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瓶水1.5元,近期一斤小麥價格只有1.08元,同樣都是500克,你們怎麼看?

錢明龍


這是個看著痛心,又很難解決的問題,這樣的問題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君不見一瓶飲料還可以賣三五塊,然而一斤魚、一斤雞肉也就三五塊嗎。要知道一瓶飲料也就是簡單勾兌一下,而一條魚、一隻雞需要養殖好幾個月甚至於一年才能出售。單純比較投入成本(包括人力成本)的話,不管是小麥,還是雞魚什麼的農產品,其投入成本都比礦泉水或者飲料的成本高很多,然而最終的賣價卻是持平或不如後者。而且,這種現象是三農領域的普遍現象,同時也存之久矣。

其實,這種現象也有存在的合理性。從終端使用者來分析,一瓶水到客戶手中是1.5元,而小麥真要賣到消費者手中還需要物流成本、包裝成本、收購商、批發商、流通商等環節的成本,到達消費者手中的時候,其成本已經遠超過收購價了,可能達到3元甚至更高。如果把小麥加工成麵粉或其他產品的話,其價格更可能就更高。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農產品都是同質化非標準化產品,而水卻是有區別的標準化產品。所以,對於兩者的橫向比較我們也要心理平衡。

都說存在即是合理的,但是不能讓這種現象長久存在。如果農產品的價格長期一味這樣低,就無人種糧食了。國家最近幾年為解決這個問題想了很多辦法,在解決農產品價格過低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還是需要依靠科技創新、體制創新,農民要轉向特色農產品種植從而提高產地收購價格,國家要鼓勵和引導製造和流通等加工行業也轉變思路,做特色高附加值加工品的生產和銷售,從而為終端消費者提供更高價值或特色價值的終端消費品,實現一二三產業的高度整合。

上述觀點是否正確,歡迎大家一起討論。


清遠傲粵富硒清遠雞


縱觀中國歷史,只有統治階級永遠對不起農民,而農民永遠對得住統治階級。中國農民純厚質撲,克苦誠實,無私奉獻,極少索取,終生面朝黃土背朝天,披星戴月,用艱辛汗水,養活了一代又一代華夏兒女。只要能維持最底生活標準就感到幸福和安逸。

只有封建統治壓榨剝削的喘不動氣,於其坐以待斃,不如奮起一擊,官逼民反,才高舉義旗,逼上梁山,歷代如此。

農民艱辛汗水與創造的價值,歷來不成正比,一斤小麥換不來一斤水,只能說明奇葩的社會。水很重要,但它是自然界的恩賜。投機者稍做加工,價格不知翻了多少倍。把自然界恩賜人類的資源,變成來錢的寶貝,而農民艱辛汗水付出八個月的冬小麥其價值???!!!真不如挖井賣水。真到哪種地步,恐怕用水發財的,一個個都變成了餓鬼。

個人之見。歡迎說理的正反意見,反對無理漫罵和人身攻擊。


老兵4200


現在中國發展到現在,到了工業反哺農業的時候了。

解放之後,是八億農民養活了整個中國,讓全國人民吃飽,吃好,還記得小時候和父母一起去交公糧,那時候一家人的公糧真是一牛車一牛車的往糧站拉,還記得當時父母說過一句話:種地交糧,天經地義。細想中國農民應該是世界上最樸實,最勤勞的人了。

小時候小麥價格在0.5元/斤左右,但是相應的房價在幾百元,工資也是幾百元,那時農民為了補貼工業,讓城裡人吃飽,無償把糧食交上去。

現在工資3000起步,普遍五千到一萬以上,工資增長了十倍二十倍,房價也是增長了幾十倍,二糧價現在到了1元/斤,還不如一瓶礦泉水的價格,這個不知道是該說糧價低,還是水買的太高了。

糧食生產成本包括種子,肥料,機器,人工各方面的費用,綜合起來,現在純種量的話不如打工來的錢多。我從小到大一直在農村,現在從事農業方面的工作,深知農村種地的不容易。

希望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這個問題,增加農民的收入,糧價要保,農民收入也一定要保。


農村農業農民1


農民的憨厚不是傻冒。我就是農村的,現在誰還把種莊稼當回事啊!種一料自己吃著踏實,起碼放心。

我們的麥子磨的面不管蒸饃擀麵口感滋潤,芳香筋道,養胃的很。

那些反對糧價提高的城裡人,我給你講個故事。

小時候,聽父輩們說低標準的年月,城裡人有農村的親戚可是老幸福啦。有個可憐的城裡人秋收到我們村子裡拾黃豆,被村子裡的小夥子們攆得慌不擇路,跌溝摔死了!


