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我們為什麼要學古詩詞?它對我們的意義在哪裡?

國風聊心館


如果有人說背讀古詩詞有很多好處,那都是騙人的。

讀古詩詞除了讓你的生命更豐滿之外,這件事根本毫無用處。

讀古詩詞究竟有什麼用?

沒用!

如果你指望它致富,那麼就該知道,靠它吃飯的人不僅少之又少,並且過得大都不太好。

如果你指望它提升優越感,不妨想想自己對待朋友圈裡那些 " 出口成章 " 的朋友,有幾句讚美是真心的?

如果你指望它拿高分,它的分數和 " 嚴禁寫成詩歌 " 的作文,差距又有多大!

四五歲的時候,父親就教我讀唐詩。當時的我並不覺得痛苦,大多數古詩詞都很是押韻,和兒歌差不多,

什麼" 粒粒皆辛苦 "," 上山打老虎 ",也分不出高下,想著就是讀著玩就是了。

慢慢的,就長大了。

春天,看到了盛開的桃花,突然明白什麼是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冬天,西風凜冽,天空陰沉,行人都急匆匆的奔走,到了家,烤著爐子,外邊洋洋灑灑的下起了雪。知道了什麼是 "晚來天欲雪",什麼是 " 紅泥小火爐 "。

夏天,跟爸媽去湖裡玩,小舟在荷葉中穿過,知道了什麼是 "接天蓮葉無窮碧",什麼是 " 水光瀲灩晴方好 "。

秋天,過了天高雲淡,就是涼風乍起,梧葉飄黃,知道了什麼是 " 老樹呈秋色 ",什麼是 "苒苒物華休"。

約會的時候,知道什麼是 " 月上柳梢頭 ";燈會的時候,知道什麼是 " 一夜魚龍舞 "。

愁的時候," 佇倚危樓風細細 ";樂的時候," 春風得意馬蹄疾 "。

小的時候," 臥看牛郎織女星 ";大的時候," 金風玉露一相逢 "。

背的那些詩詞,像是看不懂的畫面,存在心裡。

一天,遇到了某個風景,某份心情,就忽然明白那首詩,那句詞,那幅畫。

那種感覺,是穿越千年的心意相通,它是如此恰當,以至於無法用其他的詞語形容。

擔心孩子不瞭解?其實詩歌哪有那麼複雜!

孩子都要學說話的。

最初學些什麼好呢?

小時候,記憶裡的聲音,對精神世界是有影響的。

詩歌,哪怕不明白意思,只是音韻,讓他聽著學著揹著,都比讀背些粗鄙詞句要好些。

詩歌的好處,就是純淨。

"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以日常語言解釋起來的話:

鳥兒輕輕唱,落在河洲上;美麗俏姑娘,青年好對象。

哪那麼複雜?世上到處是清澈見底的詩。

"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這種句子,意思一讀就明白,有什麼難懂的呢?比日常語言難得到哪裡去呢?

當然,宋之後詩愛說理,愛用典,一言難盡。

那就教些《古詩十九首》,教些漢樂府,教些王維孟浩然。

中國詩那麼多,沒必要非讓孩子背《長恨歌》吧!

《倚天屠龍記》裡,張無忌離開冰火島前,謝遜曾逼迫他背下許多武功要訣,還說 " 雖然你現在不懂,但先記著,將來總會懂的 "。

許多東西記下來,就是在心裡生根。日後觸景生情,總會懂的。

我們會因為什麼想起那些詩詞?

第一次去國外留學時很孤單,經常靠睡覺打發時間。

有次傍晚不小心又睡著了,睡得正酣暢被敲門聲吵醒,第一反應是以前國內大學的隔壁舍友又來喊我起床去吃晚飯了,一躍而起用中文大喊:來了來了,一起吃一起吃!

