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疫情」四川省電視藝術家協會團體會員單位在行動!(二十)

1.視界戰疫‖南充市廣播電視臺:2小時25分鐘,直播南充戰"疫"!

「抗擊疫情」四川省電視藝術家協會團體會員單位在行動!(二十)

今天下午15點,"視界戰疫"直播聚焦南充,南充市廣播電視臺主播萬子妍、黃湘媛、杜波、龍治宇分別在演播室、嘉陵工業園區、河西蔬菜基地、四川吉利商用車有限公司進行現場直播。

南充臺演播室

南充臺主播萬子妍和新聞觀察員屈國號,在南充市廣播電視臺演播室通過互動交流的方式,分享疫情期間的生活點滴,圍繞南充有序推進復工復產的主題從不同角度展開深入探討,解讀南充在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工作中的做法、成效和亮點。

「抗擊疫情」四川省電視藝術家協會團體會員單位在行動!(二十)

嘉陵工業園區

主播黃湘媛在嘉陵工業園區四川尚非服飾有限公司與演播室連線,聚焦南充防疫物資生產情況。

「抗擊疫情」四川省電視藝術家協會團體會員單位在行動!(二十)

為緩解疫情防控物資緊缺狀況,四川尚非服飾有限公司經過快速籌備,將企業原本生產服裝的2條生產線進行改造,轉而生產防塵帽和隔離服等緊缺物資,為防疫工作貢獻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抗擊疫情」四川省電視藝術家協會團體會員單位在行動!(二十)

尚非服飾是我市絲紡服裝產業的龍頭企業,生產的真絲服裝和床上用品遠銷歐美、東南亞地區,去年的銷售收入突破了30億元,今年的訂單飽和,產銷兩旺。目前正在逐步恢復產能。


「抗擊疫情」四川省電視藝術家協會團體會員單位在行動!(二十)

河西蔬菜基地

主播龍治宇在嘉陵河西蔬菜基地與演播室連線,聚焦南充社會民生保障情況。

「抗擊疫情」四川省電視藝術家協會團體會員單位在行動!(二十)

近年來,河西鎮依託地處嘉陵江邊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的優勢,在該鎮直屬村、江中村、指南村、困龍山村等嘉陵江流經區域,大力發展蔬菜產業。目前,河西鎮已建成蔬菜基地近萬畝,常年輪番種植韓國蘿蔔、胡蘿蔔、葉菜、水果玉米等10多樣蔬菜,形成了"萬人種蔬菜,千人搞運銷,百人跑市場"的產銷格局,為我市蔬菜市場提供了穩定的貨物來源。

「抗擊疫情」四川省電視藝術家協會團體會員單位在行動!(二十)

防疫不能鬆勁、春耕不能耽擱。從直播現場的情況來看,今年南充春耕的形勢總體還是比較好的,但和往年相比,今年的春耕有些特點:戴口罩、少聊天,分時下地、分散幹活,信息化機械化手段齊上陣.....但不變的是鄉親們的辛勤耕作,種下的是金秋豐收的希望。

「抗擊疫情」四川省電視藝術家協會團體會員單位在行動!(二十)

吉利四川商用車有限公司

主播杜波在四川吉利商用車有限公司與演播室連線,聚焦南充重點企業復工復產情況。

「抗擊疫情」四川省電視藝術家協會團體會員單位在行動!(二十)

為確保今年5月底前完成181輛城市公交車交付訂單及新產品開發,該公司2月10日組織200人復工,生產線部分恢復。直播現場看到,員工們佩戴口罩正在組裝新能源重卡汽車。

「抗擊疫情」四川省電視藝術家協會團體會員單位在行動!(二十)

南充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加強統籌協調,解決企業用工難和物流運輸難的問題,真正讓企業有序復工復產、安全復工復產、保障復工復產。

「抗擊疫情」四川省電視藝術家協會團體會員單位在行動!(二十)

南充戰"疫"進行時

在此之前,主播們還深入探訪了美之家洗化有限公司、川北農產品交易中心、順城鹽化有限公司、大潤發超市、南充高中北部新城項目工程建設等,從多個方面展示了760萬南充人民眾志成城抗疫情,迎難而上抓發展的決心。

「抗擊疫情」四川省電視藝術家協會團體會員單位在行動!(二十)

美之家洗化用品有限公司

「抗擊疫情」四川省電視藝術家協會團體會員單位在行動!(二十)

川北農產品交易中心

「抗擊疫情」四川省電視藝術家協會團體會員單位在行動!(二十)

順城鹽化有限公司

「抗擊疫情」四川省電視藝術家協會團體會員單位在行動!(二十)

大潤發超市

「抗擊疫情」四川省電視藝術家協會團體會員單位在行動!(二十)

南充高中北部新城校區項目建設現場

2小時25分鐘的直播節目,反映了南充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統籌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決心和勇氣!

