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遊通州:指尖上的魅力——《國是千萬家》講述抗擊疫情故事

半寸猢猻道百事,方寸之間盡人生——守“藝”通州之毛猴,京味毛猴第四代傳承人張鳳霞一展指尖上的魅力,用小小的毛猴呈現大大的世界,盡現世間百態、運河文化、善道孝親……在防控疫情期間,張鳳霞還特意趕製了《國是千萬家》系列作品,講述抗擊疫情故事。

雲遊通州:指尖上的魅力——《國是千萬家》講述抗擊疫情故事

“毛猴”是一門老北京藝術,取蟬蛻的頭做“毛猴”的頭,玉蘭花越冬的花骨朵兒即辛荑做“猴”身,用蟬蛻的爪子做毛猴的手和四肢,一隻活靈活現的小猴子就誕生了。第七期,“雲遊通州”推送了守“藝”通州之毛猴,邀您盡賞京味毛猴第四代傳承人張鳳霞方寸之中的微縮世界。 關注區文旅局官方微信公眾號“通州八大遊”後,通過觀看小視頻,以及文字說明和圖片展示,就可欣賞、學習、體會非遺毛猴的精品佳作、製作過程、和它的傳統文化。

在通州張家灣的毛猴坊,有這麼一位京味毛猴傳人張鳳霞老師,她最擅長的就是在半米不到的空間中,描繪一個世界。

雲遊通州:指尖上的魅力——《國是千萬家》講述抗擊疫情故事

張鳳霞是京味毛猴第四代傳承人,嬋俏心宜(蟬殼辛夷)毛猴文化品牌創始人。她在多年從藝的基礎上積累了豐富的創作經驗,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以“通州八景”為元素弘揚大運河文化的毛猴作品——《北京情·運河遊》、有以祝福新中國成立70華誕為主題的毛猴作品——《錦繡大地盛世中華》等近百件經典佳作。

走進毛猴坊,春踏青、夏賞荷、秋收獲、冬納福——毛猴作品《北京情.運河遊》一下子就吸引了眾人的目光。每次看見毛猴作品,除了驚歎那些細節之外,大多數人估計要問,這毛猴到底是什麼做的呢?

辛夷、蟬蛻……原來這小而精緻的毛猴是使用這些神奇的原料製成的。別看原材料不多,可真是不太好找,一般都要到中藥店去專門預定。因此,每到暑伏時,張鳳霞和老伴兒還要到蕭太后河邊去親自找蟬蛻。

雲遊通州:指尖上的魅力——《國是千萬家》講述抗擊疫情故事

看著很小的玻璃匣子內,每個毛猴都繪聲繪色、惟妙惟肖——首先要將蟬蛻拆分,然後再粘上“猴毛”,還要擺出相應的造型,都靠著一雙巧手。另外,毛猴類作品還要有精美的佈景、服飾等,這些也都需要一點點的用指尖創造。最後,在這方寸之中,描繪出整個世界的風情,實屬藝術。

據張鳳霞老師介紹,她的毛猴最看重的是其背後蘊含的文化,其作品往往和現實世界緊密相連。

在防控疫情期間,張老師就特意趕製了《國是千萬家》系列作品,講述的是武漢火神山醫院的建設、一線工作人員抗擊疫情的場景,整個創作大氣恢弘,又有時代意義。

身居通州又在大運河畔,張鳳霞老師心繫大運河文化,也創造了不少有關通州文化的精美作品……讓我們一起欣賞吧!

雲遊通州:指尖上的魅力——《國是千萬家》講述抗擊疫情故事

毛猴來歷趣聞

“賬房先生”化身毛猴誕生了

相傳在道光年間,在北京宣武門外騾馬市大街有一家名為“南慶仁堂”的藥鋪。一天,店中一配藥的小夥計因沒伺候好賬房先生而捱了一頓臭罵,小夥計怕丟飯碗只好忍氣吞聲。

到了晚上,他在煩悶中無聊地擺弄著藥材時,偶然發現蟬蛻具有某些形象特點,不由心中一動,便決定用中藥材塑造一個“賬房先生”。

於是,他選取了辛夷做軀幹,又分別截取蟬蛻的鼻子做腦袋、前腿做下肢、後腿做上肢,再用白芨一粘,一個人不人、猴不猴的形象便出現了。

做好後,他拿給師兄們一看,也都說極像尖嘴猴腮的賬房先生。小夥計覺得很開心,算是出了一口氣。

就這樣在無意間,世上第一個毛猴誕生了。流傳到社會後又被有心人加以完善,逐漸形成一種深受人們喜愛的手工藝品。


記者 代金光 通訊員 趙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