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亞:走過內羅畢,走進非洲

法蘭克(Frank)和我走出內羅畢機場,遠遠就看見艾倫(Allen)和達森(Dawson)在人群中等著我們。肯尼亞的陌生感,一下子就消除了很多,有兩位牧師作陪,也倍覺安全。達森開車穿過內羅畢三月裡溫潤的街道,夜晚漆黑的街道,路燈稀疏,街上步行的黑色皮膚的路人,如夢縈一般緩緩蠕動,都在提醒我們,這是一個陌生的大陸,我們做夢都未曾想過的遙遠國度。艾倫說,今晚我們將住在城郊一家索馬里人開的酒店裡,很安全,索馬里人是不會來轟炸自己人的。艾倫安慰我們的話,一下子把我們拉回到現實,我們還處在兵荒馬亂之中。

肯尼亞:走過內羅畢,走進非洲


肯尼亞:走過內羅畢,走進非洲


肯尼亞:走過內羅畢,走進非洲

飛躍美歐非三個大陸的我們,疲憊不堪。艾倫給了我和法蘭克一人一顆強效安眠藥,我倆倒頭就睡了。第二天早晨醒來,首先聽到的是內羅畢的街市的聲音,一個城市繁忙的早晨,就如同任何一個地方的早晨一樣,人們在忙碌中開始了新的一天。在這一片陌生的土地上,等待我們的,將是一段什麼樣的歷險?

肯尼亞:走過內羅畢,走進非洲


肯尼亞:走過內羅畢,走進非洲

店主招待了我們一頓美式早餐和咖啡之後,我們便上路了。艾倫將會帶領我們,稍稍偏離一下我們的目的地:卡塔萊(Kitale), 南下經過東非大裂谷,在馬賽馬拉(Masai Mara)國家公園停留半天。這是我們此行唯一的一天旅遊活動。達森開車,艾倫講解,兩位牧師作我們的私人導遊。

肯尼亞:走過內羅畢,走進非洲

肯尼亞出生長大的達森(Dawson)牧師開車帶我們走過內羅畢。他在為我們的馬塞國家公園之行作準備,加油,換輪胎,買旅行用品等等。達森是標準的“地頭蛇”,走到哪兒都有認識的人,或者他說話的語氣是“見面熟”的那種,談笑之中,事情輕而易舉地就辦好了。坐在後排的我,無所事事,所到之處,忍不住拿出像機,拍下點點滴滴。我所見的肯尼亞,或人或物,都充滿了濃郁的異國風情。

肯尼亞:走過內羅畢,走進非洲

內羅畢(Nairobi)是肯尼亞的首都,也是非洲的大城市之一,人口約有300萬。內羅畢的命名是由當地馬賽族的話Enkare Nyirobi(「冰水」)而來的。內羅畢建市於1899年,為英屬東非殖民地,如今內羅畢有一百多家國際機構在此設點,包括聯合國環境署,聯合國內羅畢辦事處等。

肯尼亞:走過內羅畢,走進非洲

走過內羅畢,這個東非大都市,不是我們習以為常的歐美城市,它時常在提醒我們,要調整我們思想中對城市的概念。這裡有極其富裕的官僚階層,印度商人,更有大面積的城市貧民窟,大部分的市民,都生活在貧窮之中。首都尚且如此,那大部分的農村人口,生活將是怎樣的一種境況?我們的行程,將一步步揭開肯尼亞最真實的面貌。

肯尼亞:走過內羅畢,走進非洲

東非大裂谷是一條長達6000英里的峽谷地帶,從中東的黎巴嫩一直貫穿到非洲的莫桑比克,在肯尼亞境內尤為著名,土著人馬賽人居住在其中,東非大草原是其中的一部分,而馬賽馬拉國家公園則是東非動物大遷移中最精彩的一段。山脊上簡陋的休息站,是我們瞭望峽谷,與路人交談的地方。

肯尼亞:走過內羅畢,走進非洲

站在東非大裂谷的邊緣,瞭望這個巨大的峽谷,好一片壯麗的大好河山!連綿起伏的山丘,峽谷中點綴著的村落,和世世代代生活在這裡的人民,本該是一片祥和美好的世外桃源。

肯尼亞:走過內羅畢,走進非洲


肯尼亞:走過內羅畢,走進非洲

開車在峽谷中穿行,經過數不清的小鎮,村莊,所見是貧窮,原始的民居和店鋪,代表著一個極度落後的非洲大陸。在之後的兩個星期裡,這種貧窮一直都伴隨著我們,折磨著我們,提醒著我們,在我們的舒適生活之外,還有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在苦難之中掙扎。

肯尼亞:走過內羅畢,走進非洲


肯尼亞:走過內羅畢,走進非洲

時常會被肯尼亞明亮的色彩所吸引,橙,黃,藍,綠……色彩搭配非常大膽,張揚,展現出肯尼亞人熱情洋溢的天性,這種天性,就是貧窮也不能將它埋沒。

肯尼亞:走過內羅畢,走進非洲


肯尼亞:走過內羅畢,走進非洲


肯尼亞:走過內羅畢,走進非洲

一望無際的草原,牧場,孤獨的牧羊人,盛裝的馬塞人,滿是一幅上個世紀久已消失的田園風光。這裡的人們在被世界遺忘之外,生存著。

肯尼亞:走過內羅畢,走進非洲


肯尼亞:走過內羅畢,走進非洲


肯尼亞:走過內羅畢,走進非洲

東非大草原就在前方,那些從小就在動物園裡見過的動物,將會在我們面前自由馳騁,那將是怎樣一幅野性壯美的景象啊!

肯尼亞:走過內羅畢,走進非洲

走進非洲,突然對旅行的意義懷疑起來,浮光掠影的觀光,浮淺的所謂的文化之旅,都不再能打動我。很多人不遠萬里,流連於這片土地,忘情於東非大草原的動物大遷移。可是肯尼亞,它的美麗景象之外,人們的生存狀態,時常讓我們的心沉重。非洲,你將會告訴我們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