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理財好難啊,有啥建議?

Wild-Fire


第一,要明確為什麼要理財,樹立正確的理財理念。

理財應該是每一個人的需要,不管你是一個普通打工族,還是千萬富翁。每一個人都有必要學習理財。

1.理財能幫助我們平衡一生不同時期的收支差距,實現老有所養,幸福度一生。

一個人不可能在一生裡每一個時期都賺錢,總有一個工作年限。即使是能力超強的人,也會有時運不濟的時候,收入也可能會驟減。更何況還有各種原因導致下崗失業或者經營不善等收入減少或中斷。也可能因天災人禍,如這次新冠疫情,就讓許多人收入減少,甚至還會有企業破產倒閉,有人因此而失業,收入減少或中斷,支出卻增加。特別是超過45歲後,一旦失業,是很難再就業,即使勉強就業了,收入水平也會降低。對大部分沒有技術的45歲以上的人員來說,再就業甚至只有做兩保人員了(保安保姆),收入更是銳減。

為此,我們只有通過理財才能平衡一生的收支的差距,才能確保老有所養,讓自己的晚年生活有保障,不悽慘。

2.理財能保證我們的財富不縮水,幫助我們對付通貨膨脹。

近幾年,官方公佈的CPI在2—3%之間,也就是說手頭的資金每年減值2—3%,更何況,實際的通脹水平遠不止此。你不理財,財富只能蒸發縮水。

3.理財是用錢賺錢,能幫助我們實現“財務自由”。

我們也不想一輩子都為謀生而活,每一個人都有實現“財務自由”的夢想。誰不想家有餘糧,不必為生活開銷而努力為錢工作。要實現這個願望,用錢賺錢,找個地把錢種下去,一段時間後就有可觀的被動收入,這就非理財不可了。

第二,要正確認識自己,明確自己是哪類投資者。

1.明確自己的風險偏好。

理財之前先弄清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然後據此做出合適的選擇,事情才會始終在自己的掌控範圍內。可以先對自己的風險偏好進行測試。

(1)對於穩健型投資理財者來說,更願意用最小的風險來獲得確定的理財預期年化收益。理財產品的獲利能力應該是最先考慮的問題,追求的是低風險下的穩定收益。

(2)對於平衡型投資理財者,風險偏好偏高,但還沒有達到熱愛風險的地步。對理財的期望是用適度的風險換取合理的回報。

(3)對於防禦型投資理財者,期望收益在4%-6%之間,可以加入安全級別極高的若干大型平臺的理財投資組合。

(4)對於積極型投資理財者,期望收益在6.5%-13%之間。可以選擇一組優質的中小型平臺。

第三,要時刻牢記不要追求過高的收益率。

這裡引用郭樹清的原話。

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黨委書記、主席郭樹清郭樹清說:“在打擊非法集資過程中,努力通過多種方式讓人民群眾認識到高收益意味著高風險,收益率超過6%就要打問號,超過8%就很危險。10%以上就要準備損失全部本金。”

“老百姓的投資理財領域問題相當嚴重,我們必須提高警惕,不能亂投資,不能亂參與集資,更不能借錢去投資。高收益意味著高風險,千萬不要上當受騙。”

第四,要先從小額做起,不斷積累經驗。

錢多錢少都可以理財財。新手要從小額開始。小額理財,可以有貨幣型基金、互聯網金融產品等選擇。此時,賺錢不是主要的目的,要注意熟悉整個投資流程和考察投資的安全性與收益性。不斷積累經驗,從小白變成達人。

第五,要加強學習相關的理財知識。

不管從事哪行哪業,都要學習相關的知識,“知識就是力量”。只有掌握了豐富的理財知識,才能在理財品種的選擇中游刃有餘,才能讓自己的財富不斷增值。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


