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七河地區是如何被沙俄佔領的?

傻瓜出沒熊注意


七河地區(哈薩克語為Zhetysu,俄語譯為Semiryechye),指流向巴爾喀什湖的七條河流支,包括巴爾喀什湖以南,中亞河中以東,以伊塞克湖及楚河為中心的周邊地區,大致包含了今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州,江布爾州和吉爾吉斯斯坦以及新疆伊犁一帶。

沙皇俄國通過《北京條約》,《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伊犁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相繼取得了七河地區的領土,1864年10月7日沙皇俄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了割佔中國七河地區領土《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沙俄由此侵佔中國西北部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和齋桑淖爾南北約44萬平方公里的領土。1881年2月清朝與沙皇俄國在聖彼得堡簽定了有關歸還新疆伊犁地區的條約《中俄伊犁條約》,根據該條約及其子約,中國雖收回了伊犁九城及特克斯河流域附近的領土,但俄方仍割讓了塔城東北和伊犁、喀什噶爾以西約7萬多平方公里的領土,由上述不平等條約大清丟失了大約70萬平方公里的外西北地區土地。






情比天高259


西域在清朝左宗棠收復之後命名為“新疆”,取“故土新歸”之意。但是在十九世紀八十年的時候,清王朝面臨著北極熊、東瀛狼等列強的虎視眈眈,自同光中興之後就走上了下坡路。沙皇俄國厚顏無恥的趁新疆叛亂之際“主動幫助收復”伊犁地區,彈丸小國日本也將琉球撤藩立縣,侵佔國土,真是令人氣憤不已。

清代新疆疆域圖

一、新疆之亂何時休

伊犁地區是我國巴爾喀什湖東南面的廣大地區,是一片得天獨厚的綠洲牧場,這裡其後溫和、水草豐沛、土地肥沃、物產豐饒,是農牧業發展的天堂。再加上伊犁之西毗鄰中亞,是中國與中亞的交通要道,而西南面通過木扎爾特山口,可以知道喀什噶爾,是連接天山南北的紐帶。

這樣重要的地方,早就被廢除農奴制的沙皇俄國盯上了,因為俄國國內市場已經不能滿足其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需求,在國內地主、資產階級的鼓動和竭力要求下,沙俄採取武力措施開拓國外市場和原料產地。

沙俄先是控制了哈薩克草原,爾後又分別佔領了希瓦汗國、布哈拉汗國和浩罕汗國,簽訂了《俄國與布哈拉汗國商業條例》及其他補充條款等,極大的擴大了自己的統治範圍。繼續東進就到達了伊犁地區,而不穩定因素就為沙俄領土擴張的野心提供了便利。

1864年6月在庫車渭幹河的水利工地上,飽受壓迫的農民在晚上殺害了兩名滿漢官吏和八個維吾爾族伯克,形成了少數民族起義軍向庫車縣城進發,於6日攻入縣城,推翻了清政府的統治。

庫車暴動的成功鼓舞著其他地區受到壓迫的少數民族群眾,在一個月後,烏魯木齊。昌吉等地也相繼爆發了反抗清政府的鬥爭。和田、喀什噶爾等地區更是陷入了混亂之中,喀什舊城的柯爾克孜伯克司迪爾為了控制當地局勢,更是派人到浩罕請和卓後裔布素魯克回來立為傀儡以穩定統治,浩罕阿力木庫爾汗派阿古柏率領50名騎兵護送布素魯克去喀什。

後來布素魯克和阿古柏便組織兵變,將司迪爾逐出喀什。在阿古柏扶持下,布素魯克於1865年4月建立了“哲德沙爾汗國”,意即“七城汗國”。1867年5月,阿古柏宣佈取消“哲德沙爾汗國”,建立“洪福汗國”(又稱“畢杜勒特汗國”),佔領了天山以南的全部南疆,並獲得了英國和沙俄的承認。

此時的阿古柏並不滿足,在英國各方面的支援下,繼續攻佔了吐魯番,切斷了北疆和河西走廊的聯繫,攻佔迪化、瑪納斯、鄯善等地,大有佔領整個新疆的趨勢。就在此時,清政府屢次求援的沙俄坐不住了,起身收取漁翁之利。

