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東風解凍,泔溪“嘩啦啦”流起來了

東風解凍,泔溪“嘩啦啦”流起來了

對務工的村民進行體溫測量,排隊間隔1米以上。

东风解冻,泔溪“哗啦啦”流起来了

村民在油茶育苗基地務工。

东风解冻,泔溪“哗啦啦”流起来了

村民在蔬菜基地除草。

仲春時節,草長鶯飛,久違的春光洋溢在泔溪鎮這片土地上。河裡水聲嘩啦,林間鶯飛燕舞,因疫情而封凍很久的小鎮,又因疫情得到有效緩解而復甦。耽擱已久的春耕生產、停工已久的企業,都陸續復產復工,“泔溪”這條河,忽然之間“嘩啦啦”流動了起來。

冉景元春天的活計

在該鎮太平村,冉景元停了一個多月的磚廠終於復工了。新來的工人是同村村民潘建國,身強力壯。在這個特殊的春節裡,潘建國憋了一身的勁,從2月23日開工以來,就加工了滿滿一地的水泥磚。潘建國說,這裡上班是計件,多勞多得,所以自己也鼓足了幹勁,平均每天能掙到200多元錢。

這個磚廠,冉景元並沒有操心,他將這個磚廠交給兒子打理,自己卻去了另外一個地方上班——酉州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泔溪鎮太平村建的油茶育苗基地。從去年底開始,冉景元就加入到了這個基地的建設中來,主要負責在太平村組織勞動力幫基地幹活。2月24日,冉景元就組織了近30名村民在基地裡整地、起溝,為育苗做前期工作。

油茶企業的一年之際

這個油茶基地年前就開始計劃實施,是酉州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太平村新流轉土地建的基地。基地年前拓荒,工作到大年前幾天才放假停工。因為疫情,原計劃節後就復工的基地建設,被拖延了近一個月,在疫情有所緩解後才得以復工。

現場施工管理的張怡彬和同事一道,從得到上班通知後,於2月18日就來到基地上班。

張怡彬每天一早要給工人測量體溫、發放口罩等,再隨著工人來到田間地頭。因為基地剛剛開始建設,吃飯、休息場所都還不完善,張怡彬每天一早從縣城家裡出發,下班後又趕回縣城。

張怡彬說,基地建設耽擱的時間已經很長了,作為施工現場管理者,自己急,公司也急。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只有一手抓防控,一手抓生產,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蔬菜專業合作社的換季輪種

麻旺鎮村民高強茂,10多年來一直在泔溪鎮種蔬菜,種出了名氣,也種出了效益。

在太平村5組,高強茂流轉了80畝(約5.33公頃)土地,專業種植蘿蔔白菜等大眾蔬菜。種植的蔬菜主要供應縣內超市,10餘年來,產品單一但質量優良,規模穩定,效益也很穩定。

2月24日,高強茂組織了10多個工人在基地裡收割最後一批白菜,並對基地裡的雜草進行清理。他根據多年的經驗和專家的指導,決定在重新整地後,輪種換季作物——西瓜。他介紹,這樣不但能改善基地土壤,還能趕上季節,在夏天出售解暑的西瓜。

人勤春早,外出務工潮來臨

在該鎮泔溪村的油菜基地,金黃的油菜花已經一塊一塊地明亮起來。貧困戶白文瓊家的一塊地並沒有栽種油菜,她餵了幾頭豬,所以決定把地翻好,種玉米來餵豬。

在家等待外出務工的兩個弟弟閒著沒事,也被白文瓊拉到地頭,幫忙整地。

在泔溪衛生院,前往測量體溫、申報身體健康證明的村民不在少數。該鎮鎮長李明素告訴記者,這些都是計劃外出打工的村民。據不完全統計,從2月18日以來,每天平均有200多人前來申報健康證明,勤勞的村民們在做好自身疫情防護的同時,也積極響應就業企業的召喚,紛紛走出家門,開始了新的一年工作。

酉陽報全媒體記者吳大全 唐宇 文/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