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不知道能做什麼的時候,至少我們能讀些什麼……

方艙醫院的“讀書哥”讓許多人看到了在風暴中心也可以放置內心安穩的可能。

疫情已經延宕了太多事情,不止是“讀書哥”,做書的各位編輯小姐姐小哥哥也在不斷尋找著自我疏解的良方。

譯林的每一位編輯宅家期間都有堅持閱讀,即便很多書稿遠在社裡拿取不便,大家也會先讀一讀手邊現有的書,暫時撫平煩悶。

今天,我們與你分享譯林編輯們的宅家書單,願總有一本推薦能夠戳中你的心念,願我們都還能定神讀書,以使自己在今後的日子裡,掌握更多思辨的能量。

第一輯:以讀攻毒,我們讀書療愈心智

從前,大家可能覺得社科書籍較有門檻,偶爾“難以下嚥”,但此時此刻,我們卻迫切想要了解世界何以至此,我們為何如此無力。

無論是陶澤慧老師推薦的羅新教授的史學著作,還是陳銳老師推薦的,譯林出品的《風險社會》,都從不同角度提醒我們當下可以再做些什麼,想些什麼,以成為更好與更清醒的人。

推薦人:陶澤慧

社科男編輯,讀書時會丟掉腰帶,卻花特別多心思給自己的書寫腰帶文案。

今年揚言至少要讀完20本書,目前進度4/20。

推薦書目:《有所不為的反叛者》

当不知道能做什么的时候,至少我们能读些什么……

出版社: 上海三聯書店

出品方: 理想國

副標題: 批判、懷疑與想象力

推薦語:

羅新教授點明瞭傳統史學走向現代史學時,我們需要釐清的幾種概念:人類的過去是確定且一去不復返的;歷史則是人類藉由各種載體對於過去的述說,只是過去被講述出來的一小部分,需要受到嚴肅的審視;而歷史學則是對歷史的生成、演變、發展和應用進行考查的學科,它需要對已有的歷史發起質疑和糾正,在過去的混沌中重新發現關聯、模式、意義與秩序。只有當我們區分清楚這三種概念,我們才能弄明白現代史學的意義何在,以及我們該以怎樣的眼光審視迄今為止的史學作品。

推薦人:王瑞琪

熱愛藝術、美食、文字、運動等一切有美感又有靈性的東西。往往新鮮感有餘而耐心不足。

推薦書目:《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詩》

当不知道能做什么的时候,至少我们能读些什么……

出版社: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譯者: 鍾揚 / 趙佳媛 / 劉念

推薦語:

新冠肺炎的暴發,促使我打開了這本講述1918年大流感的書。雖然不同疫情的進程、影響和人們的處理方式不是簡單的複製粘貼,但是特殊環境中人與病毒的較量、政治與醫學的對話、前線工作者與病人展現的態度和勇氣仍能觸動當下抗擊疫情的我們。閱讀這樣的文字並非為了應對恐懼感,而是提醒自己在任何時期都要敬畏自然,尊重科學,珍視生命。

推薦人:陳銳學經濟學卻意外踏入人文出版界,自覺最不具編輯氣質的東北中年編輯。

推薦書目:《風險社會》

当不知道能做什么的时候,至少我们能读些什么……

出版社: 譯林出版社

譯者: 張文傑 / 何博聞

推薦語:

在這個前所未有的異常憋悶的漫長春節假期,讀這樣一本書,會讓我們更真切地體會到風險社會中風險分配的極端不公平性,以及它給社會穩定和社會秩序所帶來的創害,也使我們不得不深刻反思風險製造及風險真相掩蓋背後的體制化和組織化因素。