阿古柏

而在伊犁暴亂之後建立的蘇丹政權於沙俄的關係也日益緊張,為了防止勢頭正強的阿古柏政權把伊犁地區也吞併,損失沙俄在中亞的利益。在這樣的大背景,沙俄開始派兵入侵伊犁。

1868年,沙俄派出三支連編制的常駐部隊外加一個哥薩克騎兵營,並配有兩門火炮,分別進駐巴克圖、博羅呼濟爾和特克斯上游。另一路的兩支部隊入侵博爾塔拉北部的哈布塔蓋卡倫和伊犁西境的春濟卡倫等地。

1870年7月,時任突厥斯坦總督區總督的考夫曼命令七河省省長兼部隊司令科爾帕科夫司機佔領木扎爾特山口時,遭到伊犁各族人民的強烈抵抗,考夫曼向沙俄政府提出出兵佔領伊犁。沙俄政府通過兩次專門會議商討後,決定入侵伊犁地區。

二、沙俄入侵伊犁全過程

1871年5月初,沙俄從兩手準備,派出情報偵察隊的同時,在伊犁西境集結部隊,這次入侵行動的總指揮科爾帕科夫斯基以限定期限交出塔札別克為藉口,準備下一步實際侵略行動。

1、第一階段

1871年5月15日,科爾帕科夫斯基一聲令下,伊犁將又一次被帶到深淵。為了引開伊犁軍民的注意力,他兵分兩路,一路由博羅呼濟爾出動,沿著伊犁河向東入侵馬扎爾,另一路有切爾克迪蘇出動,向東北方向進攻,佔領伊犁河以南的克特緬山口。

B.A.麥謝耶夫的《俄國與中國在中亞》一書中寫道:“但是要塞周圍村落的當地維吾爾族民切斷了流向馬扎爾堡的灌溉溝渠和溪流,使俄軍陷於無水飲用的困境。同時,蘇丹的軍隊包圍了俄軍,切斷了他們與博羅呼濟爾的聯繫和撤退道路。”

伊犁軍民

伊犁軍民合力包圍了一支入侵馬扎爾的侵略軍,而且攻擊克特緬山口的俄軍也受到了阻擊,又因為沙俄軍隊對伊犁河谷地形不熟悉,遭遇暴風雪,糧草短缺等問題,第一階段的進攻在伊犁軍民的奮勇頑抗下受到挫敗。

2、第二階段

第一階段的失敗並不能使沙俄收手,而是等待時機要捲土重來。5月25日米哈洛夫斯基率領侵略軍從春濟出發,增援攻佔克特緬山口的葉連斯基所屬部隊。6月10日,他們會合,但是伊犁軍民卻絲毫沒有喪失銳氣,集中力量襲擊侵略者。11日夜晚,雙方展開了激烈的戰鬥,天亮前,伊犁軍民包圍了準備開往博羅呼濟爾的侵略者,再次控制了克特緬。

阿克肯特附近的森林成為了伊犁軍民打擊侵略者的主戰場,“一部分沙俄侵略軍追入森林,被伊犁軍民包圍起來,展開了激烈的白刃戰,巴利茨基親自帶領騎兵後備隊前往增援,才把被圍的人救回去”。

6月16日,沙俄的一個步兵連、四分之一的哥薩克連隊,帶著四門火炮從博羅呼濟爾增援而來,伊犁軍民見敵人實力大增,迅速撤退。

3、第三階段

在屢次收到伊犁軍民的頑抗之後,科爾帕科夫斯基親自上陣指揮,在北岸集結了八個步兵連、五個半哥薩克騎兵連,十三門大炮,共有官兵兩千餘人,6與6日率軍到達阿克肯特。28日渡過霍爾果斯河,向阿里瑪圖村進攻。雖然面對著如此強大的沙俄軍隊,但是伊犁軍民依然沒有退縮,而是通過掐斷水源等方式阻撓這可恥的侵略行為。

沙俄軍隊費了很大的力氣才渡過四道河子,7月1日侵入綏定,7月3日攻下巴彥岱,艾拉汗交出武器和國庫向沙俄投降,7月4日佔領寧遠城,沙俄打到了侵佔伊犁的目的。

十八世紀的沙俄軍隊

在這五十年的抗俄鬥爭中,我們看到了伊犁各族軍民同仇敵愾、奮勇頑抗。保護家園的英勇行為,為我國的反侵略鬥爭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雖然最後失敗了,這也是在實力懸殊之下的必然結果。

