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特的身世和人生歷程使其,成為藝術史上爭議很大的人物趙孟頫

趙孟頫(音fǔ)(1254—1322年),元代畫家、書法家,字子昂,號松雪、水精宮道人,吳興(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宋宗室,14歲時以父蔭補真州司戶參軍,入元出仕,曾任翰林侍讀學士、榮祿大夫等職,卒贈魏國公,諡文敏。他對詩文音律無所不通,書畫造詣極為精深,乃元代的畫壇領袖。其繪畫取材廣泛,技法全面,山水、人物、花鳥無不擅長。他倡導復古,強調“書畫同源”,主張師法自然。書法鍾繇、二王、李邕、宋高宗趙構以及歷代諸家,篆、隸、真、草各臻神妙。其繪畫、書風和書學主張對當代及後世影響巨大而深遠。

獨特的身世和人生歷程使其,成為藝術史上爭議很大的人物趙孟頫


獨特的身世和人生歷程使其,成為藝術史上爭議很大的人物趙孟頫


獨特的身世和人生歷程使其,成為藝術史上爭議很大的人物趙孟頫


獨特的身世和人生歷程使其,成為藝術史上爭議很大的人物趙孟頫


獨特的身世和人生歷程使其,成為藝術史上爭議很大的人物趙孟頫


獨特的身世和人生歷程使其,成為藝術史上爭議很大的人物趙孟頫


獨特的身世和人生歷程使其,成為藝術史上爭議很大的人物趙孟頫


獨特的身世和人生歷程使其,成為藝術史上爭議很大的人物趙孟頫


獨特的身世和人生歷程使其,成為藝術史上爭議很大的人物趙孟頫


獨特的身世和人生歷程使其,成為藝術史上爭議很大的人物趙孟頫


獨特的身世和人生歷程使其,成為藝術史上爭議很大的人物趙孟頫


獨特的身世和人生歷程使其,成為藝術史上爭議很大的人物趙孟頫


獨特的身世和人生歷程使其,成為藝術史上爭議很大的人物趙孟頫

《水村圖》

《水村圖》卷,元,趙孟頫繪,紙本,水墨,縱24.9釐米,橫120.5釐米。本幅款識:“大德六年十一月望日,為錢德鈞作。子昂。”下鈐“趙氏子昂”朱文印。本幅有清乾隆皇帝詩題兩段,乾隆、嘉慶內府藏印及“楞伽真賞”等收藏印26方,半印8方。引首為清乾隆皇帝弘曆所書“清華”二大字,並鈐乾隆印鑑4方。前後隔水有“宣統御覽之寶”、“古稀天子”等收藏印9方。尾紙題跋:“後一月,德鈞持此圖見示,則已裝成軸矣。一時信手塗抹,乃過辱珍重如此,極令人慚愧。子昂題。”鈐“趙氏子昂”、“松雪齋”印二方。並詩題:“向來寫意思卜居,住處只今成畫圖。胸中本自渺江海,主人相挽寫分湖。鄧楀題。”鈐“覺非齋”朱文印。另有覺非叟、無名氏、顧天祥等人題記總計56段。

此圖卷作於元大德六年(1302年),趙孟頫時年49歲,這是他最後一幅可靠的紀年作品。趙孟頫以水墨寫江南水鄉平遠開闊的景色,從用筆到構圖都受到董源的影響,但董源的畫法已完全融入趙孟頫的個人風格之中,於不經意間表現出來。山用披麻皴畫出,景物以平遠的形式展開。渴筆較多,用筆松秀含蓄,“寫”的意味較濃,體現了書法的審美趣味。畫家借景抒情,表現了一種靜穆的心態和對“平淡天真”的追求。此圖重要之處在於其對元畫獨特風格的形成產生了較大的影響,由此可見趙孟頫在開創元、明、清文人畫潮流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獨特的身世和人生歷程使其,成為藝術史上爭議很大的人物趙孟頫

《趙孟頫自畫像圖頁》

《趙孟頫自畫像圖頁》絹本 ,設色,縱24cm,橫23cm,故宮博物院。本幅設色,款“大德已亥子昂自寫小像”對幅宋濂書贊,鈐明項元汴印。

獨特的身世和人生歷程使其,成為藝術史上爭議很大的人物趙孟頫


獨特的身世和人生歷程使其,成為藝術史上爭議很大的人物趙孟頫


獨特的身世和人生歷程使其,成為藝術史上爭議很大的人物趙孟頫


獨特的身世和人生歷程使其,成為藝術史上爭議很大的人物趙孟頫


獨特的身世和人生歷程使其,成為藝術史上爭議很大的人物趙孟頫

《秋郊飲馬圖》

《秋郊飲馬圖》卷,元, 趙孟頫作,絹本,設色,縱23.6釐米,橫59釐米。本幅右上方自書“秋郊飲馬圖”五字,左上方署款“皇慶元年十一月,子昂”。知此圖為趙孟頫59歲作。趙孟頫擅長人馬圖,總體追求刻意寫實,一筆不苟。具體畫風有兩類:一是宗唐人韓幹之法,馬尚豐肥,用色華麗,襯以山水樹石背景,人、馬、景合為一體;一是仿北宋李公麟之作,筆墨清淡,著力於線條,注重描法與形象、質感的統一,不施色彩,以墨代色加以輕染。人馬畫中的人物均著唐裝,風格既具“復古”的唐畫之韻,又帶濃郁的文人氣息,有一定的創新性。

