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方臘只有8大將,憑什麼讓梁山108將損失過半?

歷史詩人


方臘實力不可小覷,108位梁山好漢最後只剩36人。

方臘的方傑、厲天閏、鄧元覺、石寶、王寅都是武藝高強的高手,第一高手龐萬春更是連殺梁山泊七位好漢。

龐萬春是方臘部下的大將,他擅於弓箭騎射,綽號“小養由基”,方臘國第一神箭手。

在與梁山軍交戰時,龐萬春帶兵把守昱嶺關。

史進、石秀、陳達、楊春、李忠、薛永、歐鵬七位梁山好漢都折在他手上,不愧方臘麾下第一高手。

宋江率領梁山人馬征討方臘,戰事已經進行過半,杭州已被攻陷。

宋江與盧俊義決定分兵,分別攻取睦州、歙州,盧俊義抓鬮抓的是歙州。

於是盧俊義統領領正偏將校共計二十九員,隨行軍兵三萬人馬,啟程前往歙州。

而攻取歙州之前,要先拿下昱嶺關。

盧俊義軍隊到達昱嶺關前,命史進、石秀、陳達、楊春、李忠、薛永六人騎馬出哨,並帶領三千步軍。

眾將來到關下,一個對方士兵都沒有發現,史進感到疑惑,便與諸將商議。

話沒說完,就看見關上豎著一面彩繡白旗,龐萬春就站在旗下。

龐萬春看見史進等人,先射了一箭下來,正中史進,將他攧下馬去,其餘五將一齊急忙把史進“救得上馬”。

五將把史進救上馬退回,又聽見山上一聲鑼響,原來是龐萬春事先在松林中佈置好的弓箭手,萬箭齊發。

這時,五將這時便顧不得史進,各自逃命去了。

轉過山嘴,正遇上對面兩邊山坡上的龐萬春副將雷炯、計稷及他們的部下。

兩邊的弩箭雨點般射下來,那五人加上史進全部被射死,而三千步卒只剩下百餘人逃出。

盧俊義一下子折了六名將領,只能聽從朱武建議,派時遷去探路。

時遷在山中得到一位老者的幫助,知道了通向龐萬春寨後的小路。

盧俊義率眾將放火開路,林沖、呼延灼等找準時機攻佔昱嶺關,最後,雷炯、計稷被活捉,龐萬春趁亂逃走。

龐萬春敗退到歙州,盧俊義帶兵來到歙州,龐萬春率五千兵出城迎敵。

與歐鵬對戰鬥不過五回合,龐萬春佯裝敗走。

歐鵬縱馬去追趕,被龐萬春背射一箭,歐鵬綽箭在手,繼續追趕,龐萬春又射出第二支箭,將歐鵬射下了馬。

龐萬春連殺梁山泊七位好漢,開始心浮氣躁起來,他與王寅、高玉商議提議等宋軍後退三十里下寨後劫寨。

到寨前高玉發現情況不妙,龐萬春卻不以為然,於是兩人帶兵劫寨,果然中計,高玉陣亡。

龐萬春逃跑時卻被湯隆用鉤鐮槍拖倒馬腳,從而被活捉。

龐萬春最後被盧俊義部下眾將割腹剜心,祭獻歐鵬、史進等人,首級被掛在轅門示眾,他的一生就此完結。

龐萬春連殺梁山泊七位好漢,可以算是梁山最大的仇人。

所以被捉後死無全屍,算是罪有應得,在這裡不得不提一下活捉他的湯隆。

湯隆綽號金錢豹子,出身鐵匠,他在武岡鎮打鐵度日,後遇到李逵,便隨其加入梁山。

他的武功雖不如龐萬春,但龐萬春最終還是栽在他手裡,可以說是一物降一物。

湯隆有精湛的打鐵技藝,大大提高了梁山的裝備水準,是梁山上不可或缺的專業技術人才


誠天下信齊魯反歧視局


俗話說“強將手下無弱兵”咱先說說方臘。

方臘天時地利人和

歷史上的方臘(約1076-1121),又叫方十三,老家是睦州青溪的。(今浙江省杭州市淳安縣西)他出身貧寒,在一座漆園裡當顧工(有爭議,有人說是僱主)。吃苦耐勞,有很強的演講和組織能力。北宋末年他不堪朝廷的殘酷剝削壓迫,一躍而起帶領農民軍起義,成為傳奇。


當時的朝廷把老百姓逼到了絕路,方臘在他幹活的地方組織老百姓起義,得到廣發人民的支持,有個叫方有常的小人就偷偷向朝廷官員告密,方臘就立刻殺了方有常團伙40多人,可以看出方臘是非常的英勇果斷。然後他口若懸河,義憤填湧地向萬民演講,扇動加鼓動,令群雄激情高漲,只用幾個月的時間就攻下6州52縣,戰果輝煌。方臘對戰俘處決手段殘忍,例如捉住郝思文處以極刑,讓他受凌遲而死,這在很大程度上震懾了梁山人員,阮小二聽說此事,當他被圍困烏龍嶺時選擇自殺。

方臘的八大天王很給力

方臘的八大將俗稱的“八大天王”,但是根據史記記載,方臘並沒有八大天王,方臘手底下有個猛將的名字叫八大天王,此人身材魁梧,威風凜凜,講義氣,征戰中的常勝將軍,是方臘非常喜歡的一位將領。演義中的八大將為:

一,鄧元覺,

一個和尚,寶光如來國師,手拿一個純鐵打造的50多斤的禪杖,和魯智深大斗50回合,已佔上風,人稱護國國師,可惜被宋江設計擒拿,被亂刀殺死。


二、龐萬春

人送綽號“小養由基”,神箭手,是江南方臘國中第一個會射弓箭的。劍術精湛百發百中,他初次出場一箭正中梁山馬軍八驃騎之一的九紋龍史進。


三,石寶

一把披風寶刀在手,銅、鐵在其刀下如切青菜般容易。敵人身穿三層鎧甲衣,也對其聞風喪膽,50回合殺敗呂方。他還經常用個流星錘,聲東擊西,錘不落空。後來兵敗自殺。



四,司行方,

太子方天定手下五虎上將中的一名,護國大將軍,三十回合就斬掉了梁山水泊步兵統領裡的五虎將插翅虎雷橫。可惜兵敗落水而亡。

五、方傑

手拿一枝方天畫戟,屢戰屢勝。一枝戟掄的神出鬼沒,與秦明連鬥了三十餘合,不分勝敗。在合夥人杜微飛刀的幫助下,一戟將霹靂火秦明擊下馬去,一命嗚呼。後來方傑戰關勝幾十回合,宋江又派花榮出陣,2:1 方傑敵二,全無懼怯。這時李應、朱仝又騎馬上陣,4:1 追殺方傑。以多欺少,方傑撥轉馬頭回轉。卻被臥底的柴進截住了退路,讓柴進一槍擊中,被趕來的燕青一刀斃命。




六,鎮國大將軍厲天閏

一刀斬掉周通;十個回合殺敗左手負傷的雙槍將董平。厲天閏在松林中,一槍秒殺張清。儘管在兵潰之時,他還與盧俊義大戰三十回合,可惜心態失衡,被盧俊義打落馬下。



七,王寅

肚子裡有一定的墨水,方臘的兵部尚書。祖輩是和石頭打交道的,他是石匠出身,一把鋼槍在手,讓人望而生畏,坐騎“轉山水”,這個寶馬能登山能渡水,如飛一般快猛,城破時他單槍匹馬突圍,連殺敵人猛將,最後遇到豹子頭林沖等五人才拿下他並殺死。他滅掉了梁山最厲害的主力干將石秀及陳達、楊春、李忠、薛永等人,以及2000多名士兵。他瀟灑地連發數劍,射死“暗器王”歐鵬。


八、樞密呂師囊

歙州富戶,對方臘資助錢糧,方臘的東廳樞密使。他幼年曾讀兵書戰策,手拿一條丈八蛇矛,武藝出眾。管領著十二個統制官,名號“江南十二神”。他率部進行的頑強抵抗讓梁山好漢節節敗退。




宋江兵敗的原因

宋江率領的梁山108將本來是人民的英雄,卻接受了北宋皇帝的招安。這一步棋實在是走的大錯特錯!朝廷聽信奸臣的讒言,分解宋江的勢力,北宋朝廷只是用他們來當炮灰。利用其攻遼、打田虎、拔除王慶,一直讓他們連戰。當遇到方臘時已是精疲力盡,梁山頭領陣亡59人,病死11人。


小姐姐講史


歷史上的方臘(約1076-1121),又叫方十三,老家是睦州青溪的。(今浙江省杭州市淳安縣西)他出身貧寒,在一座漆園裡當顧工(有爭議,有人說是僱主)。吃苦耐勞,有很強的演講和組織能力。北宋末年他不堪朝廷的殘酷剝削壓迫,一躍而起帶領農民軍起義,成為傳奇。

先看看方臘八大將都有誰:王寅、鄧元覺、石寶、司行方、方傑、厲天閏、龐萬春、呂師囊。方臘八大將號稱八大天王,個個功夫了得。

再說梁山,梁山雖然號稱一百單八將,又是天罡三十六又是地煞七十二的。說白了有幾個拿得出檯面的?都是外號比本事大。

就如打魚的(阮氏三兄弟),土匪(王英等)江湖賣藝雜耍(李忠)的等販夫走卒,三教九流,參差不齊。宋江響噹噹的一百單八將,實際上八成都是潑皮無賴劊子手,東騙西盜草頭王。三百六十行基本上能佔一半。真正有本事的沒幾個,也就是林沖,魯智深,武松,關勝,呼延灼,楊志,花榮,盧俊義幾個人比較有本事。這幾個人和方臘的八大將比起來那是絲毫不虛的。

梁山一群好漢,根本就不是揭竿而起、準備造反的,只是不得已才上山落草為寇。

方臘起義,起義軍可以說是同仇敵愾,視死如歸,並且奪取了以今天浙江為核心的六州五十二縣,迅速站穩腳跟。而在北邊起義的宋江,卻一直是小打小鬧,什麼替天行道,反而被朝廷輕鬆撲殺。

梁山好漢他們豪情萬丈、義薄雲天,大碗喝酒大口吃肉,論秤分金銀,打出“替天行道”的旗號劫富濟貧。108將本來是人民的英雄,卻接受了北宋皇帝的招安,這一步棋實在是走的大錯特錯。招安讓梁山內部失去了凝聚力。

梁山在與方臘交戰的過程,陣亡五十九人,病死十一人。

其原因就是方臘是正兒八經的農民起義軍,為了推翻宋朝才集結到一起,並且已經建國稱帝,他的軍隊將領已經封官編制。佔據八州,財力、物力都不是問題。

而梁山好漢大部分都是草莽出身,再就是北宋朝廷一直把梁山人馬當做是炮灰而已。


龐萬春守昱嶺關,108將中的史進、石秀、陳達、楊春、李忠、薛永、歐鵬死於其手。後執意劫寨,高玉告誡他小心中計,但他一意孤行。高玉只好捨命陪君子,最終高玉捨命,龐萬春被湯隆活捉,最終殺身成仁。

第六、鎮國大將軍厲天閏——殺二傷二將

秒殺周通,打傷李忠、董平。他背靠松樹,槍挑張清,後與盧俊義大戰三十回合而死。而董平又被厲天閏的部下張韜攔腰砍死。李忠的結局上面講了。

第五、皇侄方傑——殺一將

他簡直就是小呂布,手執方天畫戟,英俊瀟灑,勇猛無比。與杜微合力刺死秦明。他在關勝、花榮、李應、朱仝、柴進、燕青合力砍殺下,而死於燕青之手。

第四、護國大將軍司行方——殺一將

太子方天定手下四大元帥,他在德清縣三十回合就把雷橫包了餃子。後與盧俊義相逢,大戰不分勝負,不慎墜水而死。

第三、兵部尚書王寅——殺四將

他出將入相,詭計多端,曾計殺單廷圭、魏定國。被梁山好漢圍住時,他殺出重圍,秒殺李雲、石勇。後在孫立、黃信、鄒淵、鄒潤、林沖聯手下見了閻王。

第二、寶光如來國師鄧元覺

他與花和尚魯智深大戰五十回合而不分勝負,武松這時手提兩把大刀超那國師劈來。國師一看他們以多欺少,就虛晃一招,腳底抹油了。後來被花榮一箭射中,落馬被擒,繼而被殺。

第一、南離大將軍石寶 ——殺六將

他左手劈風刀,右手流星錘,無往而不勝,秒殺索超、鄧飛、燕順、鮑旭、馬麟、索賢,而且擊敗關勝。後來兵敗自刎而亡。在《水滸傳》中他的功夫是天下第一。

那為什麼八大將能殺盡半數梁山好漢呢?