推薦人:Annie

“譯林君“之一,死宅本宅,貓咪之友,希望學會包括瓦肯語在內的更多語言(做夢)。

推薦書目:《擱淺的心靈》《靈知沉淪的編年史:馬克·里拉〈擱淺的心靈〉評述》

当不知道能做什么的时候,至少我们能读些什么……

出版社: 商務印書館

譯者: 唐穎祺

当不知道能做什么的时候,至少我们能读些什么……

出版社: 商務印書館

推薦語:

這兩本書放在一起看很有趣,是中美兩位思想史學者的隔空對話,向讀者呈現了何為舉重若輕的智識推演。先看了《擱淺的心靈》,里拉真是文章,下筆從容,說理清晰,還會毒舌。在這本書裡,他用一條“懷舊”的線把歷史上各種“反動者”和“反動思想”串起來,最抓人的是第一部分“思想家”,聚焦羅森茨威格、沃格林和列奧·施特勞斯,寫沃格林的篇章尤為精彩。(在此插入廣告:我社出了沃格林五卷本大作《秩序與歷史》,譯文良心,價格實惠。)《靈知沉淪的編年史》是林國華對里拉這本書的評述,從西方文化中所謂“負典”的靈知主義切入,敏銳地捕捉到古代靈知派在今日世界的迴響。之前看丹尼洛·契斯的小說《西門·馬古》,對靈知主義特別印象深刻,林國華這本書雖然是一家之言,卻是很好的入門讀物。能讀到如此精彩的中文學人著作,實在令人高興。

推薦人:陳悅

疫情結束後想立馬買到桃酥的陳高興(麻油滿滿的那種桃酥)。

推薦書目:《當呼吸化為空氣》

当不知道能做什么的时候,至少我们能读些什么……

出版社: 浙江文藝出版社

譯者: 何雨珈

推薦語:

這個春節幾乎所有的情緒都被疫情所牽動,讀了幾本疾病相關的書,最推薦保羅·卡拉尼的《當呼吸化為空氣》。作為神經外科醫生,他見證過太多病人的生與死;作為肺癌患者,他記錄著自己生命走向終結的過程與感悟。他留給人間一堂真誠滿滿的死亡教育課:人生短暫,必須集中精力去扮演好迫在眉睫的角色。

第二輯:經典之閱,悠長假期最佳之選

這個“假期”雖然低沉,但確實“悠長”。悠長的時光裡,譯林的許多編輯選擇了一些經典讀物來獲取能量。

無論是風靡全球的劇集原著《使女的故事》,還是充滿藝術高光的《梵高傳》《藝術的故事》,再到文學經典《沈從文的前半生》,雖然大家足不出戶的焦灼還在延續,但經典的文本逐漸春風化雨,潤澤在每個讀書人的心間。

推薦人:麵粉包子

新晉編輯,熱愛貓和各種麵條,據說今年要減重10斤(闢謠)。

推薦書目:《使女的故事》

当不知道能做什么的时候,至少我们能读些什么……

作者: [加拿大] 瑪格麗特·阿特伍德

出版社: 上海譯文出版社

譯者: 陳小慰

推薦語:

一場政變後,人們建立起了神權獨裁國家。在這裡,女性沒有自由,沒有財產,被禁止工作和閱讀。使女是這個國家裡少數還具備生育能力的女性,是國家資源,被分配給大主教,為他們生育。這並不是一瞬間的鉅變,而是在大多數人的視而不見中,一步步變成了現實。“視而不見不同於無知,你得勞神費力才能做到視而不見。”1984年的阿特伍德這樣寫道。

推薦人:邵安

輕微雙重人格,既是志向宏大的白日夢想家,也是志向渺小隻想做書的普通編輯。

推薦書目:《中國通史》

当不知道能做什么的时候,至少我们能读些什么……

出版社: 群言出版社

推薦語:

應該用怎樣的眼光審視歷史?客觀還是主觀?閱讀完史學大家呂思勉先生的傳世之作《中國通史》,或許你會尋得答案。本書在內容編寫上極注重歷史材料的考證,卻帶有極強的主觀色彩。其實,這並非意味著受時代所限。在歷史大框架下研讀歷史人物的對過往歷史的評介,反而會對終將成為歷史的當下擁有更深的理解。另,書中的對於婚姻制度,兩性關係的見解較當時社會乃至今日均頗為超前,每每讀完都油然而生驚歎之感。

推薦人:許昆

《普京:權力的邏輯》《蘇聯的命運:戈爾巴喬夫回憶錄》等責任編輯。

左手顛勺,右手改稿,不正常人類研究員。

推薦書目:《改變心理學的40項研究》

当不知道能做什么的时候,至少我们能读些什么……

出版社: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譯者: 白學軍 / 等

推薦語:

“讀心”是一門藝術,使用的卻是科學研究的工具。這些心理學史上最經典的實驗探討人類的奧秘,解答我們最關心的問題,比如:人的本性是天生的嗎?性的動機是什麼?人能主宰自己的命運嗎?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文化有什麼差異?人為何會從眾?……有了實驗的思維,再去看疫情中人的行為和反應,會有一番頓悟。

推薦人:許丹

“牛津通識讀本”責編,《水的密碼》譯者。

音樂、藝術散漫愛好者,對很多事物抱有興趣卻懶於探索(沒救)。

推薦書目:《梵高傳》

当不知道能做什么的时候,至少我们能读些什么……

作者: 史蒂芬·奈菲 / 格雷高裡·懷特·史密斯

譯者: 沈語冰

推薦語:

厚厚的大部頭或許正好適合這樣冗長的居家時間。這是我看的第四部梵高傳記了,感覺綜合了其他傳記的角度和優勢,嚴謹的時間線、翔實的資料和立體而生動的描繪,在最大程度上展現了真實的梵高,那個或許並不同於我們想象的梵高。

推薦人:明明

“譯林君”之一,男編輯,天蠍座,頭髮依然茂盛。

推薦書目:《藝術的故事》

当不知道能做什么的时候,至少我们能读些什么……

出版社: 廣西美術出版社

譯者: 範景中 / 楊成凱

推薦語:

一部最經典的藝術史入門書籍,一座收藏世界名作的掌上藝術博物館。適合零基礎的讀者快速入門西方藝術。印刷精美,製作精良,可以隨時隨地打開一幅世界名畫端詳,不出家門逛遍世界博物館。唯一的缺點是貴。

推薦人:西子卡

“譯林君”之一,現在在疫區,已專注買菜三十天。

推薦書目:《沈從文的前半生:1902—1948》

当不知道能做什么的时候,至少我们能读些什么……

出版社: 理想國 | 上海三聯書店

推薦語:

沒想到在這樣的契機下才有時間讀完這前半生。可正是這種契機,使得閱讀時我超越了沈先生的個人史、張先生的情感與筆法,而邁向了困境中的人群。沈先生在《長河》的序言中寫“我將把這個民族為歷史所帶走向一個不可知的命運中前進時,一些小人物在變動中的憂患,與由於營養不足所產生的活下去以及怎樣活下去的觀念和慾望,來作樸素的敘述”。這不正是此時此刻?我們身處一場切實的戰爭之中,“怎樣活下去”是每個個體和整個民族需要面對的問題。經歷這沉重變故,生者當莫自棄,亦不可軟弱。

第三輯:消閒益智,新趣文本孕育力量

譯林出版社有一個為了“天際線叢書”開設的微博,叫“@天際線與髮際線”。

編輯們的日常常會為了看稿“熬禿頭”,不過讀到有趣的書的時候,也會和所有讀者一樣感覺心情愉悅。

宅家書單的最後一部分,帶來一組舒緩療愈的書籍推薦,希望編輯的小趣味也成為啟發你閱讀靈感的星光。

推薦人:小館

文學編輯,愛好太陽和故事,正在朝成為一個喜氣洋洋的好編輯路上進發。

我是好人。

推薦書目:《候鳥》

当不知道能做什么的时候,至少我们能读些什么……

出版社: 洪範書店

推薦語:

一本關於遷徙與記憶之書。素素以孩童口吻娓娓道來,所寫皆細碎,碎成生活的絲絲縷縷:上海的法國梧桐、杏花樓裡的廣東話、素素掉在河裡的幾點魂魄……從上海到香港,一段歷史,幾代人生,都在平淡裡。

推薦人:Magnolia

學過園林,懂點植物,《甄嬛傳》資深研究者,希望今年可以養活一盆花。。

推薦書目:《謎宮·如意琳琅圖集》

当不知道能做什么的时候,至少我们能读些什么……

出版社: 故宮出版社

推薦語:

很適合用來消磨時間的遊戲書。對於熟悉故宮的人來說,書裡的謎題並不是特別複雜,前提是得保管好零零碎碎的各種小部件,因為他們很可能不小心就被扔掉了……書和道具的設計中隱藏了許多巧思,真好奇是用了哪些印製工藝做到的。不過由於需要在APP上操作解謎,所以書反而像是一件配套產品。不知道這會不會也是出版行業未來的一個發展方向?

推薦人:唐洋洋

目前在做加繆文集,敬請期待。

推薦書目:《人生拼圖版》

当不知道能做什么的时候,至少我们能读些什么……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團

譯者: 丁雪英 / 連燕堂

推薦語:

這部被卡爾維諾譽為“長篇小說史上迄今最後一次真正的事件”的作品,我曾經很多次打開它,但每次都被磚頭一樣的厚度和錯綜複雜的人物關係嚇到,然後放棄。近期出不了門,於是決定再次去拜訪書中那幢大樓裡一個又一個的鄰居,藉以消磨時光。慢慢沉進去,像是在一個龐大的文字迷宮裡探險。

推薦人:恰恰貓

看稿的編輯一枚,品味優秀菜譜中的韻律感已30天。

推薦書目:《沙粒集》

当不知道能做什么的时候,至少我们能读些什么……

出版社: 譯林出版社

推薦語:

一本薄薄的小集,抒展另一個張新穎。除卻眾所周知的文學批評家身份,這裡有他作為一名作家的底色。文學不再是對象,而成為生活本身:膠東半島的小書箱、凍蘋果、土匪傳說(後來變成了《紅高粱》),相伴求學的收錄機,故人的菸灰缸,一切在張老師溫敏的文字底下,有了情與思。語言的樸素,行文的流轉,幾乎讓人產生在讀《湘行散記》的錯覺;而所謂書寫平常的生活,卻是確認和審視自我存在的分分秒秒,需要恆久的耐心和堅定,如書中一句話:“正因為對惡的認識,才更能感受善,認識善。這個世界不僅需要更多的善,而且需要善的堅韌和勇敢,善的智慧與力量,以抗衡和搏鬥。”

推薦人:刀口兒

喜歡看圖多過看字,看字易犯職業病。

推薦書目:《亞洲家族物語》

当不知道能做什么的时候,至少我们能读些什么……

出版社: 浦睿文化·湖南文藝出版社

譯者: 林葉

推薦語:

這是一本關於家族、記憶和經驗的書。生活在泰國越南社群裡的託伊,生活在日本小鄉村和大都市的正人,作者的兩重身份在二十世紀亞洲的不同時間和空間裡交錯。從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從烏隆、曼谷到福島、東京,再到河內,這是一部多重血脈融合的家族史。從這本“擁有‘記憶’的亞洲之書”裡,能看到瀨戶正人的代表性攝影作品,更能看到“一個創作者重回根系的旅程”。

The end

互動福利

各位譯林書友,此時此刻,也邀請你與我們分享你的“宅家書單”,我們將抽取三位讀者,送上本文中推薦的《風險社會》。

期待你的分享O(∩_∩)O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