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共享單車”到“共享員工”,未來的你,可能不屬於一家公司

本期導讀:

大量現代服務業關門,導致企業的人力資源冗餘嚴重,員工成本壓力激增。這一背景下,“共享員工”以其靈活,快速、高效的特點,開始備受關注。

  • 什麼是“共享員工”?

  • 哪些工種可“共享”?

  • 如何管理“共享員工”?

  • 普通人如何打造“共享的自己”?

本文是2020年2月推送的第30篇乾貨,計4633字,閱讀時間10分鐘。

本文根據“人民網”“廣西人力資源網”“中新經緯”“南寧人社公眾號”“光明日報”“獵聘”“北京青年報北青網官方帳號”相關報道整理而成。

“共享員工”“跨界員工”,是當前部分企業應對疫情的措施,啟動“自我重組”的生產力。這種新型用工形式,既減輕了停工企業支付員工工資的固定開支,又解決復工企業用工不足問題,“共享員工”的收入也得以保障。

盒馬:“借兵”餐飲業千餘人

受疫情影響,消費者採購民生商品的需求激增,尤其是線上單量需求量要遠遠大於平時。盒馬全面開足馬力,但各門店仍面臨用工壓力。

在此背景下,盒馬最早提出了向暫時歇業的餐飲企業“借調”待崗員工的想法。盒馬全國經營管理總經理胡秋根表示:1月31日,盒馬(北京)總經理李衛平最早在內部會議上提出“聯合餐飲同仁共抗疫情”的設想,解決當下的用工問題。

之後,李衛平很快聯繫到北京商委和烹飪協會輾轉找到雲海餚,雙方當場達成一致,次日便開始有員工陸續到盒馬“上班”了。

雲海餚品牌價值成長中心總監陳娜則表示:疫情對整個餐飲行業造成了不小的影響,這次和盒馬合作是企業自救方式之一。

从“共享单车”到“共享员工”,未来的你,可能不属于一家公司

盒馬2月3日公開發布的“招工令”

此後,沃爾瑪、生鮮傳奇、京東、蘇寧、聯想等企業也相繼跟進,推出類似的“共享員工”舉措。人民網記者整理了一份“共享員工”模式9日進程表——

从“共享单车”到“共享员工”,未来的你,可能不属于一家公司

製圖:人民網記者王政淇

“共享員工”模式已從商超與餐飲業發展到物流和製造業,從一線城市向二三線城市擴展。在這場與病毒的鬥爭中,企業也在爭分奪秒地打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 何謂“共享員工”?——

“共享員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影響下,一些暫時難以復工的中小企業要為員工支付基本工資,壓力很大。同時,由於網購需求猛增,線上零售企業門店員工、配送小哥職位出現大量空缺。“共享員工”則讓員工在企業之間臨時流動,實現人力資源的再分配。

其實,在盒馬鮮生推出“共享員工”以前,國內一些行業已經開始嘗試了這種新型的人力用工模式。

  • 理賠服務共享平臺

2017年8月,中保協就聯合多家險企、公估、螞蟻金服、滴滴出行等成立了理賠服務共享平臺。保險公司推動了跨行業合作,催生出一種叫“共享查勘員”的崗位,外賣小哥、網約車司機這些都有可能成為兼職的保險查勘員。

  • 共享配送聯盟

2018年1月,美團、UU跑腿、鄰趣、快服務、閃送等公司則共同建立了共享配送聯盟。聯盟內的“共享配送員”可以利用閒暇時間按照自己的意願,承接任一或者多個平臺的訂單配送工作,且這些“共享配送員”與平臺之間不存在任何正式僱傭關係。

从“共享单车”到“共享员工”,未来的你,可能不属于一家公司

—— 哪些工種可“共享”?——

“共享員工”模式一出,便受到供需雙方的歡迎。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指出了幾點憂慮:一是“共享員工”的准入門檻,不是每個崗位都可以做到“無縫對接”,到店就可上崗;其次,疫情期間,對員工的健康要求和審查更為嚴格,有的甚至需要隔離,安全問題如何保障;另外,對新加入員工的培訓也一定程度上抬高了僱傭方的用人成本,僱傭企業自身能否“消化”值得商榷。

比如盒馬方面就要求,新加入的臨時員工要求是18歲以上、有健康證,在過去14天沒有發熱、咳嗽症狀,以及完全符合國家政府相關規定的人員。這些人員會安排到相對比較簡單的工種,如排面整理、倉庫整理、打包整貨等業務。