品味雙色球


我來說說我剛開始理財吧,那時我剛參加工作,也不會理財的。

我記得那時九幾年的時侯工資不到七佰元,我老媽說工資你花不完的就存起來吧!當時我確實還有一佰元沒花完,我就把一佰元存了定期一年。我老媽看著這存單在哈哈大笑,我還傻乎乎的不知道她笑啥。原來一佰元太少了沒必要存定期,要開個活期戶把一佰元存在活期存摺裡攢足一仟元再存定期的。我記往了。

現在我的錢都在貨幣基金裡,它比銀行活期利息高而且用錢也方便,還有就是每月做基金定投,小錢聚大錢。

其實理財真的不難的,你不理財,財不理你。





丫媽wxl


可以買指數基金或餘額寶放著都可以,但是必須要學習理財之後才開始,直接給你理財建議其實治標不治本。

我推薦一些從入門到終極書籍給你吧,其實把入門的書籍都看了,全都是我看過的書,對我影響非常大。

1.入門篇

《富爸爸窮爸爸》

《小狗錢錢》

《財務自由之路》

《鄰家的百萬富翁》

《巴比倫最富有的人》

2.初級篇

《財報就像一本故事書》

《手把手教你讀財報》

《投資中最簡單的事》

3.進階篇

《投資中最重要的事》

《巴菲特的護城河》

《學習估值,輕鬆投資》

《指數基金投資指南》

4.高級篇

《窮查理寶典》

《怎樣選擇成長股》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

5.終極篇

《證券分析》

《聰明的投資者》

《估值》

《價值評估》

如果你還是投資小白,其實上面的書籍就夠學了,我最深的感悟不是要量多,因為市面上投資理財類書籍太雜亂了,反而要注重的是質量,反覆閱讀,加深印象,把知識融入到骨子裡,能夠脫口而出書中的內容,這樣才算真的懂了。

理財書籍也並不是說你看了就能夠變富,這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從影響認知,再從認知影響自己的行為,行為再導致結果,都需要起碼3年以上的時間。

而且大部分理財書籍我都發現一個規律,致富真的是要有耐心,一夜暴富的心理往往都是一輩子都富不起來,因為他們會企圖找到一些賺快錢的方法,往往代價更大。

最近股市又漲起來了,後期如果繼續漲下去一定還會有很多人入場,據統計,每次牛市到來,都會帶來2000萬新的人去開戶,而這2000萬人都是等到市場非常火熱才進場,往往都是被割韭菜的命運。

真心希望各位懂得未雨綢繆,當機會出現的時候也能夠緊緊把握,學投資理財不僅僅是可以讓你變富,還可以防止你掉入一些坑裡,雖然你不一定能變成富豪,因為這不僅僅需要實力,還要有一定的機遇,而提早學習往往可以讓你過上小康生活,養養貓、喝喝咖啡、旅旅行,那人生就滿足了。

投資自己是起點,學理財是過程,金錢投資是終點,三者順序不能顛倒,想要成功也缺一不可,只有一開始學會投資自己,你才有金錢回報,才有錢給你理,再有錢給你投,將來才有機會實現財務自由


fan乖酷aiq


如果手上有閒錢可以嘗試使用支付寶上的理財產品,比較穩定,我購買3年多以來從未虧損過,比餘額寶的收益幾乎高一倍,一年的收益率在4%左右,1萬元一天最少也有1.2元左右的收益,可以按你的手上資金算,如果是10萬元一年能拿4000以上,附圖是我本人的理財收益利率,可以參考,當然想要更高的收益可以嘗試購買基金和股票,收益更高,當然風險也比較大,定期理財就風險就比較

低,比銀行定期要高。





小吳生活記i


謝謝悟空回答,關於這個問題,結合我自己的經歷回答一下:

萬事開頭難,首先要邁出第一步。從簡單穩健的理財產品做起。

1、貨幣型基金:像餘額寶,萬份收益在0.7元左右,存取方便,安全性高。平時的工資、零碎的錢都可以攏起來放到餘額寶。(微信的理財通也有,可以去研究一下)

