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不到兩歲就被診斷為自閉症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確診了,就真的是自閉症嗎?

Blue49312


一般醫院兩歲以下的不會確診的,只是會做一個能力評估,給出建議而已。別問我為什麼知道,我兒子就是這麼一個特別的存在[捂臉]

一歲四個月去醫院做了能力評估,語言及社交能力大大落後於普通兒童。雖然醫院沒有確診,但是我們自己心知肚明即便不是自閉症,但明顯的能力落後也是不正常的。一歲七個月開始去幹預學校上課,現在已經兩歲多了。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簡單的指令有些能聽懂,能安坐,能模仿發音,眼神對視明顯好轉,對人關注提高,喚名大部分時間有反應了。

作為過來人我想說,醫院的那一紙診斷我根本就沒有在意,且後來我也沒有再去醫院做評估,因為孩子的落後我們是明顯的能看出來的。不管醫院有沒有確診,家長的處理方式將決定孩子的一生。儘早的進行干預,才不會錯過孩子的黃金期。及時的干預介入,能很大程度的提高孩子的能力,甚至能摘去這頂帽子!

決定干預,就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做好投入大量資金的準備,就要做好面對他人不解的準備,就要做好孩子可能也許不會好的心裡準備……做好了這些準備,請馬不停蹄的開始幫助你的孩子。

最後,你的孩子或許不完美,但請你接納你孩子的一切。


摘帽之旅


原則上來說,自閉症的診斷要在三歲以後,一般大的醫療機構在三歲之前都不會給自閉症一個確定的診斷,比如說我的小孩在兩歲時去醫院給的診斷結果就是疑似自閉症。之所以這樣,首先是因為三歲之前小孩的,發育還未成型,有的發育早,有的發育晚,所以也不好給出明確的結果;其次,由於孩子的不配合,也很容易造成誤診;最後醫生也不願為此而承擔責任,所以在三歲之前不會給出自閉症的診斷結果,最多是疑似自閉症或發育遲緩。



但是確實有一些孩子,在兩歲之前也得到了自閉症的確診,我想也有其原因的。第一,可能他的自閉症的症狀太明顯,診斷的時間長,比如說有的孩子從出生之後,每兩個月都會去兒保科檢查(我家二寶就是),所以經過長期跟蹤診斷,是可以早點得出自閉症結論的,確診並非十幾分鍾或半小時或半天的診斷就得出的;其次,在進入某些自閉症干預機構時,需要提供自閉症的診斷證明,那麼為了這個證明,有些家長就會帶孩子去一些醫院,通過關係,或者給醫生講些好話,得到了這樣的診斷證明,這些家長長期接觸自己的孩子,經過學習瞭解,瞭解自閉症典型症狀,自己就很清楚自己的孩子是否是自閉症,同時機構一些老師,接觸的自閉症孩子多,比醫生更瞭解自閉症,他們看的也許比醫生更明白,醫生了解後經過一些檢查,很配合地開出自閉症證明,也無可厚非;有些醫院特別專家號,因為他們經驗豐富,可以更早一些開出診斷證明,準確率也非常的高。



就我自己來說吧,直到我家二寶出生後才發覺,原來正常孩子是這樣的!居然可以這麼聰明,即使沒有語言,也能很好的和你溝通,用手指東指西,要你給他說那是什麼,還不會坐起來時,對著他做兇的表情,也會嚇地哇哇大哭,拿到玩具是會開心地望著你意思是∶看,我有這個。而大寶出生後一直沒有這些溝通行為,還以為只是發育比別人晚點,如果能知道那些細節,可以更早進行干預了(我家2歲半進的機構)。



至於兩歲之前就診斷出自閉症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我想無非三個結果:第一個結果確實是自閉症,並且一直在干預訓練中,這個說明當時的診斷是正確的;第二個結果是發育遲緩也一直在干預訓練,發育遲緩也需要干預訓練,有很多自閉症干預機構,同時也收發育遲緩的小孩;第三個結果就是正常小孩兒,出了自閉症干預機構之後正常地進入幼兒園小學讀書,有些自閉症機構說治好了多少自閉症孩子,我想大都這一類孩子,即發育遲緩的孩子被午診為自閉症,而發育遲緩經過訓練大都能趕上來,趕上來以後當然就是正常小孩啦!至於完全正常的孩子被誤診為自閉症的機率基本為零了,除非醫生犯傻。



