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你失業了,你會告訴你的家人嗎?


如果有一天你失業了,你會告訴你的家人嗎?


電影《開往春天的地鐵》裡有這麼一組鏡頭:

男主角建斌失去了工作,

不跟女朋友講,

每天來來回回坐著地鐵瞎轉悠。

與地鐵裡那些擦肩而過形形色色的人一樣,

大家都充滿了各自的煩惱,

地鐵裡濃縮了生活的百態,

承載著普通人的快樂與憂傷,

也有夢想與希望,

路過寒冬酷暑,

開往春天……

失業的真實感受就是:世界那麼大,竟然沒有一個地方屬於我。


@匿名用戶:失業一個多月了,沒有給家裡說,每天假裝去上班,在公園裡坐一天,晚上回家吃飯,希望早點找到工作。


@張某某:37歲了,回頭看看順風順水的日子我也有過,剛畢業那會兒隨便一投簡歷就有大把的公司給我打電話。現在失業半年多,面試了幾次都不太樂觀,現在公司都普遍年輕化,但是也不應該把70後80後一棍子打死。


@是小丘呀:裸辭三個多月了,第一時間告訴了爸媽,到現在都還沒找到工作。很感謝他們一直鼓勵我,還給我錢讓我去旅遊散心,現在一個人在外地,希望早點找到工作吧。


@無盡的華爾茲:就說說我自己吧,我原來還是萬達購物中心的副總,現在做保安!70後,出去應聘都嫌我年齡大了!


@只談風月:沒錯,我是個建築公司的設計師,我有兩個中年同事離職了,現在在賣保險。


@Amelia:其實吧,這些不上路子的小公司自己都很短命,職業生涯比你還短。如果公司只挑年輕人,說明這個市場的人口過度飽和,是買方市場,要麼就是能提供給白領工作的公司太少了。國外其實也會有年齡歧視,但不會在35歲這麼年富力強的時候,而是差不多45歲開始顯現的。


02


有位獵頭朋友這樣評價當下的就業市場:隨著創業公司數量變少,求職市場競爭激烈,35歲以上的人競爭力大打折扣。需要趕緊調整心態,想辦法自救。


想回歸職場的必須放下面子,這個時候厚著臉皮找熟人內推,能回大廠回大廠,不能的找一些小公司先過渡一下。


同時,轉型刻不容緩,學一項養活自己的技能,從零開始。哪條路都不好走,但沒有更好選擇的時候,唯有克服和挺住。

如果有一天你失業了,你會告訴你的家人嗎?


人生就是關關難過關關過


03


有一種差距,叫做理想與現實。

我是一名國企職工,天天看人從網上說失業,從來沒有體會過,結果晴天霹靂,我被裁了。

40多歲,在國企待了10年,現在要自己出去找工作了。說真的,我心裡很慌,我不知道我能幹點啥。

因為年齡的緣故,再加上從前“體制內”的工作讓我與社會上的企業幾乎脫節,可供選擇的餘地非常少,半年的時間,我投出去200多份簡歷,給我回復的不超過5個。

終於有個公司肯要我,從業務員做起。

進去以後才發現,從前我引以為豪的體制內的小心機、為人處世的手腕,都不足以支撐我開發客戶。

第一個月的時候,我們團隊的第一名是個90後,當時看到他侃侃而談的樣子,我腦海裡就浮現了四個字:年輕有為。

後來我做了大概兩個月的時間,業績非常慘淡,我一個客戶都沒有拉來,試用期都沒過,我就主動提離職了。

40多歲的我,再次失業。


如果有一天你失業了,你會告訴你的家人嗎?


04


很多事沒攤到自己身上,都可以說風涼話。

你可以嘲笑一個人不努力,嘲笑一個人運氣不好。等到你的人生也走背字的時候,你才發現原來真是一點辦法也沒有。

我之前在一家外企上班,待遇不錯,不過合同期三年到了之後,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沒有給我續簽。

我屬於被動地走上了求職的道路。


面對失業,我當時還有一點僥倖心理,心想著自己也不差,說不定能找到更好的。

結果我卻因為年齡的尷尬,讓我有種丟失感。

性別女,年齡33歲,每次去面試的時候,都會被問到“什麼時候結婚,什麼時候要孩子”這種讓我內心抓狂的問題。

我才33歲,社會就開始不需要我了嗎?

如果有一天你失業了,你會告訴你的家人嗎?


05


說真的,剛開始失業的時候,很多人的心情都是:終於可以好好放個假,睡覺睡到自然醒。

現在的年輕人也好,中年人也罷,經歷離職已經是一門必修課了,你今天還高高興興上著班,明天可能就沒有工作了。


畢竟我們這個時代已經沒有什麼鐵飯碗了,早點經歷,早點試錯,讓人生的經歷更加完整,對個人是有好處的。

如果有一天你失業了,你會告訴你的家人嗎?


每個人都有人生低谷,但那又怎麼樣呢?


這話聽起來很雞湯,但我仍想說,所有的挫折和失敗,都是你買不來的財富。

沒有誰比誰更容易,生活還要繼續。

失業不只是悲傷的,也可能你正坐在開往春天的地鐵上。


如果有一天你失業了,你會告訴你的家人嗎?


如果有一天你失業了,你會告訴你的家人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