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秸稈一定要經過技術處理才可以喂牛嗎?

菰單莪的亼


玉米秸稈並不一定要經過技術處理,但是需要做一些加工卻是真的。目前主要是有物理加工、化學加工以及微生物加工等,但是基本上加工的好吧都需要這三個技術的同時使用,當然我們國內眾多的養殖戶都只是僅僅的物理加工而已,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做到了化學加工等,下面我們就簡單的說一下如何對玉米秸稈進行物理加工。

物理加工

1.切短處理:有一句話我們都聽說過“寸草鍘三刀,沒料也上膘。”對於比較堅硬的一些秸稈作物,青貯時我們可以切短至一釐米。如果直接飼餵可以保留2-3㎝,也可以將這些秸稈飼料上面澆一些鹽水,先將鹽溶於50斤的水中,然後將水潑在飼料上。


原理:這個主要是牛羊在吃飼料的時候囫圇吞棗,進入瘤胃以後經過裡面的消化液浸泡,變軟了以後再返回嘴中咀嚼,這也就是反芻。切碎以後有利於他浸泡,然後咀嚼時更方便。

2.浸泡處理:你可以將飼料浸泡在水中,這主要是有利於它咀嚼。但是適口性並不是太好,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你可以在上面攪拌一些精飼料,讓精飼料和粗飼料攪拌均勻然後這時吃起來就比較好了。

3.揉絲處理:青草禁止揉絲,主要是因為在揉絲以後會有很多異味。牛羊不喜歡吃,尤其是羊。聞一聞就放在那裡不吃了,主要是針對秸稈。將它揉成絲狀,主要是破壞了外面的硬質,在浸泡和發酵的時候更好。現在市場上面賣的都有揉絲機,一般是揉碎青草的。但是我們不建議揉碎青草。


4.製成顆粒飼料:這個可以提高至少20%的利用率,顆粒飼料植備非常簡單。因為現在基本上都有粉碎機,在市場上買的顆粒飼料機也就4000多塊錢。一般不是一體化的,有飼料粉碎機,飼料攪拌機,飼料制粒機。我們先將這些秸稈進行粉碎以後,最好是和精飼料混合一起。將他打碎然後在飼料攪拌機攪拌均勻,一般攪拌機和制粒機是一套。然後就製作出來了含水量比較低的顆粒飼料。

第4種是最好的一種利用方式,但是牛羊如果長時間採食這種飼料會形成胃潰瘍,因此我們也應該讓他自己消化。不能大量的採食,合理的控制一個量。尤其是作為種牛來使用的,少吃一點顆粒飼料。


聚焦三農瞭解事實


這個不一定(⊙o⊙)哦,不是說用玉米秸稈喂牛就必須經過處理比如打碎才可以。



就比如玉米秸稈比較的嫩綠的,那種剛掰了玉米的秸稈,拿給牛就可以直接吃了。牛的舌頭很厲害,這些東西捲進嘴裡就開始咀嚼了。如果你看到的話,雖然吃了,但其實吃的並不徹底、秸稈的營養沒有完全吸收。



記得小時候家裡有幾頭牛,喂牛的主要的飼料就是這玉米秸稈,夏天的時候可以用鮮玉米秸稈喂牛,其他的季節會用存儲的幹玉米秸稈喂牛。不過一般都得用鍘刀給鍘成幾段。這樣的好處是一來牛吃的更徹底,二是相比粗放式的喂牛更節省飼料。



沒有經過處理的玉米秸稈是一種粗飼料,如果不經過處理就直接喂牛的話,是吸收效果是比較的差的,很多的營養物質不會進去牛的體內。而經過打碎、發酵,與其他飼料混合等方式處理一下再喂牛,那效果就大不一樣了,不僅牛愛吃、吃的仔細,而且會更快的讓牛添膘。


蘇北申哥


玉米秸稈不一定需要經過技術處理才能喂牛。在農村,很多的養牛的農民朋友都是飼餵整根的未經過處理的玉米秸稈。

在農村,玉米秸稈是飼餵黃牛的最常見的飼料了,數量多、採集方便、飼餵也方便。我記著小時候家裡的黃牛,冬天都是飼餵已經枯黃的玉米秸稈,最多就是在飼餵一些添加了鹽分的熱水而已,或者是把玉米秸稈用鍘刀切成小段之後飼餵。這種情況在農村是比較常見的。

玉米秸稈的外皮,黃牛是不能消化的。黃牛隻能消化玉米秸稈中的那些內容物以及葉片。而且,因為玉米秸稈營養和熱量有限,黃牛對玉米秸稈的需求量是比較大的。我個人認為,飼用玉米喂牛的效果是最好的。秸稈量大、養分含量也高。並且飼用玉米都是在莖稈、葉片還是綠色的狀態被收割,養分破壞小、口感相對也好,牛也喜歡吃。只不過,莖稈、葉片尚未枯黃的飼用玉米存儲容易變質而影響養分和口感,這也就衍生出青貯的方式,來保證這類優質飼料的品質能夠長久的保存。一般來說,飼料青貯,都是需要經過粉碎或者切段之後進行的,更適合牛食用。

只不過,為了幾頭牛而種植飼用玉米有些不合適。所以,飼用玉米在我國的發展還是很有限。主要還是以常規的玉米枯黃收割時候剩餘的秸稈飼餵黃牛。而且,飼餵方式也是比較粗狂、保存也是很粗狂的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 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答案是:肯定要經過技術處理才可以。因為玉米秸稈的主要成分是粗纖維、木質素、粗蛋白、膠質物和抗營養物質,其中幹物質很大比重,這些物質很難被牛直接消化利用。

