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對抗新冠疫情,新加坡為啥不照抄中國的“作業”?

從1月23日出現第一個確診病例到現在,新加坡面對“新冠病毒”疫情已有一個月。

這一個月來,大家看到了中國和新加坡兩種似乎迥然不同的抗疫方式。中國是堅決封城,全民隔離,停工停課;新加坡是提高警惕,但儘可能照樣生活,不封城、不停工、不停課。

有些網友看了新加坡的抗疫策略,一肚子火。有些直接叫出“就等你確診病例月底破百”。

對抗新冠疫情,新加坡為啥不照抄中國的“作業”?

今早,我接受澳大利亞SBS電臺的採訪時,也聽說許多當地華人對澳州與中國截然不同的抗疫策略很疑惑,甚至很有意見。

上週,我應邀給《環球時報》英文版Global Times寫了篇介紹新加坡抗疫策略的短文。我想,有必要用中文重新寫一篇。

對抗新冠疫情,新加坡為啥不照抄中國的“作業”?

在繼續寫之前,我必須聲明,自己並非公共政策專家,更非傳染病專家。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分析新加坡的策略,而非對它的評價,更非對疫情的判斷和預測。

還有一點十分重要,即便在中國,疫情核心區和非核心區的應對方法也不完全一樣;在中國,疫情、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都與新加坡不一樣,那麼,兩國的應對策略當然也會有差異。

雖然兩國應對措施有差異,但世衛組織2月18日指出,中國和新加坡在應對疫情方面採取了都正確的策略,它說:“目前,在中國採取的策略與戰術性做法是正確的……新加坡等其他地方的做法也是。”

對抗新冠疫情,新加坡為啥不照抄中國的“作業”?

▲(世衛組織在疫情期間舉行了多次會議)

儘管病毒沒有國籍之分,但我們不能簡單地認為應對疫情只有一套辦法。更正確的態度應該是:抗疫必須因地制宜、因事制宜。

如果我們仔細比較中國和新加坡的抗疫策略,或許發現中國的抗疫策略是速戰速決,而新加坡的更像是打持久戰

為什麼?


一、中國打速決戰


1月23日的一聲令下,武漢封城。

隨著武漢的封城,各地方也陸續推出各項措施限制人員流動,封城封路,封閉小區,停工停課。到了一月下旬、二月上旬,武漢、孝感、黃岡等地疫情持續爆發,失去控制,醫療資源擠兌,人民生命健康受到嚴重威脅,甚至“滅門”案例時有發生。中國各地的情況我不需要多介紹了,大家都很清楚。

一個月下來,目前疫情蔓延勢頭得到初步遏制,但“全國疫情發展拐點尚未到來,湖北省和武漢市防控形勢依然嚴峻複雜”(2月21日Z.G中Y會議)。

如果沒有采取果斷的速決戰式的措施,現在不會是“得到初步遏制”這個局面。

對抗新冠疫情,新加坡為啥不照抄中國的“作業”?

▲(武漢網友林晨拍攝的封城後空蕩蕩的街道)


二、新加坡未雨綢繆


現在說說新加坡的情況。

就在武漢封城的同一天,1月23日,新加坡出現了第一個確診病例。從公開資料看,新加坡對“新冠病毒”應該是做到未雨綢繆的。

早在1月2日,新加坡衛生部就向所有醫療機構和醫生髮出警報,要求他們提高警惕,隨時注意、報告有無武漢輸入的肺炎病人。

對抗新冠疫情,新加坡為啥不照抄中國的“作業”?

這是新加坡醫療體系結合公立醫院、社區醫院和家庭診所聯網並已實施多年的哨點檢測(sentinel surveillance)計劃,網絡中的任何一個據點只要發現疑似病例,就馬上發出警報,形成聯動防禦

對抗新冠疫情,新加坡為啥不照抄中國的“作業”?

次日,1月3日,就在武漢衛健委

仍通報“未發現明顯人傳人證據”時,新加坡機場啟動了對來自武漢旅客的體溫檢測。

根據鍾南山團隊調查,只有43.8%病例在早期表現發熱症狀,住院後出現發熱症狀的佔87.9%,雖然體溫檢測無法做到百分百排查,但不失為方法之一。

1月4日開始,儘管尚未出現病例,新加坡衛生部頻繁發出有關“新冠病毒”消息與提醒, 包括對學校、幼兒園、醫院、老人院等場所的防疫準備要求。

對抗新冠疫情,新加坡為啥不照抄中國的“作業”?