筆者以為,他們長途奔襲,水土不服(光病死就有10個),而且108將中不少是名不副實的。而且宋江和他的小夥伴們,也沒有佔盡天時地利人和。他們本來是替天行道,結果被招安,被招安了還要英雄難為英雄——宋江打方臘。方臘建立了自己的政權,熟悉當地的環境,得到當地民眾的支持


一食之間


看《水滸傳》,梁山攻打方臘時損失慘重,將近半數的人在攻打方臘時死亡。

方臘方只有八位出眾的將領,看似梁山將領的能力更為突出,數量更為龐大,為何死亡率卻如此之高?

方臘看似只有8位出眾的將領,但其實各個實力強勁

俗話說得好,兵在於精,而不在於多。方臘手下的八大天王,各個實力強悍,武藝非常高強。

第一號人物兵部尚書王寅,文武雙全,一條槍使得神出鬼沒,梁山眾人孫立、黃信、鄒淵、鄒潤加起來都不是對手,後面加了一個林沖,才將此人解決。

第二號人物如來國師鄧元覺,也是和尚,魯智深和其一番惡戰,絲毫不戰上風。還有石寶、司行方、方傑、厲天閏、龐萬春、呂師囊六人,也是武功出眾。

方臘本人組織能力出眾,八大天王各個以一當十,這給梁山好漢造成了很大的壓力,方臘起義能夠席捲東南半壁,不是沒有道理,絕對是有實力的。

方臘主場作戰,以逸待勞

梁山被招安後,朝廷命令他們四處征戰,打田虎,敗王慶,朝廷沒有任何福利和獎勵不說,還命令他們一味地在外征戰,這讓梁山眾人真得很累。


累了,才是對的,朝廷就是要讓他們累,是要讓各個起義軍之間互相消耗。雖然,梁山已經上了“官府”這艘大船,可是人家沒把你當自己人看,一幫打家劫舍起家的官員放在官府軍隊中,人家覺得“風險很大”!

所以,梁山好漢從北往南,一路過來,光是旅途勞頓,就費掉不少精力。而人家方臘軍隊本來就很強悍,再加上主場作戰,以逸待勞,所以戰力更驚人,能夠消耗很多的梁山實力。

一個打了兩個回合的拳擊手,和一個沒有打,且保持良好精力的選手對壘,損失大一點非常正常。

方臘後面的支撐厚度還是有的

從《水滸傳》來看,重點描述了方臘八位出眾將領,但從方臘起義軍的規模來看,何止如此?只不過,作為小說的主角們,梁山好漢被更多的描述和渲染,實際上,梁山好漢當中,又有多少能打的?

方臘的隊伍中,呈現在大家眼前的是八位最厲害的天王,但八位天王之下,絕少不了如“梁山七十二地煞”般的人物,也許更多。

方臘隊伍,後面的支撐厚度絕對是強於梁山的。梁山眾人死傷過半,絕不是運氣差,沒全軍覆沒,都算是造化。

打方臘時,有很多不是在戰場直接殺死的,很多都是病死,還有重傷不治

北人南下,難免水土不服,梁山眾好漢病死了10人左右。為什麼這麼大的比例?

因為隨軍醫生安道全沒有來,到哪裡去了呢?被朝廷調走了,看來此人醫術還是非常了得。走了一個安道全,梁山好漢有些舊傷未愈,有些水土不服,上吐下瀉,就沒控制好,所以造成了大量的非戰鬥減員。

非戰鬥減員,使得大家的心理出現了波動,此所謂“兔死狐悲”,還沒開戰,兄弟們就死了10個,確實讓大家的精神和鬥志一度受到了大的影響,這讓餘眾在後面的時間裡的戰力發揮多少有些影響。

梁山攻打方臘,看似方臘處只有八位悍將,實際上人家本身實力雄厚,又是以逸待勞,梁山好漢死傷過半,也在清理之中。


藍風破曉


方臘八大將號稱八大天王,個個功夫了得。別看宋江有108將,打這八大天王,打得非常辛苦。傷敵八個自損一半,宋江已損失69個戰將的代價平定方臘,其中10個還是病死的。

先來看看這八大將。

第八、東廳樞密使呂師囊

呂師囊(?—1121)歷史真有此人。《水滸傳》中他手持丈八蛇矛,與部下統制十一人號稱“江南十二神”。同金槍手徐寧交戰二十回合不分勝負,呂師囊驕傲之時,露出破綻,被金槍手一槍(紅纓槍)斃命。

第七、神箭手人稱“小養由基”的龐萬春——殺七將

<strong>

龐萬春守昱嶺關,108將中的史進、石秀、陳達、楊春、李忠、薛永、歐鵬死於其手。後執意劫寨,高玉告誡他小心中計,但他一意孤行。高玉只好捨命陪君子,最終高玉捨命,龐萬春被湯隆活捉,最終殺身成仁。