而像配送員這樣的崗位就要求比較高,這個崗位需要對門店周邊的環境,甚至每一棟樓都非常熟悉。之後怎麼去接觸顧客,這方面的防疫培訓要比在門店崗位高很多,整個培訓的時間會更長一點。

目前,盒馬有很大一部分業態屬於餐飲領域,在這一領域倒是具備一定管理經驗,對於與餐企的合作,盒馬自身並不覺得是挑戰,而是很有自信。

另一方面,盒馬2月8日開始與上海大眾出行在上海部分門店測試汽車配送,在要求較高的配送環節探索嘗試。據盒馬方面稱,與電瓶車配送相比,汽車一次配送可以帶出2~3倍的訂單。

對於聯想這樣的製造類企業而言,用人成本更高。目前,聯想的“共享員工”計劃已有超過500人報名,新員工大概會經過3~5天培訓之後上崗,因為是短期臨時工崗位,聯想提供的是電腦、手機、服務器的組裝和包裝產線等相對技術門檻沒有那麼高的工作崗位。

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在內部信中表示,“只要能夠儘快恢復生產,我們就有能力先以海外市場來持續驅動國內供應鏈的正常運行。聯想集團各地的工廠將優先僱傭停工中小企業的閒置員工,幫助中小企業解決燃眉之急,盡到幫扶義務。”

——如何管理“共享員工”?——

把“共享員工”這件好事做好,需要妥善解決可能存在和引發的問題。比如,工資結算、應聘準則、業務培訓、安全培訓等,都需要有更詳細、成熟的企業制度安排。

>>> 保障“共享員工”的合法權益

專家建議,抗擊疫情期間,保障外派員工的人身安全、控制感染風險等問題,需要雙方企業和員工認真協商,以合同形式達成共識。在此過程中,員工可能更多地關注自身的合法權益及待遇保障,這種要求應當得到充分尊重。

從市場角度看,誠如專家所言,“共享員工”既是抗擊疫情期間切實可行的應急模式,也不排除會成為未來的一種普遍的工作模式。而無論是為了在應急模式下保障企業和員工的合法權益,還是為未來的工作模式探索和積累經驗,都需要對“共享員工”模式加強規範管理,使之既適合眼下應急之需,也能儘快形成氣候行穩致遠。

具體而言,員工應與雙方企業加強溝通協作,避免企業開工後員工無法正常回崗的窘境。短期“共享”員工的企業,對員工的合理待遇和合法權益應依法予以保障,比如,特殊時期不妨採用相對靈活的“小時工”方式合作。企業需要把好“共享員工”的准入關,尤其對跨界“共享員工”,更應該做好相關技能培訓,以保證企業服務質量,更好地滿足用戶的需要。

从“共享单车”到“共享员工”,未来的你,可能不属于一家公司

>>> 相關政策:跨界融合,協同發展

實際上,在勞動觀念、市場用工形態、互聯網數字經濟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靈活用工就呈現出高速增長態勢,從去年開始,中央政府與各個地方政府密集推出促進靈活用工增長政策與措施,從戰略層面推動靈活用工升級發展。

2020年1月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就明確指出要加快服務外包轉型升級,推動服務業優結構上水平。隨後,1月6日,商務部、發改委等八部門聯合發佈《關於推動服務外包加快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提出要跨界融合、協同發展,鼓勵服務外包向國民經濟各行業深度拓展,加快融合,重塑價值鏈、產業鏈和服務鏈,形成相互滲透、協同發展的產業新生態。

2019年11月4日,浙江人社廳發佈《浙江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關於優化新業態勞動用工服務的指導意見》,指出企業根據實際情況依法使用非全日制用工的,可以與從業人員簽訂書面勞動合同或者訂立口頭協議。新業態從業人員在不影響本企業工作任務完成且原單位未限制的情況下,可以與其他單位建立勞動關係。

2019年7月3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中,部署加大力度落實就業優先政策,要求完善新就業形態支持政策,促進零工市場、靈活就業等健康發展,培育就業新增長點。

>>> 關於“共享用工”,人社部這麼說

當前,一些缺工企業與尚未復工的企業之間實行“共享用工”,進行用工餘缺調劑,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力資源配置效率。

“共享用工”不改變原用人單位和勞動者之間的勞動關係,原用人單位應保障勞動者的工資報酬、社會保險等權益,並督促借調企業提供必要的勞動保護,合理安排勞動者工作時間和工作任務,保障勞動者身心健康。