岡仁波齊的風


一瓶水1.5元,一斤小麥價格1.08元,這種現象確實值得反思,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一瓶水1.5元貴嘛? 記得80、90年代瓶裝水生成廠家少,消費者更少,2000以後隨著城市化進城的不斷推進,城市人口不段聚集,特別是企業、辦公場所的增加,為了滿足消費需求,瓶裝水飛速發展,水的價格也就1元不到。現在一瓶水1.5元,真的貴嗎。

我認為很貴。為了增加水的價格,很多廠商打出養生水、礦物水、天然水的噱頭,其實說白了,就是抄高水的價格,其實水還是那個水,只是換了包裝、換了宣傳的口號。

一斤小麥1.08元貴嘛?我認為很便宜。一畝小麥的產量也就700-800斤左右,這樣計算也就800多元,除去農藥、化肥、人力的成本,農民一畝地的利潤可能都不夠一頓飯前。這是對糧食的不尊重,對農民辛苦付出的不尊重。


我們知道糧食價格近20年沒有多大的變化,但是物價、房價都已經翻了幾倍,而農村出現了打工掙錢的潮流,農地拋荒成了常規。這種情況下出現了農地承包,但是承包土地也是為了掙錢,如果不掙錢也就無人承包,這就是近年來很多承包者退地的原因。

小麥價格長期保持1元左右,是對辛苦農民的打擊,這種現象不利於農村的長遠發展,需要引起社會的關注。


農事直通車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反問一下大家,如果把我國糧食價格提高到和礦泉水一樣達到兩塊錢一斤,農民的收入可以變得更好嗎?農民的日子就會得到根本性的改變嗎?其實並不會這樣。當下,我國農村居民收入低的背後與糧價不高並沒有直接關係,規模小成本高所導致的種植效益太差才是根本所在。


首先,我們得承認,目前我國市場上所銷售的礦泉水的價格幾乎比所有的糧食品種的價格都要更高一些,我國目前產量和消費量排名前三的糧食作物分別是玉米,稻穀和小麥,他們的價格沒有一個超過1.5元一斤的,可是如果去超市或者便利店走一走瞧一瞧的話,估計很難買到一塊五一瓶的水,因為目前市面上所銷售的礦泉水價格大多都在兩塊錢一瓶的,甚至更高了。
但是,單純的把礦泉水和糧食的價格相比是不公平的,也是不合理的。在當前的全球糧食生產水平現狀下,在任何一個國家,糧食的價格都沒有礦泉水的價格高,這是一個現實。從根本上而言,糧食是作為生產原料,而礦泉水只是一個生產產品,兩者在工業鏈條的所處的位置。而真正和糧食的價格相對比,和同類的應該是自來水或者是農業灌溉用水的成本,而如果這樣來計算的話,一斤此類水的成本,甚至還不到一分錢。


個人以為糧食價格太低,並不是完全導致很多農民對於種植現狀不滿的根本原因,其背後的根源主要還是由於通過傳統的的源種植以及糧食種植活動所帶來的整體收益太低,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很多農民朋友對自己高投入,低收益的種植現狀深表不滿。

而如果能夠反觀目前世界各大糧食主產國的糧食主產國的糧食價格的話,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的糧食價格並不算最的的顯高於全球糧食平均價格就拿小麥以及玉米,稻穀這樣的主要糧食作文而言,全球其他國家的糧食價格都要整體低於我國目前的水平,但為什麼我國農民對此有非常大的埋怨和牢騷呢?主要還是由於向美國,巴西的農業國家的人均耕地面積比較多,而且,種植成本相對而言更低一些,即便是糧食的平均畝產以及總產量不如中國,而且在糧食的市場價格方面也比中國稍遜色一些,但是可以通過擴大種植規模以及降低種植成本等多個方面來實現種植收益的更大化,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相對而言,美國農民的人均年收入以及巴西,加拿大等國的農民人均年收入要明顯高於中國農民的實際水平。

以2018年為例,美國農民約有200萬人左右,人均耕地面積超過了一百畝,平均年收入在3.6萬美元,摺合人民幣22萬元左右。而與此同時,我國農民數量依舊高達七人人均耕地面積不足三畝,平均年收入在14000多元人民幣左右,摺合美元大概只有2200左右。所以由此我們可以分析得出,真正導致中國農民對目前的農業種植現狀不滿的根本原因還是由於種植規模太低,生產成本太高而導致的種植收益不及預期。


糧油市場報


對於一瓶水1.5元,而近期小麥一斤的價格只有1.08元,同樣都是500克,雖然兩個重量一樣,但價值還是有一點區別的。

不是說水的價值比小麥高,而是這裡的水不是普通水,而是一支可以隨身攜帶的,幾時口渴可以方便直接飲用的水,它的價值是隨身攜帶並解渴,它不是普通自來水,是經過加工消毒處理的,屬於深加工產品。而小麥的價值還是停留在原生態方面的如果不加熱不煮熟還是不能直接吃來飽肚子的,所以兩者還是有一個本質區別。水通過深加工提高了它本身應有的價值和價格!換個角度,用100克小麥都可以弄一個方便攜帶的小麥粥了,它的價格可以賣到4元了。所以農產品只有通過深加工才能有更高的價值!才能賣價更高,收入更高!