用微生物發酵後的玉米秸稈喂牛,日增重能提高30%以上,具體益處如下:

一是促進肉牛體內微生物平衡,促進消化吸收,抑制或消滅有害微生物等,增強抗病力。

二是激發肉牛體產生抗體,可提高免疫力。

三是有益微生物在肉牛腸道內新陳代謝會產生氨基酸、消化酶、維生素和有機酸等併合成菌體蛋白,可加快肉牛的生長。

四是會降低牛肉中脂肪和膽固醇含量10%~40%,使肉質更鮮嫩,烹製後風味更香。

五是可大大降低牛糞便所產生的臭味。

玉米秸稈通過技術處理以後喂牛不僅節省人力、財力,而且能增加牛的採食量,促進增重,同時可減少飼料消耗,提高飼料的利用率。

三農開拓者


玉米秸稈是養殖業的主要粗飼料之一,也是肉牛養殖較好的粗飼料。就食草動物而言,2千克的玉米秸稈增重淨能相當於1千克的玉米籽粒,特別是經青貯、黃貯、氨化及糖化等處理後的秸稈,可提高利用率,增加養殖戶經濟效益。經相關研究結果表明:玉米秸稈中所含的消化能為2235.8kJ/kg,且營養豐富,總能量與牧草相當。對玉米秸稈進行精細加工處理,製作出高營養的粗飼料,對玉米秸稈的營養成分最大化利用,也能提高肉牛的生長速度,不僅有利於發展畜牧業,同時也響應了“政府治理秸稈焚燒造成的生態環境汙染”問題和“秸稈改飼料”經濟效益。

下面為大家介紹玉米秸稈喂牛有幾種存儲方法?通過物理技術、化學處理、生物技術等多方面的加工技術應用,大致以下5種儲藏方法:

1、青貯飼料方法

屬於生物處理技術,是玉米秸稈飼料利用的主要方式。該項技術是將臘熟期玉米通過青貯收穫機械一次性完成秸稈切碎、收集或人工收穫後,將青玉米秸稈鍘碎至1釐米-2釐米長,使其含水量為67%-75%,裝貯於窖、缸、塔、池及塑料袋中壓實密封儲藏,人為造就一個厭氧的環境,自然利用乳酸菌厭氧發酵,產生乳酸,使大部分微生物停止繁殖,而乳酸菌由於乳酸的不斷積累,最後被自身產生的乳酸所控制而停止生長,以保持青秸稈的營養,並使得青貯飼料帶有輕微的果香味,肉牛比較愛吃。

2、氨化方法

氨化是最為實用的化學處理方法,先將秸稈切成2釐米-3釐米長,秸稈含水量調整在30%左右,按100千克秸稈用5千克-6千克尿素或10千克-15千克碳酸氫銨,兌25千克-30千克水溶化攪拌均勻,配製尿素或碳酸銨水溶液,或按每100千克粗飼料加上15%的氨水12千克-15千克。分層壓實,逐層噴灑氨化劑,最後封嚴,在25℃-30℃下經7天氨化即可開封,使氨氣揮發淨後飼餵。氨化秸稈飼料常用堆垛法和氨化爐法制取。氨化處理的玉米秸稈可提高粗纖維消化率,增加粗蛋白,且含有大量的胺鹽,氨本身又是一種鹼化劑,可以提高粗纖維的利用率,增加氮素。玉米秸稈氨化後喂肉牛不僅可以降低精飼料的消耗,還可使肉驢的增重速度加快。

3、酸貯方法

酸貯也是化學處理方法,在貯料上噴灑某種酸性物質,或用適量磷酸拌入青飼料儲藏後,再補充少許芒硝,可使飼料增加含硫化合物,有助於增加乳酸菌的生命力,提高飼料營養,並抵抗雜菌侵害。該方式簡單易行,能有效抵禦“二次發酵”,取料較為容易。此法較適宜黃貯,可使幹秸稈適當軟化,增加口感和提高消化率。

4、鹼化方法

這也是一種化學處理方法,用鹼性化合物對玉米秸稈進行鹼化處理,可以打開其細胞分子中對鹼不穩定的酯鍵,並使纖維膨脹,這樣就便於牲畜胃液滲入,提高了家畜對飼料的消化率和採食量。鹼化處理主要包括氫氧化鈉處理、液氮處理、尿素處理和石灰處理等。以來源廣、價格低的石灰處理為例,100升水加1千克生石灰,不斷攪拌待其澄清後,取上清液,按溶液與飼料1∶3的比例在缸中攪拌均勻後稍壓實。夏天溫度高,一般只需30小時即可喂飼,冬天一般需80小時。當前發展的是複合化學處理,綜合了鹼化和氨化兩者的優點。

5、微貯方法

這也是生物處理方法,把玉米秸稈切短,這樣易於壓實和提高微貯窖的利用率及保證貯料的製作質量。容器可選用類似青貯或氨化的水泥窖或土窖,底部和周圍鋪一層塑料薄膜,小批量製作可用缸或塑料袋、大桶等。秸稈含水量控制在60%-70%,在秸稈中加入微生物活性菌種,使玉米秸稈發酵後變成帶有酸、香、酒味家畜喜食的飼料。微貯就是利用微生物將玉米秸稈中的纖維素、半纖維素降解並轉化為菌體蛋白的方法,也是今後粗纖維利用的趨勢。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