結果打開門,一看是我那個金髮碧眼的老外舍友,一臉莫名其妙看著我,這才徹底驚醒已經身在異鄉他國,此舍友也非彼舍友。

曾經背過無數遍而從不知其味的那句 " 夢裡不知身是客 ",瞬間在心頭大亮,

方才明白其中蘊有多少感傷、惆悵和惘然。

經歷越多才越發現,所有童年生吞硬嚼下去的古詩詞們,都已經攜帶著作者創作時那一刻的情深,在我們此後漫長的一生中草蛇灰線、伏脈千里。

作為理科生,工作上的確用不到詩詞。但當年我情書寫的是極好的,就憑這個,就覺得很值。

為了長大以後我們面對三千世界裡的無數美景時,腦子裡出現的不是 " 我 X"、" 牛 X",而是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好像我們去盧浮宮,所有人都願意守在《蒙娜麗莎》面前合影一樣,因為其他名畫你不瞭解、不熟悉。

小時候的閱讀體驗,往往決定了你一輩子的視野和性質。

小時候詩詞背多了,長大後每一次旅行,都像是故地重遊。

這樣當 他(她)長大戀愛的時候,腦海中迴盪的是:

"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

" 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

" 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 白雲灑金天心動,扇隨君子攜風流。"

而不是:

" 愛情像糖,甜到憂傷。"

" 離開你以後,才發現眼淚有些鹹。"

" 誰為誰悲傷,誰為誰絕望。"

" 為什麼,最後受傷的總是我?"

如果你不懂詩,是因為活得不夠精彩。

古詩離我們並不遙遠,它們的存在是古人活過的證明,是生命燃燒後留下的痕跡。

也許現在同學們不太理解詩歌的意思,但我相信總有一天,總有一處風景,總有一種心情會讓你覺得,只有用那一句古詩才能形容。

你們總會知道什麼叫 "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

你們終將明白什麼是 "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

你們必定會懂得什麼又是 "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

到了那一天,你們就會發現,之前不懂得那些詩,是因為你們沒有過詩人那樣的經歷和感受。

從古至今,雖然人的生活節奏變得越來越快,但是對理想的追求,對家鄉的思念,對美好的期盼始終如一,我們和古人的精神鏈接並沒有斷裂。

人長大以後會遇到更宏大的場景,讀到更多深邃並反覆修飾過的詩。

總有一天,我們會用 " 林臥愁春盡,開軒覽物華 " 來替換 "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

用 "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 來感慨 "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

幼時背誦的多半是簡單通俗的詩句,可是成年以後的複雜與精緻,無法替代當年的純粹與情深。

從前尚不懂得,因那時時節不對,人未至,雨未落,花未開。

我們沒能發現。

而多年後的某個時刻,某個場景卻令人想起往事,紛紛揚揚間,一句早就爛熟於心的詩句忽然直擊心靈。

彷彿收到一個傳遞了太久的禮物,當你拆開它時,自己已是截然不同的大人,可那詩句帶來的美好,卻一如當年。


不二書史


古詩詞是傳統文化的精華,學習古詩詞可以使我們更從容的面對生活。

1、學習古詩詞,使我們看起來不那麼淺薄

古詩詞是傳統文化的精華,涉及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國人說話、寫文章經常引用古詩詞。學習古詩詞,使我們也能恰當的引用,增加表達的感染力,別人的談話、文章引用的古詩詞,我們也能讀懂。使我們看起來有深度,不那麼淺薄。舉個例子,《甄嬛傳》曾經是非常火爆的電視劇,裡面引用、化用了大量的古詩詞,而且與劇情水乳交融,如果你都熟悉這些古詩詞,對於故事的理解就深刻的多,絕不是外行看熱鬧。

2、學習古詩詞能大大開闊我們的眼界

古人常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是古人學習知識的兩種方式。今天,我們的工作生活節奏都非常緊張,沒有充分的時間去行萬里路。但是讀萬卷書還是可以的,古詩詞是傳統文化的精華,更是古代無數詩人生命的精華,是他們生命的總結。比如,蘇東坡的“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講的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道理”,李白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講的是廬山瀑布的壯美,同是廬山詩,給我們的感受是如此的不同。