相較於伊犁軍民的長矛、弓箭和少量銅製大炮、要塞槍、銑鐵炮等武器,沙俄軍隊的武器精良,而且有用於侵略的專項經費支持。並且沙俄軍隊還有步兵、哥薩克騎兵、火炮等的多兵種協調配合,戰鬥力不容小覷。塞米列奇總督辦公廳的官員們強調:“毫無疑問,取得這一結果的原因在於我軍的優勢和優良的物質條件(武器裝備)。”

三、沙俄侵佔伊犁的原因

1881年,沙俄迫使清政府簽訂了不平等的《中俄伊犁條約》,強佔七萬多平方公里領土,並武力劫走了十萬多伊犁居民,勒索“賠款”九百萬盧布,攫取了大量的政治、經濟特權,給我國新疆帶來了極其惡劣的後果。

對於侵佔伊犁的原因,老沙皇為了掩蓋侵略面目編造了很多種謊言,竟然說沙俄出兵伊犁是“為了防止阿古柏奪取塔蘭奇汗國,不讓英國實力擴張到俄屬中亞領土。”真是無恥至極,這也說明當時的清政府在內憂外患之下,國力急速衰弱,讓中國陷入了“弱國無外交”的泥淖之中,留下了歷史上的一塊塊難以抹平的傷疤。

因為伊犁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這塊“肥肉”早就使老沙皇垂涎三尺,把入侵伊犁視為吞併我國新疆、侵略西北、直逼北京的重要步驟。侵略我國西北地區的急先鋒巴爾科夫供認,沙俄把我國伊犁視為中亞的“珍貴的”地區,是“具有政治、軍事、經濟和貿易方面重要意義的地方”。而另一位沙俄的擴張分子庫羅巴特金也說:“若以之屬俄,則可予俄國邊防以相當保障,而是中國受軍略上之威脅。”真不敢想象要是今天伊犁還在別人的手裡,國際局勢將是另一種狀況吧!

伊犁地區

很早就覬覦伊犁地區的沙俄,早在1797年就單方面公佈了與我國西部的通商辦法,派人潛入伊犁竊取商務情報,1825年又派政府官員化裝成商人,再次潛入伊犁盜竊經濟等情報,並強迫清政府同意“於伊犁等三處添設貿易”,在1851年9月簽訂了《中俄伊犁、塔爾巴合臺通商章程》,取得在伊犁、塔城免稅貿易的特權,在兩地舍利領事,擁有領事裁判權。

巴布科夫曾直言不諱的說這個章程,“不僅在商業方面,而且在政治方面也具有重大的意義”,也正是這個章程,成為了沙俄進一步侵略我國伊犁等地和中亞的“強有力動機”。

沙俄預謀侵略我國伊犁地區的早期行動遠不止上面那些。1825年,沙俄派兵侵入巴爾喀什湖以東的庫克烏蘇河的哈喇塔拉一帶,在邊界吞兵,為進一步侵略做準備。1846年再次侵入庫克烏蘇河上游,設立了“科帕爾”堡壘,蠶食了巴爾喀什湖以東大片領土。後來相繼建立了“維爾內”堡壘等,組成所謂的“新西伯利亞堡壘線”。

沙俄甚至在侵佔的我國領土上非法成立了西西伯利亞總督管轄的“阿拉托夫區”,對我國居民進行了血腥的殖民統治。在大量製造侵略我國伊犁地區的輿論的同時,屢次進行軍事挑釁,伺機尋找著大規模入侵的機會。

曾紀澤

由此可見,沙俄侵佔伊犁地區是有它實行資本主義制度的政治和經濟原因決定的,而不是“為了防止阿古柏奪取塔蘭奇汗國,不讓英國勢力擴張到俄屬中亞領土”。面對列強侵略和壓迫的清政府,已經無暇西顧,然而並沒有放棄新疆,而是通過各種手段和方法為與沙俄等外國勢力斡旋。

