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好多人大學畢業家裡蹲是什麼原因啊?包括我也是這樣的😭😭😭😭?

2418300409


別說大學畢業了,你研究生畢業,海歸回來,甚至有了很多年工作經驗的,都可能家裡蹲啊,一點都不奇怪,大可不必驚慌,我們看看到底應該怎麼辦。

第一步:拿出一張紙和一支筆,列出過去一年來你所有投遞過簡歷的職位

如果這一步你寫了沒幾行就停下了,那就找到了第一個可能的問題根源:你投遞的工作崗位太少啦!

有一個有點早的數據顯示,2017年應屆生人均投遞了28份簡歷,其中投遞簡歷數在10份以下的佔比達45%。

而對於條件普通並且沒有工作經驗的應屆生來說,平均要投遞5-6次簡歷才有機會獲得一次面試機會,

也就是說,如果你一共也就投了15份簡歷,可能一共也就只能得到兩三次的面試機會,那中間出了點什麼岔子最後一份offer也沒有得到,就顯得再正常不過了。

這樣看來很多人一開始就輸在了起跑線上。

解決方法:

繼續找工作,繼續去投簡歷,繼續參加面試。

但即便如此,我也依舊不建議大家像無頭蒼蠅一樣看到但凡沾點邊的就去投,不但這樣反而會拉低命中率,就算被你最後拿到了Offer,也因為不是你真的想去的工作,到時候依舊會糾結,而且也不利於我們整體職業發展的規劃。

第二步:標記出其中已經拿到了Offer的工作崗位

有很多人一開始投遞簡歷的時候“抱著隨便投投”,“就去增長積累一下面試經驗”等心態,結果一輪輪面試下來拿到offer讓你籤合同的時候,他又猶豫了,覺得自己去這個工作太將就了。

這就找到了第二個可能的問題根源:沒有明確自己的擇業標準

這就很像很多找不到對象的人,問他什麼標準他說沒什麼標準,等真的送了一個活生生的人到他面前他又會挑剔出這裡不好那裡不好。

所以我們常常說那些沒有標準的人其實是標準最高的。

解決方法:

不要問自己想要什麼樣的工作,而是問自己可以接受一份工作有什麼樣的問題。

比如說有的年輕人想要有一定的薪水,那可能就意味著需要接受996帶來的高強度和高壓力;

相對應的,如果你覺得自己承受不了這樣的工作,那就不能抱怨這份工作可能收入待遇各方面都沒有那麼盡如人意了。

應屆生本來就沒有那麼多議價權,明確了自己的目標後,敢於為自己的目標努力並作出一定的犧牲才是正道。

第三步:標記出其中所有投完簡歷就毫無音訊的工作崗位並且如果對方給了offer是願意加入他們公司的

如果這一步你發現比例很高,甚至大部分都沒有得到面試機會,那就可以找到第三個可能的問題根源:投遞的崗位與自己情況不匹配,以及第四個可能的問題根源:自己達到了投遞崗位的要求但簡歷呈現的內容有問題

如何判斷自己投遞的崗位與自己是否匹配呢?

找到這些職位在招聘啟示上提及的所有硬件要求和軟條件,一一和自己的現狀核對

硬件要求一般主要包括但不限於學歷、學業成績、資格證等可以讓HR迅速篩選並且你一時半會兒無法改變的東西;

軟條件則會有些難以具體評判,一般會寫到能接受加班出差、性格要求等等。

如果你發現自己的確有一些標準沒有達到,那就說明當初找工作的方向是有問題的,接下來要調整目標公司和崗位;

如果發現自己其實是符合條件的,那就要更多關注簡歷是不是有問題,導致自己失去了下一輪筆試和麵試的機會。

解決方法:

  • 調整目標崗位,選擇與自己情況更匹配的工作,比如自己英語不夠好四級分都很低,就別想著去外企了;