3、學習古詩詞讓我們更從容的面對坎坷

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坎坷,總是免不了的,只是大與小、多與少而已。順境,誰都能過;逆境,才體現你的價值。學習古詩詞,能讓我們更從容的面對生命中遇到的坎坷。蘇東坡的一生,宦海沉浮,仕途中大半的日子是被貶或在被貶的路上。他一貶黃州,二貶惠州,三貶儋州,不管多麼艱難困苦,他一直保持著樂觀向上的心境,寫下“問爾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的詩句。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


葉嘉瑩先生說:詩詞,使我們的心靈不死。我想這就是對問什麼學習古詩詞的最好回答。

關注梅鶴讀書,一起讀出不一樣的精彩!!


梅鶴讀書


這個問題問得好,但要回答卻不是那麼容易的。因為每個人學習古詩詞的原因都不一樣,而且得到或者獲得的意義也是不盡相同的。那麼寒柏隴臥子只能是就個人對古詩詞的理解和給自己帶來什麼好處,有哪些意義說一說,給大家分享學習一下了。



一.首先,為什麼要學習古詩詞?

我認為無論是你自己愛好詩歌,喜歡古詩詞而學習欣賞它;還是在學校、課堂的要求去學習它,都是無可後非,並且是非常有必要的。

中國具有燦爛的文化傳統,而古詩詞是我國優秀的文學遺產之一,更是全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顆燦爛的明珠。學習古詩詞不僅能提高全民族人們的科學文化水平,也可以繼承我國古代優秀的文學遺產,並且要將其繼續傳承下去。

古詩詞己有三千年以上的悠久歷史,但許多詩篇到現在還是為人們所喜愛,流傳在大家的口頭上,這己證明了它確實有持久的生命力。

再者,一首詩詞除了表頌本身詩詞的內容及作者的思想情感之外,還可以看到及學習到遇之關聯的當時的歷史、名勝古蹟、軼聞趣事和風俗掌故等相關的信息。經過學習後,更能瞭解其寫作背景,詩中所述事物在當時的情況,歷史上的變遷和現代的狀況。

古詩詞的題材是非常廣泛的,這裡面寫什麼的都有。總之,從自然現象、政治動態、勞動生活、社會風俗,到個人感受、生活習慣,都逃不過詩人銳利的目光和敏感的思想,成為他們的寫作材料。

最難得的是,其中有不少詩人都能用自己獨特的風格和技巧,從各個不同時期和不同角度,反映了當時人們的一些思想、感情以及社會生活的複雜面貌。其中有很多篇章,即使在今天看來,也還是比較成功的作品。

當然,不是所有的古詩詞都是精品、佳作,所以我們在學習時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要按不同體裁和形式,學習讀看一些在我國曆史上有一定思想意義和有較高藝術水平的作品,讓大家學習和借鑑。


二.學習古詩詞有什麼好處和意義?

我對古詩詞的瞭解,談不上精通或專業,只是一種喜歡沒事時閱讀欣賞一下而已。

因為古詩詞的作者,也就是古代詩人特別多。像李白、杜甫、白居易固然是世界聞名的偉大詩人,但除他們之外,還有其他無數詩人,像滿天的星斗一樣。這些詩人,今天知名的就還有二三千人。他們的作品,就光是保存在《全唐詩》中的就有四萬八千九百多首,而且己經失傳了的,那更是不少。

古詩詞的形式和風格是多種多樣的,有古體詩,分為五言和七言兩種;還有近體詩,也有兩種絕句及律詩並且隨著時間慢慢成熟。到了唐代,經過一代代詩人們不斷進步的創作,把我國古典詩詞歌賦的音節和諧、文字精煉的藝術特色,推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為古代抒情詩找到一個最典型的形式。