所以早干預治療並沒有錯,因為自閉症與發育遲緩的干預手段也差不多。 還要說明一點,進自閉症干預機構一定要進正規機構,事先了解一下自閉症的知識即干預訓練方法。有人說孩子那麼小就去折騰也不對,正規機構大都有豐富的經驗,也很有愛心,我女兒從兩歲半開始換了四個機構,也認識了很多有經驗的老師,學習了不少好的干預方法。至於那些不正規機構如大前年廣州名為“天道正氣”自閉症康復機構發生的四歲男孩大熱天拉練20公里死亡事件,家長們一定要擦亮眼睛!


自閉小女孩11成長日記


如果確診是自閉症,預後怎樣也要看孩子本身是邊緣化自閉症,還是中度或者是重度,這個跟年齡有關係,但也沒多少關係。

舉例來說,孩子如果是重度的,又攜帶智力低下,就算是兩歲就確診了,康復起來未必就比三四歲確診的輕度自閉症要好多少。

自閉症兒童一個孩子一個樣,雖然每個人的核心障礙的都是那三種(社交障礙、語言交流障礙、興趣狹窄和刻板行為),但是攜帶的其他特徵都各自不同。

有的孩子學習能力很強,單項興趣異常突出,但並不代表孩子就擺脫了自閉症,他仍然會被三大障礙困擾終生,有的孩子學習上存在嚴重障礙,注意力不能夠集中,記東西也記不住,但是在其他方面,比如唱歌,比如跳舞,比如繪畫等會有特殊的表現。

2016年世界自閉症日那天,我去觀看明星募捐晚會,現場看到一個20幾歲的小夥子上節目,長的一表人才,不開口,在那站著,你完全看不出他是自閉症患者,那是一位算是預後較好的小夥子,從小接受干預,現在是烘焙店的一個員工,輪到他上臺的時候,一開口,你會發現,自閉症孩子原來長大了也是和正常孩子有區別的:語言需要旁邊的家長提示,表情和行為舉止木訥僵硬,一看,當下我心涼了一大半,原來就算長大了,也未見得就能恢復成正常孩子的樣子。

從那天起,我看見了自閉症跟隨一生的例子,也對自己的兒子有了更多的思想準備和打算。

有人可能不理解,為什麼智商沒問題的自閉症兒童,不能夠正確理解人情世故,不能夠建立正常社交,舉例來說,就比如一個正常人,失去了一根胳膊,就算大腦沒問題,去指揮那根胳膊完成某項活動,可是終究還是做不到,這就是自閉症孩子,智力就算沒有問題,可是其他神經元發育的參差不齊,該發育的沒發育,發育起來的又超出了正常水平,所有就有了少部分的高功能自閉症,具有特殊才能。

不一一舉例說明了,總之,兩歲的孩子確診了的話,家長要有任重而道遠的思想準備,如果他屬於邊緣化,兩歲能夠確診,還是要慶幸的,這種情況預後應該自理沒問題,將來也可以融入到小環境裡去工作,至於三大障礙,還是會存在的,只是程度不同。


雞蛋殼裡的蝸牛


首先,我們來看看什麼是兒童自閉症:

自閉症(發育障礙類疾病)一般指兒童孤獨症,兒童孤獨症是廣泛性發育障礙的一種亞型,以男性多見,起病於嬰幼兒期,主要表現為不同程度的言語發育障礙、人際交往障礙、興趣狹窄和行為方式刻板。約有3/4的患者伴有明顯的精神發育遲滯,部分患兒在一般性智力落後的背景下某方面具有較好的能力。

自閉症的成因有很多,有的是遺傳,有的是免疫系統異常,而具體表現在:

  • 社會交往障礙

  • 語言障礙

  • 興趣範圍狹窄和刻板的行為模式

  • 智能障礙

很多自閉症的患者,基本都會有以上幾種臨床表現,但是並不一定意味著有上面的相應表現,那孩子就一定是患有自閉症。

國際心理學研究自閉症有個原則,就是三歲以前的孩子,不管是有何種表現,都不會確診為自閉症,因為三歲以前,孩子的各項機能都還在剛開始發育,完全不能根據一些表面的反應和測評就對自閉症下定論。

現實中,很多家長父母一發現自己的孩子跟同齡人相比,語言發展遲緩,動手能力欠缺,就會非常擔心,孩子是不是患有某種疾病,帶著孩子跑遍各大醫院診所,沒有確診的,後來聽說了自閉症,於是心裡更是慌張,趕緊把自閉症的患者表現往自己孩子身上套,最後自己得出結論:我的孩子就是患有自閉症!

這種家長不在少數,但是我們都知道,其實很荒唐。

比如孩子兩歲了還不能好好說話,要什麼都是用肢體動作表示,平時也少言寡語,不交流,這些雖然是自閉症的表現之一,但是,並不能足以說明孩子是自閉症。因為很多孩子不說話,都是父母長時間缺乏跟孩子的交流,縱然孩子每次都是用肢體語言來替代說話所造成的。只要父母多跟孩子溝通,平時鼓勵孩子多用說話來表達自己,而不是肢體語言,那麼不久之後,孩子就能語言發展回到正常水平。

如果孩子超過三歲,去到一些醫院被確認為自閉症,也不必慌張,最好多到幾家醫院進行檢測,反覆確認才行。

如果去到權威的大型醫院,經過確診為自閉症,那也僅僅代表孩子在目前這個階段可能還自閉症,但是很多孩子經過治療,父母配合進行引導,孩子最後是能夠努力走出來的。

雖然兒童自閉症在當今世界上是屬於比較難治癒的疾病,但是並不代表沒有可能。只要父母真心付出,努力堅持,孩子會看到,再加以藥物輔助、心理老師開導,那麼自閉症其實並沒有那麼可怕。


野火知事


美國兩歲確實可以確診。但確診並不代表終生確診,所以每半年的複診很重要。

有的甚至一歲半都可以給出介入措施。父母是最好的醫生,孩子的狀況父母一定要多跟醫生溝通,學習,切莫耽誤孩子。

第一,簡單來說,自閉症孩子語言一定非常遲緩。也有例外的衰退例子。

其次,患兒的眼神一定有明顯的問題。父母要多觀察,眼神飄忽,缺少交流?

再此,如果有刻板行為和強迫行為,家長要多注意了。

最後,如果運動發育遲緩同時出現,家長几乎可以早期確診介入。

即使確診早期介入也會極大改善孩子的狀況。我國在社區福利,幫助方面非常落後,患病孩子的家庭負擔較重。希望每個寶寶都得到最好的治療。


城鄉結合部962


您好,我是育嬰師睿睿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小天使,家長都想帶孩子體驗這世界上的豐富多彩,但由於遺傳、家庭或其他一些原因,有些孩子在小小年紀已經喪失了對外界的興趣,每天把自己關在小小的心房當中,不願與外界接觸與交流,這些孩子被稱為自閉症兒童,自閉症又被叫做孤獨症,多發於嬰幼兒群體,一旦患上,一部分孩子很難醫治,嚴重的孩子甚至無法很好的獨自生活下去。

孩子確診自閉症就真的自閉了麼?

正常情況下,要根據孩子自閉症的輕重程度來判斷。如果孩子是輕度自閉,家長及時發現和干預治療,一般是可以恢復的;中度或是重度,家長需要配合醫生,然後根據孩子自身的情況來給出結論。

一般情況下,孩子患自閉,需要找到合適的方法,需要高強度的干預,主要的是越早干預越好,在及時和正確的干預下,自閉症孩子都能夠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同時干預訓練一定要持續且一定要有耐心,家長對孩子還要有信息。

什麼是自閉症?

自閉症其實是孤獨症的一種,是一種小兒廣泛性的發展障礙,自閉症孩子會出現一種極端的自我封閉的行為,奇特的刻板、固執傾向;認知語言發展水平有障礙,活動千篇一律,對刺激過於敏感,不能對感覺刺激作出適當的反應,對習慣事物的變化產生強烈的心理抵抗感 ,其智能發展不平衡;部分自閉症兒童有出色的機械記憶能力,即“孤島”現象。

為什麼孩子會患自閉症?