  • 根據崗位需求調整簡歷內容,比如要面試的是會計,那對於參加的一些學生活動就可以略過,重點放在專業學習以及參加過的專業相關活動上。

第四步:標記出其中參加了筆試但沒有通過的工作崗位

如果這一步中比例過高,那是相當遺憾的一件事,出現了第五個可能的問題根源:筆試前功課準備不足。

有不少工作崗位是需要筆試的,比如金融崗、法律崗等,而就有些人經常會在筆試這一關就倒下。

不要覺得筆試不通過就說明是自己能力問題,其實很多崗位的筆試,尤其是校招這種都是可以提前上網搜索做一些功課的,像四大我就知道是有筆試題庫的。

當然也不排除有些高端的崗位筆試題目很有難度,那這其實就和上面那一類類似,說明我們還沒有達到這個工作崗位的要求,短時期內如果無法提高那就只能先調整自己的應聘方向了。

解決方法:

加固專業知識,在之後去參加筆試前做好充分的準備,不要“裸考”。

第五步:標記出其中所有參加了面試但沒有通過的工作崗位

這一步我當年在連續幾次面試失敗後也試過,發現這個步驟異常痛苦。因為首先你面試的時候高度緊張,現在時隔幾個禮拜甚至幾個月後再去回憶很可能只記得零星半點的東西;其次就是這些記得的部分很可能還是黑歷史,你不願意回顧的痛苦回憶。

而如果這一步比例很高,那就是第六個可能的問題:我們的面試技巧欠缺。

解決方法:

首先,為自己所有參加並失敗的面試分類:

比如是老闆面試,還是直屬上司面試,還是HR面試;

是無領導小組討論,還是一對一的傳統面試,還是一人面對多為面試官的壓力面試等等。

然後,再分門別類地找到自己的問題,對症下藥。

關於面試的技巧過於繁複,這裡不作贅述。

最後要提的就是,不管題主現在處於什麼階段,是有offer不願將就,還是沒有offer感覺自己無處可去,都不要急著否定自己。

第一份工作很重要,但也沒有那麼重要,我見過很多第一份工作連一年都沒做滿就跳槽去其他公司的,現在發展也很好。

畢竟,你的人生才剛剛開始。


蟹肉的職場星球


我姨家的表弟,大學畢業後已經在家呆了兩年,成天在家打遊戲,大人們都替他著急,他卻不為所動。家裡人幫忙找個一個保險公司工作,雖然工資不高,但總比在家待著強,他幹了兩天,覺得累,每天上下班都要打卡覺得沒自由,說不幹就不幹了。

上週末回家,小姨找我幫著勸勸表弟,大人說話表弟都不停,希望我和他聊聊能起作用。週日下午,找了一個咖啡廳,和表弟談了一下午,瞭解了表弟內心真實想法。

表弟說自己也想早點出去不工作,不想在家裡聽父母嘮叨,但是總找不到自己心儀工作,加上大學四年成天打遊戲,也沒學什麼專業課程,找工作就更難了,所以才在家裡待著。 一般來說,大學畢業後,不參加工作,而是選擇在家,有經濟大環境不景氣的原因,大學生畢業數量越來越多,但工作崗位有限,導致一大批畢業生找不到工作。但更重要的原因,是畢業生自身原因,能力匹配不上理想抱負,導致眼高手低。

大學生畢業家裡蹲,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心氣太高

表弟覺得自己大學畢業,月薪不能低於5000元,根本瞧不上基層工作。但是請大家想想,現在每年畢業的學生好幾百萬,早已不是當初的天之驕子,毫不誇張的說,現在的年輕人,十個人有一半是大學畢業,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一定要擺正自己的心態。

第二、父母嬌生慣養

現在的孩子大多是溫室裡的花朵,受不了一丁點的委屈。表弟剛畢業,去了一家制造企業,包吃包住工資4千多,大家覺得都挺好的,專業還對口,慢慢幹以後會有發展。可老闆總是批評下屬,有一次表弟做錯了一個零件,就被老闆罵了一頓,表弟就辭職不幹了。

第三、沒有職業規劃

在家這兩年,表弟也跟風考了公務員和事業編,但都是盲目跟風,看大家都考,自己也跟著考,最後的結果可想而知,一個也沒考上,反而浪費了大把的時間。一定要先想好自己到底想要什麼,有了明確的目標,才有努力的方向。