▲(幾乎每天衛生部都會發疫情文告)

衛生部的通報也會詳細公佈每一起疑似病例的具體情況。

對抗新冠疫情,新加坡為啥不照抄中國的“作業”?


對抗新冠疫情,新加坡為啥不照抄中國的“作業”?

一月上旬、中旬,新加坡的醫療體系已經緊鑼密鼓進行準備,包括備好負壓隔離病房、專用救護車,準備徵用政府度假村和大學學生宿舍為隔離中心,對急症部門的發熱病人進行預隔離,等等。

許多人當時全神關注武漢的疫情,沒有留意新加坡已經開始著手準備。

然後,1月23日,新加坡的第一個確診病例出現了。這是一個輸入病例。


三、新加坡防控原生危害


第一個確診病例的出現,標誌著抗疫從備戰進入戰鬥,從預防原生危害進入消除原生危害。

原生危害是什麼?是疾病直接威脅人們的生命與健康。消除原生危害從四個方面進行——邊控,隔離,追查,治療

先說邊控。邊控是減少輸入型病例的有效方法。新加坡1月23日出現第一起確診病例之後,接下來幾天連續出了五、六個病例,全都是輸入型病例。

1月29日,新加坡暫停湖北籍遊客入境或轉機等防控措施。三天後,2月1日夜裡,暫停來自中國大陸的短期訪客入境,不論國籍。實施邊控的首日,就有15名外國旅客被拒入境,其中中國公民5人。

對抗新冠疫情,新加坡為啥不照抄中國的“作業”?

1月27日,中國暫停旅遊團隊出境。世衛組織2月18日表示,中國採取的限制人員流動措施,在中國範圍內延緩疫情傳播兩天至三天,在中國以外地區則延緩了兩週至三週時間,為世界提供了寶貴的防疫窗口期。新加坡也獲益於此。

再說隔離。隔離分兩大類,一類是重點人物的隔離,包括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和從疫情核心區(湖北)來到新加坡的旅客及本地居民,包括撤僑公民;另一類是近期從中國非湖北地區回到新加坡的居民和長期準證持有人,包括務工者、學生、家屬等,給予14天缺席假

對隔離和休缺席假的本地工作者,政府給他們的僱主提供每天100新幣的補貼,減少僱主的損失,避免僱主違規指使員工離家上班。

對違反缺席假指示的,外籍員工被令24小時內被遣返回國,從此禁止在新加坡工作,違規的僱主則在兩年內不得申請僱用外籍員工。

對抗新冠疫情,新加坡為啥不照抄中國的“作業”?

後來,對隔離的力度加大,把缺席假升級為居家通告,14天內不得出門半步,違者可以被判六個月監禁罰款1萬新幣或兩者兼施。

除了隔離重點人群,一個有效的方法當然是減少人群的聚集,降低傳播的風險。

說起大型活動,人們一定會想起洛陽大伯公宮的“萬民善信慶元宵”晚會。此“洛陽”非河南洛陽,而是新加坡一個地名的中文音譯名。當時我對這個活動的進行十分反對,在社交網絡上發聲主張取消,並抄送了衛生部長顏金勇(Gan Kim Yong)。

對抗新冠疫情,新加坡為啥不照抄中國的“作業”?

但這場活動還是進行了,儘管出席的人比往年少了一半,只有5000多人。政府的說法是“政府無權取消這個活動,只有主辦方有權取消”。

主辦方的說法是,活動不取消,但遵守衛生部宣佈的防控措施,在晚會上安排了20多名工作人員在入口處為公眾和善信測體溫,現場也準備多瓶消毒洗手液,並有救護車在場外待命,以隨時應對緊急狀況。

有些人對“政府無權取消活動“不解。有人從新加坡的社會情況作出解釋,認為新加坡對宗教、種族等課題特別敏感,政府不會插手宗教團體的具體事務。這個說法自然不假,但只見其一,不見其二。

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當時新加坡政府已經啟動了疫情應對系統(DORSCON)並提升到橙色級別。取消大型活動屬於最高的紅色級別的措施範圍

政府當然可以在保持橙色級別的情況下追加部分紅色級別措施,例如邊防控制。但是,這些措施只能是在絕對有必要的情況下提出,而不是隨心所欲想到哪裡就做到哪裡。有法必依,是

法治的基本原則

有一點非常重要的是,人們的注意力都放在洛陽大伯公宮的一個活動上了,嚴重失焦。實際上,無論是大伯公宮元宵活動之前或之後,新加坡有許多活動都取消或延期了

對抗新冠疫情,新加坡為啥不照抄中國的“作業”?