第六、鎮國大將軍厲天閏——殺二傷二將

秒殺周通,打傷李忠、董平。他背靠松樹,槍挑張清,後與盧俊義大戰三十回合而死。而董平又被厲天閏的部下張韜攔腰砍死。李忠的結局上面講了。

第五、皇侄方傑——殺一將

他簡直就是小呂布,手執方天畫戟,英俊瀟灑,勇猛無比。與杜微合力刺死秦明。他在關勝、花榮、李應、朱仝、柴進、燕青合力砍殺下,而死於燕青之手。

第四、護國大將軍司行方——殺一將

太子方天定手下四大元帥,他在德清縣三十回合就把雷橫包了餃子。後與盧俊義相逢,大戰不分勝負,不慎墜水而死。

第三、兵部尚書王寅——殺四將

<strong>

他出將入相,詭計多端,曾計殺單廷圭、魏定國。被梁山好漢圍住時,他殺出重圍,秒殺李雲、石勇。後在孫立、黃信、鄒淵、鄒潤、林沖聯手下見了閻王。

第二、寶光如來國師鄧元覺

他與花和尚魯智深大戰五十回合而不分勝負,武松這時手提兩把大刀超那國師劈來。國師一看他們以多欺少,就虛晃一招,腳底抹油了。後來被花榮一箭射中,落馬被擒,繼而被殺。

第一、南離大將軍石寶 ——殺六將

他左手劈風刀,右手流星錘,無往而不勝,秒殺索超、鄧飛、燕順、鮑旭、馬麟、索賢,而且擊敗關勝。後來兵敗自刎而亡。在《水滸傳》中他的功夫是天下第一。

那為什麼八大將能殺盡半數梁山好漢呢?

福垊以為,他們長途奔襲,水土不服(光病死就有10個),而且108將中不少是名不副實的。而且宋江和他的小夥伴們,也沒有佔盡天時地利人和。他們本來是替天行道,結果被招安,被招安了還要英雄難為英雄——宋江打方臘。方臘建立了自己的政權,熟悉當地的環境,得到當地民眾的支持。


福垊


梁山好漢徵方臘,是水泊梁山降宋之後的最後一戰,也是死傷最慘重的一戰。水泊梁山36天罡,72地煞,共計108位英雄,經此一戰,陣亡59人,病死10人,外加花和尚魯智深坐化,總共損失了70位好漢,大半個水泊梁山就這樣沒了。

為何實力雄厚的梁山大軍,遇到了方臘之後,卻遭遇瞭如此慘重的損失?應該不外乎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方臘除了8大將之外,還有很多部將,實力和梁山好漢不相上下。

方臘手下的八大將領分別是兵部尚書王寅、寶光國師鄧元覺、南離大將軍元帥石寶、護國大將軍司行方、金吾衛上將軍皇侄方傑、鎮國大將軍厲天閏、“小養由基(戰國時楚國大夫,善射)”龐萬春、樞密呂師囊。

兵部尚書王寅先後殺死了梁山4條好漢,城破突圍時,又單挑梁山4將,最後豹子頭林沖加入,合5人之力才殺死了王寅,堪比三國呂布。而小養由基龐萬春,據守昱嶺關,一人更是殺死了梁山包括史進、石秀在內的7條好漢,殺傷力十足。

方臘的8大將領,每一位手下都有數名或者十數名輔佐的將領。最弱的樞密呂師囊,帶領手下12名統治官,再加上援軍的支持,邊戰邊退,雖然自己也是損兵折將,卻先後幹掉了5位梁山好漢。更不要說總共有8大將領,及其部下將領了。

而且,除了8大將之外,方臘還有鎮守蘇州的三大王方貌,及手下的八驃騎;鎮守杭州的方臘太子方天定;另外還有包括8大將中鄧元覺、石寶在內的四大元帥,二十四猛將,浙江四龍、太尉鄭彪、太尉驃騎上將軍杜微、天師包道乙、皇叔方垕、丞相婁敏等等,毫不遜色梁山108將。

梁山損失了70員將領,不完全統計,方臘一方損失的有名有姓的將領至少93人,其中被殺83人,失蹤8人,投降2人。可見,方臘的實力與梁山好漢,相差不大。

其次,方臘據有地利優勢,梁山大軍多是攻城戰,很多將領都死於亂軍。

梁山大軍首戰潤州城下,雖然大勝,可是在亂軍中被箭射死,馬踏身亡了宋萬、焦挺、陶宗旺3員大將。而在宣州城下,同樣損失了鄭天壽、曹正、王定六3位好漢,均是被守城的方臘軍扔下的磨扇,射出的毒箭所殺。

方臘可是佔據著江南八州二十五縣,每一個州城都不是可以輕易拿下的。再加上縣城,以及拒守的諸如烏龍嶺、昱嶺關等險要。方臘佔據了地利的優勢,梁山軍進攻,必然要付出代價。

再有,宋朝廷故意不予支持,南征方臘本就是一場殊死之戰。

水泊梁山被宋朝庭招撫時,為了不被逐個擊破,跟朝廷要了一個條件,就是梁山軍及其將領,不可分散,必須保持完整。所以,宋朝廷對此一直如鯁在喉。這次讓梁山軍南征方臘,就是想讓雙方兩敗俱傷。

因此,宋朝雖然派了很多官軍,但都跟著張招討和大都督劉光世駐紮後方,從來都不會親臨前線作戰。最後,還是在宋江的請求下,幫助鎮守奪下的潤州、蘇州等州城。朝廷對於梁山軍的支持及其有限,主要靠梁山軍自己作戰。

而以宋江為首的梁山好漢,還在做著徹底洗白的美夢,必須滅了方臘。而方臘為了保住自己的地盤,也必須殊死一搏。在梁山軍沒有壓倒優勢的情況下,雙方必然都會損失慘重。

最後,水泊梁山氣數已盡,必須送這些好漢們上路了。

我們開篇就已經說了,梁山好漢徵方臘,是梁山軍的最後一戰。以120回本的《水滸傳》為準,此戰從111回開始,一直到119回截止,共花了9回的篇幅,可見此戰的艱苦、慘烈與重要。施耐庵之所以用這麼多篇幅,就是為了一一交代,大部分梁山好漢都是怎麼死掉的,只是有點稍顯生猛。

在徵方臘之前,梁山108條好漢,個個頭頂主角光環,雖然歷經無數次惡戰,都未曾損失1人。現在,要全劇中了,真正的大老闆,製片人兼編劇的施耐庵大筆一揮,諸位,領盒飯了。施老闆還很大方,一次發了70份,這就是決定性的原因。