然而,經過屢次交涉收效甚微,直到1878年左宗棠消滅阿古柏政權之後,在曾紀澤等人的交涉談判下收回了伊犁地區的大部分國土。


百家宗祠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通過《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搶走的。

七河地區目前屬於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分別是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州、江布爾州和吉爾吉斯斯坦東部。

這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這裡也是無數民族爭奪的領土。

七河地區包括向巴爾喀什湖的七條河流(伊犁河、卡拉塔爾河、哈薩克阿克蘇河、列普瑟河、阿亞古斯河及現在已經消失的 Baskan河和Sarkand河)所在流域,包括巴爾喀什湖以南、中亞河中以東,以伊塞克湖及楚河為中心的周邊地區。

目前7條河中已經有2條河斷流,還剩下5條。

說起來,這塊區域也不小,有高達40萬平方公里,相當於內蒙古的面積。不過,這裡從古至今地廣人稀,是牧區。

早在漢代,這裡還是西域的一部分。當時月氏被匈奴人擊潰,逃到七河地區。隨後這裡就是各種民族互相爭奪,看誰更厲害。

元代時期,這裡屬於屬窩闊臺汗國和察合臺汗國。

直到15世紀1466年,哈薩克人在七河西部建國。到了16世紀,哈薩克和吉爾吉斯人奪得了整個七河地區。

16世紀,準噶爾佔領了七河地區。後滿清軍攻打準噶爾蒙古,1757年準噶爾汗阿睦爾撒納逃亡到七河地區。

清軍尾追,佔領整個七河地區,並且繼續攻打哈薩克人。

哈薩克大汗同清軍簽訂協議,承認七河地區為滿清的領土。

不過19世紀沙俄控制了中亞,開始搶奪中國新疆領土。

1864年,沙俄出兵強佔外西北大片領土。當時滿清無力招架,被迫屈膝投降,雙方簽訂《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

沙俄由此割佔外西北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和齋桑淖爾(今齋桑泊)南北44萬平方公里的領土。

其中,中國主要割讓的領土就是七河地區,共有40萬2200平方公里(其中的353,000平方公里現在屬於哈薩克斯坦,其餘部分屬於吉爾吉斯斯坦)。

當時在這裡遊牧的哈薩克部族克烈部,不願意接受沙俄管理,紛紛南下將入新疆腹地。


薩沙


七河地區指的是流向巴爾喀什湖的七條河流所在的地區,分別包括現在的哈薩克斯坦的阿拉木圖州,江布爾州,吉爾斯坦的東部,再加上中國新疆的伊犁,這些土地在當年都屬於是滿清所有的,也是中國所有的。



這塊地面積事實上不小,有40萬平方公里,比中國很多省都要大。不過這個地方人口非常的少,因為是牧區,所以屬於人跡罕至的地方。在漢朝的時候,這裡屬於是西域的一部分,強大的匈奴曾經佔領過這些地方,只不過因為歷史的變遷,這塊地方被很多國家和民族曾經佔領過。



到了15到16世紀的時候,哈薩克斯坦人和吉爾吉斯坦人曾經爭奪過這些地方,後來準格爾部強大之後,也佔領了七河地區,當然滿清滅掉準格爾部之後也尾隨而至,最終佔領了整個七河地區。所以這塊地方從那個時候就開始屬於滿清,一直到滿清末年。



到了滿清末年鴉片戰爭之後,滿清的國門被打開,而滿清落後的武器和裝備不是帝國主義列強的對手。而野心勃勃的沙俄,趁著滿清衰弱的時候,強逼滿清簽訂不平等條約,最終佔領了七河地區。當時滿清將七河地區絕大部分都割讓給了沙俄,僅僅剩下伊犁等少數地方還保留著。



我是平安讀歷史,期待您的關注與點評!


平安讀歷史


1864年10月,俄國軍隊用武力迫滿清政府簽署《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又稱《塔城議定書》的 條約。條約規定清政府要將其新疆地區巴爾喀什湖以東的大約四十四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割讓給俄國,今全境已歸哈薩克。條約簽署後,現代中國北部邊疆已大致成形,除中國和外蒙古的邊界外。



小灰LX


看完我說寫的大家都完全明白這段歷史!

