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電商平臺各顯神通“出錢出力”助商家復工

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記者 朱夢秋)商務部近日下發通知,要求各地商務主管部門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組織具備條件的企業復工營業,確保生活必需品供應。部分具有平臺優勢、線上優勢的互聯網企業紛紛展開自救、救人的“暖春”行動,蘇寧、阿里巴巴等企業都推出了扶持政策,幫助實體門店共拓線上渠道。

電商平臺各顯神通“出錢出力”助商家復工

圖片來自CNSPHOTO

復工在即,保障先行

零售業是社會經濟的“毛細血管”,與老百姓的吃穿用住息息相關,零售業復工的進程牽動著廣大人民的心。商務部流通發展司司長鄭文在2月21日舉行的網上政策吹風會上介紹,目前,全國大型連鎖超市的平均開業率達到95%以上;便利店平均開業率達到80%左右,比2月10日提高了十個百分點。百貨店、購物中心的開業率較低,目前在50%左右,即便是開業的零售企業,營業時間也大幅縮短,多數櫃檯或店鋪仍然關閉。客流主要來自商場內的超市、藥店等門店,只相當於平常的10%至15%。

“隨著疫情形勢發生變化,各地陸續出臺了支持企業復工營業的相關政策,便利店等經營居民生活必需品企業的開業率還將進一步提高。百貨店、購物中心等大型商場也將陸續恢復營業。”鄭文表示,商務部將持續關注企業開業情況,根據疫情發展需要,進一步做好指導和服務工作。

消費復甦,經濟回暖需要整個行業的協同。在地方政府出臺復工支持政策的同時,不少線上平臺企業也依據自身財力以及技術優勢為一些在疫情中遭受損失的商家提供了保障。萬達廣場、蘇寧廣場,以及萬科、龍湖、華僑城等,在疫情期間紛紛宣佈出臺不同的租金減免措施,與商戶共渡難關。

“艱難時期,再大的利益也無足輕重,要把保障和援助放在首位。”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表示。2月4日,蘇寧針對蘇寧雲臺商戶發佈涵蓋入駐續簽、服務支持、資金週轉、流量支持等九項支持政策,幫助平臺商家減壓。從蘇寧發佈的《關於新冠疫情防控期間蘇寧雲臺商戶政策支持》中可以看到,蘇寧易購將其平臺商戶2020年續簽截止日期全部延長至2020年3月31日,同時針對2020年2月續簽或者入駐的所有平臺商戶,給予免全年平臺使用費以及平臺佣金直接打八折的優惠政策。

刺激消費,打通銷售渠道

縱觀整個電商生態體系,不可否認,品牌商受到的影響較大,所引發的最致命的問題是線下庫存的積壓,目前急需打通銷售渠道清理庫存,實現現金流轉。

“門店歇業之後我們最愁的就是流量和運營,一方面是沒有流量入口,另一方面,我們做傳統商場的,也不太懂線上運營。”某時尚男裝品牌負責人告訴中國商報記者。

“疫情暴發後,我們賴以生存的線下門店暫停營業,目前經營和生存壓力都不斷增大。”一位中高端服裝品牌商也對記者表達了自己的擔憂。

據悉,疫情之下,部分具有平臺優勢、線上優勢的互聯網企業紛紛展開自救、救人的“暖春”行動,例如蘇寧、阿里巴巴等紛紛推出扶持政策,幫助實體門店共拓線上渠道。以蘇寧廣場為例,疫情期間,蘇寧廣場發揮其線上平臺的經驗和技術優勢,推出了線上扶持政策,主動為商家提供運營和流量支持。據瞭解,2月以來,蘇寧廣場App及小程序首登人次不斷增加,2月9日更是實現環比增長560%,日活環比增長168%。

隨著各大家電企業陸續復工,蘇寧聯合各大品牌推出了“開倉計劃”,意在打通品牌銷售通路,同時開放“24期免息”的活動刺激消費端。

而早在2月3日,蘑菇街就針對各大品牌商家推出了全程服務、不限品類、佣金雙免、無需入駐、無保證金、交付體諒、金融服務七大優惠舉措。此後,蘑菇街開啟了平臺和主播佣金雙免的公益直播首秀。中國商報記者瞭解到,受疫情影響,雖然品牌商家無法提前給平臺主播提供樣品,但他們還是在一個晚上成功售出了6萬件商品,幫助海瀾之家、快魚等品牌商家消化了貨值近200萬元的庫存。

壓縮週期,提速資金回籠

在部分中小製造商的眼中,儘管現在很多工人無法到崗,工廠難以全面復工,但只要順利將庫存產品賣出,留守工人的工資就有了著落。更為重要的是,在產品出售後就有了流動資金,待工廠正式復工後,就能及時生產新款產品,損失也將盡可能壓縮。

為了幫助中小製造企業復工復產,貝店早早就開始了“助力商家復工復產”的活動。對於當下緊俏的防護類產品生產企業,貝店不僅極大縮短商家入駐和產品上線週期,還對資金週轉有困難的商家開放了縮短結算週期的綠色通道,幫助工廠快速回籠資金,加大產能。

“對於平臺上有條件復工,以及受疫情影響年前備貨有所積壓的商家,我們希望能夠調動所有資源,幫助他們解決年前備貨的銷售問題,儘快回籠資金,以便儘早投入新一年的生產,並平穩渡過此次難關。“貝店平臺運營總經理曾明芳表示。

據中國商報記者瞭解,下一步貝店將持續幫助居家類、服飾類等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商家解決年前備貨的積壓問題,帶動其資金週轉,以便工廠能夠儘快恢復產能。“隨著疫情的持續好轉和物流企業的陸續復工,相信未來會越來越好,大家都能順利渡過難關。”曾明芳表示。

事實上,疫情帶來的商業變化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對於零售等以市場為主導的商家,必須要跳出疫情本身,迴歸市場,洞察用戶需求和變化,調整營銷和渠道佈局,在接受外界幫助的前提下,展開一輪主動而積極的自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