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甲午戰爭後,日本那艘“吉野號”軍艦結局怎麼樣了?說來你別不信

公元1894年7月25日日,豐島海戰爆發,甲午戰爭正式開始,由於日本已經蓄謀已久,而清朝則是倉皇應戰,因此在這場戰爭的最後以清廷戰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宣告結束。

在這一戰過後,日本已然成為了亞洲的暴發戶,僅戰爭賠款就高達兩億三千兩白銀,其收穫的戰利品更是多達上億日元。要知道,當時的日本政府一年的財政收入不過只有八千萬日元而已。由此可見日本在此戰中收穫頗豐。

甲午戰爭後,日本那艘“吉野號”軍艦結局怎麼樣了?說來你別不信

而關於這場戰爭失敗的原因我們就不做過多贅述了,我們本文只來看一下在中日甲午海戰中,中日兩國的軍艦實力對比。

在清廷的北洋水師中,三千噸以上的軍艦隻有兩艘,三千噸以下的則有十艘。而日軍三千噸以上的軍艦就有八艘,三千噸以下的則有四艘。如果僅從軍艦的排量規模來看,北洋水師的實力確實要遜色很多。

此外,由於技術條件的原因,當時北洋軍艦的有效射擊距離不超過三千米,而當時日軍裝備了新式測距儀的“吉野艦”,有效射程可達到8600米,還有配有多門新式的速射炮。因此在北洋艦隊與日本艦隊開戰的時候,北洋艦隊便很難佔到甜頭,最後被逐個擊破。

甲午戰爭後,日本那艘“吉野號”軍艦結局怎麼樣了?說來你別不信

值得一提的是,在北洋水師沉沒的致遠、經遠、超勇、揚威4艦軍艦,幾乎都是被日軍的吉野、浪速、秋津洲等4艘高射速、高航速的新式快艦組成的日方第一遊擊隊擊沉或重創沉沒的。而在日軍的這四艘新式戰艦中,當屬“吉野號”表現最為突出。

那麼問題來了,這“吉野號”究竟有多厲害呢?我們下面一起來看一下!

甲午戰爭後,日本那艘“吉野號”軍艦結局怎麼樣了?說來你別不信

“吉野號”快速巡洋艦

關於“吉野艦”,坊間流傳這原本是李鴻章所訂製的,但是因為慈禧太后將軍費給挪用去給自己過生日,致使資金不足,最終被日本人購得。但實際上並非如此,其實李鴻章購買失敗的戰艦,是智利海軍購買的“白朗古·恩卡拉達號”。

“吉野艦”作為當時的新式戰艦,以噸位大、火力猛、航速快著稱。據記載,吉野艦的噸位高達4150噸,艦身總長109.73米,軍艦的甲板寬度為14.17米,吃水5.18米,由英國阿姆斯特朗兵工廠製造,1892年1月3日開始建造,到次年9月30日建成。

甲午戰爭後,日本那艘“吉野號”軍艦結局怎麼樣了?說來你別不信

吉野艦的最大載煤量為一千噸,其動力系統運用了兩臺立式4汽缸往復式蒸汽機,並配合12座高式燃煤鍋爐,其動力可高達1.5萬匹馬力,驅動2個螺旋槳,航速高達驚人的23節,被譽為是當時世界上航速最快的水面軍艦。

此外,其主炮選用的是四門英國阿姆斯特朗公司生產的6寸40倍口徑的速射炮,火炮膛總長6096毫米,彈頭重45.4公斤,初速為671米每秒,有效射程更是高達8600米

所以在海戰開始之後,北洋艦隊即刻便陷入了“打也打不過,跑也跑不掉”的尷尬處境。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情況下,失敗則是必然的。當然了,即便如此,北洋艦隊還是戰鬥到了最後一刻,這種寧死不屈的精神還是值得我們尊敬的。

甲午戰爭後,日本那艘“吉野號”軍艦結局怎麼樣了?說來你別不信

戰後“吉野號”去哪兒了?

“吉野號”快速巡洋艦是中日甲午海戰中日本海軍的主力艦,在海戰中表現出了驚人之威力。在甲午海戰過後,吉野號又參加了1900年的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904年的日俄戰爭。

在1904年5月14日(日俄戰爭期間),“吉野號”在旅順水域躲避雷區時與“春日號”裝甲巡洋艦相撞,吉野號當即被撞沉。這艘曾經在甲午海戰中耀武揚威的“吉野號”,沒想到結局竟然是被自己家的軍艦給撞沉了。這大概就是所謂的報應吧!看完它的結局,真是讓人“解氣”!

甲午戰爭後,日本那艘“吉野號”軍艦結局怎麼樣了?說來你別不信

小結

綜上所述便是我們對日軍“吉野號”軍艦的簡單概述了。僅從戰爭角度來說的話,從甲午海戰到後來的日俄戰爭,吉野號軍艦皆立下了不小的戰功。按理來說,這樣的一艘“功臣”戰艦,應該會“完美退役”才對,但沒想到卻落得如此下場,並非是被敵人擊沉了,而是被自己家的軍艦給撞沉了!實乃可悲也!你們覺得呢?

參考文獻:《甲午戰時日艦船》、《中國近代史剛要》;

以上圖片均選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