19世紀前期,俄國逐步控制了哈薩克諸部,隨後利用與清朝西北邊界毗連的有利條件以及清朝國勢的日益衰微,開始蠶食清朝西北邊疆和進行擴張活動。1840年,趁鴉片戰爭爆發之機,俄國派遣軍隊佔領了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的清朝領土。1846年,又越過愛古斯界河,深入清朝邊境700餘里,至哈喇塔拉河上游北部的科帕爾河,次年在當地築成科帕爾堡壘。此後,俄國進一步武裝佔領伊犁、塔爾巴哈臺邊境地區。至1860年,俄軍已基本佔領伊犁塔爾巴哈臺常設卡倫以外邊境地區。

在軍事擴張之外,俄國還一直企圖獲得在塔爾巴哈臺、伊犁和喀什噶爾三地的貿易權利,以改變此前與清朝的陸路貿易侷限在恰克圖一地的情況,但其要求遭到清朝的拒絕。1851年,即位不久的咸豐帝在俄國的外交壓力下,被迫同意了俄國的通商要求。8月,清朝的伊犁將軍奕山、塔爾巴哈臺參贊大臣布彥泰與俄國代表科瓦列夫斯基(P.《Kovalesky《,)等簽訂了清俄《伊犁、塔爾巴哈臺通商章程》,俄國取得了在伊犁、塔爾巴哈臺兩地的貿易免稅權、設置領事權、建立貿易圈等權利。該條約的簽訂,標誌著俄國進一步對新疆的滲透。

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後,俄國迫使清朝簽訂了《北京條約》,不僅割佔了黑龍江以北和烏蘇里江以東100多萬平方公里的清朝領土,而且還強行規定清俄西部邊界的走向。條約第二條規定,“西疆尚在未定之交界,此後應順山嶺、大河之流,即現在中國常駐卡倫等處,及1728年,即雍正六年所立沙賓達巴哈之界碑末處起,往西直至齋桑爾湖,自此往西南,順天山之特穆爾圖淖爾南至浩罕邊界。”這一規定嚴重侵害了清朝的利益,為以後俄國強行割佔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大片清朝領土提供了藉口。

條約的第三條規定清俄西疆的劃界、立碑等具體事項,由雙方派遣代表在塔爾巴哈臺城會商辦理。會談前,俄國軍隊越過特穆爾圖爾、齋桑淖爾,武裝佔領了伊犁、塔爾巴哈臺地區常設卡倫外的許多戰略要地,並公然阻攔伊犁、塔爾巴哈臺兩地的清朝巡邊部隊,威脅動武。1862年,雙方代表在塔爾巴哈臺召開會議。俄方全權代表為鄂木斯克軍區司令部巴布科夫(I.F. Babkov)上校,清朝的談判代表是烏里雅蘇臺將軍明誼、塔爾巴哈臺參贊大臣明緒。會談歷時兩個多月,雙方會晤10多次。

巴布科夫堅持以俄方繪製的界圖為準,將常設卡倫以外地區全部劃歸俄國,這種無理要求遭到了清朝談判代表的堅決反對,談判陷入僵局。俄方決定再次向清朝施加軍事壓力,於是單方面中止會談,啟程回國。1863年,俄國派遣軍隊侵入科布多、塔爾巴哈臺、齋桑淖爾、伊犁地區。在俄國的武力威脅下,清朝不得不表示同意俄國的要求。1863年9月,俄國代表巴布科夫、札哈羅夫(I.I.Zaharov)再次來到塔爾巴哈臺,與明誼展開會談。由於明誼尚未接到清政府的命令,沒有答應俄方提出的談判要求,巴布科夫再次中斷談判回國。

隨後,俄軍再次侵入清朝卡倫,並派兵強佔伊犁西北的夏博羅胡吉爾卡倫及卡倫內的一些地方,伊犁岌岌可危。當時,天山南北戰亂不斷,明誼不得不根據清政府指示,重新與俄國談判。1864年9月,巴布科夫與札哈羅夫第三次來到塔爾巴哈臺,10月,強迫明誼等人簽訂清俄《勘《勘分西北界約記》共10條,主要內容為:重新規定了自沙賓達巴哈至帕米爾的清俄兩國邊界線,把原屬清朝所有的北起阿穆哈山脈,分西北界約記》南達蔥嶺,西自愛古斯河、巴爾喀什湖、塔拉斯河,東迫塔爾巴哈臺伊犁的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44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及生活在這些土地上的6萬多烏梁海、哈薩克、布魯特部落居民劃歸俄國。