此圖屬仿唐人的工筆設色畫法。清秋郊野,一唐裝圄官在池畔牧馬,紅色衣袍在大青綠的草坪映襯下顯得尤為奪目,有力地突出了主體人物。所率十匹駿馬均骨肉停勻,活躍多姿,它們或奔騰追逐,或徐步緩行,或俯首就飲,或引頸長鳴,意態生動。

此圖在佈局上富有特色,以中景露地不露天及右開式構圖,把平視、仰視、俯視三種造景方式有機地加以揉合,靈活地處理景物,使畫面開闊舒展,疏密有致。畫法亦將唐人的青綠重彩法與宋以來的文人筆墨法加以融合,別具新意。如人物線描工細勁健,又類似篆籀用筆,古樸中見雋秀;樹石、坡陀行筆凝重,勾、皴、破、染並用,工謹中含清逸;青綠、大紅重色中又兼施赭石、水墨,於濃麗中顯清雅。總體風格行、利相兼,妙、逸並具,精逸技巧與文人雅韻結合,反映了趙孟頫晚年成熟的人馬畫面貌。

獨特的身世和人生歷程使其,成為藝術史上爭議很大的人物趙孟頫


獨特的身世和人生歷程使其,成為藝術史上爭議很大的人物趙孟頫

《趙孟頫與鮮于樞尺牘(殘本)》

《趙孟頫與鮮于樞尺牘(殘本)》趙孟頫與鮮于樞共有三幅,《論枕臥帖》、《論裴行儉帖》和此帖,後合卷稱為《墨跡合冊》。本帖主要談論在京城見到晉唐人書畫,行書書法結字疏秀,起筆收筆間,少提頓轉折或鋒勢的變化,顯得較為質樸。 釋文: (前存半字。不可識)陸沉於塵土中。不得致書。懸仰之懷。何可雲喻。即日伏惟動靜勝常。昨見教化公。言有銅器見贈。留足下處。望附良便。發與湖州舍下為感。都下絕不見古器物。書畫卻時得見之。多絕品。至有不可名狀者。近見雙(夾註:有晉人謝稚三牛圖。妙入神。非牛非麟。古不可言。)

《論裴行儉帖》紙本,行書,38.4x60.6cm,臺北故宮博物院藏。釋文:常州張治中有虞永興枕臥帖,筆意清峭,紹興內府故物,足為希代之寶,吾兄伯幾不可不知也。首雲“枕臥來七八日”,末雲“世南呈”,凡十餘行。頃都下四次借閱,因不肖嗟賞,遂爾寶秘,不爾,亦不甚愛,可惜可惜。

《論枕臥帖》紙本,行書,38.4x60.6cm,臺北故宮博物院藏。釋文:裴行儉工草隸,名家。帝嘗以絹素詔寫《文選》,覽之,秘愛其法,賚物良厚。行儉每曰:“褚遂良非精筆佳墨,未嘗輒書,不擇筆墨而妍捷者,餘與虞世南耳。”。。。

獨特的身世和人生歷程使其,成為藝術史上爭議很大的人物趙孟頫


獨特的身世和人生歷程使其,成為藝術史上爭議很大的人物趙孟頫


獨特的身世和人生歷程使其,成為藝術史上爭議很大的人物趙孟頫


獨特的身世和人生歷程使其,成為藝術史上爭議很大的人物趙孟頫


獨特的身世和人生歷程使其,成為藝術史上爭議很大的人物趙孟頫


獨特的身世和人生歷程使其,成為藝術史上爭議很大的人物趙孟頫


獨特的身世和人生歷程使其,成為藝術史上爭議很大的人物趙孟頫


獨特的身世和人生歷程使其,成為藝術史上爭議很大的人物趙孟頫

《前後赤壁賦合卷》

《前後赤壁賦合卷》行書書法,紙本,冊裝,總長40x196釐米,每頁縱27.2*橫11.1釐米,共81行,935字,此為二玄社複印本。趙孟頫是元代初期很有影響的書法家,擅長篆、隸、楷、行、草各體、冠絕古今。其筆下的《赤壁賦》佈局疏朗從容,用筆圓潤遒勁,宛轉流美,風骨內含,神彩飄逸,盡得魏晉風流遺韻。

獨特的身世和人生歷程使其,成為藝術史上爭議很大的人物趙孟頫


獨特的身世和人生歷程使其,成為藝術史上爭議很大的人物趙孟頫


獨特的身世和人生歷程使其,成為藝術史上爭議很大的人物趙孟頫


獨特的身世和人生歷程使其,成為藝術史上爭議很大的人物趙孟頫


獨特的身世和人生歷程使其,成為藝術史上爭議很大的人物趙孟頫

《天冠山詩帖拓本》

《天冠山詩帖拓本》拓本,66.7 x 135CM,弗利爾美術館收藏。天冠山有三座山峰品峙而立,趙孟頫曾在此立碑,並撰文書丹,即為天冠山二十四景撰寫的詩帖,遍寫貴溪風光。此帖為清人錢泳刻本,書法以婉媚勝,故為人們所愛好。另有一刻本,石存西安碑林。

關注工筆小強,後續更新更多作品欣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