目前對自閉症的研究發現:自閉症的形成跟多種因素有關,並不是單一的,有些孩子是屬於先天性的自閉症患者,在剛出生後開始不願意哭啼,年紀大一些出現不願與其他人進行溝通的情況,這部分孩子跟遺傳和母體孕期的環境因素影響很大,自閉症的遺傳學因素主要集中在基因突變和染色體異常,包括點突變、基因拷貝數變異、連鎖區域和microRNAs等,而孕期多種影響因素也有可能影響孩子的神經系統發育,如孕期子宮感染和孕期併發症、接觸化學物質、環境汙染、圍產期和產後健康狀況等都將增高幼兒患病風險等。

還有一部分孩子屬於後天性的自閉症患者,在成長到一定階段時,由於內心受到了挫傷和打擊,所以導致突然性的出現自閉症的情況,不願意再與其他人,有過多的交流,只願意呆在自己的世界裡,除受到一定打擊外,還可能由於環境、飲食和營養等方面有關,其中環境尤其要注意一些重金屬、殺蟲劑問題,飲食方面需要注意農藥、添加劑和防腐劑等,這些長期接觸對於人體都會產生危害,除此以外,家庭因素對自閉症出現影響蠻大,如果家庭中父母關係不和諧,對孩子的態度不理不睬,同時孩子缺乏對外界的接觸,久而久之,也會造成自閉症的出現!


自閉症孩子有哪些前兆?

很多國內的專家經過研究得出結論並達成共識,自閉症的孩子最早期的表現有五“不”:

1、不看

自閉症孩子在很早期時(大概在嬰兒期)如8-9個月時,家長會發現孩子根本不和父母對視,家長和自己的孩子說話時,發現孩子不會用眼睛看自己。

2、不應

指家裡人叫孩子時,孩子不會回頭看,也不會回應家長。

3、不指

指不會用手指,簡單的說是沒有姿勢語言,因為孩子小不會說話時,可以用動作表示同意或不同意,但自閉症的孩子不同意時不搖頭,同意時也不會點頭,有需求時,也不會用手指指向自己需要的東西。

4、不說

指孩子不會主動使用語言,不會用說話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要求,也不會與人對話。

5、不當

指孩子的行為與同齡的孩子相比,有很大的不同,行為方式非常奇特,讓人感到非常難以理解。如非常多動,有時玩不是玩具的東西,如反覆開關水龍頭,反覆開關門,反覆用手想去轉動電扇,總體來說,自閉症孩子的行為模式與年齡非常不符。

“五不”是自閉症最早期的表現,家長如果發現自己孩子有其中1-2樣,需要特別注意,必要時要帶孩子去找醫生進行診斷和治療。

自閉症有哪些特徵?

1、精神較脆弱,容易跟家長髮生矛盾

這點在年齡稍大的孩子身上比較常見,隨著孩子年齡增大,孩子對生活中一些事有自己的看法,當孩子具備一定認知情況下發病,生活中很容易與家長髮生衝突,當這些孩子被家長批評、指責、反對時,會做出比較激烈的舉動,如尖叫、大哭、頂撞家長等。

2、有特殊興趣愛好,或沉迷於某件事

患自閉症的孩子,有神經方面的功能障礙,容易讓孩子對事物產生異常的興趣和認知,這類孩子會出現頻繁的推倒物品、在牆上不斷挖洞、踩螞蟻等,而孩子不符合常理的興趣,是很難被別人所接受的,所以孩子即便上了幼兒園,進入到集體當中去,依然會非常孤獨,沒有人認可孩子的興趣,且不會接受孩子的行為。

3、交流障礙,比起語言他們更喜歡用眼神

這個特徵是認知中自閉症所具備的,孩子神經方面的障礙會影響到語言能力的發育,孩子無法理解別人說的話,自然不知道如何應對,這些孩子通常更傾向於用眼神代替語言表達,即便眼神中透露著一些信息,孩子也不敢直接與人對視,心理上的敏感和封閉,會驅使孩子做出逃避類的舉動。

