額溫槍“瘋狂”背後的監管挑戰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疫情之下,口罩、酒精、消毒水等防疫物質成為緊俏商品,你會發現,無論是藥店還是淘寶、京東等網購平臺都極少相關產品展示,即是有也是預定,沒有現貨。

隨著企業的陸續復工,又一防疫物質——額溫槍陷入“瘋狂”狀態:價格暴漲、“一槍難求”。

業內人士指出,額溫槍市場將突現百億級。而市場背後的亂象,值得相關監管部門警惕。

“全世界都有中國人在掃貨”

筆者在京東搜索發現,額溫槍商家頁面提示產品已經售罄,只能預售,購買流程是“付定金-付尾款-發貨”,付尾款在3月21日前。諮詢客服發貨時間,被告知預計4月10日前發貨;在天貓商城上看到,一款價格400元左右的額溫槍,只能預售,付款後30天內發貨,而且“限購”。

有網友驚歎:全網買不到一支額溫槍。

“現在都賣瘋了,而且一天一個價。”杭州的嚴先生受政府委託採購5000支額溫槍,對於額溫槍市場目前的狀況顯得很無奈。“原本幾十元價格的額溫槍已經炒到400多元。”

“現在基本沒有現貨,個別有現貨的價格又太高,承受不起。已經復產的生產企業現在滿負荷運轉,訂單都是全額付款預定。但最快也要到3月中下旬才能拿到貨。”

嚴先生不得不到處託同學、朋友幫忙。“我託在日本的朋友到各大醫院去購買,一個一個醫院去掃,每個醫院也就幾支,沒辦法,只能一點點湊。”

不過幸運的是,他朋友在土耳其搶購到一批,可以解決大部分問題。“現在全世界都有中國人在掃貨。”

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額溫槍成為了抗疫的必備物質,市場需求暴增,出現供需失衡。

額溫槍並非大眾必備,主要用於醫療機構,少量家庭使用。市場需求量在100萬上下,如今市場需求暴增幾十倍。

1月30日,國務院印發有關疫情醫療物資保障的通知指出,體溫檢測是疫情檢測的第一關口,紅外體溫檢測儀在公眾場所對疑似患者甄別發揮了重要作用,是打贏疫情防控戰的重要裝備。

為防控疫情擴散,要求各小區、商城、企業、機構等公共場所的進出口都必須對人員進行體溫監測。由於額溫槍有別於一般的測溫儀,具有快速、非接觸性、應用場景更靈活,價格更低廉等優勢,成為了這次疫情中最受歡迎的測溫儀。

“對復工的企業,要求每40人必須配備一支額溫槍,這使原本緊張的需求陡增。”一家額溫槍生產企業負責人表示,產品在近10天已生產了公司近3年的量。

崑山一家生產額溫槍的公司行政負責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表示,“復工20天來,我們每天生產額溫槍近3000支,幾乎全部是當天生產出來當天就發貨。訂單排到了3月份,已經復產的產線幾乎是滿負荷運轉,所生產的額溫槍是由政府統一配置。”

額溫槍因為是醫療器械,生產廠商必須有醫用三證,才是正規合格的產品。目前這些正規廠並不向外出售,產品由政府統籌,所有訂單都必須有政府委託購買文件。新生產的貨無法進入市場正常交易,市場上的流通貨量非常少。

中國醫保商會藥融圈分會會長王波接受採訪時認為,雖然部分相關生產企業已經復工復產,其生產量仍無法滿足全國市場的需求。同時,由於相關抗疫物質受政府管控調配,許多廠商需要配合政府部門的調度,優先供給防疫工作更為嚴峻的地區,使得市場上的流通貨量非常少,加上額溫槍又是企業復工必備防疫物質,使供需矛盾更突出。

供需矛盾還體現在產業鏈上。有異於口罩等防護產品的生產流程,額溫槍生產的供應鏈更長,所需零配件更多,產量難以在短時期內釋放出來。供應鏈上游各個零配件生產同樣遭遇產能不足問題,包括因工廠推遲復工帶來的勞動力短缺。

“需求與供給形成巨大差,造成了市場恐慌,這種需求與供給的矛盾不可能很快解決。至少要到3月底才可能得到緩解。”

