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說真話,為什麼這麼難?

二十多年前,有一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視劇《犯罪升級》,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這部電視劇講的是東北“鶴嶺市南崗礦區“的工資搶劫案。那時候發工資還不是從銀行轉賬,而是發現金。礦上很長時間沒有發工資,欠下職工一大筆錢。好不容易押運來了110萬元工資,還沒有來得及發放,就被劫匪持槍劫走。此事引起公安機關高度重視,上級派駐了精兵強將,要求此重大案件必須偵破。

據參與槍戰的保衛科幹事回憶,劫匪一定是有備而來,才在搶劫完之後還能不慌不忙放火焚燬現場。而且大家都認定,有一名劫匪是女性。“女劫匪”是比較顯著的特徵,應當可以作為切入口,但拉網式的大範圍摸排無論如何也找不到任何線索,偵破工作陷入了僵局。

不說真話,為什麼這麼難?

在此之外,公安機關也找到了若干嫌疑人,但無論怎麼詢問,這些人都能對答如流,回答嚴絲合縫,沒有任何紕漏,也沒有任何邏輯差錯。那麼,劫匪到底在哪裡呢?

其實劫匪正是公安機關鎖定的那幾名嫌疑人,但他們的準備工作實在是太周密了。所謂的“女劫匪”其實是男性,半年前就閉門不出,對外號稱“去韓國打工了”,搶劫當天戴上假髮偽裝成女性,雙重偽裝確實讓公安機關無計可施。其餘劫匪也在半年前就開始各項準備,不但包括槍支的準備、路線的規劃,還包括反偵察訓練。所以即便被公安機關列為犯罪嫌疑人,他們也是有備而來,毫無慌亂,因為他們準備的故事已經經過千錘百煉,反覆推演,沒有任何破綻。

最後,一個偶然的機會還是讓事情敗露了。因為這幾名嫌疑人聲稱,事發當天,他們剛從外地乘火車返回,除了沒有車票,車次、到站時間都記得清清楚楚,也沒有任何差錯。不過,細心的偵察員去火車站核對了當天的記錄,發現這班火車極少晚點,但當天晚點了幾個小時,但是這幾名嫌疑人個個言之鑿鑿,絕口不提火車晚點的事情。由此公安機關找到了突破口,最終偵破了這起大案。


不說真話,為什麼這麼難?


為什麼這個故事讓我印象深刻?我想,除了“多行不義必自斃”的大道理之外,我也有過類似的教訓。

那還是我剛剛畢業幾個月的時候,因為工作很努力,表現看來還不錯,得到上級和同事的嘉獎,心裡自有些小得意,工作中也放鬆了警惕。有一天,我的代碼邏輯出了問題,破壞了一部分生產數據,並且被公司發現了。所幸我覺察得早,為了不丟面子,我趕緊銷燬了所有能想到的證據,偽裝出“錯不在我”的樣子,而且一開始也確實沒有被查出來。

不料最終讓我露餡的不是技術高手,而是“路人甲”。和我對接的一個技術同事,儘管技術並不怎麼樣,甚至讓我有點看不起,但從他這裡發現了問題。原來,他寫的一些“很蠢”的代碼忠實記錄了系統的某些運行指標,這些記錄在我的操控之外,但可以明顯看出異常。領導就從這點異常入手,順藤摸瓜,最終發現了我乾的“好事”。

結果,本來這次故障的實質影響相當有限,我卻捱了一頓狠批:遇到問題不去直面,不勇敢解決,反而處心積慮銷燬證據,這樣做只會增加大家的排查和處理成本,讓所有人都跟著受影響。這是對生產效率的極大影響,也是對協作和信任的重大打擊。

這件事給我印象特別深刻,從那以後,無論遇到什麼技術故障,或大或小,或嚴重或輕微,我都告誡自己一定要尊重客觀,一定要說真話。自己單幹的時候是如此,帶團隊的時候更是如此。

單幹時不說真話,會讓所有人跟著受累;團隊裡有人不說真話,破壞了協作和信任,影響就更惡劣,未來即便你想說真話也未必有人相信,因為信任這東西,建立很難,破壞很容易。如果我們不能準確分辨一個人說的哪些是真話哪些是假話,理性的選擇就是,當知道他說過假話之後,對他說的所有話都保持懷疑。

為什麼不說真話那麼難?其實道理很簡單,因為真實世界的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所有人都需要服從真實世界的規律。

肚子餓了要吃飯,天太熱了容易中暑,汽車保養得不好就不好開,這些都是由世界的客觀內在規律來支配的,不只是我們個人、集體,萬事萬物都受到這些規律的統御。而“說真話”,就是讓自己的敘述符合真實世界的客觀規律。只有這樣,才能與周圍的事物,乃至與整個真實世界形成自洽。


不說真話,為什麼這麼難?