條約第六條還規定,自該約換約之日起過240天,兩國派遣立界大臣前往阿魯沁達蘭、喀布塔蓋兩卡倫間會齊,按照議定界址,分途建立界牌。但是,由於新疆戰亂頻發,清朝已相繼失去對天山南路、伊犁、塔爾巴哈臺等地的實際控制,雙方無法派員前往,立界牌工作無法如期舉行。1869年,清朝同俄國對烏里雅蘇臺、科布多兩地的邊界進行了勘界立牌,俄國通過《烏里雅蘇臺界約》和《科布多界約》又割佔了唐努烏梁海西北部阿穆哈河一帶牧地及原屬清朝的齋桑湖以北地區。

1870年,俄國又單方面對清朝尚未收復的塔爾巴哈檯布倫託海的清俄邊界進行了勘界立牌,強迫清朝簽署了《塔爾巴哈臺界約》,割佔了齋桑湖以東以南的土地。自此,在俄國的壓力下,北起沙賓達巴哈,南至哈巴爾蘇山口的清俄邊界均已勘定,俄國通過勘界又攫取了清朝西北大片領土。俄國的侵略擴張腳步並沒有因此止住。19世紀60年代,阿古柏對新疆的入侵,給俄國提供了進一步向新疆擴張的機會。1867年俄國結束對中亞三汗國的武力征服後,在原浩罕汗國重鎮塔什干設立土耳其斯坦總督,以此為基地,俄國進一步提出佔領清朝新疆之塔爾巴哈臺、伊犁、烏魯木齊和喀什噶爾等地,肥沃的伊犁更使俄國垂涎三尺。

1868年,俄國軍隊進駐伊犁附近的博羅呼濟爾、特克斯、春濟等地,開始對伊犁的蘇丹割據政權施加軍事壓力,要求蘇丹同意俄國商人自由進出伊犁地區,交還從卡倫外逃入伊犁的哈薩克牧民,以及從伊犁收購和運輸煤炭、木材、糧食等,但遭到蘇丹政權的拒絕。1870年,由於擔心正在北進的阿古柏軍隊進攻伊犁,俄國又派兵強佔了溝通天山南北的咽喉要地穆素爾山口,修築了通向伊犁的道路,並在邊界線上集結軍隊,準備進攻伊犁。1871年,俄國兵分兩路,一路從博羅胡吉爾出發進攻馬札爾,一路由春濟出發進攻克特緬,大舉進攻伊犁。

經過近兩個月的軍事打擊,俄國最終迫使伊犁蘇丹投降,俄軍佔領伊。以後10年間,伊犁劃歸俄國七河省管轄,由俄國軍官進行管理。今天的文章到這裡就結束啦,各位看官大大,都看到這了,麻煩給小編點個大大的讚唄!!您的關注和點贊,是對小編最大的鼓勵和支持!!嗯~,360度各種姿勢來求贊求關注!! \\(^o^)/動動您發財滴小手,舉手之勞└(^o^)┘感謝各位看官們!! 祝各位看官們生意發發發,學業事業成成成,身體康康康!!! 感謝大家的支持!!小編在這裡感謝各位看官們了! \\(^o^)/ 如果大家有不同看法歡迎各位看官們在文章的下方留言評論







點滴見證


大清無能,國勢衰退。

在18、19世紀,沙俄政府的外交國策目標只有一條,那就是——土地,土地,還是土地。

對於土地的貪婪,沙俄帝國和英法德那些老牌帝國主義大不相同,舊歐洲能有一塊殖民地也就知足了,殖民做不到,租借也行呀,重要的是有生意做有錢賺,侵略別人的時候,也在那裡計算成本。

沙俄不一樣,他們為了土地不計成本,不計時間,不計功夫,反正一定是要麼得到土地,要麼得不到土地。

本來,中國的西部疆界就在“巴爾喀什湖”,沙俄的邊界離“巴爾喀什湖”還有一段距離呢。

即是說,兩國就不應該有邊界糾紛,又不搭界,是不是?