2、銀行理財:待經驗、資金有了一定的積累後,餘額寶留足備用,其餘可以進行銀行理財。

銀行理財產品相對較多,期限不同利率也不等,目前,1月期的4-4.3%左右,1年期的有4.5-5%,可到銀行實地去諮詢一下。我目前基本不去銀行,都是在金融平臺操作。

銀行理財分享幾點經驗,前期回答問題也說過了:

(1)一般,城商行理財產品利率要高於國有銀行的。

(2)多關注一些理財平臺,像京東金融,度小滿理財(原百度金融),裡面既可以做投資,也會不定期推出理財方面的課程供大家學習。

(3)多關注一些時間節點,比如法定節假日前、臨近銀行年中、各平臺推出的理財節,有時會推出一些加息活動。

3、保險理財:除了銀行理財,也可以關注保險理財,在餘額寶~財富~理財頻道就有。像中國人壽的、平安養老、長江養老保險 ,都可以研究一下。

4、基金、股票:如果想要博取更高的收益,那就投資股票、股票型基金。當然,高收益伴隨著高風險,對於新手,暫不建議加入。可以適當投點定投基金練練手積累經驗。

總之,作為一個新手,學習放在第一位,對於不懂的不要貿然進入。循序漸進,逐步提升自己的理財能力。

以上就是我的一點建議,我是零售人小侯,請多多關注我。


零售人小侯


理財要根據每個人的風險偏好,流動性預期,資金總量,期望回報等因素來決定。

對於年輕人來說,習慣在互聯網平臺購買理財產品,大部分人最先接觸的就是貨幣基金。年輕人開始積蓄不多,而貨幣基金幾乎是零門檻,1元起投,而且風險很低,流動性很高,特別適合年輕人。不過貨幣基金收益太低,只能做為入門理財產品,等到有一定理財經驗後,再逐漸接觸其它理財產品的。

對於老年人比較信賴銀行,不太習慣在互聯網買理財產品,所以喜歡國債或國庫券。

首先,購買普及度比較廣的理財產品,經過時間的驗證,比較靠譜,如存款,國債,銀行理財就是這樣的產品。如果一開始就接觸小眾的理財產品,面臨的風險比較高,比如P2P網貸產品,理財新手最好不碰。

其次,產品買舊不買新,對於新理財產品,要抱有警惕的態度,不要因為產品很熱門就買,很多情況下熱門都是炒作出來的。比如科創板股票及基金,不是非常瞭解這個市場之前,最好先不碰,風險太大,不適合理財。

第三,收益及風險先低後高。收益和風險都是對等的,高收益對應高風險,在沒清楚市場規則之前,最好買些風險和收益不太高產品。

第四,期限先短後長。理財新手很容易犯的錯誤,剛開始就買期限很長的產品,因為收益高於短期產品。國債還好,能夠提前支取,但P2P,保險理財流動性較差,如果急需用錢,就很麻煩。

理財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要將理論和實際相結合,找到適合自已的理財方式,所以最好一步一個腳印,理財的基礎打紮實了,才會少走彎路,少栽跟斗。


精英律師考上注會


一般的情況下很好的能解決這個問題,個人投資理財方式較多,如:定期、國債、受託理財、基金等等。最好的方式就是選擇基金啦,基金分兩種形式:封閉式基金和開放式基金。本意上講封閉式基金必須開通股票帳戶,象買賣股票一樣購買。

開放式基金有貨幣型、債券型、保本型和股票型幾種。貨幣型基金無申購贖回費,收益相當於半年到一年期存款,可以隨時贖回,不會虧本。 債券型基金申購和贖回費比較低,收益一般大於貨幣型,但也有虧損的風險,虧損不會很大。