說了這麼些,就說說詩歌對我的意義,看能不能給大家一些啟發。我一向喜愛抒情詩,但比較多的欣賞歷代抒情詩,也就是最近三、四年的事。因為前些年公司關停之後,我處理完一些麻煩事後就幾乎休息了快四年。在這幾年裡,孤獨與寂寞圍困著我,侵蝕我的肌體,挫傷我的精神。每當風雨晨夕,舉目無親,“寂寞”便撕裂著心靈,回憶就打擊著靈魂,使得坐立為之不安。

為了打發這難熬的歲月,不是呆望星斗,就是繞室彷徨,竟然有了抑鬱症。有時不自覺的竟將小時候學過的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反覆吟誦,突覺跟以前閱讀的感覺很不一樣,現感到情意綿綿,彷彿是自己的寫照。於是,我就斷斷續續地欣賞閱讀起歷代詩歌來,邊讀邊背,邊背邊抄,覺得有些意義。

但由於自己的心情不好,多時候不是無精打采,就是煩躁不安,再加上自己的學識也欠火候。較長的詩,特別是敘事詩,費時誤事就只好割愛,專讀短篇抒情詩。


在閱讀中,似乎屈原站在眼前,曹植也來到跟前;好像李白、杜甫聯袂而至,李清照、李後主並肩而立。能看到文天祥的昂首挺胸,秋瑾的迎風玉立,有如良師益友,感慨良多。

日積月累,居然抄集了幾百首抒情短詩,隨手翻閱,愛不釋手,受創的心靈也得到些慰藉,抑鬱症也慢慢好了起來,而且人也從低谷中走了出來。

寒柏隴臥子覺得古詩詞對本人的意義不僅是陪伴了自己失意消極的一段日子,也不僅是改善了自己的心態心情,治癒了抑鬱症,讓自己重新有了自信而走了出來。

而且人通過閱讀、學習古詩詞,一是可以為大家對古典詩歌、文學及歷史的學習借鑑和繼承傳承提供一些方便,並且能從這些詩歌的創作方法、民族形式和藝術技巧等方面,吸取有益的營養,對你的工作生活、學習成長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最後想說,既讀古人之詩,就與古人為友。共悲歡,同離合,時而擊節低吟,時而飲泣長嘆!



以上,就是寒柏隴臥子對這個問題的一些淺見薄識。如果各位還滿意的話,請寒柏隴臥子。本人專注於文化寫作、文玩收藏、郵票知識、詩詞對聯、謎語諺語等方面,大家關注後可以看到我的其它文章、微頭條與問答。

寒柏隴臥子


學古詩是讓我們瞭解古人的思想,學習他們的高尚情操,也是我們一步步向上學習的過程,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不斷的向上攀登,超越古人。

詩句的運用或優美或剛勁,有如畫的意境,會讓人在閱讀以及理解中彷彿身臨其境。規格整齊,平仄押韻,可以說是先人竭精,結晶之作,在古詩的學習過程中能讓人感覺到美,如沐春風。當然,在學校的學習中可能會因為要學而學,不能夠從自主角度出發,會產生逆反心理,不能不說是應試教育的遺憾。

現在很多學生都不太重視古詩詞的賞析解讀,認為考試也就幾分,不值得花那麼多時間。其實古典詩詞作為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當代學生更要學習、汲取古代智慧,加強自身修養,達到“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內涵,擔負起時代賦予的歷史重任。古詩詞鑑賞更是直接或間接培養一個人的思想底蘊,因此成為語文科目中佔有的比重是比較大的,當然學習古詩詞鑑賞更要把握其核心的思維方法和訓練方式,循序漸進地學好古詩詞鑑賞。



