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將至》:上映即獲8項奧斯卡最佳獎項的史詩級電影的魅力

石油商丹尼爾或可被拯救?神父伊萊罪不可赦?或許誰都無法救贖。@沐之雨

《血色將至》是由導演保羅·托馬斯·安德森執導,改編自美國作家Upton Sinclair的小說《石油》,由丹尼爾·戴-劉易斯、凱文·J·奧康納主演的劇情片,影片在2008年上映。影片上映後引起了影視界巨大的轟動,獲得了第80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最佳影片、最佳攝影、最佳導演等8項奧斯卡獎項,還有其他特別有分量的獎項和提名。不僅在英國《衛報》21世紀100部最佳電影名單中還榮登榜首,還被影迷們稱之為史詩級電影,可見這部電影給觀眾帶來的震撼之大。

影片講述了一個石油大亨在石油開採興盛時期,傳奇的個人奮鬥故事。1989年,歷史進入了一個新的篇章,鑽井工人丹尼爾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得到了一個信息,說位於美國西部一個荒僻的農場上,可能有大量石油。他帶著兒子H·W來到了那個荒蕪之地,並以打獵鷓鴣為由住了下來。

對於財富趨之若鶩的丹尼爾來說,這也許是最後的一次機會了。當確定這片土地下是有石油的,他緊鑼密鼓地行動了起來,收購周邊的所有土地,並招兵買馬,煽動小鎮的居民支持他的開採行動。因超人的商業天賦和巧簧如舌的口才,丹尼爾快速地從石油開採中獲取了大量的財富。

在財富的積累過程中,雖然他和兒子H·W、假冒的同父異母兄弟、神父伊萊之間產生了很大的衝突,但冷硬狡詐的他如願成為了一代石油大亨。影片最後,坐在富麗堂皇的房子裡,除了錢,他只剩下孤獨和仇恨。

《血色將至》將一個石油大亨的貪婪、冷酷對財富的不盡追求展現的淋漓盡致,但這反應的絕對不是一個人物的史詩,它也反應了美利堅合眾國的西部開發史的縮影,更是個人、實體、國家迅速崛起又迅速瓦解的靈魂蛻變史的縮影。

影片主要以丹尼爾對石油的開採為發展主線,隱約刺耳的配樂下,情節緊湊不拖拉,當然導演還埋下了利益燻心的神父伊萊為輔線,兩條線相互纏繞著慢慢展開。看似簡單的劇情下,卻被導演暗藏了許多玄機。因此,我將在本文從“丹尼爾的迷失、伊萊的滅亡、音樂是最大亮點、中景的拍攝手法及現實意義”四個方面來解讀這部電影能夠獲得這麼多奧斯卡獎項的原因,以及它的魅力所在。

《血色將至》:上映即獲8項奧斯卡最佳獎項的史詩級電影的魅力

01、丹尼爾:“優雅體面”的資本家代表,披露被財富迷失本心後撕裂的人性

影片中導演塑造了一個野心勃勃、道德淪喪、陰鬱自私、狡猾無情的石頭開採商人丹尼爾,和兒子相依為命的他雖然也渴望著溫暖和親情,但是看透了人性的善惡後,他的身心已經變得醜陋不堪。而在劇情的發展過程中,導演精心設計了三個衝突來表現人物的內心情感的波動和人性的墮落與醜陋。

①丹尼爾和兒子H·W之間的羈絆

丹尼爾抱著兒子在火車上的畫面是少有的溫馨場面,但兒子也不過是他用來博取投資人的信服的招牌。當兒子因為意外爆炸中雙耳失聰後,他意識到兒子再也無利用價值,便把他給拋棄了。但後來為了挽回被別人指指點點的尊嚴,他把兒子再次接了回來。

如果說兒子失聰使他失去了與兒子的聯結和對愛的託付,那麼29年後兒子的離開,則是斬斷了他對外界的最後聯繫。兒子想要離開創辦自己的公司,自私、強制的他憤怒地道出了實情,說兒子是沙漠裡撿來的,只不過是自己獲得財富的墊腳石。總是如此,扭曲的他也喚不回兒子。

