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新業務,理性設計激勵機制的八大要點

點燃高預期

如果員工對業務前景沒有預期,

是沒辦法做激勵的。以小米為例,它開始為什麼做得那麼好?雷軍做了多年金山,然後自己出來做投資人,他的過人之處在於知道如何管理投資人,這是一種很厲害的能力。

因此,小米一開始就有很高的市場估值,它的好處首先在於對員工的激勵作用特別大。因為企業前景是高估值的,小米股票值錢,員工拿到股票覺得它很值錢,能接受較低的薪酬,這樣一來,企業的成本低,產品可以定得價低,在市場上就有優勢。總之,小米早期的高估值給了雷軍巨大的助力,是小米成功的重要因素。企業不斷地把估值做上去,對員工的股權激勵就特別有效果,產品低成本策略也因之能夠落地。

1997年,亞馬遜剛成立兩年,當年銷售額只有近1.5億美金,貝索斯在致股東信中說:互聯網時代才剛剛開始,電子商務一定會為客戶節省時間和錢。信中寫到:

“但這只是互聯網的Day 1,如果我們執行得好,對於亞馬遜來說,也只是剛剛開始。如今,電子商務為顧客節省了開支和寶貴的時間。未來,通過‘個性化’,電子商務將加速這個特殊的變革進程。

亞馬遜將利用互聯網為客戶創造真正的價值,同時希望建立一種經久不衰的專營權利,不管是對於已經建立的市場甚或更大的其他市場。

亞馬遜的員工、所有投資人很容易接受信中這些鼓舞人心的信息和宏大遠景,由此收穫了所有利益相關方的高預期,亞馬遜上市後,股值一路上揚。在亞馬遜發展歷程後來的二十多年中,貝索斯每年都給股東寫一封公開信,用高瞻遠矚的商業雄心和長期主義價值立場俘獲人心,不斷推高各利益相關方對亞馬遜雄偉遠景的預期。貝索斯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此舉,堪稱卓越商業運作的典範。

培育新業務,理性設計激勵機制的八大要點

大家不要覺得這個氛圍營造不出來。以華為去年的情況為例,特朗普挑起制裁華為的一系列事端,華為的勝算有多少?歷史上,大國制裁一個企業,後者的勝算是很小的。如果特朗普一意孤行,控制所有華為高管無法走出國門,而華為海外業務佔比超過一半,這種情況難道不危險嗎?華為的壓力是很大的。如果業務規模被迫縮減一半,幾萬員工怎麼辦?國內已經建成的華為生態還能繼續維持嗎?

2.分享剩餘索取權

這一點也很關鍵,老業務重在管過程,而新業務的過程很難控制,管理只能指向結果。新業務管理者要對經營結果承擔責任,那麼,什麼是結果?股東、投資人和企業對新業務的最大需求,是獲得它的剩餘索取權。一個企業對經營者來說,很多都是成本項,員工拿走工資,通過產品和服務向客戶做價值的讓渡,最後股東拿走跟銀行利息差不多的基本利潤,剩下的還有一塊剩餘利潤。剩餘利潤的分配,決定了誰能受到最大的激勵。

企業為了使某些特定群體的利益與自己一致,可以把剩餘索取權分享給他們。以華為為例,它跟所有員工分享剩餘所有權,超過50%的員工擁有公司股權,它還用每年的新增利潤髮展新的員工股東。這就是為什麼優秀企業的員工能跟企業站在一起。

也有跟客戶分享剩餘索取權的。當年福特汽車嘗試大規模生產,它對大規模生產能降多少成本心裡沒底,於是施行過獨創的買車返利政策,打個比方,銷售如能達到10萬輛,成本就攤平一些,售價可降至1000美金,如果銷量達到20萬,售價可繼續降至800美金。現在銷售商先按1200美金的老定價賣給你,再根據福特最後達到的銷售規模,承諾將把因銷量擴大而節約的成本回饋給購車人,這就是一種向顧客讓渡剩餘索取權的銷售政策。

當年美國消費者爆賣福特車,利潤返還政策深得人心,客戶覺得老福特此舉厚道仁義,顧客的真心擁戴使福特的業務如日中天。

與顧客分享剩餘索取權的還有中國的小米,雷軍承諾小米硬件綜合淨利潤率不超過5%,也是這個理念,好市多Costco超市的低價政策也是如此,企業只賺這麼多,剩下的好處都歸顧客。