4、對任何事都漠不關心,或有刺激就崩潰

照顧過自閉症孩子家長表示,孩子好像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對外界的變化根本不關心,你跟ta說什麼、給ta什麼玩具,或喂ta吃什麼東西,ta的反應都是很呆滯,但如果孩子的世界發生了變化,心中那根最敏感的神經就會被觸動,從而導致孩子出現較為激動的反應。

5、無法集中注意力,容易煩躁或傷害自己

主要與家長平時教育孩子的方式有關,如果家長在不知道孩子存在自閉症時,經常對孩子進行打罵教育,當孩子發病時,很容易因家長曾經的打罵,變得非常焦慮、煩躁,嚴重的甚至會出現自我傷害的行為。

所以孩子的健康不僅是身體上的,心理上的健康也應得到家長的關注,如果孩子患有自閉症,那孩子成長的過程勢必比普通孩子要更加漫長,而家長要做的就是,儘可能幫助孩子更好的成長。

孩子自閉出現後,家長該如何做?

當發現孩子有自閉的傾向時,家長一定要及時作出正確的選擇,帶孩子到專業機構進行鑑定,並對孩子的行為等方面進行一定的干預,那面對自閉症孩子,家長應該怎麼辦?從哪些方面來干預?

1、行為方面

由於自閉的孩子大多行為重複刻板,抗拒改變,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可以鼓勵孩子慢慢的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和常規活動,讓孩子接觸更多的新事物,學習更多的新技能,培養孩子更廣泛的興趣愛好。

2、溝通方面

自閉的孩子交際困難,在溝通上存在很大的障礙,家長需要多和孩子溝通交流,促進孩子的溝通交流能力,在溝通過程中,家長需要有足夠的耐心,反覆重複話語的內容,降低自己的語速語調,儘量讓孩子明白和理解說話的內容。

3、人際交往方面

為了不讓孩子單單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家長可以多帶孩子參加一些集體性的活動,鼓勵孩子與他人來往,通過遊戲等方式來激發孩子的溝通能力,培養孩子對於外界事物的興趣。


4、日常方面

在日常生活飲食中,家長要注意給孩子增強免疫力,預防自閉症的併發症出現,培養孩子的生活能力和技能,讓孩子可以逐漸邁入正常的生活軌跡。

孩子自閉症藥物有效麼?

儘管醫生有時會給孩子使用一些藥物,但藥物只是針對某些症狀,如焦慮、多動行為、重複刻板行為、衝動攻擊行為、食慾和睡眠障礙等,但是對於自閉症的核心症狀,並沒有特效藥,目前使用任何藥物都收效甚微。


▶ 基礎好=康復效果好?

相比藥物治療,近年來醫生更加提倡自閉症康復訓練,因為每個孩子自閉症的症狀都不一樣,所以在康復訓練中取得的效果也是不一樣的,在康復訓練中,一些進入康復機構訓練前能力很差的孩子,有時會取得非常迅速的進步;反而一些原本基礎還不錯的孩子,也有可能出現進步緩慢或原地踏步的情況,世界上從沒有兩個一模一樣的自閉症兒童,孤獨症兒童的康復中存在太多不確定的因素,不過總體來講,康復訓練對自閉症兒童的治療起到的效果是明顯的。

對父母來說,孩子即使是高功能的自閉症,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如果是低功能自閉症,則有可能使整個家庭陷入危機,這些家庭可能正在承受著巨大的壓力,ta們需要朋友、親戚和相關服務提供者,不帶評判眼光的所有可能的協助。

▶ 孩子康復的核心:家庭教育

家裡如果有自閉症孩子,家長一定要知道以下幾點:

1、要持之以恆的訓練

到目前為止,自閉症治療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持之以恆的科學的康復訓練,除此之外,現在還沒有最好的辦法。