在四線城市,可供選擇的工作崗位不是很多,我問表弟,父母無法養他一輩子,再說了以後還要找對象,有了工作才有更好的選擇。表弟說,不想參加考試而且自己也不擅長,準備找個企業上班,從底層做起。


葉子默


說說我自己把,我是專科畢業學的法律,夢想是當個律師,03年上大學,04年當兵,06年接著上大學,08年畢業。畢業的時候領了2000的獎學金,我拿著2000的獎學金直接就開始北漂了,來北京找了一個月的工作也沒沒找到合適的,錢花的還剩500塊錢,當時距離交房租還有半個月,還要吃飯,跟女朋友兩個人500塊錢要堅持半個月,這是我最困難的時候,不好意思跟家裡要錢,逼的沒辦法就隨便找了個房產中介的工作,很幸運的是工作半個月賣了一套房子,月底發了4800的工資,把暫時的經濟危機解決了,後來趕上房產市場爆發,自己逐漸從一個小職員幹到店長。11年花了8萬買了一輛小車,12年買了房,從畢業到現在的一家三口沒啃過老,如果畢業我要找一個法律工作也許我會餓死,但是現在讓自己生活的很好不肯老就是正確的選擇,所以我一個專科生都能工作,本科生在家啃老那就說不過去了,奉勸畢業生們,8成的人不會找到跟學習相關的工作,所以先找個工作活下來然後再圖發展,先找一個工作,在工作過程中尋找機會,比如你是學會計的,先作一個普通小職員,把自己的工作做好,萬一哪天公司的財務人員離職,你可以找老闆談談,讓你做會計,這樣在公司換崗位比你直接找一個財務工作要容易的多,畢竟你熟悉公司老闆也知道你平時的變現,我學的法律但是對我做房產銷售有很大幫助,有客戶不明白的法律問題我可以給他解釋清楚,這就是專業優勢。所以出路就是出去才有路,先有生存後有發展。


三駕馬車


我是個內向的人,在大學畢業之前都很少參加活動。但是自己知道家裡沒背景,沒錢,只能自己找工作,所以大四前幾個月,學校招聘會都會投簡歷,爭取進入面試和試講鍛鍊自己,雖然被淘汰,但一次次的逐漸適應也逐漸變得敢於在眾多人面前說話講課。現在工作十年了,想想當初就是要工作,為了那個目的真正去努力。而我對於那些大學畢業就回家,不去找工作還對父母來脾氣的人,沒啥可說的,就是不努力,父母也應該把他們攆出去闖闖,不能總是不忍心,出去多碰碰壁就好了


悠雲藍天


我身邊就有不少這種現象,我認為有這幾種原因:

1、現在就業市場嚴峻,找工作困難。

大學畢業走出象牙塔,才發現找到心怡的工作很難,又不願意降低自己的期望值,只有選擇家裡蹲。

去年我女兒畢業,開始正式尋找工作,面試幾家單位以後,發現薪資水平遠遠低於自己的期望,幸好她及時降低自己的期望值,否則應該也是家裡蹲。

2、有的大學生眼高手低,高不成低不就。

有的大學生剛剛踏入社會,就想體現自己的個人價值,沒有學習者的心態,失去工作機會。

3、找工作的過程需要經歷數次失敗才有一次的成功,有的大學生輸不起。

有的大學生一帆風順之後,無法承受面試被拒的挫敗感,只好選擇縮回家裡蹲。

聽過女兒說起她許多同學的面試經歷,我聽了深有感觸,挺心疼他們,知道熬過去不容易。但生活如此殘酷,熬不過去,也只能退回家中。

4、有的父母愛子心切,不願意孩子承受生活之苦。

我有個親戚就是如此。孩子好容易走出家門,他們又各種擔心:工作倒是不累,但是時間太長了吧?身邊沒有朋友,他孤零零一個人多可憐啊?從小沒吃過苦,現在幹嗎讓他受這個罪?我們就這一個孩子,讓他這麼辛苦幹嗎?