南充,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堅決打勝經濟發展保衛戰!


2.宜賓廣播電視臺創作拍攝抗疫MV《愛在春天裡》

本作品聚焦抗疫一線的志願者群體。他們當中,有堅守在各個路口的"守門人",有深夜裡暖心熱菜的愛心老闆,有上門服務的愛心義剪,有銀髮蒼蒼的夕陽紅社區義務宣傳員等等。這樣一個龐大的愛心群體,一幅幅感人的畫面,一個個生動的故事。雖然我們不知道他們的名字,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志願者"。


3.眉山市廣播電視臺創意製作抗疫微視頻《眉山春天在路上》

疫情之下,人人自危,每個城市都在隔離自救。眉山這座熱鬧的城市,也猝不及防地安靜了下來,繁華的大街上人影寥寥,眉山也變成了一座"空城"。

眉山市因為抗擊新冠病毒疫情而變得冷清,但這並不能阻擋春天到來的腳步。視頻通過記錄各種一線工作人員堅守崗位,企業有序復工,表現眉山人齊心協力,迎接城市復甦。


4.南充市廣播電視臺:致敬抗"疫"英雄!南充人譜寫演唱歌曲《致敬》MV正式發佈!


「抗擊疫情」四川省電視藝術家協會團體會員單位在行動!(二十)

"你是最美麗的風景,夜以繼日奔波赴命,誓與時間比拼輸贏,一腔豪情,一顆仁心,化作天使呵護人民……"防疫期間,一個藝名為賽馬騫的音樂愛好者為一線防疫工作人員填詞譜曲,由青年男高音張善龍錄製演唱的歌曲《致敬》音頻文件傳給了南充交通音樂廣播,經過視頻後期加工,《致敬》MV正式發佈,這首歌曲謳歌了防疫一線工作人員,傳遞同舟共濟、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正能量。

今天傍晚,我臺融媒體中心記者電話聯繫到《致敬》這首歌曲的演唱者張善龍先生。他說:"新冠肺炎疫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共產黨員、醫務工作者等衝鋒上陣,舍小家為大家,讓人深受感動,體現了他們無畏艱難險阻,一往無前的奉獻精神,當時我一看到《致敬》的歌詞時就很感動,在我的錄音室裡用了一天的時間進行錄製,我是一名音樂工作者,不能像醫務人員一樣衝鋒前線,希望通過歌曲來表達對一線的抗疫英雄的敬意。"

據悉,張善龍是一名聲樂老師,他希望通過音樂來歌頌抗擊疫情的英雄們的大無畏精神,也希望能鼓舞和激勵更多的人投入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激發出強大的抗疫正能量。"


5.眉山市仁壽縣融媒體中心:你在"疫"線奔跑 我在"家"裡堅守——戰疫幕後的媒體人毛家乙

"今天我縣全面恢復客運班線,小趙你過去採訪一下運行情況,多采訪兩個乘客。記得戴上口罩,注意安全。"2月20日早上7:00,天還沒有完全亮起來,仁壽縣融媒體中心新聞部主任毛家乙已經在去辦公室的路上。一邊走還一邊不停地打電話安排工作。自從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每天天不亮就出門,深夜回家,已成為了她的工作常態。

「抗擊疫情」四川省電視藝術家協會團體會員單位在行動!(二十)

守好陣地 等你平安歸來

38歲的毛家乙有一頭齊肩的短髮,因為20多天沒有好好打理,顯得有些毛糙,只得紮成馬尾。厚厚的眼鏡後,一雙又大又圓的眼睛也由於連續熬夜,佈滿了血絲,沒有了平時的美麗。

"眉山的疫情通報出來了,趕快發佈!"

