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西糧倉”春耕面積不減反增

近日,雷州半島處處呈現出一片繁忙有序的“鬧春耕”景象,湛江全市春花生、玉米、蔬菜種植已完成種植計劃的87.4%、67.36%和56.7%,早稻種植根據時令節氣將於3月初全面鋪開,預計3月底全面完成播種。

素有“粵西糧倉”之稱的湛江市耕地保有量700多萬畝,糧食種植面積及產量常年居全省首位。

●南方日報記者 顧大煒

湛江市全力化解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對農業生產的不利影響,有序推動春耕備耕面積穩步增長。據統計,今年春播計劃種植作物面積482.93萬畝,其中糧食作物214.77萬畝,比2019年增加26萬畝,同比增長13.8%。

湛江市委、市政府於2月17日、20日,先後兩次召開市委常委會擴大會議,研究部署春耕備耕工作。2月18日,湛江市委書記鄭人豪到雷州市調研疫情防控和春耕備耕等工作,深入素有“廣東第一田”的雷州東西洋指導工作,要求全市各地各部門全力組織春耕備耕生產,確保不違農時、不誤農事。

截至目前,雷州東西洋、廉江九洲江下游、吳川鑑江流域以及遂溪沿海圍田等水稻優勢產區的糧食經營主體和種植大戶已率先開展備田播種工作,已完成水稻備田面積35.3萬畝,佔計劃20.3%;播種面積8.25萬畝,佔計劃4.7%。

針對疫情導致勞動力不足的問題,湛江市大力開展“補短板,促機種,提高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活動。目前,該市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425萬千瓦,農機裝備102萬多臺套,農機總動力居全省第一位。特別是雷州東西洋水稻綜合機械化率達到95%,每天機耕備田面積達到2萬畝,截至2月23日,“廣東第一田”已完成春耕備田面積17萬畝,佔連片耕田總面積的61%。

受疫情影響,湛江市農資經營企業新進貨量同比減少。對此,湛江市全面加強市場信息溝通,及時督促指導農資經營單位復工復產,通過微信下單、無接觸配送的方式,及時將各類農資發放到農戶手中。同時,通過春季農資打假專項整治行動,確保農民用上放心農資。目前全市農資市場基本穩定,沒有出現哄抬價格和搶購農資現象。

為了提升春耕效率,湛江市加大宣傳推廣疫情期間春耕技術要點,與廣東省農科院共同開展水稻新品種示範及轉化合作,完成示範水稻新品種共26個,其中推廣早稻新品種14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