如果“人民沒有捱餓”是真話,那麼糧食的供應就不應該有緊張,就不應該出現普遍的營養不良;如果“天氣不熱”,那麼就不該有很多人中暑,空調電扇就不該熱銷;如果“汽車保養得好”,那麼開起來就應該很省心,油耗也應該維持在低水平。

如果你​還有印象,大概能記得去年某旅遊網站的數據作假事件。該網站為了營造用戶活躍的假象,用程序從同類網站“搬運”了大量點評,並且處心積慮讓這些點評“出自”不同用戶帳號。但是仔細檢查就發現,這些點評的發佈時間出奇一致,都遵循“朝九晚五,週末雙休”的模式,而且絕不加班​。最後該作假被人踢爆,恰恰是因為這些數據缺乏內在邏輯,違背客觀規律​。​

實際上,客觀規律的能量相當大,能支配的不只是簡單邏輯。許多時候,哪怕中間鏈條很長,經過若干個環節,仍然可以看到客觀規律的影響力。據報道,2017年中,幾個主要城市的加油量竟然不漲反跌,出現了幾個點的下滑,這恰恰是在共享單車大戰如火如荼的情況下,經濟規律支配的結果。

反過來看,不說真話也就是逆客觀規律而動,儘管依靠權力、恐或者其它什麼名義可以堵住一些人的嘴,但終究不能扭轉客觀規律。所以,往往會在想不到的地方被不起眼的人所戳穿,被不起眼的現象所證偽。想想皇帝的新裝吧,即便皇帝沒有遇到童言無忌的孩子,終究是赤身裸體,無法與自然隔絕,也就沒法避免蚊蟲叮咬、風寒感冒。

《犯罪升級》的故事正是如此,火車站的工作人員未必特別有正義感,甚至如果遭到劫匪威脅他們會屈服,但平時,他們就只是盡忠職守,記錄和提供了火車到站的真實情況而已。從這個意義上講,最終讓犯罪分子露出馬腳的,並不是火車站的工作人員,也不是公安機關的偵查員,而是犯罪分子精心編制的謊言對真實世界的偏離。只要有偏離,就有可能暴露矛盾,即便不在火車站,也會在其它地方。

人們常說,“一個謊言要用千百個謊言來掩蓋”,原因就在這裡。我們同樣要記得的是,千百個謊言未必足夠,因為讓謊言敗露的,未必只有慷慨赴死的道德勇氣,也很可能是簡單平凡的盡忠職守。

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許多人選擇用謊言掩蓋歷史。因為對他們來說,歷史是“死”的,不容易出現考慮不到的角落;而未來是“活”的,隨時可能冒出意想不到的變量。但是如果我們放寬視界就會發現矛盾,習慣對歷史撒謊的人,如何能對未來保持誠實呢?

這樣說來,“說真話”不僅是道德要求,也是最省力、風險最小的理性選擇。你的陳述符合事實,符合客觀規律,你就處在客觀規律的庇護之下,就不用處心積慮去設計和掩飾,就天然經得起驗證,就能與客觀規律統御的各個層面、各個角落的現象維持一致而不出現矛盾,就能與依照同樣規律行動的其他人保持協調而不發生衝突。經得起考驗,才能建立信任——信任這種東西很神奇,絕不能依靠權力、口號、恐嚇的手段來建立,然而無論要有效治理,還是高效協作,離開它都是玩不轉的。

如果說真話不只是道德要求,也是最省力、最安全的理性選擇,因為說真話的人得到了客觀規律的庇護,那麼不說真話,就不只違反道德,也是很費力、很危險的非理性選擇。“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不只是遺憾,幾乎是必然的結局,因為這是用私人的理智和意志去和大自然較量,和客觀規律搏鬥,除了“狂妄”和“愚蠢”,或許沒有其它更好的形容。

那麼,既然說真話是簡單的,不說真話是困難的,為什麼還有人不說真話呢?

老實說,我也不知道。不過我能保證的是,“我也不知道”一定是真話,也確實最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