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思考瘟疫災難的幾個維度

理性思考瘟疫災難的幾個維度

01

求因維度

這場損失巨大的災難何以發生?是一次災難性的偶然巧合,還是對自然無節制的索取帶來的必然報復?

病毒因何傳播如此之廣?是積極科學應對後的無奈,還是錯失良機後的遺憾?是面對未知病毒正常的缺少警覺,還是已有警覺者的"哨音"被大意輕視?

凡有感染,必有病毒;凡有惡果,必有惡因。

這惡因,幾分在天?幾分在人?在天如何應對?在人如何改過?

求因思維,讓我們穿透種種迷霧,去接近那個災難的原點,給未來一個明確的警示。

災過而不明其因,災必返。


02

策略維度

災難來臨,如何應對?

如何在最好的時間給出最科學有力的安排?

如何在施政者、執行者、宣傳者各層面給予理性科學的危機處理措施?

這都是這場災難課的必修內容。

曾經非典洗禮下累積的制度優勢、學術優勢、經驗優勢都在新冠疫情應對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正所謂,吃一塹,長一智。這些收穫,代價沉重,又萬分珍貴。

如今,疫情公開、醫院速建、人力支援、交通管制、物資保障等一系列有力舉措,使得國家處大難而民心定,臨疫情而信念堅,這也必將成為未來的策略財富。

應對這樣波及甚廣的疫情,所有人都要反躬自省,我的應對策略可是正確的?

那些信謠傳謠製造恐慌的盲從者,那些因應對不利而被臨陣換將的瀆職者,那些在媒體上不當報道而引發民憤的撰稿者,都可曾在痛定之後改過自新,從自身的錯誤中反思出以供未來借鑑的災難收穫?


03

辯證維度

危機永遠是危與機並存的。

我們不歌頌疫情,不美化災難,但是也不拒絕從災難中變得更加理性和強大。

如果我們可以藉此"長記性","定製度","出舉措","提技術",也就能減少未來犯錯誤的機率。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殷憂啟聖,多難興邦,這也正是古人辯證智慧的體現。

也正是在這樣的危機中,很多企業化逆境為風口,乘勢而上,一夜爆紅。

釘釘軟件多年不瘟不火,經此一役,大有一統江山之勢。各大直播平臺、在線教育公司更是以免費等多種形式搶佔市場。遠程教育、空中課堂的技術突飛猛進。京東超市送貨上門的服務既方便百姓需求,又適應防疫需要,一度一單難求。

學校延遲開學,學生自律的重要性得以極致化彰顯,對自己的負責成為新時期學生的必備能力,不怨天,不尤人,逆天改命自己來。最自律一代的領先者也將逆勢而生。

所有能變逆境為機遇的都是有準備的人,都是有著強大自我成長力的人。


04

生命維度

一場瘟疫,已經有2000多個生命再也看不到春暖花開。

災難是一場對每一個人的生命教育。

《倉央嘉措詩傳》中的一句話:"世間事,除了生死,哪一件事不是閒事。"

災難面前,生命之外很多追求的重要性開始退場。在病毒面前,每個人的機會均等,無關身份、地位、貧富。無論什麼身價,在病毒面前,都需要一張口罩。

人們還原成一個單純的生命的時候,才更感覺生命的無可替代,才可以和很多生活的"不如意"達成和解,與自己和解,與孩子和解,與環境和解,與社會和解。

健康的生命,就是我們最該珍惜的福氣。

人,必須生活著,愛才有依偎,幸福才有依靠,世界上的一切美好才有皈依。

平日的奔忙是一種強制的力量,強制我們犧牲掉了與家人的相守,犧牲掉了與自己的獨處,犧牲掉了我們在家庭這個空間裡感知歲月的心境。

如今這樣的居家也是一種強制的力量,我們可以靜下來,放慢時間,放大生活,去感知喧鬧奔波中錯失的美好,更深入地省察生命的狀態,思考時光匆匆之中活著的意義。這樣純粹的時光本就是生命的賜予。

如果能夠在這樣的參悟一份生命的達觀,少一些介意,多一些隨和,少一些計算,多一些通融;如果能給自己一個心靈的擁抱,給親人多幾分愛意,與所有的不順心達成和解,這是不是也算不辜負這一段與苦同行的歲月?是不是也算不辜負這可以享受陽光的生命?


