原因,這個問題上來!問題中的孩子有不良行為嗎?孩子笨屬於不良行為嗎?

第二方面,我們打孩子的目的,我們要知道啊,打是一種手段,打本身不是目的!我們打孩子是希望得到什麼結果?比如問題中的家長打孩子,孩子太笨,我們通過打這樣一種手段,能獲得什麼結果呢?打完了以後能夠變聰明,能夠更好地成長?好了,打孩子的目的我們應該也理解了!我們家長可以自己反思,如果不是為了獲得結果的打是什麼?我認為只是家長表達自己強勢地位的一種手段,簡單講,鎮壓孩子!

第三個方面,打孩子的條件!我不認為孩子就一定不能打!但是什麼情況下需要用到打這種手段,我認為有幾種必要條件!首先,我們跟孩子之間有比較親密的感情,這是第一前提;其次,孩子有不良行為產生;最後,通過比打弱一點的懲罰性措施,比如說批評教育,沒有辦法有效的改變孩子的行為,甚至有愈發嚴重的趨勢,這種情況下可以打!

第四方面,我們再來說一下,什麼情況下不能打孩子?首先,我們和孩子的感情不好,這種情況要特別強調一定不能打,不然孩子會離我們越來越遠,違背了我們的初衷;其次,孩子知道自己犯了錯錯誤,並且主動去糾正,我們就沒有必要再來懲罰孩子了;最後一點,如果孩子本身就有一點自卑,對自己沒有信心,這種情形一般也不能打,會讓孩子覺得自己越來越不行!

總的來說,需不需要打孩子!先自己反思一下,我們為什麼打孩子?我們打了以後能獲得什麼結果?只要這兩點我們想清楚了,我們也就有答案了!

打孩子是一門技術活,是一門技術!!!


老馬短視頻


做為一名幼師,為了使自己變的更專業,更合理的給到孩子更好的指引方向,我也經常去培訓去學習。對於這個問題我很高興能給大家分享我的觀點:天下父母都深愛著自己的孩子,也無時無刻的關心著他們,愛有很多種,有疼愛,寵愛,溺愛,很多家長愛孩子無度,僅需要“愛”是不夠的,還需要管教,有管教才能幫孩子建立正確的行為。

怎樣才能管教好孩子呢?自古以來,父母打孩子似乎是天經地義的事,而家長也甘願受“棍棒底下出孝子”這些老觀念的支配,認為只要孩子犯錯,不合自己心意就得打。殊不知,以打為手段教育出來的孩子,其性格是扭曲的。打出來的孩子他會認為解決問題的手段只有暴力,他不會好好的給人溝通,不會把心中的苦惱向別人訴說,經常被父母打的孩子,他總是會記在心裡,敢怒不敢言,會變得退縮,逆反。女孩經常被父母打,會變得缺乏自尊,自愛和自信,而且容易早戀,總而言之,打孩子不僅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造成新的問題。不是有句話嗎,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要看到孩子好的一面,要及時給予肯定與誇獎。誇出來的孩子才有自信,有自信的孩子才會越來越優秀。

經常打來解決問題的父母一定要好好反省一下自己,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則,做好榜樣,孩子在溫暖的環境中才能茁壯成長!

聲明:這些圖片是上學期保留的,目前還沒開學。




用戶郭真如意


有兩種聲音分別是打孩子是倚強凌弱、你打他他也打別人和棍棒底下出孝子、省了棍子慣壞孩子。

專家觀點

教育其實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要就事論事。看是什麼樣的孩子,不同的孩子要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教育和管制要兩手抓。

案例分享

孩子很皮,教育也教育了,正向引導也做了,但還是非常調皮的孩子,很難管教,取下下策。但打一次就要管住他,不要形成一種常態。

家長要注意孩子年齡段的特點,2到3歲是一個叛逆期,適當的管教可以教育孩子。6歲以上打孩子會適得其反。青春期的孩子心態更加期望被尊重,這個時候打孩子會起反作用。

孩子長期接受家暴,後來被發現時在警局說了一句話:“我媽從沒告訴過我錯在哪裡”。

就是說打孩子你也要告訴孩子你哪裡做錯了,我為什麼打你。是出於愛孩子還是孩子的錯誤行為。打孩子不是一種發洩,而是一種教育的附加手段。

提問環節

兩歲多的孩子走累了就想要抱抱,有一次我不想抱他他就哭。我就打了孩子屁股,孩子表現的很委屈,哭到岔氣,這種情況我的處理方式對嗎?

專家回答:

肯定的回答不對。這種做法欠缺考慮,我們從兩方面分析。第一這個孩子兩歲多,孩子從一歲到兩歲是一個行走敏感期,特別不願意被抱。當他過了兩歲以後就會反之。這位媽媽的做法是希望孩子自己走,但方式錯誤。應該加以正向引導,例如我們變成小火車,你跟著媽媽一起走,一起出發啦!

第二是媽媽打孩子了,孩子委屈了。孩子不理解會很傷心,可最後孩子打也打了媽媽還是妥協抱他了。

孩子四歲,特別挑食,看見喜歡的食物勺子就往地上扔,講道理也不聽,該不該打?

專家回答:

個人認為不該打,孩子挑食不是一天形成的。孩子應該也上幼兒園了,那麼他在幼兒園的時候也會這樣挑食嗎?家長需要反思一下,扔勺子就不能妥協,不能讓孩子越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