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碼進小區:別卡住多棲民生需求

  為防止無關人員進入小區,河南省鄭州市已開始執行“掃碼進小區”的政策,且一位居民只能綁定市內的一個小區。但這一政策,卻難住了不少“上有老下有小”的人(2月17日澎湃新聞)。

  在疫情防控時期,對小區居民進行出入測溫、登記、管控是必要的措施,能夠有效降低人群交叉感染的風險,遏制疫情的發展蔓延。相比由防控人員在小區門口手工登記居民的姓名、電話號碼、身份證號、住址、體溫等信息,智能升級的“掃碼進小區”無疑大大降低了防控人員的工作量,避免了重複登記有關信息,能夠節約防控資源,提升防控管理效率,給防控人員和居民都提供了方便。

  對於“掃碼進小區”制度,居民一般都能理解和配合,畢竟,這是呵護民眾健康的有益措施。只是,一人只能掃一個碼進一個小區的制度未免有些僵硬,不切實際。不少人都有照顧老人、陪讀孩子等多棲民生需求,每天需要在兩個甚至多個小區之間往返,如果掃碼制度只允許他們進一個小區,那麼,往輕了說,會給他們帶來不便,往重了說,會影響他們的民生。

  有人建議,這部分有多棲需求的人可以把老人、孩子等集中到一塊居住,這個建議對於一些家庭可能行得通,對於另一些家庭可能就行不通。比如,有的家庭的一處房子可能根本無法滿足“幾世同堂”的居住需求,有的家庭可能因工作、生活等原因存在難以集中的剛性障礙。此外,現在很多新冠肺炎的病例是因為家庭聚集而造成,把一大家子人都集中到一塊兒住也增加了傳染的風險。

  “掃碼進小區”制度不能卡住多棲民生需求,民眾滿足多棲民生需求不應該看小區保安的臉色,不能靠跟保安“拌嘴”“好好商量”“求情”或者“碰運氣”。如果有的小區讓進,有的小區不讓進,有的保安好說話,有的保安不好說話,“掃碼進小區”制度也就失去了公平性和公信力。

  其實,要解決這個問題並不難。有多棲民生需求的居民可以向基層街道、社區等提出進出多個小區的申請,說明理由,由街道、社區等單位同意後,發給申請人證明文件,並將相關信息發送至目的小區,由各小區對申請人進行對應的防控管理,提供通行便利。一個居民不管一天內進幾個小區,測幾次體溫,登記幾回信息,掃幾回碼,人始終是一個人,他的信息在各小區可以共享,不會給防控工作帶來太多麻煩。

  鄭州市有多棲民生需求的人不是少數,12345鄭州市長熱線接線工作人員表示,這兩天已接到了大量有關“兩頭兒跑”剛需的投訴或建議的電話。目前,鄭州市相關部門已經和支付寶方面進行溝通,希望當地政府和掃碼制度運營商能夠高度重視民眾的多棲民生訴求,儘快拿出可行的技術方案,為民眾敞開實現多棲民生需求的方便之門。當然,這件事也給其他各地的防控工作提了一個醒——採取任何防控措施,都得給民生剛需留一個“出入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