當下疫情恣趔,手握現金是王道,還是放在餘額寶裡最安心,每天都可以看到收益,用時可隨時提現。對於小財迷來說也是挺開心的。


邱哥哥的愛


我來簡單的說說理財。

錢多錢少都必須學會理財。多了多存,少了少存。比如你每月有2000元工資,在城裡消費高,必須存100—200元,每月固定的,到年底也有1200或2400元,5年呢就是6000和12000元,10年呢就是12000和24000元。如果你有四五千的工資,每月存500到1000,一年就是6000和12000,10年就是6萬和12萬了。你工作10年有12萬,你是不是可以考慮買房首付了(看地方了)。所以你不要小看這點存錢,辦大事了。老人有句話,不愁吃,不愁穿,計劃不到一輩子窮。我講的只是一個道理,這個在你的一生都要養成這樣一個好習慣,對你一定有好處。媽媽喜歡你這樣有計劃的安排,老公喜歡你有計劃,何樂而不為呢。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清爽生活901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

題主提出這個問題的原因應該是想讓自己的資金得到充分利用,以實現自身財富不斷積累的作用吧!

如果是這樣的話,題主首先應該明白什麼是真正的理財?理財並不神秘,直白地講,究其根本,理財其實是資金管理。並不是片面的理解為投資某一項金融資產就能稱之為理財。

我個人認為,理財是通過自有資金進行的各種投資活動。既然是投資,那麼,就有對人的投資和對物的投資之分。物的投資又可分為固定資產投資和流動資產投資。能實現財富保值升值的固定資產投資有房屋和建築,而流動資產投資主要有存款、債券、基金、保險、股票、期貨、外匯、信託等這些金融資產。既然,有這麼多的理財產品,我們如何才能管理好自己的資金來進行投資呢?

首先,對上述產品的投資,我們要根據自身情況來選擇合適的資產進行多元配置。資金門檻高的就是房屋土地和建築,資金門檻低的有銀行存款、債券、基金、保險、股票;但是,此類資金門檻雖然比較低,可對理財者來說,需要有豐富的知識經驗作為基礎,才能在投資過程中游刃有餘。說到這裡,我想題主根據自身情況可以想到自己該把資金配置到哪些方面有一個大致方向了吧?

其次,題主感到難,一定是感覺金融資產這些地方比較難吧?所以,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我們可想而知,應該是知識儲備不夠,經驗也不夠所導致的。那麼,既然發現了難的癥結所在,那就要針對自己的不足,對症下藥,以彌補自己短板。所以,該怎麼做呢?就是投資個人,多學多用,活學活用,多看大師的著作,既要學習他們的成功之法,更要研究他們的失敗教訓,如果能避免重蹈他們的覆轍,即是你成功的捷徑。

最後,回到理財,如果題主抗風險能力強,就重點配置風險高收益高的產品,低收益的保本型產品也要少量配置;如果抗風險能力弱,就重點配置保本型理財產品,少配置些高風險理財產品。

希望我的回答對題主有所幫助!



跳跳噠1


關於新手理財,我個人認為首先要定一個理財目標。那就是這筆錢你是用來增加點收入補助生活,還是打算將這筆錢作為種子,頂著風險讓它不斷成長將來可以實現財富自由。如果單從補助生活的方面來看,這個理財就簡單得多,不用考慮太多。銀行券商退出的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是你的第一選擇,現在基本利率在4%左右,安全性高,基本沒有出現過風險情況。零碎錢可以選擇靈活的貨幣基金,今天贖回明天到賬,收益可能在2%左右但靈活,騰訊的支付寶的都屬於貨幣基金,總體收益穩定,安全性高。第二,如果打算理財實現財富自由的話,這個可要十分充足的金融知識儲備,股票我個人認為應該是比較好的一個選擇,選擇一些比較好的公司買入他們的股票,和企業一起成長分享每年的分紅和股票差價,還要承受股市波動帶來的風險,如果覺得自己的專業水平很好,而且對於市場有很好的判斷力也可以使用一些槓桿工具,現在金融市場槓桿工具很多:融資融券,期貨,股票期權等等都是可以放大你的收益,但風險也會放大,再專業的我就不說了。理財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急不得。什麼不懂貿然投入都會面臨巨大的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