青雲帝


古詩詞很美能給我們一種美的享受比如下面我看過的6首詩是古代皇帝殿試狀元岀的題目《月中丹桂》不限韻,看著這些舉子一個個做的好,

一,跳出龍門入鳳池,今朝闕下論高低,月中應有長春桂,臣折高頭第一枝。

二,泮水由來透鳳池,鳳池應有上天梯,月中丹桂連根拔,不許他人折半枝。

三,書生舉步上瑤臺,自負文章八斗才,昨夜天庭門未閉,被臣和月掇將來,

四,寒窗十載對燈前,此日鰲頭臣佔先,欲向蟾宮撥桂樹,也須待月到天邊。

五,外來桂樹且從容,月裡豈無折桂翁,任爾能施公遠法,明皇未必到蟾宮。

六,諸君何必苦爭榮,百鳥先飛遜大鵬,縱有英雄空用力,安然丹桂在蟾宮。

這些舉子一個賽一個看著很好玩這是一種享受,我雖不懂詩可就願意看,心情舒暢。


秋閣一憑欄


古詩詞是中國五千年的文明積澱,是中華民族的瑰寶。

學習古詩詞,可以使我們獲得文學知識,體會古人的高遠意境。詩詞是漢語中的精華。

我們現在都特別羨慕主持人董卿,出口成章,落落大方,說話讓人特別舒服。我們都希望成為董卿一樣的人。這跟董卿不斷的學習息息相關。或許這就是我們要學習的意義,學習古詩詞的意義。

學習古詩詞:可以增強我們的學習能力和對美的感知力。也可以學會:在看到柳枝發芽我們可以說: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而不是,啊,多美啊,柳樹發芽了[捂臉]。愁的時候:佇倚危樓風細細 。樂的時候:春風得意馬蹄金,一日看盡長安花,而不是哈哈哈哈……

學習古詩詞可以提升我們的氣質:現在我們都希望孩子有高情商,詩詞可以帶給我們“共情”能力,實在是難得的教育。正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只有在長期的詩詞中浸潤,才能擁有的底氣和從容。

學習古詩詞,培養我們的愛國情操,構建良好的道德體制。文化是我們國家的軟實力,寫進了美好,傳達出豁達,或是婉轉,或是鏗鏘,耐人尋味。

不知道《中國詩詞大會》有沒有對各位產生的影響,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不要等到明日又明日: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鍾庶……



用戶努力加油


想一想要是不學古詩詞,會是什麼樣的情形?

會發現“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意境嗎?會有“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讚歎嗎?或是隻能發出類似“大炮開兮轟他娘,數英雄兮張宗昌”的粗痞玩意兒。

中秋之夜,可能只能拉上三五狐朋狗友,坐在街邊燒烤攤,灌上幾罐啤酒,吞雲吐霧,末了回到住處,癱倒床上,晚上的滿月毫無關係,更不會發出“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感嘆!

學了古詩詞,是高逼格!是快速獲得豐富的人生體驗!是滿腦袋不再是一團漿糊!





太美中國字


學古詩詞的意義是為了繼承古人的遺訓,詩的含意、韻律、平仄、《七律詩》《五律詩》《絕句》的正確運用方法。

古詩的創作的確韻味十足,方寸之間雲水怒,舌尖吐韻齒含香。韻來壓腳風味濃,仄起平坐律已成。水到渠成龍來引,花綻牡丹鳳凰圖。溪水潺潺柳樓現,岸山搖頭似筆連。

古人的智慧,為什麼很難學到精典之處,因為,古人吃苦耐勞,走遍全國每一個角落,再加上老私熟專門教詩、作詞、作曲。從前進京趕考,文課必須有詩題殿試,文言文、老八股文,以詩撰寫的文章最受歡迎。

以前我們家收藏的各個時代的書籍最多,經過了一次運動,全部讓人家掠奪一空。"鎮宅之寶"就是古集名著,以後又重新購買了一些書籍,短胳膊少腿,沒有從前的完整。學古詩是繼承中華文華的根脈,無論到那個國家,文化就是中華魂。


