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廣東的復工集結號:這裡不再靜止

來自廣東的復工集結號:這裡不再靜止

《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公共衛生防疫不是社會靜止狀態下的事情……我們的城市每“靜止”一天,其損失是相當驚人的,很多企業、特別是服務業面臨著延長一天的艱苦掙扎。“

復工復產已近半月。

今天,是2月24日,農曆二月初二。“龍抬頭”的日子,我們欣喜的看到,廣州一些理髮店終於開門營業,讓苦於在家拿起剪刀自理自修頭髮的人得以解脫。

來自廣東的復工集結號:這裡不再靜止

2月24日起,廣州地鐵線網各線路開始執行日常工作日、週六日時刻表。地鐵裡中的人潮,再次擁擠起來。

廣東省新冠肺炎防控領導小組(指揮部)決定,自2020年2月24日9時起,將廣東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應急響應級別由省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調整為二級響應。

來自廣東的復工集結號:這裡不再靜止

不再空曠的廣州地鐵


——————————————————————————

珠三角:勞動力缺口依然巨大

隨著新冠肺炎確診案例連續下降,珠三角企業主的復工聲音漸高,多地出臺鼓勵復工。

但是復工並不意味馬上覆產,不少員工被困在家鄉里,而即使回來也有可能面臨隔離。

來自廣東的復工集結號:這裡不再靜止

等待復工的日子裡,人們自娛自樂

來自廣東的復工集結號:這裡不再靜止

而自家企業復產了,上下游企業未能復產,因為不確定性,訂單也減少了,連串問題之下,如同一座座大山壓在眾多小企業主的身上,讓他們喘不過氣來。

“員工不來,不敢接單;員工來了,又怕訂單不飽滿”。

東莞某企業負責人表示:“目前的主要問題,受疫情影響,有些員工因受疫區影響暫時無法來莞返工,可能直接在自己家鄉所在地工作,造成用工需求緊缺。如何讓工人安全回來,願意回來是當前需要考慮的問題。”

據《南方日報》引述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的信息,廣東今年春節前有約1040萬外省籍務工人員返鄉過節,原本預計節後有960萬人返粵,但受疫情影響,全省截至上週僅300多萬人返崗,珠江三角洲地區及不少用工集中企業依然面臨巨大勞動力缺口。

——————————————————————————

情況在好轉,人潮在復甦

其實,不只珠三角,復工伊始,各大用工大省、地區都面臨著復工人員到位難的問題。但是,這一情況正在逐步好轉。

有媒體梳理百度遷徙大數據發現,按照最新的2月19日數據,全國人口遷入量排名位居前十的城市分別為東莞、深圳、廣州、蘇州、佛山、杭州、北京、上海、成都和寧波,合計佔當日全國遷入人口總量的24.87%,接近四分之一。

來自廣東的復工集結號:這裡不再靜止

在廣州,每天數十萬人正通過鐵路、公路、民航等各種途徑返回廣州,回到社區;越來越多的企業正有序復工,加快復產。

來自廣東的復工集結號:這裡不再靜止

2月22日的廣從高速 與2月初的“個人高速”相比,車輛已越來越多


為方便人員返回、流動。廣州自2月21日24時起,全市撤銷市內暫保留的54個高速快速路收費站體溫檢測點,現階段工作重點調整為保障交通順暢,全力推動企業復工復產。

來自廣東的復工集結號:這裡不再靜止

位於天河區珠江新城的CBD(中央商務區)120棟商務樓宇復工(復工率99.2%),華燈初上,珠江兩岸璀璨依然。

來自廣東的復工集結號:這裡不再靜止

18日下班晚高峰,進出珠江新城又出現塞車,朋友圈卻是歡欣鼓舞,“第一次對堵車充滿好感”“開心,廣州忙起來了,這才是廣州!”

——————————————————————————

企業:追回消失的一個月

復工復產潮已逐漸在全國掀起。作為經濟復甦的基本動力,各地打響了復工搶人大戰,從企業到政府,近期包專車、包專列甚至包專機等舉措層出不窮,爭相吸引勞動力輸入,以驅動經濟。

來自廣東的復工集結號:這裡不再靜止

廣東更是各種“花樣”措施齊出,保障企業用工。組織返崗專列、“共享員工”等活動措施進行的如火如荼。

廣東人社部門與周邊主要勞動力輸出省區聯手,積極引導務工人員有序安全返崗,組織“點對點”的專車專列。2月18日,從雲南開出的首趟返崗專列順利到達廣東省,到目前為止廣東省已與廣西、雲南、四川共組織了9趟返崗專列,幫助6300多名務工人員乘坐免費專列平安返粵。

來自廣東的復工集結號:這裡不再靜止

一些企業開展“共享員工”計劃


通過鼓勵平臺共享人力資源、發動各方力量馳援等措施保障各類生產企業的用工需求。如廣州雲海餚、西貝、探魚等餐飲品牌就達成“共享員工”合作,組織1800多名員工加入盒馬鮮生公司。

來自廣東的復工集結號:這裡不再靜止

如廣東這樣的外貿大省,各地員工正陸續返回復工,復工進度不平衡問題也正在好轉,原材料供應進展、境內外物流銜接不暢局面正在有效緩解,產業鏈上下游各環節聯通匹配迅速恢復。

有企業主表示:疫情下一些“暖企”措施如減免社保,緩交稅費,或許會暫時緩解企業的困難。但是,企業要生存要發展,最終還是要靠自己。“工廠要復工復產才能活,活下去,跨過去,追回這個2月的損失和後續的影響,才是目標!”

來自廣東的復工集結號:這裡不再靜止

來自廣東的復工集結號:這裡不再靜止

耆福居全媒體有話說:

《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近日發文表示:"公共衛生防疫不是社會靜止狀態下的事情,它就是在經濟社會活動不間斷進行的複雜情況下的一項事業。我們的城市每“靜止”一天,其損失是相當驚人的,很多企業、特別是服務業面臨著延長一天的艱苦掙扎。在全國疫情得到總體控制的情況下,各地需要在決不放鬆防疫這根弦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真正行動起來,推動經濟活動的全面恢復。"

防疫與復產,並不是做取捨。我們更應該在疫情防控下,把生活重新建立起來,推動城市內部和城市之間朝著正常狀態邁進。

有人提出:復工最迅速最有序的地方,也是疫情響應最快的地方。

這個說法,很有道理。

來自廣東的復工集結號:這裡不再靜止

文章:耆福居全媒體

|耆福居全媒體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