2、訓練一定要抓住自閉症核心目標

家長要知道,在運用方法的過程中,不可將手段與目標混淆,不可過於較真訓練形式上的效果,而忽略訓練背後的意義和目標。

自閉症孩子最終的訓練目標是為了提高他的社交能力,為此需要很多教育輔助媒介和各種方法、手段,如教孩子畫三角形,並不是為了把三角形畫得有多好,而是為了提高在畫三角形過程當中所體現的社交能力和水平,家長要對他的主動的社交溝通表示贊同與肯定;而一些家長會將目標與手段混淆,應該像正常學校的孩子一樣,要把三角形畫得正式、規範,特別是剛開始訓練的家長在這一方面可能會出現較大問題,這裡需提醒家長們多加註意。


3、自閉症的訓練多數需要伴隨終生

很多家長會認為自閉症的干預訓練是階段性的,以為孩子在經治療半年、一年或兩年後就會康復,可以去上正常的學校。真實狀況是自閉症並非像其他疾病一樣治療幾個療程就會痊癒,患者一旦被確診為自閉症,對孩子的干預將會是伴隨終生的,只是因為個體因素不一樣,在干預的強度上會有輕重之分,絕不是階段性的干預後就可以高枕無憂。

4、自閉症的訓練需隨時隨地進行

很多家長沒有意識到干預訓練需隨時隨地進行,需要付出絕對的耐心與毅力,家長覺得只有在機構和學校中,面對老師時才是教育,領回家後就可以不用訓練,可以鬆懈下來,這種觀點是大錯特錯的!訓練孩子的最好老師就是孩子的父母。正確的做法是醒來開始訓練,不管是誰面對孩子,都要採取科學的方法來進行訓練,對孩子的教育須做到時時刻刻,隨時隨地進行。

5、自閉症的訓練越早越好,沒有最晚,終生都有訓練價值

抓緊6歲以前的時間,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可塑性很強,只要方法對,孩子的進步會很大。


6、所有自閉症訓練的終極目標是擁有生存下去的社會功能

讓孩子入學,在學校能學到許多在家裡學不到的東西,如集體觀念、進取精神、獨立能力、自我保護、遵守紀律等,要儘可能地讓孩子接受職業培訓,融入社會,要培養孩子的勞動能力,要讓孩子擁有一技之長,這樣才能融入正常人之中。

自閉症孩子的父母一定要切記:家庭教育是自閉症康復的核心所在。

總結

自閉症的孩子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需要細心的照料,所以每一個自閉症孩子的父母都是比較痛苦的,要承受著難以言語的壓力,但也正是有家長的細心付出,這些地球上的星星才有希望迴歸到正常的軌道,不再孤獨的前行。

願每個孩子都可以健康快樂的成長每一天!

以上是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希望我的解答能夠幫助到您。

如果大家喜歡睿睿媽的回答,歡迎關注、點贊和轉發,讓更多有需要的人都可以看到,願每個孩子都健康快樂的成長!(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作者刪除)


育嬰師睿睿媽


你好,兩歲的孩子被診斷為自閉症,說明孩子的症狀還是比較突出的。

雖然說自閉症也有被誤診的可能,但是一旦醫生診斷了,我們就要為孩子做好兩手準備了。切忌為了自己扥疑心而對孩子進行反覆的診斷和質疑,耽擱了孩子的最寶貴的干預時間。

孩子兩歲,年齡還很小,如果要干預的話,抓住早期干預的機會效果應該還是不錯的。所以,現在不要像孩子是不是一定就是自閉症的事情,而是要調整自己的心態,幫助孩子成長,讓孩子越來越好。

在選擇機構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孩子的發展現狀和家庭的基本情況,儘量選擇正規一點的殘聯定點的單位,離家近一些,可以保證我們的生活方便。

家長一時之間難以接受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為了孩子,就要開始學習基本的康復和訓練知識了,不要覺得把孩子送進機構裡,就沒事了,家庭的干預有的時候比機構的干預還要重要。因為在對專業知識的把控上,可能我們不如機構,但是在對孩子的瞭解和認知上,機構是不如我們家長的。所以,要珍惜和孩子一起訓練的機會。

在家干預可以隨時隨地的進行,可惜學習應用行為分析法,每一個指令都採用分解,強化和輔助訓練的步驟進行訓練,並且要注意持之以恆的堅持下去。

過程會很艱難,但是隻要前面有希望,我們就要堅持下去,為了孩子!有什麼疑問,也可以諮詢我!