對抗新冠疫情,新加坡為啥不照抄中國的“作業”?

總理李顯龍原本定於2月10日在總統府舉辦的一年一度的春節招待會也延期了。

對抗新冠疫情,新加坡為啥不照抄中國的“作業”?

現在說追查。現在是疫情初發期,確診病人少,可以盡力追查密切接觸者並將之隔離。新加坡動用警察部隊、武裝部隊、衛生部、人力部等部門,通過電話、實地調查等措施,確保盡力做好追蹤工作。

根據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2月14日發佈的一項研究報告稱,新加坡的檢測能力“接近完美的黃金水平”。這個研究報告比較新加坡和全球191個地區(不包括中國大陸、香港、臺灣、澳門)對輸入型病例的監測效率。

對抗新冠疫情,新加坡為啥不照抄中國的“作業”?

新加坡的一個重要做法是給確診病人免費治療,不論國籍。這就能減少人們為了避免負擔醫療費用而主觀逃避治療、逃避隔離、逃避追查。這是國際上通行的原則。

為了加強基層醫療體系對可疑病例的檢測,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到公共衛生防範診所看醫生,只需要付10新幣的看診費和醫藥費,年長者則僅需5新幣看診費,其餘費用由政府補貼。

如果被當做疑似病例送進醫院,但之後經過排查並未確診,則需要支付一定的費用,但政府也會做相應的補貼。

最後說說治療。80.9%的新冠病毒感染者為輕症,13.8%為重症,尤其本來就患有基礎病的,4.7%為危重。“新冠病毒”是自限性疾病,目前無針對性的有效藥物。截至2月23日,新加坡89個確診中,51人已治癒,治癒率達57%. 不過,仍有5人在加護病房,其中1人病危。

對抗新冠疫情,新加坡為啥不照抄中國的“作業”?


四、新加坡防控次生危害


現在說說次生危害。

次生危害有哪些?至少有三個,一是醫療資源擠兌,一是經濟崩潰,一是社會撕裂與動亂。

截至2月23日,新加坡確診89人,51人治癒,仍有有38人在治。新加坡國家傳染病中心有隔離病床330個,發生嚴重疫情可以加到500個床位。按目前本地疫情看,尚無形成醫療資源擠兌的危險。

大部分傳染病疫情,一般需要好幾個月才會達到峰值。像武漢這樣的速決戰固然不打不行,但只打速決戰恐怕也不行。打速決戰的手段是下猛藥,目的是儘快遏制惡化。是藥三分毒,下猛藥可以濟得一時,但並無可持續性。

最大的不可持續性是來自經濟的壓力。封城、停工、停課,所影響的遠遠不止那14天,而是影響整個供應鏈和價值鏈。

在新加坡,絕大部分本地家庭是雙職工雙薪。新加坡是全球外向度最高的經濟體,沒有“之一”。新加坡外貿是GDP的三倍有餘,新加坡有近4萬家外國企業,其中7000家跨國公司把區域總部設在新加坡。新加坡也是亞洲重要的航空、航運、物流樞紐,更是世界四大金融中心之一。

新冠疫情對新加坡經濟社會的影響肯定比2003年的非典來得大。今天,新加坡與中國經濟和社會的相互依賴度比2003年高得多,作為世界工廠,中國停工對新加坡產業斷鏈的威脅也比2003年高得多,這還不論疫情全球爆發對經濟生活的威脅。

在沒有封城、停工、停課的情況下,新加坡已經宣佈今年經濟增長率預計為-0.5%到1.0%之間,可能會面對20年來的第一次經濟衰退。經濟衰退是實實在在的影響,經濟負增長1%,不能理解為每個人收入減少1%。經濟衰退會造成失業,而失業是民生最大的打擊之一。

有些人會說,你要錢不要命。這句話說出來很容易,但必須正確對待“要錢”和“不要命“之間的關係。按目前80%輕症的統計數據,

新加坡不停工、停課,離“不要命”還是有段距離,但進行封城停工停課的經濟代價卻是擺在眼前的。

對抗新冠疫情,新加坡為啥不照抄中國的“作業”?

