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生死關”:入華採購折戟,65%企業忙按“暫停鍵”,中國製造如何突圍?

外貿“生死關”:入華採購折戟,65%企業忙按“暫停鍵”,中國製造如何突圍?

每年2月至3月,是海外買家來華採購的重要時期。隨著肺炎疫情防控所取得的積極進展,如何統籌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下的經濟回穩,成為中國企業和海外採購商關注的焦點問題。可眼下,部分海外採購商對入華合作更加審慎,更有甚者直接推遲和取消了來中國面商洽談的原定計劃。

線下展會是否因疫情影響按下了暫停鍵?面對海外買家轉移採購渠道的潛在威脅,中國製造和中國企業又該如何止損、重啟外貿業務?

海外採購商推遲來華面商計劃,65%展商忙按“暫停鍵”

雨果網瞭解到,與廣交會類似,每年春秋兩季也是海外目標採購商來華洽談對接業務的需求高峰期。通常情況下,海外採購商會帶著需求直接下工廠談合作、上生產線研討產品開發,以面對面、疏通供應鏈端與終端用戶需求的模式開展詢盤合作。一般來看,這種目標採購商對接會能夠使中國工廠精準瞭解海外採購商的切實需求,提升與終端買家的共鳴度和市場契合度。

ACT商務集團是一家總部設在中國義烏市的國際貿易公司,其CEO Luis Velez向雨果網說道:“從我們目前所接觸到的北美、南美以及歐洲市場的合作客戶(海外採購商)來看,其實他們也正在監測中國有關新型冠狀病毒的最新進展。截至目前,除非有關當局認為它變安全了,不再具備傳染威脅,否則這些採購商不會在2月份或3月份前往中國。”

不難發現,線下對接可較為直觀的感受產品優勢和接觸用戶基群,與海外採購商出於同樣的目的,中國企業也藉助線下展會或巡廠面商的方式進軍國際市場。然而,時下這一商貿活動卻有暫緩的跡象。

外贸“生死关”:入华采购折戟,65%企业忙按“暂停键”,中国制造如何突围?

根據雨果網2月17日的問卷調查數據顯示,截止2月20日19:00總計267家企業參與了投票問卷。受疫情影響,65%企業表示2020年將不會參與任何國內外線下展會;15%企業認為疫情不至於構成重大威脅,仍將參與國內外線下展會;14%企業坦言僅考慮參加國內線下展會;6%企業則只考慮參加境外線下展會或海外線下展會。

恐病毒威脅另尋中國製造代替國是否屬實?

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國內一直流傳著海外買家被禁止攬收中國產品、大量海外採購商捨棄中國轉而向東南亞國家籤千萬元訂單等失實言論。

要了解中國製造和海外採購商之間的現狀,邏輯上得看清楚兩件事:一是海外買家對中國產品的真實態度,二是他們是否會考慮拒收中國產品另尋中國製造的替代國。

對此,Luis Velez予以了否決,雖然現階段推遲了來中國面商採購的計劃,可未來依舊會繼續並且加大與中國供應商的合作力度。“我們幫助來自世界各地的客戶在中國採購產品。根據西方世界的新聞報道,這種冠狀病毒不能靠實物存活很長時間。考慮到這一點,我們認為海外採購商可以不必過度擔心貨物受到感染。”

事實上,海外採購商的這一態度也從中國企業的調研反饋中得到了證實,恐產品攜帶病毒並不是阻礙外貿訂單的真正原因。當問及海外買家關於取消訂單或退貨的主要原因時,52%賣家(139人)表示是受訂單履行速度慢的不利影響所導致的;擔憂產品攜帶病毒的原因佔比為28%(76人),4%賣家(12人)坦言買家因產品質量問題取消訂單,另有佔比15%(40人)的賣家因其他原因遭到了退單或退貨。

外贸“生死关”:入华采购折戟,65%企业忙按“暂停键”,中国制造如何突围?

另外,談及海外買家是否會選擇中國以外的採購渠道時,他肯定地答覆道:“我個人認為,中國的產品選擇和生產能力在世界上是無可替代的。如果病毒在3月以後還沒有得到完全控制和遏制,我相信對貿易和中國經濟以及中國所有貿易伙伴的影響將會非常嚴重。包括,一旦供應量減少,國際市場需求保持不變的話,產品價格將不可避免地上漲。但是,我們相信中國政府和人民的防疫工作,也相信中國在恢復後能夠重建生產,繼續引領‘世界工廠’的風采。”

從海外採購商反饋和賣家的市場感知來看,“短期內中國製造不會被取代”的言論也釋放了多種信號:

1、中國製造優勢根深蒂固,短期內不可替代:截止目前,工廠、外貿企業已經陸續復工、復產,假以時日空缺的產能能夠被補足;中國製造在勞動密集型、科技重工型產業中享有優勢;以鞋服為例,中國製造企業在產品設計、選料、開模以及製造等方面建立了完整的生態鏈和產業集群效應;短期內海外採購商要想尋找新的製造合作伙伴,建立新生產線、完善工藝流程和質量把控的時間成本較高;且中國供應商與採購商多年的合作友誼,中國對外經貿的政策優惠扶持也是其他國家所無法取代的;

2、物流堵點相繼疏通:包括國內頭程配送的卡車、火車、水運和航空都在陸續恢復中,且相關跨境物流企業也相繼投入人力疏通物流堵點,有序打動國內頭程和最後一公里各鏈路環節的復工復產,跨境物流時效低正在被攻克;

3、國家落實相關政策扶持:據官方數據披露,各級財政疫情防控補助資金已超過900億元人民幣,央行也已釋放上萬億元流動性助企業渡過難關;

4、對外經貿“橋樑”多元化:就外貿企業和賣家關注的展會問題,事實上會展界也一直在行動,一方面推遲或取消線下展會,另一方面也利用在線展會、AI展覽選品以及開通選品互動直播等方式減少企業詢盤損失;中國展覽館協會理事長鄭世鈞曾預測,展覽業全年損失大致可以控制在10%以內,建議展商要做好充分工作,與所有展覽會協調,充分利用6月、11月、12月等旺季檔期。

對此,外貿人士Alan也佐證了這一觀點。“總的來看,短期內中國製造依然具備強大優勢。依據現階段的國際供需來看,如果貨源庫存充足的話,企業是可以藉助線上詢盤、社交溝通甚至3D、AI等模式取代傳統的線下看展、工廠勘察。驗廠等也能夠委託專業機制提供高效、‘無接觸’的解決方案,以保障外貿訂單在規定時間內進行。”

疫情當下,B2B外貿企業如何調整線上營銷策略快速獲客?怎麼藉助線上營銷策略提升獲客能力?2月25日(週二)14:00,《復工之後:B2B外貿企業如何調整線上營銷策略快速獲客?》直播預熱中,搶先佔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