丹尼爾是一個初看起來老實的家族商人,但內心特別有想法、一直計劃著如何利用石油發家致富。而他對待養子的方式卻暗藏著他的殘酷冷血、自私自利的真實一面,陰暗得令人脊背發涼。

《血色將至》:上映即獲8項奧斯卡最佳獎項的史詩級電影的魅力

②丹尼爾和假冒的同父異母兄弟之間的衝突

當自稱他同父異母的兄弟來投靠他,內心的孤獨他對這個弟弟深信不疑,並視如己出。他說是弟弟給了他第二次生命的氣息,並稱自己再也無法面對這些爾虞我詐的人生了,他很高興弟弟能來幫他分擔。其實從他對弟弟的深夜傾訴也看得出來,他內心的孤獨和對親情的渴望,特別是當兒子失聰後,他失去了傾訴的對象。

當知道被騙以後,不允許有任何欺騙的他憤怒至極,毫不手軟地殺了這個冒牌者並把他埋到地下的石油中。他厭惡被欺騙,但是諷刺的是他自己卻是一個玩弄手段的商業騙子。

其實這個假冒弟弟並不是十惡不赦的人,只不過是一個在當時的大環境下為了餬口飯吃的貧困者。他盡心盡力地幫助丹尼爾做事,甚至在兒子想放火燒房子時還救了丹尼爾一命。按理來說,只要讓他走就行了,但是殘酷的丹尼爾卻毫不留情地殺了他,以發洩自己的憤怒。

《血色將至》:上映即獲8項奧斯卡最佳獎項的史詩級電影的魅力

③丹尼爾與神父伊萊的糾纏

丹尼爾和伊萊的第一次衝突是在鑽井儀式上,伊萊曾要求丹尼爾讓自己給鑽井儀式致辭,但是丹尼爾看出他的虛偽,因此並不讓他如願。答應給伊萊修建教堂的費用,丹尼爾也一直拖著不給。當伊萊找上門理論,卻遭到丹尼爾一頓毒打。

可是劇情發展到一個最精彩的部分,竟然是丹尼爾為了得到修建輸油管道的權限,違揹著自己的內心去接受宗教的洗禮,接受了伊萊屈辱的報復性抽打。不過用尊嚴換來了生命般的輸油管道,他覺得很值得。

影片最後,伊萊因公司破產不得不前來討要金錢,丹尼爾狠狠地嘲諷折磨了被利益燻心的伊萊。最後用保齡球砸死了他,丹尼爾似乎彌補了尊嚴的缺失,卻砸碎了自己僅存的那點人性。

丹尼爾撕開了曾經的溫文爾雅,囂張到不給任何人留下餘地。他已經沒必要再裝,因為他擁有了藐視一切的資本。終於成為一代石油大亨的他,身體裡也開始喪失了一些東西,比如說善良、愛、信仰、親情等。導演把一個殘酷無情、狡猾自私、錙銖必較的商人表現得淋漓盡致,這是一場關於靈魂墮落與人性扭曲的拷問。

《血色將至》:上映即獲8項奧斯卡最佳獎項的史詩級電影的魅力

02、伊萊:象徵著信仰和純潔的宗教逐步走向滅亡的意義所在

在當時的美國,神父代表著上帝的光輝和名義盛行一時。可最後,神父伊萊卻逐漸走向了滅亡的命運。看似可有可無的角色,卻是一條暗線,豐富了影片的主題內涵。

作為一名傳教士,伊萊並不是純潔善良的,相反,一開始他就是利用傳教活動來欺騙著村民獲取利益。他對村民表演著趨魔的把戲,虔誠的表演瞞過所有人,卻瞞不過丹尼爾,因為丹尼爾看得出他們是同一類人。

因此丹尼爾也表現出對伊萊的厭惡和牴觸,就像是快速膨脹的財富對迷信的宗教的湮沒一般。

伊萊對丹尼爾開的條件是五千美元,說是為了蓋更好的教堂,其實就是為了獲取更大的利益。在鑽井儀式前夕,伊萊主動找丹尼爾讓他來禱告,他想要把自己放在一個神聖的位置上,不過遭到了丹尼爾的拒絕。