徵方臘之後,剩下的38位梁山好漢,宋江、盧俊義、李逵被毒死;吳用、花榮在宋江墓前自盡;還剩下包括武松、公孫勝在內的33人在世。

在世的梁山好漢中,結局最好的一位,是混江龍李俊。李俊在宋江死後,帶著童威、童猛、費保,一行4人去了暹羅國,就是現在的泰國。最後,李俊竟然成了暹羅國國王。不愧是混江龍呀,混出國,真成“龍”了。


奕天讀歷史


方臘只有8大將,憑什麼讓梁山108將損失過半?原因在這8個人身上

在小說《水滸傳》中,強調個人英雄主義的梁山一百零八將,不僅個個武力超群,而且俠肝義膽,堪稱一個“忠”字。不過,單看武力的話,其實以武力值著稱的梁山泊,和方臘的八大將相比,還是有些黯淡無光的。當然,最後的結局是梁山泊拿下了方臘,不過方臘也讓梁山泊的好漢們損失過半了。在電視劇中,武松單臂擒下方臘,原著中則是魯智深大顯神威,擺平方臘。這個暫且不說,相信大家心裡都有一個疑問,方臘只有8大將,憑什麼讓梁山108將損失過半?其實,原因出在這8個人身上。

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要是方臘有八個“諸葛亮”呢?首先來看一下方臘手底下的第一位大將。此人名叫王寅,方臘手下的第一猛將,是個文武雙全的厲害人物。他有著關羽、呂布等人的設定,手中拿著一杆大鋼槍,腳下蹬著一匹寶馬良駒,名叫轉山飛,意為在山地上可以如履平地。在歙州之戰中,王寅設計,一連斬殺了聖水將軍、神火將軍兩位梁山好漢。在歙州城被破的時候,王寅又連殺李雲、石勇兩位大將,隨後被林沖、黃信等五人合力擊殺。

第二位大將:鄧元覺。在正史上,並無此人的記載,純屬於作者虛構的人物。一般,虛構的人物,都是有著無限的潛能和想象空間的,鄧元覺也不例外。鄧元覺,人送外號,“寶光法師”,使得一手重達五十多斤的渾鐵禪杖,更是江南方臘國的國師。同樣是和尚的魯智深,與鄧元覺相比,也只是半斤對八兩。他們二人曾大戰五十個回合,最後以平局結束。可魯智深在梁山中,幾乎是無敵的存在了。不幸的是,在睦州的時候,鄧元覺被花榮一箭射下馬,緊接著就被梁山大軍結果了性命!

第三位大將:石寶。人稱“南離大將軍”,他主要的功績就是,一連斬殺索超、鄧飛、燕順等五位梁山好漢,使用武器是一口劈風刀和一顆流星錘,就連小溫侯呂方也不是其對手。與他多次打過交道的關勝評價說,“此人不在我之下。”烏龍嶺兵敗後,石寶被抓受辱,便自盡了。

第四位大將:司行方,此人是方臘的杭州四大元帥之一,在梁山進攻德清縣的時候,司行方奉方臘的命令,前去抵抗。在殺了雷橫之後,因為兵敗,司行方就溺水而亡了。第五位:方傑。他是方臘的侄子,也是方臘麾下數一數二的猛將。簡單來說,使用方天畫戟的人,就沒有弱的。方傑手持方天畫戟,斬殺過秦明,被殺也是因為關勝、花榮等四人聯合出擊,以及被柴進、燕青偷襲導致的。

第六位大將:厲天閏,一刀結果了周通的性命,一槍放倒了張青。最後盧俊義出馬,才將此人拿下。第七位大將:龐萬春。此人善於射箭,在鎮守昱嶺關的時候,曾和部下接連射殺史進、石秀、李忠等七位梁山好漢。他殺死的梁山好漢最多。第八位大將:呂師囊。此人精通武藝,善於兵法,堪稱梁山好漢的噩夢。

方臘只有8大將,憑什麼讓梁山108將損失過半?原因在這8個人身上。總的來說,方臘麾下的八大猛將,其含金量都是遠遠高於梁山上的大部分好漢的。屬於複合人才,武藝和智謀的結合體,反觀梁山好漢,技能就比較單一了。正如明朝徐渭,在《英烈傳》第七十一回中說的那樣,“兵在精,而不在多;將在謀,而不在勇”。生活中的我們也是如此,八面玲瓏,各方面面面俱到才是。


歷史詩人


梁山好漢徵方臘時,損兵折將,勝得慘烈,這其中方臘手下威猛善戰的八大將,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要說梁山的損失全部來源於這八人,也不盡然。各位看官,聽豆子慢慢道來。

一、勇猛善戰的八大將

方臘手下其實沒有八大將之說,書中只提到了四元帥,分別是石寶、鄧元覺、厲天閏、司行方。我們再把其餘四位手段高強的方臘部下安排上,分別是方傑、王寅、龐萬春、劉贇,湊成方臘八大將,逐一來看:

1.石寶

這是位真正的狠角色。石寶鎮守杭州城,上來就把巡邏的徐寧、郝思文誘殺。張順從湧金門潛入失敗,慘死。

兩軍正面交鋒,石寶與關勝二十合不分勝負,卻輕易捶打索超,刀砍鄧飛,又收兩條好漢性命。

吳用見石寶勇猛,便出了餿主意,不僅沒成功,卻又害了劉唐。

後來石寶且戰且退,殺了鮑旭,坑瞭解珍解寶,最後在烏龍嶺孤立無援,仍然砍了燕順、馬麟二人。最終自殺身亡。

細細算來,直接或間接死在石寶手中的梁山頭領,竟有11人之多,算得上方臘手下第一殺星。

2.鄧元覺

這位大和尚,明顯就是對標魯智深來的,功夫也確實了得,兩人五十合不分勝負。這邊武松看的心焦,出陣幫忙,惹的鄧元覺退走,由此可見鄧元覺功夫只在魯智深之上。後宋江設計,讓秦明詐敗佯輸,引鄧元覺追來,被花榮一箭斃命。

