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疫情期間有哪些看似很細小實則很感動人的小故事?

綺夢閣言古社


疫情爆發是誰都不願意看到的事情 ,在防控疫情期間,有很多愛心人士紛紛獻出自己的愛心和力量,控制疫情和幫助生病的那些人。有很多醫療隊的護士和醫生都踴躍參加報名抗爭第一線,這讓我很感動,因為人的生命是很寶貴的。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而這次是危機到自己生命的,已知有幾個醫生已經犧牲了,例如李文亮醫師等等。他們也有父母要養,還有他們的各自家庭,孩子和愛人,而對於他們的家庭又是一個重大的打擊,美好家庭的嚴重損失。他們的勇氣打動了我,為了救人為了控制疫情他們踴躍報名參加真是難能可貴,大無畏的精神,他們就是真正的白衣天使,人間溫情。

那些白衣天使們出發時的情景很感動我,深深的擁抱著自己的父母,擁抱著自己的愛人,還勸自己的家人不要太擔心,親人們都捨不得鬆開手又是很心疼,又是交代好幾句話要保護好自己。依依惜別只盼能夠他們能夠健健康康的歸來。帶著家人的愛帶著家人的囑託,他們勇敢的去奔赴前線去了。那些白衣天使在工作中勤勤懇懇,不辭辛勞,臉上都因長期帶口罩防護服面目全非,臉上磊磊壓痕壓印,甚至有的都減掉了自己的長髮,還長期的戴口罩防護服密佈透風,呼吸真的不自由。他們還面臨著被感染的風險,危機自己的生命健康。他們真是很勇敢,真英雄,他們最美麗的白衣天使。


鄰家小飛燕


遠水不解近渴,遠親不如近鄰!這次疫情證實了這句諺語是絕對的真理!隔離了,小區居民建了群,我居住的是漢陽一個還建小區,業主們差不多家家都是包租婆!疫情來臨,養尊處優的大媽秒變社區工作者,統計體溫,忙得不亦樂乎!我買的有15個口罩,就給了她們10個。第二天居委會老太太專門為我唱了一首歌!現在每天都會通過微信語音為我唱歌,唱的很專業很好聽的!


神龍神木


武漢卓爾萬豪酒店,有北京上海的醫療隊,近400醫護人員住在這裡。

大年初三下午,來了一個農民。

他開著農用三輪車趕來,車上,裝了24箱蔬菜。

他說:“聽說醫療隊住在這裡,我送些新鮮的菜來。”

他堅持不要錢。

這個質樸的農民,騎了40公里電動三輪車。

他不會用導航,一路問路找到酒店,臉和手都被風吹得通紅。

但他很開心,告訴酒店的人:“這是最新鮮的!我只有這麼多了。”

在場的所有工作人員都哭了。

其實,武漢封城後,本地菜農的菜本來能賣得很好……

讓我們記住他:秦師傅, 45歲,武漢的一位菜農。


表民間傳說


昨天就碰到了,一個連我微信電話都沒的鄰居,一直在通過一個鄰居在關心我怎麼樣。

疫情期間,知道我去了他們小區,偷偷跑來看我。晚上煮好飯,還叫另一個朋友叫我去吃。但因為男女有別,我拒絕了!

不過想想也蠻感動!


林雪蓮


我姥姥,83歲的老人。風燭殘年,死了小女兒。剩下的4個子女都不管她。一個人住在農村的老屋裡,自己種菜自己養雞,農忙時節還去田地裡撿點棉花拿了賣錢,就這樣維持生活。有次我回老家,看到姥姥佝僂著腰,拖著比她還大的蛇皮袋,顫顫巍巍的在田埂上拾棉花,夕陽的餘暉下她像尊活雕塑,看得讓人傷心。“姥姥—”我都快哭出來。老人家耳朵不好使,只顧拾她的棉花,頭也不抬一下,越走越遠,腰彎的越厲害,彷彿要一頭扎進土裡。我衝到她前面,又叫了一聲。她停下來,費了老大勁才直起身,疑惑的看著我。突然,她緊握我手,把我拉到她跟前,幾乎要貼到她臉上去才認得出我來。“我的小乖乖!”姥姥滿臉皺紋像春風吹開的死水盪漾起了層層漣漪,眼睛眯成了一條縫,眼角的褶皺堆成小山。我幫姥姥提著袋子,拉著她的手一路走回家。姥姥可高興壞了,又是殺雞又是生火......夜色降臨,村頭炊煙裊裊,薄薄的霧靄在河對岸升起。