在被丹尼爾暴打之後,伊萊回到家中竟然把拳頭伸向了自己的老父親,他內心邪惡的念頭開始暴露。他利用村民對自己的信任,遊說老人班迪去找丹尼爾,讓丹尼爾去教堂贖罪來換取輸油管道的打通。伊萊也藉此機會對丹尼爾進行報復,讓丹尼爾在眾多村民面前跪下並接受侮辱,這也為伊萊最後被丹尼爾打死作了鋪墊。

如果說代表著財富的資本家是那種善於玩弄手段的商業騙子,那麼代表著神聖的宗教的伊萊更像是某種陰謀家,虛偽,欺騙、利己。這也是影片呈現的對迷信的宗教的批判和抗議,代表著宗教的伊萊一步一步地走向了滅亡。導演在質疑著整個宗教體系,也是進一步揭示了美國的信仰正逐步從宗教轉向了財富。

《血色將至》:上映即獲8項奧斯卡最佳獎項的史詩級電影的魅力

03、密集強烈的音樂成為影片中最大的亮點,刺激渲染著情緒,承載著影片的對外表達

對於長達兩個半小時的電影來說,《血色將至》裡的臺詞似乎少得可憐,人物的對話簡短精悍,有時候導演甚至用一個固定的中景鏡頭就把所有的語言都過濾掉了。而為了讓影片給觀眾呈現一個豐富的鏡頭語言,導演利用一種強烈的且具有刺激性的音樂彌補了這個缺口。

影片的打開方式就是一段拉鋸般的音樂由小到大突兀地衝刺著觀眾的耳膜,讓觀影者內心“咯噔”一下被嚇到了。接著出現了一片廣袤荒蕪之地,鑽井工人在深邃的井裡作業,時不時地傳來拉鋸般具有穿透力的聲音,似乎是從地獄發出的死亡之聲,令人惴惴不安。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那一場大火,當瓦斯從地底下噴湧上來,那段像是自遠古時代而來,夾雜著非洲鼓、竹板、搖鈴、原始的吟唱聲等這些特殊另類的聲音開始由遠及近、由小到大、由弱至強地襲來。當大火越燒越旺時,配樂聲已經嘈雜成一片,加上令人不安的電子音,令人狂躁不已。彷彿地獄之火一步一步緊逼,加上震撼的配樂,具有一種末日審判般的史詩景觀。

有人說,看完這部影片後像著了魔一樣,耳邊一直迴響著那些吱吱作響不願停下來的音樂,像是在審視著什麼。也許這就是該影片最大的亮點所在,音樂跟隨著人物的內心情感不斷吶喊著。

音樂語言是影片向外表達情感的工具和載體,這裡起到渲染情緒的作用,更是成功地昇華了主題。那種極具穿透力的持續不斷的音樂,刺痛著觀影者的神經,那種黑暗中帶給人的恐懼與壓抑在音樂中不斷加持,迎來了強烈的視聽衝擊。

《血色將至》:上映即獲8項奧斯卡最佳獎項的史詩級電影的魅力

04、電影一氣呵成的中景拍攝技巧及電影背後的現實意義

①一氣呵成的中景拍攝方式是影片的精華所在

說到《血色將至》就不得不說說它的拍攝技巧,一氣呵成的中景拍攝方式讓影片增添了更多的可看性。中景其實是長鏡頭拍攝的一種,一般與人物平行,不用切換,沒有蒙太奇的拍攝,只有一個鏡頭從頭到尾,記錄了某個情節的發生。最近上映的《1917》就是把這種長鏡頭運用得很精妙的電影,還拿下了奧斯卡最佳攝影獎。

中景拍攝方式大大提高了觀眾的觀影感受,容易形成強烈的帶入感,專注著角色的一舉一動,接下來會發什麼,會不會有危險?觀眾感覺身臨其境,事件好像就是發生在自己身邊。特別是在電影院觀看時,大屏幕的呈現下,中景的拍攝讓觀眾有3D的錯覺。

