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孩子內向、不合群?家長做到“一放一收”,培養孩子好性格

很多孩子內向、不合群,經常一個人孤孤單單的玩,其實很可能是因為缺少父母的陪伴,沒有自信導致的。

而有效的陪伴本身就分為心理陪伴和身體陪伴。即便是身體陪伴也並不就是要全程陪著孩子,讓自己的工作和家務什麼都不做,這當然不現實也不需要。我們只要記住收、放二字,好好踐行就能給孩子更多的陪伴,讓孩子不再孤單無助。


孩子內向、不合群?家長做到“一放一收”,培養孩子好性格


放--放手讓孩子獨立玩耍

荷蘭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專家伯納德. 李維胡德就說:“孩子對他周圍環境的感知越是無意識,這種感知滲透進靈魂的東西就越多。”所以,我們對孩子的陪伴並不是全程的跟隨,寸步不離。

要放手讓孩子獨立玩耍,就讓父母的存在只是孩子玩耍中的環境。在自己能管理的範圍內放手讓孩子自己玩耍,不做過多幹預,不過多從大人的角度去武斷打斷破壞孩子的思維和遊戲。


孩子內向、不合群?家長做到“一放一收”,培養孩子好性格


不要害怕孩子弄髒衣服,讓他自己探索認知,自言自語。這種方式能更加有效的培養孩子 自我判斷力,思考能力,想象力,邏輯推理力,這對於孩子的智力發展,大腦神經通路的廣泛連接會起到更好的效果。


孩子內向、不合群?家長做到“一放一收”,培養孩子好性格


收--多和孩子溝通交流

孩子畢竟小,會碰到太多太多的“為什麼”,這時候就需要父母就耐心的指導和進行有效的溝通啟蒙,引導孩子認識自我,認識世界。

即便是可能半天不能陪在孩子身邊,回家後也一定要趕緊擁抱孩子,陪孩子玩耍。不要嫌累嫌麻煩,抓緊時間和孩子交流前面時間玩耍中遇到的問題,傾聽他碰到的快樂和痛苦的事情。


孩子內向、不合群?家長做到“一放一收”,培養孩子好性格


這樣既能瞭解到孩子的成長狀況,也能順勢有效的引導和糾正。即便是沒有在孩子身邊,也可以通過通過多種方式和孩子進行心靈溝通互動,只要用心總能讓你和孩子相互感受到心心相惜。

當孩子說自己十分孤獨的無聊,纏著和你說話打鬧,甚至性格變得狂躁易怒不聽話的時候,作為父母就應該想到自己陪伴不足甚至缺失的問題。在工作和陪伴想要兼顧的時候,父母就應該學會這種“收放”的陪伴方式。


孩子內向、不合群?家長做到“一放一收”,培養孩子好性格


做到收放自如的陪伴,父母會更加輕鬆,孩子也能從心裡感受到父母的無微不至的關懷和那種若即若離的陪伴。所以陪伴不是陪護,是一個從身體到心靈的一種相互感應的過程。

推薦一套叢書《陪你長大》。這本書從和孩子一起閱讀,到和孩子一起玩耍遊戲等多方面進行指導引領,幫助父母找到更好的陪伴方式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