孩子面對生活本就信心不足,家長不僅不能推一把,反而拼命往後拉,孩子自然願意享受家裡蹲的生活了。

結束語:人生是個雙向選擇,當你站在被選擇的位置,就有被選擇和被放棄的兩種可能。即使被放棄,也要保持勇氣,迎接下一次的挑戰。如果你有足夠面對失敗的勇氣,又有成年以後不甘啃老的心,就不會願意家裡蹲。


媽咪老師


我也有過這樣的經歷,大學畢業後在家呆了1年。

  • 我成為家裡蹲的理由:

1、大學期間沒積累工作經驗

通常到大四,我們都要進行實習,積累一定的工作經驗。然而大四我沒把時間花在實習上,對未來也沒有明確的規劃,仍然得過且過。

導致畢業後,我沒有任何工作經驗,直接被大部分公司拒絕。

2、家長著急,但自己沒放在心上

除非家裡特別有錢,否則畢業後,家長肯定會催促你找工作。實在找不到工作,會想辦法給你介紹,或者讓你考公務員。

我經歷過這樣的時期,不過在我看來,他們眼裡的好工作是自己不喜歡的。所以我找了各種理由拒絕,並告訴他們,我希望做什麼,我理想的工作是什麼樣的。

當然現實是,我理想的工作,都需要有工作經驗的人。

3、不願意將就

事實上,想找一份工作不難,但是找一份喜歡的工作很難,尤其對沒有工作經驗的、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

我一直認為,找一份學不到什麼東西的工作,不如多花錢時間好好學習,機會總是給有準備的人。

  • 那麼我最終怎麼找到工作呢?

1、不要放棄每一個機會

雖然市面上大多數公司,需要的都是有工作經驗的人,但仍有一些公司,需要一些比較基層的員工。

這類公司的特點是:薪資低,工作時間長,公司規模小,創辦時間短等。

我的頭兩份工作,都是在這樣的公司。如果你還沒有經驗,渴望學習,建議去這樣的小公司鍛鍊自己,積累工作經驗。

2、即使找不到工作,也不要停止學習的腳步

其實比起工作經驗,能力才是更重要的。

正如華為200萬聘請博士生,有能力的人,不需要工作年限證明自己。

如果你花時間學習和鍛鍊自己,培養出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思維,肯定會被伯樂發現。

想要擺脫家裡蹲的身份,最重要的是有改變現狀的勇氣。萬事開頭難,等自己踏出那一步,會發現那些困難都是小事,更難的還在後面。


蒂創文化劉強


我出身農村,父母含辛茹苦供到大學畢業,而我呢工作總是不如意,爸爸聽到我的近況後叫我“家裡蹲”好了,媽媽則十分不想我在家裡,還以為我工作得很好,很有前途。



我覺得現在很多大學生工作都不如意,還有的像我一樣工資只能夠基本開銷,個人生活壓力就特別大,天天看領導顏色,動不動就罰款,免費加班是常事,每天工作承受巨大的壓力,沒有休息日,就算有也得努力學習,提升自己才能勝任工作。很多時候,明明是領導做錯事了,結果都摔鍋給大學生。大學生總是被壓制,也沒有話語權。

我覺得大學生挺可憐的,我也是其中一位。大學生就業基本是打雜的,處處要幹活,要加班。美其名曰,培養!很多時候開的是空頭支票,沒日沒夜的努力幹,結果機會有的時候根本沒有你的份。我見過在基層幹了五六年絲毫未動的大學生,這是讓我非常絕望的,原來現實不是說的那樣。



現在我對大學生工作心灰意冷,還是做普普通通的工作好,還是自己找點事做好。

我現在挺後悔的,大學畢業家裡蹲就好了,多瞭解真實的社會才去工作。這樣就不會那麼容易被騙,更不會盲目。大學生社會經驗太少,在公司也是被玩的份,找工作也容易被騙,我就親身經歷過,最後還要爸爸來擺平。其實最後悔的不在於錢沒有掙到,而是努力工作透支了身體。

其實,我還算好的,不怕領導過多的施加壓力,因為我覺得大不了辭職家裡蹲,然後操起大學玩的那款遊戲一樣能賺錢,還可以賺更多,還有就是做自媒體。遊戲和自媒體大家普遍不認可,所以我一直上班在煎熬,直到大便出血才藉此回家,做腸鏡後原來得痔瘡了。現在在做自媒體,感覺這樣的生活太美了,目前非常滿意,堅持自己的,已不懼各種不解的眼光。