用戶春華745944080186


讀詩,和欣賞音樂、繪畫、舞蹈等藝術形式類似,可以改變人的審美,可以用另外一種方式來抒發情感。詩詞因為語句的精煉,還能提升人的語言歸納總結能力和邏輯思考能力。詩詞還可以增進人對空間感的想象能力。

有人戲說:學點兒古詩詞別的功效且不說,最起碼,看到讓人心曠神怡的景色時,不至於反覆的用“我X,太好看了”“太牛X了”這些詞彙來形容。

會背幾首古詩詞,並不意味著比不會背的人顯得多高級,無外乎詞彙量比旁人多了一些而已。面對景色,脫口而出一句“我X”也好,說出“秋水共長天一色,落霞與孤鶩齊飛”也好,無外乎都是為了表達那個時刻的激動心情。很難比較,這兩種表達方式哪個情感更濃烈一些。往往被比較的,總是高雅與否的問題。何為高雅?不過是,一部分人認為他們的方式比另一部分人,好,強,高級。明面上看,是文字的不同,內心裡,難免產生了生而為人的級別不一樣。你看,我會說秋水共長天一色,你只會說“我X”。我是不是比你高雅?你是不是顯得很粗俗?真可怕,最怕這種把讀書上升到人類等級劃分的地步。

讀古詩詞,首先是內心的喜悅,喜悅於和作者的共鳴,喜悅於自己想表達而無法表達的情感被另一個人寫了出來,喜悅於因為它認識了其他朋友,大家興趣相投。

慢慢的,開始領略到自己民族的語言魅力,它們當然有無數種組合方式,大長句和一聲簡短的“我X”,都是一種表達,沒有高低貴賤,只不過,讀得多了,詩詞的表達方式被你所認可,你願意親近它並通過它的組合來表達情感,雖然偶爾你也會脫口而出一句“我X”,但是,詩詞讓你有了更多的選擇。這種選擇,只是愉悅了自己,哪有那麼多的上綱上線。

讀古詩詞就像喝酒,一開始,不知道酒是什麼,也不知道好不好喝,被別人引導著或者強迫著去接觸了一下,接觸以後,有人覺得很好喝,有人覺得勉強可以接受,有人很牴觸,壓根沒好感。在某個特定階段裡,不管你愛不愛喝,因為環境需要,你都得喝,如同九年義務教育裡的詩詞,你必須要背,因為要考試。等到你可以自由選擇的時候,可喝可不喝的時候,人們便分道揚鑣了,愛喝的人繼續喝,並且逐漸拓展酒的種類和自己的酒量;感情不太深的,趕上了就喝點,沒事的時候也不會去想它,反正是,底子終歸是有一點兒;不愛喝的,碰見就扭頭便走,不以此事為然,也不覺得自己有什麼不對,有時候會想那些愛喝酒的人太不可思議,酒有什麼好喝的,自己當初也是接觸了一下,真沒發現有多好。

所以你說讀古詩詞有什麼意義?要我說就是,身心愉悅,陶冶情操。


生先山青


古詩的魅力就在,幾個字的組合,確表達了大量的信息。這種方式在世界範圍內,絕無僅有。古人做詩詞,都很精確,換一個字句,就沒有那個味道,這個就是文化。

文字表達的是意境,有一種不是知己,不了我心的情感在裡面。詩詞都是寫給看得懂的人看的,更像一個密碼,只有體會最深的人才會互相佩服與欣賞。

他也是一種造詣的體現,同樣的文壇,有才的人多啦去了,有時候唯獨某人一騎絕塵,這種超然的內心必定會贏得世人的敬仰。

詩詞多半是寫景的,寫家國的,很少用來寫人,所以詩詞多半是民族智慧與凝聚的結晶。只有愛國的才會被傳承,這個沒人會否認,你詩詞再優美,再華麗,如果你是大是大非有問題,沒人會接受你。

文人都是仗劍走天涯,內有詩書氣,文能提筆,武能上馬。

所以沒有人不喜歡詩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