"黑龍灘文旅項目復工復產要做條新聞,小潘趕緊出發。"

"剛發的新聞有評論,馬上回復。"

……

一走進辦公室,毛家乙就像走進了戰場,一邊安排工作任務,一邊飛速打開電腦,查看文件、編輯修改稿件。自從抗擊疫情以來,每天記者編輯從一線採寫近300條新聞稿件,她一一審核發佈,還要為外出採訪的記者調度車輛,準備口罩、消毒液和其他物資保障。

在仁壽縣融媒體中心指揮大廳辦公區,50張辦公桌整齊排列,毛家乙的辦公桌就在其中。記者編輯們分頭採訪去了,空蕩蕩的辦公室沒幾個人。可哪怕疫情期間允許在家辦公,毛家乙也一直以辦公室為家,每天她第一個到,也一定是最後一個離開。

"這兒是我們記者編輯的陣地。他們在一線奔跑,我必須堅守好陣地。我希望我的堅守,能讓他們不感到孤單、更有幹勁!"毛家乙說。

"每天都要跑兩三條新聞,累得想發火,可每次回到辦公室,看到毛主任都在忙前忙後,還抽出時間來關心我們,覺得太溫暖了,再苦再累也沒有了怨言。"記者馬競遙笑著說。

「抗擊疫情」四川省電視藝術家協會團體會員單位在行動!(二十)

凌晨電話 夜晚通宵未眠

"毛主任你好,我剛剛接到一個消息,今天上午8:30我們這裡有位雷神山醫院的建設者回家,你們能不能來報道?"2月15日凌晨1點,剛剛回家的毛家乙收到仁壽縣龍正鎮宣傳委員陳珏西發來的微信,她馬上向領導彙報,安排記者,聯繫車輛,一忙就是一個多小時。由於融媒體中心有嚴格的管理制度,記者臨時採訪,領取設備、安排車輛,都需要和其他部門協調。一通電話打下來,儘管大家都理解,她也賠了無數個不是。

"半夜三更的,大家都睡了,不敢發信息,怕收不到。只好挨個打電話。看到我們的記者天天那麼累的採訪,吃不好睡不好,我很心疼。我也想讓他們好好休息。可這樣的新聞,又必須提前聯繫好、準備好。"毛家乙愧疚的說道。

儘管如此,毛家乙的手機從來不關機,連微信提示音也都開到最大,惟恐錯過任何消息。"新聞人就是這樣,加班像吃飯一樣頻繁,通宵都是經常性的。"

「抗擊疫情」四川省電視藝術家協會團體會員單位在行動!(二十)

疫情期間 多少愧疚深埋心底

"媽媽,我今晚可能還是要1點過才回來,你們先睡,不要等我。"幾乎每天,毛家乙與母親的電話內容都是這樣。

自從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毛家乙就一直處於加班狀態。晚上12點回家就算早的,可即使回家,也要在電腦前工作到深夜。毛家乙的丈夫是仁壽電信工作人員,去年11月才動了一次大手術,如今同樣奔忙在防疫一線。孩子寒假在家沒人照料,只好請年近八旬的老母親前來幫忙。

"我媽媽很擔心我,看到我每天早出晚歸的,回家還電話不斷,一急就要嘮叨,說我一個女娃家家的,不照顧家庭娃兒,不曉得夜半三更的在忙啥子。我曉得她是關心我,但有時候心裡還是很不好受。"毛家乙說道。為此,她每晚回家都是躡手躡腳的。"怕吵醒他們,更怕母親嘮叨。"

"我們的工作餐是晚上六七點鐘,常常一忙就忘記了,錯過了。等到一兩點鐘回家時,肚子餓得咕咕叫,就泡點方便麵,端到陽臺上去,趕緊吃完。"毛家乙說這些的時候,有些不好意思。

"我覺得對不起媽媽,她那麼大年紀還在為我操勞;我也對不起兒子,自從當了新聞部主任,就沒有好好陪過他。這次疫情,讓很多父母和子女宅在家中增加了感情,可我,卻一天也沒有陪過他。"毛家乙的眼圈有些紅。不過她很快調整情緒,笑著說:"等疫情結束了,我再好好陪他們。"

疫情期間,毛家乙和仁壽縣融媒體中心記者編輯們一道,不忘記者初心,齊心協力,不分白天黑夜,不畏艱辛危險,到醫院、到隔離點、到卡點……採寫發佈了大量鮮活生動的新聞報道,實現全覆蓋、多形式、最徹底的宣傳,引導群眾增強自我防範意識,積極支持參與防控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