然而,沙俄政府趁著兩次鴉片戰爭期間,清政府無力西顧之際,派出了武裝移民,建村築壘,搞成了沙俄移民事實上存在於“巴爾喀什湖”東邊和南邊的既定事實,形成了移民佔領了中國大片領土的既成事實。

要知道,這些移民日子很苦的,也是被迫,要麼是刑事罪犯被髮配,要麼是被流放的政治犯或者失敗的官僚,逃亡者眾多,然而,沙俄政府就一直派,一直流放,儘管成本巨大。

說實話,巴爾喀什湖那地方,以前並不宜人定居,遊牧地區嘛!然而,沙俄人還是強迫他的人民去定居了。

他們為什麼要這麼做,因為當時沙俄有一個由“東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提出的侵略政策——“以實際佔領支持外交要求”。

先派出移民佔住了,等待機會提出外交要求!

所謂的七河地區顧名思義就是有七條河的地區唄!這七條河即是流向“巴爾喀什湖”的七條河流。

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已經奄奄一息了,沙俄政府終於等來了機會——悍然提出了勘探邊界的要求,開始實施“以實際佔領支持外交要求”侵略方針的最後一步——提出外交要求!

清政府能有什麼辦法呢?

弱國無外交。

沙俄帝國幾十年前就開始佈局了,打也打不過,只有放棄了唄!只有“尊重”人家沙俄的事實佔領唄!簽署了《中俄堪分西北界約記》。

反正慈禧也有一條外交國策——寧贈友邦,不予家奴。

倒是兩好擱一好,慈禧是罪人。

現在七河地區也脫離了蘇聯。


葭明通半瓶歷史


七河地區(哈薩克語為Zhetysu,俄語借譯為Semiryechye),指流向巴爾喀什湖的七條河流支,包括巴爾喀什湖以南、中亞河中以東,以伊塞克湖及楚河為中心的周邊地區,大致包含了今天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州、江布爾州和吉爾吉斯斯坦以及新疆伊犁一帶。七河地區前後歷經了七次由東向西的民族大遷徙,包括古月氏、古烏孫、北匈奴、葛邏祿、回鶻、契丹及瓦剌

秦時屬塞人,蒙古草原上的 匈奴人擊走月氏人後,月氏西遷至該地,將塞王擊敗,塞人南遷至今 阿富汗,而月氏佔有七河地區。其後 烏孫舉族西遷,又將月氏擊走,佔有該地直至 魏晉時期(首都 赤谷城在伊塞克湖)。 南北朝時, 北匈奴移居該地附近,在史冊上稱為 悅般。唐時在該地築碎葉城,西陲的 怛羅斯城也坐落於此處。 中唐時遊牧於 阿爾泰山的三姓葛邏祿逐漸西遷於此,至 晚唐時回鶻汗國滅亡,與部分移居該地的回鶻人建立喀喇汗國,其首都 八剌沙袞坐落於該地,金時契丹人舉族西遷建 西遼,該地 虎思斡魯朵城為西遼都城,元時屬窩闊臺汗國,窩闊臺汗國滅亡以後屬察合臺汗國,東察合臺汗國從察合臺汗國繼承七河地區。十五世紀中葉以後 哈薩克遷入,16世紀初期東察合臺汗國重心南移,七河地區屬哈薩克汗國。明末清初屬準噶爾汗國, 18世紀中葉清軍平定準噶爾,該地成為 清朝統治區。

1864年的《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後,除開伊犁以外的七河地區被割讓給俄羅斯,成為 沙俄 土耳其斯坦總督區 七河州的一部分。1991年蘇聯解體以後蘇聯所屬的七河地區屬哈薩克斯坦。 阿拉木圖為該地最大城市,也是 哈薩克斯坦舊都, 1998年才遷至西北部的阿斯塔納。