轉眼間,過了4年光景,這次,我回老家,全國疫情嚴重,我所在的城市漢川,正好是離武漢最近地方。我心裡惦記著姥姥,這個心地善良的老女人,從小到大最疼愛我。於是驅車前往鄉下,到了村口,空無一人。我愈發擔心姥姥,到了家門口:大門緊閉,門前的空地上打掃的乾乾淨淨,還撒上了石灰粉,突兀的老槐樹掛了紅條幅:在家莫亂竄,全家保平安。字跡娟秀,一看就是文化人寫的。“姥姥—姥姥—”我戴著口罩,扯嗓子喊。門不開,窗戶開了,伸出一根木棍,掛一籃子。我接下籃子,一籃子的土雞蛋。我從窗戶往裡頭看,姥姥孑然一身,安靜的坐著,乾癟的嘴咂咂嘴 ,欲言又止,只朝我擺擺手:回去!一切安好 勿掛念。頓時,我眼淚奪眶而出,連忙轉過頭去,怕給姥姥瞧見。雞蛋,我揀了出來放進車裡,放了4包口罩在籃子,遞了回去。不忍多看一眼,開車就走了。老人家一輩子心裡就想著後輩,兒女們成家了幫忙帶孫輩,孫子長大了就一個人過。孩子們不管她,她也不怨恨,還經常拿菜給他們。一輩子沒害過人,最瘋狂的那個年代她也是做個善良的人,偷偷的給那些被斗的生不如死的人塞吃的喝的,自己卻不願給人添麻煩。國家有號召總是積極響應,絕不添亂,現在疫情當前,她就不出門,不見人。老人家這覺悟實在令人感動,雖然不見我們,但心裡還念著我們。回到鎮上我把雞蛋幾家分了,老老實實呆在家。



外獨不存


疫情期間有很多很細則的小事感動到我,先說說醫護人員,這期間一直都有在刷微博,新聞,看到醫護人員一天24小時忙到廁所不能上,來大姨媽衛生棉一天不能換,平常我們都是兩小時換一次生怕感染什麼不好的病,而她們呢?還有一個就是戴口罩這件事,真的,我才戴了一個星期耳背就疼癢疼癢的,甚至脫皮,而她們要無時無刻戴著,戴到臉變形;再說說有些患者,為了醫護人員不被感染都不讓他們碰,真的希望大家都能夠好好保護好自己;再說說我身邊的,有次去上洗手間,有個女生沒戴口罩,當時樓層阿姨就說了一句:女孩子,你去哪兒都要戴好口罩啊,不說為了別人也要保護好自己啊,況且你不愛自己的話也不要給他人添麻煩啊,就這麼一句話,我真的被感動到了,感覺每個人都有在為疫情付出。


情花微甜


這場疫情來的讓我們側手不及,有的封村,有的封城,有的封小區,不管哪一種都給我們帶來不便。

我老公是那種一天24小時有12個小時都是在外面的,家裡就像旅館,吃飯睡覺。他也不想這樣,奈何家裡負擔重,我帶娃沒有收入,兩個老人在老家,全家靠他一個人養活5口人,因為這場疫情,不能開工只能在家,對於每天忙碌的他來說這是一種折磨。為了不讓他閒下來,我每天讓他帶娃,偶爾煮煮飯,打掃衛生。哎,你們還真別說,他做的飯很好吃,地板每天都乾乾淨淨的,從來沒這麼幹淨過。

