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發內驅力,讓孩子“我想學”?

青青藤教育


如何激發內驅力,讓孩子“我想學”?這個問題提得好!

讓學生想學,或者說,讓孩子想學,是每一個教師和家長都要思考的問題。讓學生想學,有學校管理的做法,有班級管理的做法,更重要的是,是每一個老師的做法。下面,我就根據自己的工作經驗,從一個鄉村教師的角度,和大家分享我的體會。

獲得成功的體驗,是驅動孩子良好發展最強大的動力!

怎樣才能讓學生(孩子)產生想學的動力?

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讓孩子想學,就要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那麼,學習的興趣是什麼呢?如果從趣味性的角度來說,學習的趣味性有多大呢?我們都是過來人,除了那些“學霸”,可能從中找到學習的趣味,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在學習中獲得了多少興趣呢?

那麼,學習真正的興趣是什麼?

學習真正的興趣就是:我學會了!我懂了!我終於明白了!我做得很好!我獲得了老師的肯定和表揚!學習真正的興趣就是:孩子自己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進步,對學習充滿信心,獲得了對自己能力的認可,獲得了內在的發展動力;同時,在學習的過程中,得到了老師或父母的肯定和表揚,獲得外在的認可,獲得外在的發展動力。

所以說,我們討論這個問題的核心對象,是那些不想學,或者成績不理想的學生。因為,那些成績優異的學霸,是不缺乏學習的動力的。

那麼,怎樣才能讓那些成績不理想的學生或孩子獲得成功的體驗,對學習產生興趣呢?

首先,我們先來界定那些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他們的成功是什麼。這些學生在學習上的成功,不是考100分,不是考試獲獎,不是考上重點學校和大學。如果把這些灌輸給他們,他們的成績本來就不理想,這些目標對他們來說是很不切合實際,就會讓他們產生壓力,對學習失去信心。對於這些學生來說,成功就是自己一點一滴的進步,比昨天的自己有進步,比以前的自己有進步,就是做最好的自己。所以,千萬不能拿學生和其他表現優良的學生比較。

界定了這些學生在學習上成功的定義,我下面的做法才有意義。

最基本的辦法,就是關心學生(孩子)的成長,密切關注學生的一點一滴的進步,然後及時地給予肯定、鼓勵。

比如說,一個學生不愛學習,作業不按時完成,成績不理想。經過與學生談話鼓勵後,第二天,他按時交作業了,那就及時找他來,給予他充分的肯定和鼓勵。在課堂上,多關注他,只要他有那麼一丁點兒的好的表現,都及時給予肯定或鼓勵。又比如考試成績,這次考了10分,下次考了20分,那也不能吝嗇自己的表揚,這對他來說,也是進步,就及時地給予肯定和鼓勵。

這是一個循環的模式:鼓勵學生——學生努力,有了變化,或是獲得進步——關注到學生的進步(變化),給予肯定和鼓勵,並提出新的要求——學生繼續努力,獲得進步——關注到學生進步,繼續肯定和鼓勵,再提出新要求……

<strong>在這個循環的過程中,有一個關鍵的措施:就是要注意學習方法的引導。很多學生的成績不理想,除了學習態度的原因之外,學習方法不當,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讓學生(孩子)產生學習的動力,對學習充滿信心,讓孩子想學,只通過一兩次的談話,通過幾次的表揚鼓勵,是不可能實現的。讓學生產生學習的動力,在短時間內不可以做到。這是一個需要老師或家長持續的投入時間和精力,需要一個比較長的時間才可能實現。

希望以上所說,對你有所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