當你手機有100%電量時,你不會在意10%的耗電,隨便用。但是,當手機只剩10%電量而且手中沒有充電器的時候,恐怕連1%的耗電都要謹慎。

為了緩衝經濟衰退對民生的打擊,新加坡政府2月18日宣佈的財政預算案提出了一些

幫扶措施,包括給前線醫療部門的8億新幣預留撥款、40億新幣“經濟穩定與支援配套“、16億新幣“關懷與援助配套“,合計64億新幣,佔本年度政府部門總支出836億新幣的7.7%。

在疫情影響下“儘可能維持正常生活”,包括經濟生產,符合新加坡自1984年推行的“全面防衛”(Total Defence)的概念和要求。“全面防衛”有六個環節,其中一個是“經濟防衛”。

什麼是經濟防衛?確保在戰爭時期或國家面臨威脅時,經濟能照常運作,日常生活儘可能保持正常。跟湖北一比,新加坡這個特點更為突出——封城之後,湖北能有19個省份對口支援,新加坡如果封城,能有什麼?只能靠自己

對抗新冠疫情,新加坡為啥不照抄中國的“作業”?

最後談談社會撕裂和動亂。每個社會都有裂痕,移民社會尤其如此,多元種族的移民社會更是如此。新加坡恰恰是多元種族的移民社會。在平時,社會裂痕顯現較少,尤其在經濟繁榮,歌舞昇平之時。

但是,在社會出現壓力時,裂痕就會顯現。尤其在一些本來就存在裂痕的環節,如新移民與本地人的矛盾,崩裂的可能性和危害性愈大。

如果新加坡經濟崩潰,社會肯定出現巨大裂痕以至撕裂,撕裂以至發生動亂,就如我們在本區域一些城市所見。一旦社會出現撕裂和動亂,再要去彌補就十分耗時耗力,有時可能完全無法補救。


五、新加坡的持久戰


病毒來無影去無蹤,潛伏期的極端情況可長達24天,可以無症狀傳播。怎麼防?

一個“防”法,當然是中國的封城、停工、停課。

對抗新冠疫情,新加坡為啥不照抄中國的“作業”?

忍無可忍的時候,就毋須再忍。防不勝防的時候,就不能只靠防。

對新加坡來說,通過封城、停工、停課的速決戰既非選項,那麼就得轉變思維和方向,只能打持久戰。

新加坡目前打的,就是持久戰。在未來一兩個月內,不太可能指望疫情得到解決。長遠來說,全球大範圍爆發是很可能的。

從目前看來,日、韓、歐洲、中東、東南亞、澳洲、美國等都有疫情,而且有些呈爆發性態勢,伊朗疫情升溫,而韓國疫情預警已升至最高級。新加坡最近的一個鄰國印度尼西亞至今未有病例,細思極恐,希望是杞人憂天。

對新加坡來說,封閉國門即不是選項,那麼,第二波國際傳播的可能性和危害性就不小。病毒傳播如此反覆循環,疫情的緩解就不會是指日可待。

既然是打持久戰,就要有打持久戰的心理準備。新加坡政府採取的是底線思維,有最壞的打算(worst-case scenario),才能做最好的準備。用中國話說,就是“打預防針”,心理上的預防針。把醫療資源留給最有需要的人,留給前線醫療人員,是“做最壞的打算,做最好的準備”的一部分。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說:“如果確診病例持續增加,我們必須重新審視當前的策略。如果病毒已經擴散,追蹤密切接觸者的作用微乎其微。如果我們繼續讓所有可疑病例住院隔離,醫院肯定無力支撐。”

在本次抗疫中,我們還見到不少其他“打預防針“的例子,包括39歲孟加拉國客工病危,衛生部長顏金勇早在2月13日就說,“有些人的病情可能會較為嚴重,小部分的人也可能因此病逝,我們必須為最壞的情況做好準備”;2月21日,新聞報道“新加坡與孟加拉外長對此專門進行了電話交流,新加坡政府正在竭盡所能照顧他,為他提供最好的醫療護理”的消息。這些都是在“打預防針”,讓人們做好心理準備。

在政治上,“打預防針”有一個好處。及早亮出“最糟情況”,在情況惡化時,人們已有心理準備,在情況好轉時,人們會認為你力挽狂瀾。新加坡在明年4月之前得舉行下一屆大選,如何引導選民心理,十分重要。


六、現在到底怎麼辦?