特別是在鑽油井的情節,時不時地就發生了意外。狹窄的空間一旦發生高空墜物,可想而知是什麼後果。而影片每次都是利用一氣呵成的拍攝方式,讓觀眾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一不留神就將工人遇害過程直接呈現在觀眾眼前,讓觀眾直接傻眼,感覺就是發生在自己身上一樣。

丹尼爾質疑並殺了假冒弟弟那場戲,中景長鏡頭固定,每個動作都連貫自然、一氣呵成。觀眾彷彿就在丹尼爾的身後,目睹了全過程,不給人喘息的機會。

雖然中景拍攝呈現的劇情太過真實,讓觀眾感受到有些變扭甚至不舒服,但是卻讓觀眾真實感受到影片所要傳達的主旨,體會到了石油交易底下的殘酷,貪婪,與愚昧。這就是拍攝方式對影片內涵的呈現,加上暗黑色調和光影明暗的加持,這也讓羅伯特·艾斯威特獲得了奧斯卡最佳攝影的獎項,我認為這是實至名歸的。也正是影片運用了大量的中景鏡頭,導演成功地向觀眾完美呈現了一部不一樣的影片。

《血色將至》:上映即獲8項奧斯卡最佳獎項的史詩級電影的魅力

②金錢可以鋪設一條通往富人的黃金大道,但貪婪卻是人類的夢魘

在影片的最後,丹尼爾坐擁鉅額資產,在輝煌又空洞的豪宅裡藉助打碎傢俱來作樂,除了金錢,他也只剩下孤獨和寂寞。而虛偽、貪婪的傳教士伊萊也因為過分追求金錢,被喪心病狂的丹尼爾活活打死。這個故事從頭到尾描述了人物是怎麼樣利用卑劣的手段來達到擁有鉅額財富的目的的,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泯滅了自己的良知和人性中美好的東西,最後淪為只會為金錢服役的奴隸。

在這物慾橫流的社會,有多少人也為獲取更多財富而喪失了自己的初心?得到了很多的財富卻認為自己得到的還不夠多,貪心地認為如果再擁有更多自己就會更加地幸福。殊不知,人之所以不快樂,就是因為內心奢求得太多了,才會與所有的美好失之交臂。

三毛說過,世界上的喜劇不需要金錢就能產生,但世上的悲劇大半和金錢脫不了關係。

深以為然!就像騎自行車的羨慕開寶馬的,開寶馬的羨慕開勞斯萊斯的,而開勞斯萊斯的羨慕開直升機的。正是“利”和“益”的驅使,人才越來越不會滿足。有的人為了追求所謂的財富自由,所謂的精緻生活,才二三十歲,靈魂就已經死了。人一旦變得貪婪和過度看重財富,那金錢將是摧毀人性的夢魘。

我們當然知道,金錢能夠讓我們過上極致舒適的生活,但是人類天性中最美的部分,並不是靠財富、奢侈品支撐起來的。生命中還有更多值得我們去感受和享受的東西,比如朋友、親情、信任、親密關係等等美好的事物。

《血色將至》的故事雖然是虛構的,但是卻給了我們一記沉悶的警鐘。我們更加願意相信,這個故事曾在世界歷史的某個角落裡悄悄地發生過。雖然影片批判的是1989年世紀之交的資本主義財富積累的殘酷和罪惡,但是在今天看來,我看到了影片對人性和靈魂更多的拷問和探討。

《血色將至》:上映即獲8項奧斯卡最佳獎項的史詩級電影的魅力

總結一下:

《血色將至》挑戰了好萊塢的主流電影,也挑戰了觀眾的承受能力。它赤裸裸地展現了人性中的罪與惡,是對是錯,影片雖沒有直接揭曉,答案卻不言而喻。主人公從一個貧窮的鑽井工人搖身變成腰纏萬貫的石油大亨,似乎應該高興才對。但在很多人看來,這就是一個悲劇,因為他失去的除了金錢之外的所有東西。

導演利用渾然天成的敘事拍攝方式,加上尖銳的配樂和演員的精湛演繹,把人物內心深處強烈壓抑的貪念和扭曲的人性演繹得惟妙惟肖,讓觀眾獲得震撼心靈的觀影感受,這也是這部影片最大的魅力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