3.厲天閏

這位出場就一刀斬了周通,後與董平相鬥,張清上前幫忙,卻賠上了自己的性命。董平大急,上前相救,又被厲天閏副將暗算。三位梁山好漢折於他手。後被盧俊義三十回合挑死。

4.司行方

司行方在四大元帥中出場最少,但是二十回合砍死雷橫,可見實力強橫。不過兵敗的很快,然後莫名其妙的淹死了。

5.方傑

方臘之侄,南國第一猛將。三十合斬秦明(在飛刀杜微的幫助下),先鬥關勝,花榮上來助陣毫無懼色。後李應、朱仝再助,才拍馬退走。最後被臥底的柴進、燕青暗算。

6.王寅

方臘的尚書,文武雙全。上來就以埋伏坑了單廷圭、魏定國,要知道這兩人可是善於埋伏的主,曾活捉宣贊、郝思文,最後卻死於王寅的陰招。後歙州城破,王寅殺出重圍,連斬李雲、石勇,最終被孫立、黃信、鄒淵、鄒潤、林沖聯手殺死。四位梁山頭領死於他手。

7.龐萬春

方臘手下第一神射手。頭一戰,帶領手下射殺史進、石秀、陳達、楊春、李忠、薛永六名好漢,又連珠箭射死歐鵬。梁山七員頭領死於他手。後被湯隆以鉤鐮槍活捉,被盧俊義剖腹挖心。

8.劉贇

此人乃江南方臘麾下八驃騎之首,與關勝三十合不分勝負,可見武藝不差。且最終方臘兵敗,劉贇還能逃出生天,可見確有其能。

爭議:

第八位爭議較大,很多人排的是呂師囊。這呂師囊雖然吹得厲害,善使一條丈八蛇矛,官拜東廳樞密使,賬下江南十二神。卻被徐寧二十回合挑下馬來。如此表現,排進八大將的話,多少有點勉強。

其實還有一位,起碼比呂師囊有資格進前八,就是法師鄭彪。此人先斬王英,又一磚頭打死了扈三娘,再陷了項充、李袞。四名梁山頭領死在他手。最終鄭彪鬥法輸給了樊瑞,被關勝砍死。

總結:

以上列舉的方臘手下十大將,有31員梁山好漢死在他們手下。可以說他們幾乎個個都有梁山上“五虎將”、“八彪騎”的實力。梁山上那些手段並不怎麼高強的地煞將領遇到他們,確實只有捱打的份兒。

二、梁山眾人地形不熟、水土不服

我們知道,梁山好漢基本都是北方人,到南方作戰,難免有著地形不熟、水土不服的問題。

其一,原來無往而不利的水軍,面對江南方臘,不靈了。阮小二、阮小五陣亡,水軍被全面壓制。更可氣的是,像段景住、施恩、孔亮、侯健等人,直接都是掉進水裡淹死的。

其二,江南多山地、丘陵,慣於平原作戰的梁山眾人奔跑躲閃不便。例如湯隆、鄒淵、等武藝不高的頭領,都是在亂軍陣中,被馬踏而死。

三、梁山人員不整,缺了兩個重要人物

其實在徵方臘前,有六位梁山好漢並未跟隨,分別是公孫勝、安道全、金大堅、皇甫端、蕭讓、樂和。後四個無關緊要,前兩位就太關鍵了。

公孫勝作為修仙的人物,在之前徵遼、徵王慶、徵田虎時,每每遇到對方的棘手人物,都是公孫仙長出馬,手到擒來。徵方臘若是他在,起碼容不得鄭彪之流放肆。

安道全就更關鍵了,要知道南方古時瘴氣橫行,僅僅在徵方臘途中病故的非戰鬥減員,足有12人之多,其中不乏林沖、楊志、穆弘、張橫、楊雄等好手。更何況還有徐寧這樣中毒箭的,丁得孫這種被蛇咬的。若得神醫在此,安能到如此境地?

四、一切都是作者的安排

關於《水滸全傳》的作者,目前比較公認的說法,是前七十回為施耐庵所做,後面《徵四寇》為羅貫中續作。他們是師徒關係(還有一種說法,這兩人其實是同一人),都曾在元末農民起義軍首領張士誠手下做幕僚。可以看出不管是施公還是羅公,對待農民起義都是褒揚讚賞的態度。而張士誠曾經投降過元朝,這在當時引起了他的很多部下,包括施、羅二人的不滿。

所以,《水滸全傳》中宋江詔安一事,多多少少有著映射、諷刺張士誠,排解心中不滿之意。因此,詔安後的梁山好漢們,在作者筆下是很難得到圓滿的結局的。梁山的108條好漢,在經歷了徵遼、徵田虎、徵王慶一人不損的神蹟之後,接下來不管面對的是方臘、圓臘還是三角臘,損兵折將的悲壯結局是無可避免的。一切的一切,都是作者的那支筆說了算。


文眼豆子


首先梁山打方臘確實損兵折將,但損失慘重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說遠征疲敝不熟悉地形、江南城池易守難攻、梁山軍指揮水平和心態問題等。但論武將的個人能力,梁山單靠關勝就能力壓群雄了,所以想單純的拿梁山頭領大批量戰死來標榜南軍的實力,著實搞笑。方臘方有不少水平突出的將領,邏輯文史姨就列舉8個帶提問者開開眼界。(多圖預警…)

1、王寅

王寅在南軍的官職是兵部尚書,滿滿的文官意味,並且王寅在剛上線是無論是巧言保龐萬春還是設計坑殺了水火二將都顯示出了智囊的本質,但歙州城破後,王寅提著槍駕著“轉山飛”開始了逃跑計劃,這期間先踩李雲,又刺石勇,之後還能抵抗黃信、孫立、鄒淵、鄒潤的包夾,最後林沖上前,五人合力才將其戳死。(PS:《繪卷水滸傳》目前還沒畫王寅,相信王寅的戲份不會比石寶少)