快樂農民頭


一瓶水1.5元,近期一斤小麥價格只有1.08元,同樣都是500克,你們怎麼看?

一瓶水1.5元,要是擱我小時候,我估計只有在過年、過節的時候才能嚐嚐。而小麥雖然也是一塊多,但該買的還是得買,不能管他是不是過節、來客。但是到了現在似乎反轉過來了,平時吃的糧食都是自家種的,而喝的水卻是買的。

這是因為現在農村環境發生了改變,大家種植糧食用的化肥、農藥比澆的水還多,只有吃自己種的還比較放心。所以現在別說水一瓶1.5元,就是15一瓶,咱該買的還得買。

  • 農村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小時候我也是個調皮的農村娃,整天穿著開襠褲在村裡到處瞎跑,那個時候一不用擔心過往的車輛,因為路上基本沒什麼車,而且因為道路較差,開車的也比較慢;二是餓了可以摘水田埂上的土琵琶吃,渴了直接喝純淨的山泉水,然後等到太陽下山時和小夥伴一起回家吃媽媽炒的自家種植的蔬菜,童年生活過得快樂又自在。

然而到了現在,小溪裡的水只剩下那一絲絲黑色汙流,水田邊上的土琵琶和樹上的各種野果子也早不見了蹤影。我們家裡也不得不和其他農戶合夥修築了一個小型水庫,也喝上了需要交錢的水。不過,咱們這糧食的價格似乎沒有提高多少。所以題主說的一瓶水價格和小麥價格之間差距較大的情況,我是深有體會。

  • 農民種一塊地不容易

這個是老生常談的問題,不可否認確實有人通過種地發家致富,掙得不比城裡人少,然而這樣的人幾乎是萬不存一。絕大多數農民是無法靠著土地養活一家人的,不然也就不會有這麼多年輕勞動力走上外出打工的道路。照理說人口減少,農村的環境應該變好,然而有些企業看重農村荒地,用較低的價格買過來進行工業化生產,造成農村環境的變差。

此外還有不少遊客和外來人,看上了農村優美的風景,但是在遊玩後並不注意垃圾和遺留物的處理。隨地亂扔垃圾、破壞植被的情況十分常見,更有把農戶自家種的果園當做野生林採摘的人,你和他說他還不聽,非要你證明這個果園是你的。

  • 其實也沒有必要拿水和小麥做比較

拿礦泉水和小麥做比較,本身就是不科學的。因為礦泉水裡有貴的,如美國的比佛利山莊礦泉水,最貴的可以賣到十萬美元一瓶;而農作物裡也有貴的,茶葉可以賣到一千八百萬一斤。所以拿二者比較,永遠也比不出一個天和地,不如騰出這點時間,實實在在的在土地上勞動一會兒。

現在農村地區,說是靠喝礦泉水度日子的人還是很少的,但要說買水過日子的人還是有不少。這雖然是農村經濟和農民收入發展的必然趨勢,但也不應該放棄對環境的保護。此外也不能老將一些主要的糧食作物,如玉米、小麥等價格保持在較低水平,至少應該使得其與其他物價的上漲相適應。

不然這種什麼都需要花錢的年代,咱農民的負擔確實有點重。所以,最後希望農村和城市都能過上幸福的生活,不必糾結水和糧食的價格誰高誰低的問題。


愛茶者九號


感覺都別種地了去賣水去吧說明什麼東西到農村農民手中都不值錢比如那時候個家個戶


養豬肉就便宜現在企業養殖我們都買不起了只要和農村相關物價都低只要是國家和企業


東西物價就搞只要企業加工了價格就會升上去只要是農村農民參與的都便宜


英傑362


這就是不平等,這就叫掠奪吧。農民收穫的糧食從備耕到收穫入庫得付出多少資金、勞作和汗水。能進城務工者誰還種地,造成多少良田荒蕪。農民是當今社會的最下層,一個普通退休工人一個月領得錢比一畝地一年勞作收入高几倍。與公務員等其他人比更是天上地下之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