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西遊記》以誰為主?你怎麼看?

青青河邊草29107113


《西遊記》是一部以神話故事為載體,通俗地圖解佛學修行之道,弘揚佛法,點化眾生的寓言體小說。西遊記的佛學傾向性非常明顯,因此,以“大德高僧"形象出現的唐僧,應該是第一主角無疑。

作者吳承恩藉助唐代高僧玄奘法師西去印度取經的故事,藝術地巧設了小小的取經班子。唐僧為班長,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為成員。

取經之事先由法力無邊的如來佛祖提議,他的得力干將觀世音菩薩親自出面尋找人選,這才找到唐僧。因為唐僧真心不愛榮華,只喜修持寂滅。根源又好,德行又高。千金萬典,無所不通,佛號仙音,無般不會。連皇帝李世民都願與唐僧拜為兄弟,口稱:“御弟聖僧“。可見,唐僧是仙凡兩界精挑細選的人物。

之後取經路上歷經磨難,甚至唐僧不辨忠奸、不識人妖,幾次要趕走孫悟空等等,無一不是為了取得真經這一主題,唐僧師徒這一路走來不僅取得真經,師徒也修成正果,完成"成佛大道"。

但是,為什麼作者對孫悟空著墨如此之多呢?顯然,作者希望通過孫悟空這個人物,來表達自己的意圖。

孫悟空從石縫裡蹦出來的,沒爹、沒媽、沒文化、沒教養。大鬧天宮,並自稱"齊天大聖",整日裡打打殺殺,但他最終還是沒有逃脫懲罰,被壓在五行山下。

對於這樣一個無法無天的叛逆者,或者說是對整個社會秩序的破壞者們,作者希望以孫悟空為榜樣,讓他們皈依佛門,進行改造,多行善事,修成正果。

孫悟空在萬般無奈之下,只有一條路可走,就是保唐僧去西天取經。剛開始的時候,孫悟空還是舊習難改動輒打死人命,為了根除痼跡,唐僧用了佛門法寶緊箍咒來約束他。

開始幾次他的確吃了不少苦頭,後來就慢慢學乖了。即使明知對方是妖怪,也不拿出棒子就打,而且,殺生的事越來越少,好事越做越多,最終,修成善果被封為佛。

孫悟空的改造過程的確發人深省,作者試圖通過孫悟空這個人物來解決一些社會頑疾。所以作者在孫悟空身上是不惜筆墨,讓他去“心魔",修正果,為小說弘揚佛法的主旨服務。當然,這可能只是作者一廂情願的想法。

總之,《西遊記》是一部主觀性非常強,佛學傾向非常明顯的小說。從小說主旨意義上來看,無疑是以唐僧為主。但因為它的主觀性非常強,所以你也可以做出不一樣的解讀。

一家之言,歡迎點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