做低成本、做優口碑、做大規模是這類商業模式的共通之處,它們堅定地與顧客的根本利益站在了一起。

培育新業務,理性設計激勵機制的八大要點

品牌是企業最具活力的資源,維護、建設好品牌,與時俱進,就能不斷找到更優的盈利模式。

華為的激勵政策也是這個立場。如餘承東做手機業務,在資源上是高度依賴於公司平臺的,包括資金、技術資源、管理系統,甚至初期還要依賴原來的營銷網絡,因為新的手機業務剛開始,銷售網絡還沒有鋪開,而華為老業務的銷售網絡早已遍佈全球。

再以騰訊為例。微信也是騰訊的新業務,它發育壯大的過程中,離不開老業務的大力輸血。我們可以從張小龍的薪酬結構看一下騰訊對新業務的激勵,據說2016年他的總薪酬是3億港元,裡面主要是拿的公司為他回購的股權,小部分是現金,2017年他的薪酬更高達4.8億港元,張小龍拿的是騰訊公司的激勵機制。

由此也可看出,新業務團隊的利益機制大都建在公司的層面上,尤其微信這類對公司原有資源高度依賴的新業務,這樣安排也是合理的,因為新業務過去的成長與未來發展,與整個公司的發展實為一體,密不可分。同時,對公司老業務低度依賴的新業務,也可以單獨去設計自己的利益機制。

3.做好估值

企業授予新業務團隊股權,怎麼通過股權估值,為新業務的業績、對公司的貢獻作出估值?我給大家介紹一下股權分享常用的三種估值方法。

一種方法是用市盈率(PE,上市公司的股票市價與過去一年中每股盈利的比率)估值,根據商業計劃書,對未來盈利能力或資產利潤率的倍數作一個評估。上證A股的最高市盈率達到過71.44,最低的不到9.7。很多公司依據市盈率來估值,這種算法比較簡單,比如從零到一開始的新業務,大家最初按價格很低的原始股來購買,等公司在一定時候回購原始股時,再按照一定的市盈率估算價值。

另一種算法是按照未來現金流的能力作貼現的估值。按照新業務的商業計劃,計算未來的現金流,貼現就是把估算出的未來現金流貼算到現在,以此作為當前業績的估值。這是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一向倡導的新業務估值方法,他在1997年致股東信中強調:“當被迫在優化我們的GAAP(美國通用會計準則)準則下財務的表現和最大化未來現金流的現值之間作出選擇,我們將選擇後者。”亞馬遜傾向於選擇無限制的價值最大化。

第三種計算方式是採用實物期權定價模型,此模型也稱為布萊克-斯科爾斯期權定價模型。它認為給企業尤其初創企業的定價應該是迭代式定價,因為業務模型還需不斷驗證,故定價模型也需迭代式驗證。它倡導控制性的資金使用,不要一次投那麼多,正確做法是設定當前經營目標,針對目標進行有計劃的投資,並對階段性經營成果進行估值,這是一個不斷迭代、循環進行的過程,也是互聯網行業常用的估值方式。

培育新業務,理性設計激勵機制的八大要點

4.分配時要讓核心團隊有利可圖

一定要讓核心團隊有利可圖。對於負責新業務的外部合作者,企業為什麼一定要給夠對方股權?前面講過了,人做業務有沒有士氣,在於他對未來有沒有高預期,一定要讓對方覺得自己比東家更加有利可圖,他才會主動承擔起責任。

小米對生態鏈的投資和激勵模式就是個典型的例子,我們從中可以得到啟示。小米對生態鏈夥伴採取了極端開放的合作方針,遵循的原則有著名的三句話:參股不控股,建議不決策,幫忙不添亂。小米對生態鏈企業的投資,在起始階段都不超過20%,一定會讓合作企業和新業務團隊佔大股,道理很簡單,雷軍深諳人性的需求:共同做一件事,如果你從中可得的利益比我大,你一定比我還積極肯幹,這樣我就佔據了主動權。你積極主動了,我就把資源賦能給你,協助你大幹快上。這樣一來,合作企業和新業務團隊都能處於被高度激活的狀態。

5.分期授予,梯度兌現。

梯度兌現是一種彈性兌現,新業務負責人或團隊成員得到的分期利益與當期績效掛鉤。美的當年做事業部,開始的做法是把新業務負責人的股權註冊到做新業務事業部,等於把事業部做實了,給了管理層很多股權。美的決策層後來發現,一旦新業務負責人不再勝任,要他們從事業部的註冊股權人身份退出,是非常麻煩的事情。