戰鬥大黃蜂


早在夏商周時期,七臺河地域是中國北方先民肅慎人的領地。其時,生息在黑龍江地區的肅慎人和索離人等,已向中原朝貢。肅慎人幾易其名,到唐代改稱靺鞨。

太后聖曆元年(698年),粟末靺鞨人建立唐地方政權渤海國,靺鞨最盛時轄5京15府62州,七臺河地域屬鐵驪府轄,府址德里鎮(今依蘭縣境內)。

渤海國被契丹滅亡後,大同元年(947年)契丹改國號為遼。遼沿松花江兩岸至烏蘇里江口設五國部,七臺河地域屬五國部頭城越裡吉(今依蘭縣)轄。

金收國元年(1115年),金滅遼。金地方最高行政區劃為路(相當於省),七臺河地域屬胡裡改路(路址在今依蘭鎮一帶)轄。

蒙古汗國滅金後,元至元八年(1271年),忽必烈定國號為元。元創行省制,省下設路、府、州、縣。元設胡裡改萬戶府(今依蘭縣),七臺河地域歸其所轄。

明永樂七年(1409年),明在黑龍江、松花江流域設置相當於省級軍政機構奴兒干都司,下設衛、所,七臺河地域屬嘔罕河(今倭肯河)衛(衛址今依蘭、樺南縣交界處)轄。

崇禎十七年(1644年)後,清於依蘭哈喇(今依蘭縣譯漢語為三姓)先後設置協領、副都統、府、道衙門,七臺河地域屬三姓管轄。

民國七年(1918年)9月15日,勃利縣公署正式成立,下轄地包括今七臺河一帶,上屬依蘭道轄。

民國十八年(1929年),廢除道制,勃利縣直隸吉林省轄。

民國二十年(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侵佔東北。

偽康德元年(1934年)12月,勃利縣劃歸三江省轄。

偽康德十年(1943年)10月,設東滿總省,勃利縣劃歸東滿總省轄。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東北地區劃為9省,勃利縣屬合江省轄。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將松江、合江、牡丹江3省先後合併為松江省,黑龍江、嫩江兩省合併為黑龍江省。

1954年8月,黑龍江、松江兩省又合併為黑龍江省,勃利縣屬黑龍江省合江地區轄。

1958年,國家開始對七臺河煤田(原稱勃利煤田)大規模開採,勃利縣自籌資金修建的全國第一條民辦鐵路告竣通車,這兩件大事,給長期屬勃利縣轄的七臺河這個偏遠山區帶來了勃勃生機。由於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人口劇增。

1965年3月1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勃利縣七臺河鎮,建立七臺河特區(縣級),直屬合江地區轄。

1970年4月1日,七臺河特區改特區為縣級市,隸屬關係不變。

1983年11月,七臺河市晉升為省轄市,同時將勃利縣劃歸七臺河市轄


徐巖松


說來話長。

七河地區,顧名思義,有著七條長短不一的河流因此得名;七河地區的地理位置大致在今天哈薩克斯坦的阿拉木圖州、江布爾州和吉爾吉斯斯坦以及新疆伊犁一帶;

據古書記載,這裡的原住民都是一些遊牧民族,有古月氏[、古烏孫、北匈奴、葛邏祿、回鶻、契丹等;南北朝時,北匈奴遷移到此地,史書上稱為“悅般”《魏書》;

七河地區在唐朝時期出現了一座現在人們仍然津津樂道的“碎葉城”,因此這裡也成了“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是當時朝廷最西邊的重鎮;

到了遼、金,契丹人大舉西遷建立了西遼,七河地區又出現了一座叫做“虎思斡魯朵”的城,這裡就是西遼的都城;

以後的元朝,這裡又劃歸給了窩闊臺汗國,窩闊臺汗國被滅亡以後屬察合臺汗國;再後來,東察合臺汗國又從察合臺汗國那裡承接七河地區等管轄權;

星移斗轉,到了明末清初,這裡又歸屬準噶爾汗國;18世紀中葉,清朝廷平定準噶爾,七河地區又劃入了清朝的版圖;

1864年,在清政府與沙俄之間眾多的不平等條約中又多了一份,這就是《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即《塔城議定書》);

這份條約中,白紙黑字記載著:除了伊犁以外的七河地區統統劃歸給了俄羅斯,成了當時沙俄土耳其斯坦七河州的一部分;

不過,後來蘇聯解體,這裡又換了主人;1991年以後的七河地區屬於哈薩克斯坦;而“阿拉木圖”成了七河地區最大的城市;曾經的首都;現在哈薩克斯坦的首都是斯塔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