05

文明維度

一場災難,照見世間萬象。

"文明"在生死之前經受著考驗。

我們引以為傲的精神文明,哪裡是溫暖的光亮,哪裡還有不可告人的角落?

我們的制度文明,哪些是我們依靠的堅實護盾,哪裡還有傷人的尖刺利牙?多少人可以在法治的維護下獲得了來自學術和科學的自由?多少人假借制度法規之名違規逾矩暴力執法?

我們的物質文明,哪些方面已經富足,哪些地方還在瘟疫面前捉襟見肘地抗爭?

從"吃貨"到"吃禍",我們的"文明人"的飲食勇氣中還殘留多少的野蠻與無知?

我們的科學文明還有多少不能解答的難題,又將面對多少全新的挑戰?科學還需要多麼漫長的跋涉才能給我們面對災難的力量?

我們的網絡文明中,哪些是事情的真相?哪些是居心不良的謊言?哪裡是理性的疏解與鼓勵?哪裡是非理性的歧視或鼓動?

這場災難,照亮了多少野蠻?照清了多少文明?照亮了多少無奈和困惑,照亮了多少力量和溫暖?

我們的文明還不夠,但是,我們終將只能依靠文明。

世上的罪惡差不多總是由愚昧無知造成的,沒有見識的勇氣和愚昧的善良會同罪惡帶來同樣多的損害。很多時候美德和邪惡的分野,就來自一個人文明智慧的程度。很多無可救藥的邪惡本質就是一種愚昧無知。

如果沒有真正的智慧與文明,也就沒有真正的善良和崇高的仁愛。


06

英雄維度

災難還是來了,我們該以什麼樣的心態和信念來面對?

中華民族的韌性又一次得到見證!

所有這些人都讓我們想到一個稱呼——英雄,這背後都有一個詞——信念。

英雄在成為英雄之前,常常平凡如你我,或為父母,或為子女,也有牽掛,也有擔心。

他們成為英雄,常常只因為一個選擇。危險面前,為國而戰,為民而戰,為生命而戰,為愛而戰,為親人友人而戰,為理想信念而戰,為這世界少一分親人離世的痛苦而戰。於是,舍一己安危,守一方平安。

正所謂"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危難關頭,或白髮老者,或青春紅顏,都因為這挺身而出的背影而平添一份豪情,一份壯烈。

在這一刻,你更能讀懂"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你更能理解"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屍還","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你更能體會翻湧在曹植內心的英雄浪潮,"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你更能體會老杜眼含熱淚的許願,"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正是因為這些人在,我們都多了一分平和與安定,多一份戰勝困難的信念。

激盪在中華民族基因中的英雄信念在危難時刻彰顯的愈發耀眼。

時間和民心會一起烙印他們的名字。


07

感恩維度

我們要感恩健康。史鐵生說:"對命運而言,休論公道。"在這個口罩遮掩了喜慶的春節,當2000多個生命帶走了2000多個家庭的幸福,數萬人因為感染而讓愛他們的人焦急牽掛。他們不曾擁有我們的幸運,不曾被命運眷顧,卻接受了病痛的折磨。我們除了給他們最好的祝福,便是感恩我們現在的平安吧。


感恩我們每一天平安相守的親人。學生們宅在家裡,在高三這樣的特殊的時刻與父母共同面對挑戰,在修習學科課程的同時一起面對這樣一場關於父母情、師生情的課程,在這平安的生活中有機會去談及生死,想來也是最獨特的人生財富。

疫情的數字每日更新,總是帶來有人去世的消息。防疫期間,不能奔喪,有的親人們甚至都無法再看他們最後一眼,無法送他們最後一程。想到到這樣的場景,我總悲從心來。

這麼多年來,封閉在家的這一段時間,是我與妻兒在一起最長的一段時間。白天,每人一臺電腦,孩子聽課,我倆講課備課,各自忙碌。為每天吃幾頓飯、吃什麼而苦惱,但日子平淡安樂,中午陽光透過落地窗灑滿屋子的時候,房間裡都是幸福的味道。

很多事情,我們無法預料,或者無力改變,但是有這份真情相伴,我們就有勇氣去迎接未知。能戰勝苦難的只能是愛的力量。即使生活本是一場災難,也要用愛去抗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