玩家炒作加劇市場混亂

現在主要貨源都掌握在大的代理商手裡,然後層層加價出貨。顯然,資本藉機進場炒作也是造成市場恐慌的主要原因之一。

有業內人士對額溫槍的生產成本進行分析:其核心配件如傳感器、MCU、小液晶的單個成本都是幾塊錢;PCB和其他物料也就幾塊錢;其外殼+包裝也在10塊以下。因此成本總體預估在30~40元,批量成本可以做到更低。

在平常時期,電商平臺上,一支好一點的額溫槍在市場上的價格100元左右,品牌小的甚至五六十就能買到。而現在,一支一般的額溫槍價格都在300元左右,有的甚至突破400元。

巨大的價格差,形成的利益空間,讓一些人看到了發財機會,希望藉此創造財富神話。市場炒作也成為造成市場恐慌的主要原因之一。

據一位醫療行業的朋友透露,一些嗅覺靈敏的玩家,早在春節期間就開始囤貨、收貨,乘機漲價出貨,一天一百地往上漲。而一些微商也紛紛轉戰加入搶貨、加價倒賣行列。

“現在主要貨源都掌握在大的代理商手裡,然後層層加價出貨。大的玩家壟斷主要貨源,微商提供少量的。而微信的傳播加速了恐慌性購買。”王波分析表示。

嚴先生揭露,一些玩家炒作口罩、額溫槍等緊缺物質時“空手套白狼”的套路:有一批期貨,先加價放出有貨的信息,要求客戶先交定金或全款,用這種方式實現融資,然後去訂貨,如果定貨成功就是現貨了,這時他為了獲得更大利益,會再次加價賣給出價更高者,再對最先交了錢的人說,沒貨了,錢退還。就這樣,自己不花一分錢,卻賺得盆滿缽滿。

“有些資金雄厚的玩家甚至直接到東南亞收購口罩廠,然後將生產線設備轉手賣給國內相關企業組裝生產或者自己在國內生產。”嚴先生說。

更有甚者,一些玩家瞄準了產業鏈的上游,對相關配件材料實現壟斷,造成市場供應嚴重不足。

額溫槍的生產線相對固定,要擴大生產或轉產比較複雜,需要產業鏈的保障。一支額溫槍配件有上百個。其中核心配件紅外線傳感器,主要從日本和臺灣等地進口。

一位業內人士透露,目前額溫槍配件材料也被炒家壟斷。“一個紅外線傳感器原來只要3元左右一個,現在炒到50元。成品從幾十元炒到400多元,也就不奇怪了。”

“現在,無論是有資質的供應商,還是追風口的新玩家,都面臨元器件缺貨的挑戰,求購額溫槍元器件的消息在微信群和朋友圈鋪天蓋地。”

不過有分析人士認為,疫情過後,額溫槍市場將會一地雞毛。

隨著疫情退去之後,額溫槍廠商的產能全部釋放,市場上會出現大量的存量,也會讓廠商面臨著銷售額斷崖式下跌的窘境。“到那個時候,不少炒家會把貨砸在手裡,這也是發國難財、投機倒把的風險和代價。”

亂象帶來的監管挑戰

市場亂象無疑將考驗原本緊繃的產業鏈。同時,也是對市場監管的一次挑戰。

據業內人士反映,醫用級紅外額溫槍的緊俏,讓市場上出現了大量非醫用級額溫槍。

工業用測溫計主要用於環境監測等對準確率達沒有特別嚴格要求的領域。按照體溫槍相關的製作規定:體溫槍熱傳感器醫療級別為±0.2度,工業級別的材料是±0.5度。用於人體測溫的體溫槍必須採用±0.2度的醫療級別傳感芯片,體溫槍製造商必須持有醫療生產許可證和計量證。

這種工業用測溫計流向市場。導致的結果是,大量不符合相關規定的額溫槍進入市場。這樣這無疑增加了錯過篩選出疑似新冠肺炎患者的風險。

最近,不斷有媒體報道借額溫槍緊俏行騙的案例。

由於額溫槍市場混亂,魚龍混雜,一些人看到市場爆發下發財機會,通過囤積貨物、抬高物價獲取暴利,有些人甚至鋌而走險,開始藉機行騙,大發不義之財。

嚴先生認為,“這種混亂的狀態,如果沒有相關部門監管,會一直持續下去,直到疫情解除。只有等市場上不再繼續需要大量的額溫槍,這場市場‘瘋狂’盛宴才會停止。”

據瞭解,目前額溫槍產業鏈上下游,以及政府相關部門都在積極協調,以保證額溫槍組件的供應。相關監管部門也在行動,打擊不法行為,維護市場正常秩序。(文/彥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