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軍人奮戰“疫”線丨董啟生:65歲退伍老兵,抗“疫” 走在前

退役軍人奮戰“疫”線丨董啟生:65歲退伍老兵,抗“疫” 走在前

退役軍人奮戰“疫”線丨董啟生:65歲退伍老兵,抗“疫” 走在前

“麻煩您下車登記。請問您去哪兒?外出時間規定是在2小時以內......”詢問完外出人員的情況,董啟生笑著說,最近自己基本都是6點多就出門了,晚上十一二點才回家,有時候時間太晚,就留守檢查點。說完這一切,面對即將外出的人員,他還叮囑要戴好口罩,儘量避免去人員密集場所。

退役軍人奮戰“疫”線丨董啟生:65歲退伍老兵,抗“疫” 走在前

今年65歲的董啟生是一名退伍軍人、共產黨員、勉縣長溝河鎮白雲寺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雖然只有1.6米高的個頭,兩鬢已染滿白髮,但他從事農村工作已經33年。自疫情發生後,這位年過六旬的退伍老兵,時刻踐行著“掉皮掉肉不掉隊”的革命精神,一直奮戰在防控一線,組織全村黨員幹部群眾摸排外出務工返鄉人員信息,沒日沒夜的嚴防死守,抗擊疫情。


“老董是我們鎮上防控一線年齡最大的‘戰士’,也是把守道路關口最嚴的。”該鎮組織委員張茹說到,前些天鄰村的群眾送兩袋玉米到親戚家,硬生生地被老董給勸了。老董所守護的這個道口,是進入白雲寺村的唯一通道,但也處在“葫蘆口”的位置。站在這裡,開春的冷風,十來分鐘就把人吹透了。看著65歲的老董在風口來回問詢,顯然他已經“適應”了這裡。“我當過兵,現在是疫情的關鍵時期,這是和生命在‘打交道’,絲毫來不得半點馬虎。”說這句話時,董啟生儼然一副軍人的作風。“雖然我們已經對外來人員進行了全面摸排,但我們村人口多,人員流動量大,防控壓力重,所以咱們必須守護這個關口,千萬不能馬虎!”老董向和他一同值守的人員囑咐道。一上午的檢查,老董忙的屁股都沒挨凳子。在檢查點匆匆吃了碗泡麵,向前來接班的人員叮囑了幾句後,他又背起消毒噴霧器前往該村3組,向昨天15戶未噴灑消毒水的農戶進行消殺作業。每消殺完一戶,老董還不忘囑咐鄉親要做好防護,不拜年、不串門、不聚餐!

退役軍人奮戰“疫”線丨董啟生:65歲退伍老兵,抗“疫” 走在前

山區住戶分散,噴灑完這15戶已經到了下午的三點多。老董急匆匆地喝了口水,拿著疫情宣傳單和辣椒種植要點又和村文書向山溝的辣椒育苗基地走去。“現在剛吃完午飯,鄉親們會到田間進行辣椒育苗,我趁著這個機會,既可以向鄉親宣傳疫情防控知識,又可以講解辣椒育苗技術。”董啟生邊走邊說。說話間,已走到了田間,老董向群眾講解病毒的危害性,引導他們不要恐慌,要相信黨和政府,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一定能渡過難關。隨後,又向大家講起了辣椒育苗步驟和要點。


“山區群眾信息比較閉塞,而又以留守老人和兒童居多,獲取信息渠道比較單一,我們必須面對面向他們交代清楚,這樣才放心。”董啟生向筆者說著。忙完這一切,已經是下午的六點多鐘,董啟生回到家刨了口飯,又趕到了離家2公里外的檢查點繼續值守夜班。這樣的日子,已經持續了23天。

退役軍人奮戰“疫”線丨董啟生:65歲退伍老兵,抗“疫” 走在前

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當過兵的經歷讓老董在工作中也一直保持著“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的軍人作風。董啟生一邊抓防控,一邊抓春耕,用他的話說,排查工作要全面細緻,漏掉一個人,都有可能是巨大的風險隱患。春耕是老百姓一年的希望,我們要打消群眾顧慮,引導群眾春種,不誤農時。“董支書的‘執著’讓我們有時候感覺有點‘不近人情’,但大家都非常敬他、愛他,他用軍人的意志、作風把心血都灑在了全村的377戶上,我們都願意和他一起幹。”村婦女主任楊長英說著。


-END-

主編丨郝佔雄

審核丨周 虎

作者丨王 虎

來源丨勉縣退役軍人事務局

投稿郵箱丨[email protected]

合作運營丨漢中艾特鬧運營團隊

退役軍人奮戰“疫”線丨董啟生:65歲退伍老兵,抗“疫” 走在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