合作企業之間可通過簽訂民事協議明確雙方權利義務關係。原用人單位不得以營利為目的借出員工。原用人單位和借調單位均不得以“共享用工”之名,進行違法勞務派遣,或誘導勞動者註冊為個體工商戶以規避用工責任。

从“共享单车”到“共享员工”,未来的你,可能不属于一家公司

——普通人如何打造“共享的自己”?——

不知從何時起,“斜槓青年”已經遍佈我們周圍,他們擁有不止一份收入,一邊擁有主業,一邊又開展副業,把自己的知識與技能貢獻給不同的老闆/企業,這也是一種自主“共享自己”的模式。比如,有些寫作能力優的人幹起了“自媒體”,專業知識強的則開始做在線課程……

那麼,作為普通人的我們,如何提升能力,讓自己具備“共享”能力?

>>> 想清楚到底要不要“共享自己”

成為“共享員工”,並不意味著自己是是既能做這個,又能做那個;而是既能做好這個,又能做好那個,這中間的差異很大。

無論是拓展職業也好,興趣也罷,首先一定要明確自己的根基在哪裡,它才是你開展一切計劃的起點。不然很容易變成三分鐘熱度,既耽誤主業工作又浪費時間。

生活中的“變量”,是成功路上的“試金石”

从“共享单车”到“共享员工”,未来的你,可能不属于一家公司

>>> 給“共享”之路加上"思維方式"

1.清單思維

清單的本質,就是總結經驗,然後確定原則和標準。清單思維,就是把做好一件事的原則和關鍵點都列出來,照著總結好的經驗去執行,就能最大概率地保證成功。

成為“共享員工”的第一步就是將阻礙自己成功的問題分類,不同的問題對應不同的清單;然後,再建立一個簡潔、高效、可行且利於檢驗和迭代的清單。

2.體系思維

“體系”思維它能夠讓我們思考和做事都變得特別有條理,並且極少出現無用功,極大地提升工作效率。“體系”有兩個關鍵詞,一個叫“目標”,一個叫“組合”。它們是搭建體系思維的重要指標。想要讓自己做事情有條理,思考有體系,這兩個維度是關鍵。

可用的思維方式還有很多,但需要注意一點,“共享員工”貴在“精”,而不是多。想成為合格的“共享員工”,就讓自己“精專”起來吧!

——寫在最後——

“通過‘共享員工’模式,人力資源得以實現流動,提升了社會資源配置效率,也恢復了一定的社會產出水平。”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指出,“共享員工”在暫時勞動力過剩的傳統餐飲業與暫時勞動力緊缺的新興電商零售平臺之間激發了勞動共享,傳統餐飲企業、電商零售平臺和員工三方都解了燃眉之急。

“疫情雖然造成了傳統企業的寒冬,但是也給傳統企業與新經濟企業合作、共渡難關提供了難得的機會。”盤和林指出,新經濟企業聯手傳統企業形成了更強的成本控制能力,傳統與創新的融合,將探索出一種抵禦不確定性衝擊的商業模式。

“靈活用工將是未來中國人力資源供給的一個重大變化。”盤和林指出,藉助數字經濟的發展,解決資源壁壘,拉近人力過剩企業和人力緊缺企業的距離,實現供求雙方快速、精準匹配,將能讓勞動力資源得以更有效流動。

共享員工”會不會成為新業態的雛形?無論未來如何發展,當下這一做法讓人們看到,企業並沒有被問題和困難嚇倒,而是在抱團取暖、靈活“自救”。目前,防疫阻擊戰尚未結束,線上零售業將繼續承擔滿足消費者消費需求的責任,“共享模式”也將繼續在疫情期間發揮自己的作用。

今日話題

# 關於“共享員工”,你怎麼看?#

歡迎小夥伴們踴躍留言,分享你的觀點~

本文根據“人民網”“廣西人力資源網”“中新經緯”“南寧人社公眾號”“光明日報”“獵聘”“北京青年報北青網官方帳號”相關報道整理而成。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培訓雜誌”立場。投稿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你的企業如何申請在線培訓補貼?(內附政策全文)

不止遊戲與視頻!“VR+培訓”特殊時期強勢登場

線上知識產品再迎契機,“筆記俠模式”陪你度過至暗時刻

“定、搭、練”,提升領導力TA就用了三個字

从“共享单车”到“共享员工”,未来的你,可能不属于一家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