徽鄉小居


十年前我電子專業專科畢業,找工作特別困難,到外面好容易應聘個工作,工資又特別低,慢慢發現文憑不如水平,乾脆我用自己所學的電學知識電子技術以及後來的拜師學藝,終幹掌握了絕大多數家用電器,冰箱,電腦,空調,多媒體投影機等的維修。現在我雙休日背個工具包隨便出去修幾個液晶電視,投影機,空調,電腦等隨便開個優惠價每天賺個300-500元不成問題,反而因為與專業維修店相比多少優惠了客戶,還得到人家的感激。還有欽佩!我可以說我加上那點工資和平常賺的小費,平均10000元/月,還是很正常的。因此我建議後來的年輕人如果學的專業不行,還不如趁早去學個手藝,俗話說得好,天下餓不死手藝人,真情實感,信不信由你!


lry㐾


我2012年高中肄業,從服務員做起,第一份工作是在酒樓做的。做了3天被炒了,才155元工資,我拿著這份錢又去找工作,但是,屢屢碰壁。2014年,我去了鞋廠上班,早上8點半去廠裡,中午吃半小時飯接著上班,晚上10點半下班,晚上3點鐘睡覺,那段時間失眠了,說真的,很痛苦,不是工作累,而是怕自己不努力。做了9個月,雖然辛苦,但是,我當時依依不捨的。2015年,去做廚師,後來做了9天被炒了,我又做服務員,蘋果手機銷售,哪裡有人會專門教你什麼,都是自己摸索。2017年,我去讀成人大專,一邊工作,一邊讀書,每天10小時上班,學習2小時,有時候晚上12點半睡覺,早上打瞌睡被店長罵,有一段時間有半年時間,一次電視都沒有看過,和同事說,他們感覺我好像野人一樣生活,連外界發生什麼都不知道。這段時間找廚師的工作,在家裡呆2個月了,我知道不能這樣,哪怕是臨時工都得去做,不然,就廢了。就像那句話說的:迎著風向前衝,我要做我自己的英雄。



閒書無謂


有個朋友家的孩子,前年大學畢業,後來也找了幾份工作,我知道的有一份工做是因為要加班,去上了幾天就沒再去,還有一份工作是因為和同事吵了兩句,生氣了,後來也就沒去,再後來就一直在找工作,一直沒有合適的,慢慢的就宅在了家裡。

大學畢業之後家裡蹲著不找工作的有一部分是家長的問題。

也就是家長剛開始不催孩子找工作,孩子工作上遇到點困難,家長不去引導怎麼處理,而是直接讓孩子選擇逃避。慢慢的就成了我們常說的“巨嬰”,心理滯留在嬰兒水平的成年人。

除此之外還有一部分就是現在教育的問題

上大學太容易

現在的想上大學太容易了,只要能上高中。幾乎都可以上大學。就拿今年的高考錄取分數線來說,不少省份專科的錄取分數線是150~200分之間,滿分750的高考,只需要考一百多分就可以上大學,所以說上大學太容易了。

招聘時不是僅看你是大學生就行,更多的願意招聘有能力的大學生

大學生上課睡覺,不好好聽課是我們都知道的事情,這兩年不時有大學生因為不能完成學業而被開除的報道,還有不少是著名高校的學生。所以說,現在是上大學太容易,能不能學到東西就不一定了,願不願意學習就更不一定了,也就造成空有一個大學生的名字,這也是大學生畢業之後找不到工作的一個原因,大學生找工作高不成低不就,太高的工作,用人單位看不上你,太低的工作,你又看不上,造成了找不到工作。

缺乏就業方面的引導

現在的大學生教育主要以專業知識為主,一些關於職業規範方面的課程很少,這也是造成廣大畢業生不知道怎麼進行職業規劃的原因,導致畢業意味著失業的情況發生。

不論什麼原因造成的“家裡蹲”,都不是我們願意看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