有一天,我身體不舒服,在家躺了一天。家裡家務活,洗衣拖地,帶娃,餵飯等等,他全包了,晚上睡覺他躺在床上,突然說:老婆,你辛苦了,這一天我都覺得好累,比上班還累[流淚][流淚]說實話,有條件誰願意在家當保姆,誰不想每天打扮的漂漂亮亮的,生活就是這樣,還是需要繼續。各位男女同胞們,請相互體諒,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


sunny48006292


今天看到一個視頻,很短的幾分鐘卻讓我備受感動。一個小學生坐在電動車的後座上,前面可能是他的哥哥,他們可能剛從超市回來,路過路邊的垃圾桶時,小學生喊停,下車去扔喝完的飲料瓶,故事就在這開始了。小學生準備往進扔的時候,看到一個拾荒老人在扒垃圾桶,他就將這個瓶子遞給了老人。本來到這一步已經讓我們非常欣慰了,可是,在小學生準備再次坐上電動車的時候,突然撇到老人沒有口罩,他積極從電動車的前欄拿上一代口罩,這時貌似哥哥的那位阻攔了他,但是小學生還是義無反顧的拿出這個口罩給了老人,老人也很感激的對小學生示意。


露未晞7


講一個發生我身邊的小事。

我家小區是老舊小區。這些天,政府加大疫情防控力度,要求對各個小區進行封閉管理。我經常看見我家小區大門空地上一直站著兩個60歲左右的大媽,胳膊戴著一圈紅布,紅布上印有白顏色的字,“疫情防控員”。她們對進出小區的人進行登記、測體溫。

我有次進出小區,和她倆閒聊幾句。“阿姨,天氣這麼冷,你要在這站多長時間?”我問。“白天都是我倆,晚上有兩個男同志來換我們。”其中一個微胖的大媽答道。“這一天,那麼辛苦,給你多少錢?”我繼續問道。“不要錢,我們是社區志願者。”她答道。我好奇地問:“那你們是黨員吧?”“我們不是黨員。疫情當前,力所能及地幫助做些事情。”她輕描淡寫答道。

和她們聊完,我心中充滿了敬佩,我看到了蘊藏在基層百姓中的“中國力量”。



晶華組合


我是巷子君,給大家分享一個藥企一線員工的故事,平凡而又偉大。

2013年,都是黨員的許亞林、張碩在藥業工作崗位相識相愛。

春節前夕,疫情發生了,連花清瘟全國市場供應告急,加緊生產迫在眉睫。

30歲的許亞林是製劑車間外包崗位班長,28歲的張碩是外包崗位6號線組長。

疫情讓小倆口陪孩子回永年老家過年的想法徹底泡湯了,加班加點已成定局,無奈,夫妻倆請來了永年的老人照料孩子的春節生活。

“從年三十兒到現在我們一天都沒有歇過,對工作我們盡心了,可對孩子說了’謊話’。說真的,心裡挺不是滋味兒,我們是黨員,這時候不上啥時候上!”說起加班,夫妻倆毫無怨言。談起孩子,他們沉默了。

在製劑車間,生產一線機器轟鳴,緊張忙碌,每條生產線都開足了馬力。

雖然都是管理崗位,但現在屬於特殊時期,作為黨員的他們裝盒、賦碼、打包等工序都要上手幫忙。從除夕到現在12天了,夫妻倆晝夜輪流值班,在家待得時間屈指可數,孩子更沒時間瞅上幾眼。雖然都在一個車間,搶生產卻讓他們很少交流。

工作間隙,夫妻倆有機會走到了一起,張碩用手機撥通了家人的電話,視頻裡出現了兩歲的兒子。“媽媽你在哪兒,我想你了,你回來吧!。”手機視頻的一端,兒子看到了穿著工裝的媽媽,哇的一聲哭了起來,夫妻倆眼圈溼潤了。

“我們倆是黨員,更是孩子的爸爸媽媽,等兒子長大了,我會告訴他這個春節的故事,我希望他堅強,做一個關鍵時刻能夠衝得上去,有擔當的人。“細心的張碩動情的和記者說著心裡話。

“班長,又該開工了。”工友的提醒,讓他們短暫的見面結束了,他們倆又腳步匆匆地走上了各自的崗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