後來美的把激勵政策改進為虛擬股權分享制,新業務負責人虛擬持股,分享股權紅利,當紅利數額很大時,就用紅利貼現贈予公司股票。美的早期也採取了遞延支付的分享制度,比如今年你利潤做到一億,美的分給高管兩千萬。這兩千萬應該怎麼分?如果一次性分下去,有沒有值得擔心的問題?我們知道,短期利潤是可以人為製造出來的,比如該投的研發沒往裡投,市場該花錢推廣的不去推,這樣堆成的利潤無異於殺雞取卵。

美的遞延支付激勵制度的設計即為避免這類情況,一年可得的激勵,我分三年給你,下一年的激勵照此類推,每年經理人可兌現的利潤與當年的業績目標掛鉤,這樣就避免了經理人急功近利的短期行為。

遞延支付體現的正是分期授予、梯度支付的激勵原則。

6.小步快跑

什麼是小步快跑?硅谷很多創業公司的做法就是小步快跑,風險投資人給新業務團隊成員授予股權,按在業務中各自的角色、貢獻,劃分好股權比例,比如起始投資五十萬美金,以半年或一年為目標,約定第一階段只有這筆資金。發起團隊和風險投資人持股,大家拿著股權,實行低工資制,努力把產品做出來。隨著業務發展,需要不斷吸納新人,起始團隊每個合夥人再各自把股權壓縮掉一小部分,預留出10%-20%的股權授予新人。

小米生態鏈的做法也是如此,剛開始小米對生態鏈企業只投入20%左右股權,基本上夠用作它們的啟動資金,等到業務發育出來,它們就具備了自融資能力,再按照市場化方式吸納投資。這種業務培育節奏就是小步快跑式的。

7.約定好退出機制

如果沒有退出機制,就沒人願意拿你的股權了,很多非上市公司為緩解現金流壓力,要求員工持股,這種情況下,員工很可能不願意要,因為你沒有退出機制,持股要擔很大的風險。員工幫公司把業務做起來了,但如果員工離職或身故,親屬很可能拿不到股權的補償和回報。

大股東無法退出也存在隱憂,他如果不作為,或在位高權重的位置上為所欲為,等於企業裡為自己埋下了雷。

怎麼設計退出方式?方式有多種,比如下一輪融資中,資本進來購買。當企業發現股權稀釋過度,影響了公司治理,可以要求小股東退出。一定條件下,企業還可以對新業務進行股權回購,讓新業務團隊套現,之所以回購,因為並不是所有人都願意跟公司走一輩子的。當然,有時對新業務股權的回購,也會出於公司層面上對新業務控制權的考慮。

8.做好平臺資源定價

做新業務,需要使用公司的品牌,或使用各個系統平臺,如通過銷售系統賣貨,使用公司的技術資源,或使用公司的資金、庫房等資源。做這些事,新業務團隊就與公司發生了交易,交易就意味著定價。很多公司處理不好新業務與公司之間的交易,有的老闆看到新業務成功了,盈利能力提升了,過早地有了不當的“摘桃子”的心態,開始提高支持新業務的資源價格,這就偏離了與新業務公平交易的立場。

交易機制實際上是一種利益機制,好的交易機制對於保護新業務團隊立足長期、做好業務的信心特別重要。我在一些公司做顧問時,當他們開始做激勵機制,我都提醒他們同時把交易機制做好。新業務團隊通常對機制完善缺乏經驗,把業務逐漸做起來的過程中,會因為與老業務之間缺乏界定清晰、公平合理的交易機制,相互間會產生重重矛盾,這對企業發展非常不利。

作為企業家,基本立場應當是旗幟鮮明地偏愛新業務,它關係到企業的增長空間和前景,新業務未來的期望值比企業存量的現實業務有更大的上升空間。對一個社會、國家也是如此,經濟危機的時候國家要抓什麼?要更加重視對教育的投入,為明天的生存發展做好準備,教育是一個國家最重要的“新業務”。

企業家如果不能做到偏愛和全力扶持新業務,有三件事要做到:第一,為交易做定價,按照市場可提供的資源價格為內部資源交易定價;第二,一定要做到公平合理。很多在內部開拓新業務的領導人,原來在企業內部並非位高權重,而是位卑言輕的人,公司其他人慣性地用居高臨下的態度看待新業務。因此,最高決策層凡事做到公平合理非常重要。(來源:華夏基石洞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