2、鄧元覺

鄧元覺首次出場是在杭州,不難看出這個人物的設定就是南軍魯智深,那麼自然二人之間必定會有一場打鬥。魯智深有著五虎的實力,鄧元覺在細節上居然還能略高於魯智深,武松見魯智深拿不下鄧元覺,便上前幫忙,正是這一助戰,讓鄧元覺的實力比魯智深只高不低。在南軍潰敗之時,鄧元覺在烏龍嶺依然保持著對梁山軍的威懾力,期間還大戰秦明,威風不減當年。宋江無奈,安排花榮直接上去射,鄧元覺就這麼陣亡了。

3、石寶

既然是一篇多圖的文章,那自然文史姨又要把石寶的斬將圖片搬上來了。石寶的武力或許不是最突出的,但其戰鬥智商和大局觀是南軍中的NO.1。

在與關勝的多次交鋒中,石寶接有收穫,一時間成為了梁山的噩夢。杭州城首戰,石寶打的並不舒坦,還丟了好幾個副將,但回城之後石寶利用梁山軍物資週轉不利的問題選擇了以守待攻,並巧布伏兵,把正在探路的郝思文拉入城中,郝思文被南軍活活碎剮。

而徐寧為救郝思文,脖子上中了一支毒箭,在安道全不在的情況下,徐寧毒發身亡,不難想象徐寧是有多麼的痛苦。

堅固的杭州城也成了梁山的噩夢,張順無可奈何,決定從水路潛進,但石寶早有埋伏,大網一撒,隨時亂箭齊下,可憐浪裡白條,無奈變成了水鬼。

北關門前,石寶殺索超並沒花多大力氣,僅僅利用索超急躁的性格,稍微詐敗一下再施以流星錘,急先鋒就這麼陣亡了,就是這麼的寫意。

鄧飛見索超墜馬,並不知道索超已死,他腦海中第一反應就是去救人,結果也成了石寶的刀下亡魂。

鮑旭的死也很隨意,石寶在面對霹靂無敵旋風絞肉組合並沒有佔到優勢,戰馬還被李逵砍了,但矯健的石寶利用自身的敏捷以亂軍為掩護逃入城中,鮑旭想立功忙去追殺,卻被埋伏好的石寶砍死。

就算石寶退守至烏龍嶺,他依然能給梁山造成威脅,解氏兄弟攀巖探路,解珍被嶺上的南軍鉤住,他怕受辱只得砍斷鉤子,自己墜崖身亡。

解寶獨自在半坡躊躇,南軍在嶺上扔下亂石亂箭,解寶被活活砸死。

受孤立無援的狀況下,石寶還能在白欽的配合下連殺馬麟、燕順。

最終石寶在烏龍嶺自刎了。

4、方傑

皇侄方傑被方臘稱為南軍第一勇士,但其實力其實也就是強八驃到中虎之間。方傑首戰秦明並沒有什麼優勢可言,虧得杜微用飛刀助攻才斬殺了秦明。後來方臘逃到清溪洞,方傑力戰關勝、花榮、朱仝、李應,當然雙全難敵四雙手,方傑轉馬回營,卻被臥底柴進刺傷,燕青趕上一刀將其解決。

5、厲天閏

厲天閏有個弟弟叫厲天佑,模樣和哥哥長得差不多但實力相差很大,與呂方交戰五十多回合就陣亡了。死了弟弟的厲天閏自然是悲痛萬分,在梁山偷關時厲天閏怒斬周通,砍傷李忠。董平和張清一個傷著胳膊一個不用飛石又去打獨松關,結果被厲天閏和張韜紛紛砍死。後來獨松關破,厲天閏被盧俊義殺死。

6、司行方

司行方也是四大元帥之一,但只有斬殺雷橫一例戰績,後來兵敗居然溺水而亡。

7、劉贇

我估計你們百度完後方臘八大將後都不知道這位大哥是誰吧!劉贇是方貌麾下的飛龍大將軍,也是少有的幾位僥倖逃脫的南軍將領。蘇州城外能和關勝拼三十多回合,至少也有強八驃的實力了。而有關8將領的設定,施公只在蘇州這安排了八飛將,並且這幾人的實力也是參差不齊,我們來簡單回顧下。

一、關勝VS劉贇

有個很有趣的現象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梁山派出對陣八驃騎的八位頭領其武力正好是由高到低往下排的,這也算是施公間接的對雙方選手的一種直接對比。作為八驃騎排名第一的戰將,劉贇的實力不容小視,能力敵關勝三十餘回合也是了不起,更重要的是,劉贇是少有的幾個方臘方沒戰死並且順利逃脫的人,可見其運氣也是不錯,如此看來,劉贇的實力推測保底在梁山強八驃。

二、秦明VS張威

秦明強悍的實力自不用提了,張威有幸能和秦明對壘也間接能說明其能力了。而張威也能在秦明的狼牙棒下走三十餘回合,至少說明人家也是有真本事的。後來蘇州城破逃亡之時被趕上的孫立一鞭打死,目測保底實力中八驃。

三、花榮VS徐方

花榮的槍法不差,曾以誘敵的姿態戰平過秦明,那麼徐方力戰花榮三十餘回合依然實現了自己的價值。蘇州城破在逃跑途中心態失衡的他被朱仝擒拿,慘遭凌遲,實力保底中八驃。

四、徐寧VS鄔福

徐寧剛剛斬了呂師囊熱身,在面對鄔福時狀態也不錯,鄔福在徐寧的廉鉤槍下生生拼了三十回合,也證明了自己的實力。蘇州城破鄔福死於樊瑞的流星錘下,實力保底中八驃。

五、朱仝VS苟正

到了朱仝這裡方臘八驃騎就出現了實力上的分水嶺,苟正三十餘回合被朱仝斬殺讓雙方的爭鬥暫時劃上了句號,苟正是第一個戰死的八驃騎,也是朱仝為數不多的斬將記錄,那麼他的實力上限也就是強小彪了。

