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ToB公司如何做年度規劃?

互聯網公司需要做年度規劃嗎?

互聯網行業每到年底,有的公司在發年終獎、有的公司忙著裁員;有的公司在做年度規劃、有的公司還在收拾爛攤子。

今天的所有結果,都源於年初的規劃。

實際上,很少有公司不做年度規劃的,它們只是做了無效的規劃而已。

什麼是無效的年度規劃呢?

  • 公司的規劃變成了年度銷售計劃,除了銷售人員外,沒其他人什麼事;
  • 年度規劃變成部門要人、要資源和要預算的競賽,老闆都後悔開這個規(Tu)劃(Cao)會;
  • 所謂規劃,就是一個PPT和一句提氣的口號,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 明確戰略、關鍵舉措、目標分解和組織保障;這聽起來很正確吧,結果與上一年同樣沒用。

一切不以公司盈利為目的的規劃,都是一本正經地耍XX。

而一個有效的年度規劃又是什麼樣?

  • 可視化:完整的規劃地圖
  • 邏輯性:規劃要素之間的配合邏輯
  • 關聯性:目標之間的關聯
  • 可執行:對應到具體業務動作
  • 可衡量:直接與績效相掛鉤

具體到ToB SaaS公司,由於生意模式的特點,有效的規劃更為重要、也更加困難。

我們可以直觀地算一筆賬:如果沒有制定可行的年度規劃,這意味著一個百八十人的小公司,每年有近30,000人天的工作在“自由裸奔”,想想也是一件挺恐怖的事情。

實際上,現代規劃已經發展為一門管理技術;而常規年度規劃所缺乏的,是做一個規劃的底層邏輯和方法論。

規劃工具與方法論

既然常規的規劃方式不能滿足要求,就必須尋找一種新的、有效的方法論。本文分享的是如何使用戰略地圖方法,做ToB公司的年度規劃。

戰略地圖來源於著名的管理工具-平衡記分卡。至於平衡記分卡又是什麼東東,在這裡就不展開了,而直接說主題和結論。

戰略地圖的初衷並非用於制定年度規劃。經過多年的實踐發現:利用戰略地圖制定年度規劃和計劃,簡單、實用和有效。

因為戰略地圖本身的邏輯框架是現成的,所以無需再去重新構建年度規劃的框架、內容和邏輯。用戰略地圖做出來的規劃,能較好地解決常規規劃方法存在的問題。

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和高科技公司,開始摒棄傳統的規劃方式;而採用戰略地圖做年度規劃成為最佳的選擇。

戰略地圖的框架如圖所示。


ToB公司如何做年度規劃?

與傳統規劃方法不同,戰略地圖不是直接分解和分配營收財務指標;而是從讓股東滿意的財務目標開始,通過業務邏輯關係,向下推導出每個層面的內容和指標,並形成自底向上的逐級支撐。

戰略地圖四個層面之間的邏輯關係如圖所示。

ToB公司如何做年度規劃?


有效規劃的四個層面

因為戰略地圖的框架是通用和概括性的,因此需要將自己公司的經營計劃,也按照四個層面進行導入和適配。

財務層面

戰略地圖開始於旨在增加股東價值的財務戰略。對於ToB創業公司雖然沒有強調盈利要求,但並不意味著可以不顧及投資人對增長指標的要求。

達到財務指標要求無非就兩條路可走:增加營收和提高生產效率。增加營收指的是提高增長率;提高生產效率即控制成本,比如實施交付的效率。

對於ToB公司,財務層面規劃的是高速增長與投入成本之間的平衡:沒有增長公司不會成功;而有增長但燒錢太快也會失敗。

客戶層面

規劃客戶層面的重要性在於:所有的業績最終都是來源於客戶,這也回答了“客戶憑什麼選擇我們?”的問題。

客戶層面對財務層面的支撐:要達到既定的財務目標,我們應該以客戶為中心做什麼和怎樣做?客戶層面從“選擇”到“品牌”共定義了七個要素指標,它們構成了客戶價值主張。

傳統的規劃方式很容易呈現兩極分化:要麼只做有關銷售的少數要素指標,比如定價、渠道;而忽視其它要素。要麼就試圖把所有指標都做到“最好”。但別忘了,財務層面還有成本控制要求。

這就是戰略地圖的結構化約束邏輯,防止規劃一開始就在某個方向上跑偏。

內部流程層面

為了實現既定財務目標,就必須確定獨特的客戶價值主張。而實現客戶層面定義的價值主張,就必須有對的內部流程。

在內部流程的頂層設計,包括了從“創新流程”到“合規性流程”的四類流程,所有內部流程都是從這四類流程細化產生。

服務中發現,很多公司要麼是沒有明確的流程;要麼是脫離約束邏輯,即流程與上一層的客戶層面不對應。比如:雖然服務對象是大客戶,但交付流程卻是簡單交付流程;賣的是簡單工具,卻配置了專業的CSM支持流程。

是否把所有流程做全和做到極致,就能實現客戶價值主張呢?未必。因為實現差異化的客戶價值主張,取決於流程之間的配合度,而非把某一個流程做得最全面。

學習與成長層面

學習與成長是整個規劃的基礎,它定義了企業的三大資本:人力資本、信息資本和組織資本。

這個層面的重要作用在於,為支持戰略地圖上面三個層面,需要計劃的招聘人數、技能、知識、能力、培訓等;也包括適配的企業文化和IT等企業無形資產。

常規的年度規劃方法,很容易就搞成各部門爭相要人、團建活動等無價值的“有形”活動。

戰略地圖再一次顯示出科學的結構約束邏輯,將三大資本的無形資產變為有形價值。最終也會衡量出在這些“無形資產”上的投資,有多少轉化為實際績效。

所有增長都是規劃出來的

對於ToB創業公司來說,規劃的終極目的是增長;甚至為了增速,可以不計成本代價。

一些公司通過設立專門部門或崗位,試圖走捷徑做增長,這是非常膚淺和無效的做法。

沒有規劃的增長是不可能發生的。

戰略地圖建立了增長的底層邏輯,增長只是戰略地圖的一個財務表現。

一個完整的增長邏輯如圖所示。

ToB公司如何做年度規劃?

一個公司可以視為基於戰略地圖的一個系統,增長是系統的一個輸出。增長可能是正的、也有可能是負的;可能是增速足夠快、也可能成本上升更快。

結果如何完全取決於規劃,而規劃的目的就是搭建、配置和調試好這樣一個系統,增長並盈利才有可能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