SUM電影


1,早確診,及早干預康復是最佳時機。

2,普通兒童兩歲左右,也需要父母的耐心引導,而自閉症兒童,則需要父母付出更多的耐心輔導。

也能給父母心理適應上的時間,及早接受事實,積極干預治療幫助孩子。

3,幼兒階段教語言發展,生活自理,行為問題,社交能力等。

幼兒園階段去普通幼兒園融合,也是需要很多的努力,才能更好的去過渡到小學階段融合。

4,我想說,早確認為自閉症,作為父母也不要害怕和恐慌,積極陽光面對,多接觸正能量,有正能量的家庭才能教育出正能量的孩子。

後天的努力,我們可以幫助孩子改變和提升,幫助孩子保持優點,改善不足,揚長補短。也許努力後仍會比同齡人有些許差距,但是能夠幫助孩子融入社會就是最棒的!加油!您一定行!

以上僅是個人經驗和觀點!


楊慧


在自閉症譜系圈裡久了,瞭解得越來越深入,我說句我的切身感受,就是細思極恐不寒而慄。越來越多的孩子和背後的家庭掉進這個大坑裡,一小部分會爬出來,是因為孩子不是自閉症而且得抗造抗折騰,極小部分爬出來,是因為家長反省覺悟得快,即便孩子就是自閉症孩子也會按部就班地發展,絕大部分是徹底深陷其中,早發現早干預,繞過針灸中藥益生菌經顱磁等“治癒”仙丹的坑的是好的,整天這機構那感統這模式那情景的是很常見的,最後山窮水盡孩子也長大了,結果眼裡的孩子還那樣不被待見,只剩下無奈的絕望。


這就是自閉症譜系群體的現狀,起點就是一紙診斷書,你說診斷重不重要吧?重要啊!這麼重要的事情卻可能會在五分鐘就被搞定,可能我說的稍微誇張一點兒,最多半個一個小時!裡面還包括核磁共振了,食物不耐受了等各種煞有介事的檢查!而醫生一天下來就和流水線上的員工一樣,只是獨獨少了檢驗員!管特麼這診斷靠不靠譜,一紙就決定了孩子及家庭未來的命運,剩下的就是“干預”吧,把六神無主的家長再扔給下一道工序繼續加工,和榨花生油一樣,榨三榨就成渣了,孩子怎樣全靠造化!


我說的是不是很神奇?可以問問諸位被榨的過來人嘛。

再說點正經的吧,自閉症的確診原則上是需要到三週歲,三歲是人的發育分水嶺,三歲前一切皆有可能,如果說三歲前被診斷為自閉症,也不是硬性的不可以,那孩子必須符合極端發育落後的特徵,越嚴重診斷可以越早,如果兩歲前就診斷了個輕度自閉症的話,這麼明顯的套那就可以把醫院攤兒給掀了!

最後還是說一句,要想不掉坑,打鐵得自身硬!家長要自省,要對自己孩子有個最客觀的認識,否則就不要哭爹罵娘了。


【一位孤獨症兒童的父親,孤獨地看世界,也許是最獨特的視角,堅持用文字感染大家,請關注我,請喜歡我的文章的人們評論轉發擴散,請做我們能做的,請尊重自閉症譜系的生活,我已成立育兒群,譜系與普通孩子家長都可加入,請私信我,謝謝】


孤獨行者Noodle


不一定的!三歲之前的孩子,如果不是症狀特別明顯突出的,醫生不會輕易下結論自閉症的!

對於說話晚,大運動差等等的孩子,醫生都會說發育遲緩,根據測評來確定遲緩程度。然後讓回家,以家庭為主,干預三個月到半年,再複查!因為孩子都在成長髮育過程中,一旦進步,很快很快!所以與其糾結是不是自閉症,能不能好?是不是換家醫院再查一遍?不如在家多耐心的陪孩子!有經濟能力沒有時間尋找機構老師,一起幫著孩子成長!我想說的就是父母陪伴,不可或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