六、黃信VS郭世廣

郭世廣是唯一一個斬殺過樑山好漢的人,與黃信大戰三十餘回合奠定了其強小彪的實力,就算蘇州城破還能和宣贊同歸於盡,可憐的宣贊啊。

七、孫立VS甄誠

孫立三十回合沒拿下甄誠也是情理之中,畢竟二人水平是旗鼓相當,那麼甄誠也妥妥的有強小彪實力了。蘇州城破甄誠被史進擒拿,慘遭凌遲。

八、郝思文VS昌盛

首先到了郝思文本就是中小彪的水平,那麼昌盛是實力也就顯而易見了。蘇州城破昌盛被李俊刺死。

8、鄭彪

最後我填個法師進去,至於為什麼是鄭彪而不是包道乙,是因為我覺得包道乙的表現遠沒有鄭彪出彩。單鄭彪一人,就能先殺王英與扈三娘。

而李袞和項充去追鄭彪,卻都因不熟悉地形送了人頭。

最終樊瑞鬥法戰勝了包道乙,關勝一刀將其砍死。

所以梁山損兵折將的原因有很多,壓根和所謂的什麼8大將沒關係,況且方臘也沒有固定的8大將…


大週末的,真的忍不住先嘲諷一下。能問出這問題的人,壓根就沒看過《水滸傳》,估計是為了蹭熱度提的問題,真是可憐吶…


邏輯文史游


梁山108將,在屢次朝廷官軍的圍剿中,在與各路地主豪強的戰鬥中,儘管有個別受傷者,但無一人陣亡,後面的“徵大遼、平王慶、滅田虎”三大戰役,梁山也是未折一將。直到最後南征方臘,讓梁山損失慘重,只有36個人活著回來。 為何梁山泊這一仗陣亡率這麼高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排除“徵大遼、平王慶、滅田虎”這一段,因為這段故事,本身不合情理的地方太多,大遼、王慶、田虎都不是省油的燈,而梁山一將未失,本身不和邏輯,施耐庵為了將“水滸悲歌”在方臘那裡推向高潮,在此將梁山戰力進行了神話,只有到了徵方臘,他們才回歸平凡。

所以,現在電視劇版的水滸,也都把這段給掐了。 宋江之所以在徵方臘時損兵折將,一方面是宋江等人自身的原因,另一方面是方臘的原因。

首先,是梁山內部凝聚力出現了問題。宋江主張招安,本身就受到了一部分梁山好漢的強烈反對,比如武松、魯智深等人。可以肯定的說,原來一些深受官府壓迫的草根階層,對朝廷是恨之入骨的,也不會融入進去。而被朝廷排擠出來的軍官,如林沖,也是不願意再回到體制內,受高俅的鳥氣。

宋江為了讓手下兄弟對他心服口服,維護自己的老大地位,故意讓公孫勝、吳用等人搞了一出“天罡地煞”的“天書”把戲,說大家都是命中註定聚在一起的,天上的星宿,宋江是天生NO.1。 誰知,隨著公孫勝等人的主動離開,手下的兄弟們越來越覺得,宋江這特麼就是忽悠人啊,哪裡有什麼星宿一說?不光公孫勝,皇甫端、金大堅、安道全這些人不也都走了嗎?!



而隨著南征方臘開始有人陸續陣亡,更多的兄弟相信,他們壓根就不是天上的星宿好不好?沒有神仙罩著他們耶!

其次,是方臘確實不好惹。方臘手下也是猛將如雲,人才薈萃。其中有8員猛將,最為出類拔萃。有人說,方臘能打的就8個,而梁山是108個啊?怎麼會打不過?

實際上,梁山上能打的基本都在天罡36之列,真正堪稱一流高手的,也只有十幾個而已。反觀方臘的8員猛將,可並非浪得虛名。



1、王寅是方臘的尚書,文武雙全,就是這樣一個不以武功見長的主,還殺死了魏定國、單廷圭、李雲、石勇等人,並能一人力戰林沖、孫立等五人。林沖是梁山上的超一流高手,孫立功夫也不弱,可見王寅之強。

2、石寶是方臘手下第一猛將。索超、燕順、鄧飛、馬麟、鮑旭皆死於石寶刀下,連梁山馬戰第一的關勝,也不能勝他。

3、鄧元覺跟魯智深十分相似。兩人也曾經有一場惡戰,結果不分勝敗。但有一個細節,那就是武松怕魯智深受傷,上前助戰。如果魯智深佔了上風,武松還用上去助戰嗎?可見此人比魯智深還猛。

4、司行方是方臘四大元帥之一,三十回合斬殺了雷橫。擁有這個實力的武將,排在梁山五虎之內,應該沒有問題。

5、方傑是方臘的侄子,善使一條方天畫戟,有呂布之風。他三十回合刺死了梁山五虎之一的秦明,與關勝不分勝負。宋江派花榮、李應、朱仝三人助戰,又得柴進、燕青幫忙,才將其拿下。

6、厲天閏也是四大元帥之一,死在他手上的是張清和周通,而梁山五虎之一的董平之死也與厲天閏有關。在與盧俊義交手的過程中,三十回合被盧員外所殺。不管怎麼說,厲天閏實力排在梁山五虎,一點問題沒有。

7、龐萬春箭法超群,曾經殺死石秀、史進、李忠、楊春、陳達、薛勇、歐鵬7人,可以說是手上沾滿了梁山好漢的鮮血。

8、呂師囊是歷史上真實的人物,在小說中擅使一條丈八蛇矛,頗有張飛遺風。但這位呂師囊並沒有多少高光時刻,反而被金槍手徐寧二十回合刺於馬下,算是八猛將中最衰的。


再次,宋江不佔地理優勢。梁山之所以能屢敗官軍,跟梁山水軍有莫大關係。所以像高俅之輩,屢次進犯,都被梁山在湖中給滅了。然而到了南方,跟方臘一比,就不可同日而語了,水軍主力張順、阮小二等人完敗、慘死。

而且,梁山周邊畢竟還是華北平原,好漢們習慣了平原作戰。在南方的崇山峻嶺之中,許多好漢打起仗來極不適應,就連擅長翻山越嶺的解珍、解寶都摔死在了懸崖之下。如此一來,非戰鬥性減員大增,再加上陷阱、埋伏極多,也造成了梁山好漢死亡率大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