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戰“疫”,人大社用專業出版構築強大知識防線

【百道編按】近日,百道網採訪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社長李永強。他介紹到,作為國內最早採用數字化辦公模式的出版社之一,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的數字化業務一直開展比較好。此次疫情總體而言,並不會讓出版社的業務佈局脫離和改變原有平穩有序運行的軌道,但疫情中全社會表現出的數字化服務需求,一定會推動和促進出版社的數字化業務提升。並且他認為,保持能夠讓優質資源和內容持續投入的工作機制,是數字產業發展的必需。

知识战“疫”,人大社用专业出版构筑强大知识防线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社長 李永強

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國家的社會治理體系在高效運轉,各種社會力量令人振奮。在全國打響疫情防控戰時,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也以自己的方式積極採取行動。

人大芸窗賦能高校在線教學

根據教育部要求和疫情防控形勢,已有多所院校確定推遲學生返校時間,同時通過積極開展網絡教學來保證正常教學。李永強表示,在這個嚴峻複雜的特殊時期,更需要大眾以科學的知識,冷靜的頭腦來沉著地應對,而這一切有賴於教育的基本賦能。

一直以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將教育行業服務、高校教師教材等方面的工作作為重中之重。因此,自1月12日起,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免費開放了“人大芸窗數字教材平臺”,試圖通過提供優質教學資源幫助高校老師開展教學活動。

據瞭解,“人大芸窗數字教材平臺”是一個與傳統教學相互銜接的、可擴展的智能化數字教學平臺,通過全流程的教學互動工具和優質的數字學習資源,使教學更高效、讓學習更生動。

該平臺在2013年入選中央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重大項目,目前已升級到2.0版本,提供197門在線課程,涵蓋工商管理、經濟金融、公共管理、法律、外語等人文社科主要學科,提供全方面的在線教學支撐,並榮獲“中國人民大學教育教學成果獎”、“出版融合創新•年度推優技術”、“優秀數字教育平臺”、“最佳腳本設計獎”等多個獎項。現已有中國人民大學、北京交通大學、上海對外貿易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100多所高校使用芸窗數字教材,覆蓋數十萬用戶,並得到良好的反饋。

用專業出版構築強大的知識防線

為有效應對新冠肺炎引起的各種心理健康問題,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藉助心理學專業的出版優勢,組編《應對新冠肺炎心理自助手冊:防疫抗疫20問》一書,該手冊已於近日出版。

疫情發生以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第一時間聯繫了國內56位管理學者,包括中國人民大學毛基業、伊志宏、楊杜、王文四位教授,同時向他們發出書稿邀約。5位編輯在2天時間內就收齊了56位專家的建議和反饋,財會分社建立了“逆勢突圍突擊隊”微信群,12萬字書稿,經過不眠不休的奮戰,5天完成從簽訂合同到初複審的工作。中國人民大學年高德昭的鄧榮霖教授欣然應邀為該書作序,並代表全體管理學者和編者對奮戰在抗疫一線的白衣天使送出深深的祝福。

手冊現已推出電子書和有聲書兩種形式,民眾可以通過得到、豆瓣、掌閱等多個平臺進行免費閱讀和收聽。它將幫助人們更好地覺察和理解疫情給自己帶來的變化,多一份安心,少一份恐慌。

同時,作為哲學社會科學出版領域的旗艦和重鎮,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在假期期間就啟動了多個抗疫相關選題的策劃工作,目前這些心理學、管理學和傳播類的選題都在緊鑼密鼓的出版流程中。

此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組織中國人民大學公管學院、新聞學院、勞人院、國發院的專家學者,策劃了 “公共治理簡明讀本”系列。這套讀本包括疫情突發時期的新聞發佈、媒體管理研究、社會危機與治理、高校學生管理,疫情之後的公共衛生治理、就業促進等若干種圖書,旨在在非常時期幫助政府機構優化組織形態和工作模式,指導企業、院校實行科學、靈活、有效的管理,幫助民眾沉著應對疫情、提振奮鬥精神,維護社會的正常生產生活秩序。

李永強表示,叢書將在近期正式出版,出版後,出版社將把全部圖書用於公益捐贈,同時開啟線上免費閱讀。

免費模式將為社會公益增添一抹光

高等教育是一個國家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的重要標誌,數字時代為即時教育賦予了新的可能。作為國內最早採用數字化辦公模式的出版社之一,李永強介紹,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的數字化業務一直做得比較好。此次疫情在某種程度上會對出版社的數字化進程有略微推進,但總體而言,出版社的業務佈局還是在原有軌道上平穩運行。

對於此次疫情期間所湧現出來的各種免費資源與免費內容模式,李永強表示:“目前各行各業都在通過一些免費的方式幫助國家渡過難關,這些方式都是在特殊情況下企業所展現出來的一種公益行為和社會責任擔當。目前中國用戶在國內的互聯網使用習慣其實越來越好,大家對知識付費、正版付費也越來越支持,所以我認為,並不會存在說用戶在這次疫情期間得到了免費體驗後就要求永遠免費的現象。”

“在特殊時期採取免費或者低價的方式,不意味著數字化產品代表低成本、低價甚至免費,保持產業鏈上每個環節都能可持續發展,才能保證讓優質資源和內容持續投入,這樣的機制是數字產業發展的必需。否則一旦產業鏈被打破以後,對於那些長期穩定的用戶群來說,利益實際上是受損的。因為沒有新的優質產品產生和供應了。所以現在的免費的狀態大家也不用擔心會是今後數字業務發展的新常態 。”李永強說。

同舟共濟,未來可期

他稱,此次疫情對實體書店、物流配送、教材使用等環節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而相比於以上方面,出版社社內的工作可控度更高。

據悉,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於2月12日正式恢復辦公。短短几天,全社已恢復正常工作節奏。為確保每一個人的健康安全,出版社採取了靈活的辦公方式,暫停了一切聚集活動,也對辦公區進行了嚴格的疫情管控。

而從宏觀角度上來看,此次疫情期間,不僅僅是書店遭受損失,整個國家的實體經濟也陷入極大的困局之中。

“這幾年,我們的出版產業鏈做得越來越好,我覺得這次疫情不會對出版業產生很大的衝擊。你看,現在我們各方都在努力抗擊疫情,不僅是我們同行在努力,政府也在進行指導和支持。所以,我相信出版業後面一定會有很好的發展。不管這一年的開頭有多難,但是困厄困不住希望,疫情攔不住愛和春天,中國必能共克時艱。”他堅定地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