最後說說新加坡如何防,如何治。

做好個人衛生很重要。“新冠病毒”病毒體積較大,尤其在新加坡這種潮溼氣候中,飛沫掉落到表面上可以繼續存活。

無論是電梯按鈕還是地鐵把手還是各種各樣的其他物體表面,人為的清洗是必要的,但清洗總有空隙,不可能每次有人觸摸了就洗。只要有空隙,病毒就有可能乘虛而入。因此,勤洗手很重要。

出門之前洗手,可以避免(如果自己是無症狀帶病毒者而不自知)把病毒帶給別人,到目的地之後洗手,可以避免把外面的病毒帶回家。重要的是:洗手,洗手,洗手,還有洗手之前不要摸臉,不要摸臉,不要摸臉。

新加坡政府目前的策略是,所有出現症狀的病人先去家庭醫生和社區診所求診,然後休5天病假。一般流感5天就會自愈,5天內沒自愈的,就有可能是“新冠病毒”,那麼,就回去同個診所,讓醫生診斷是否有必要送去醫院確診。

新加坡平時每天約3萬人得普通流感,這些平時都是在家庭醫生或社區診所就診,並不動用公立醫院。

現在,如果3萬人都第一時間衝去公立醫院,一來是形成擠兌,二來是浪費資源,三來反而把普通流感病人暴露在可能的“新冠病毒”病人當中。所以,

出現症狀之後,不應第一時間趕去公立醫院,除非是有基礎病或情況較重的病人。

即便在醫院確診的,大部分因為是輕症,並無住院的必要。“新冠病毒”目前不存在有效藥,有需要住院的主要是重症病人,需要治療併發的重症,如呼吸道疾病、高血壓、糖尿病等,還有就是進行隔離。

但隔離不一定要在醫院進行,只要監控措施得當,完全可以在隔離中心甚至在家中進行。關鍵還是在於把寶貴的資源留出來給最有需要的人群

對抗新冠疫情,新加坡為啥不照抄中國的“作業”?

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該吃吃,該睡睡,該健身健身。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才是王道。不要過於憂慮,不要自己嚇自己,也不要自己氣自己。這些都會降低免疫力。

新加坡確診病例昨天沒有增長又如何?即便連續幾天零確診又如何?月底破百又如何?月底不破百又如何?重要的不是短期的數字高低,而是認清一個事實——我們面對的很可能是個會長久在我們身邊出沒的“生活夥伴”

我們參考一下2009年H1N1甲型流感爆發。新加坡是年一共41.5萬人感染,絕大多數是輕症,1600多人住院,其中100人左右需要加護病房,18人死亡。後來開發出疫苗,42萬人接種。至今,H1N1仍存於世上,包括新加坡,並未像天花病毒已被根除。對新加坡來說,H1N1病毒是常在我們身邊的“生活夥伴”。

“新冠病毒”是否也會成為“生活夥伴”?看來有可能。對付“新冠病毒”,要針鋒相對;有時需要中國式的速決戰,人定勝天。有時,需要新加坡式的持久戰,天人合一。有時,來一次速決戰解決燃眉之急,之後還得持久戰,方能解決長治久安。

這陣子許多人在說抄作業。自然科學作業,當然可以抄;社會科學作業,A國同學抄B國同學,開什麼玩笑?

新冠疫情,既是自然科學作業,也是社會科學作業。有些部分可以抄,也應該抄;但有些部分肯定抄不來,根本不能傻傻照抄。病毒不分國籍,沒錯;但疫情畢竟有別。

劣等生抄作業,囫圇吞棗,畫虎類犬;普通生抄作業,亦步亦趨,邯鄲學步;優等生抄作業,舉一反三,量體裁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